在这样一个满街泥泞的下午,我们只想对上流社会走马看花似的浏览一番。它和大法官庭既然是大同小异,所以我们不妨从大法官庭那一场面,直接转到上流社会这一场面。上流社会和大法官庭一样,什么都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这好比那久睡不醒的里普·范温克尔(1)和睡美人(2)这一流人物;前者曾在那雷鸣似的隆隆声中玩那奇异的游戏,后者有朝一日总会被骑士弄醒,到时候厨房里所有停着不动的烤肉铁叉又要大忙特忙!
这个社会并不大,甚至比起我们这个同样是范围有限的世界来(等阁下度过这一生,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会明白),还是非常渺小的。它有许多好处;它有许多贤良公正之士;它有它一定的地位。然而糟糕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却被珠宝商用的棉花和纯羊毛包得太严密,听不见那些比它大的世界熙熙攘攘的声音,看不见那些世界环绕太阳旋转的情景。这是个垂死的社会,由于缺少新鲜空气,它的发展往往是不健康的。
德洛克夫人(3)已经回到她京城的公馆,几天以后就要到巴黎去,准备在巴黎呆几个星期;再以后,她的行踪就没有一定了。消息灵通的时髦人士这样说,是为了消除巴黎人那种渴望的心情;这些时髦人士对什么时髦事儿都知道。要是不知道这些事儿,那就算不得时髦了。德洛克夫人曾经去过林肯郡(4),住在她通常说的那所“邸宅”。林肯郡洪水泛滥。猎园(5)里的那座桥有一个桥洞被水冲毁,而且被冲走了。邻近半英里宽的洼地成了一条死水河,萧萧的树木就成了河中的小岛,竟日不停的雨把整个水面打得千疮百孔。德洛克夫人的“邸宅”十分凄凉。多少个昼夜以来,霪雨连绵,就连树木都湿透了;樵夫砍下的柔条嫩枝掉到地上时,一点声响也没有。湿淋淋的野鹿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的泥塘。枪弹在这雨天里失去了锐音,它的硝烟像一朵小云彩,向那青青的山冈缓缓飘去;在这个杂树丛生的山冈衬托之下,这场雨显得格外分明。展现在德洛克夫人窗前的,不是一种阴沉沉的景色,就是一种黑魆魆的景色。前边的石板道上,有几个石坛子,整天接着雨水;大点大点的雨,滴答、滴答、滴答,通宵不停地打在宽阔的石板路上,这条路很早以来就叫“鬼道”。礼拜天,猎园里的小教堂有一股发霉的气味,橡木讲道坛流着冷汗,到处弥漫着一种好像德洛克家祖先从坟墓里散发出来的气息。黄昏时分,德洛克夫人(她无儿无女)从卧室眺望着猎园看守人的小屋,看见格子窗上映着炉子里的火光,烟从烟囱袅袅而起;又看见一个小孩(后面追着一个女人)冒雨跑出,向一个正从大门口走进来的浑身裹得紧紧、被雨水淋得闪闪发光的男人迎去。这一切,不免使德洛克夫人大发脾气。夫人说,她已经“厌烦得要死”了。
因此,德洛克夫人离开了林肯郡那所邸宅,听任霪雨施威,听任乌鸦、野兔、野鹿、鹧鸪和野鸡称霸。管家走过那些古老的房间关上百叶窗以后,德洛克家的先人画像就显得那样意气消沉,似乎在那潮湿的墙上消失不见了。至于那些画像将来什么时候才会再度出现,消息灵通的时髦人士——他们像魔鬼似的,对过去和现在无所不晓,而对未来却一无所知——还说不上来。
累斯特·德洛克爵士只是一位从男爵,但是哪一位从男爵也不如他那样了不起。他那古老的门阀世家,历史悠久,名望却比山岳还要高得多。他有一个概括的看法,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山也不碍事,没有德洛克这一家可不行。一般说来,他承认“大自然”这个玩意儿还不错(如果缺少一堵猎园围墙的话,那就可能粗俗一点了),但是要使这个玩意儿趋于完善,那就少不了他们那些高贵门 图金霍恩先生从眼镜框的上方看了她一眼,跳过了一些地方,继续念下去。夫人漫不经心地、倨傲无礼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了。累斯特爵士坐在一张大椅子上,望着炉火,似乎是一本正经地在欣赏法律文章那种反复冗长的特色,把它们列为捍卫国家的干城。碰巧当时的炉火很旺,夫人就坐在旁边;那把遮扇虽说是无价之宝,毕竟太小了,因而中看不中用。夫人只好改变一下坐的姿势,就在这个时候,她看见桌上的文件——靠前一点看——又靠前一点看——情不自禁地问道:
“这是谁抄的?”
图金霍恩先生猛然停住,对于夫人那种激动的态度和失常的声调感到非常惊异。
“这就是你们那一行所说的法律字体吗?”她问道,依然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注视着他,一边摆弄着她的遮扇。
“不一定。也许是”——图金霍恩先生一边说,一边仔细地看——“那上面的法律字体当然离不开原来的笔体。您问这个干吗?”
“不干吗,这东西单调得可怕,随便问问罢了。呃,念下去,念吧!”
图金霍恩先生又念下去。炉火愈来愈旺,夫人拿遮扇挡着脸。累斯特爵士在打瞌睡,忽然间惊醒,大声说:“嗯?你说什么?”
“我说,”图金霍恩先生早已急忙站起,说道,“夫人恐怕是生病了。”
“头晕,”夫人喃喃地说,嘴唇发白,“就是头晕,不过昏得很厉害。别跟我说话。打铃,送我回卧室!”
图金霍恩先生退到另一个房间去;铃在响,脚步声慢慢吞吞,踢踢踏踏,接着是一片沉寂。那个“使神”终于来请图金霍恩先生转回客厅。
“现在好一点了,”累斯特爵士说,打手势让律师坐下,给他一个人念。“我吓了一大跳,从前不知道夫人会头晕。不过这天气叫人太难受——前些日子她在我们林肯郡的邸宅也实在厌烦得要死。”
* * *
(1) 里普·范温克尔(Rip Van Winkle):美国作家华·欧文(W. Irving,1783—1859)的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在山上看见几个怪人,喝了他们的酒,一睡二十年,醒时发觉一切都变了。
(2) 法国作家贝洛尔(C. Perrault,1628—1703)的童话《睡美人》中的公主,中了魔法,昏睡了一百年,后来被一个王子吻醒。
(3) 德洛克:原文是Dedlock,谐音deadlock僵局。
(4) 林肯郡(Lincolnshire):在英国东部。
(5) 猎园(Park):是国王特许狩猎的地方。
(6) 相传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征服了希腊,进入埃及并打垮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以后,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大志”,于公元前三二七年攻入印度,后来走至一处,无路可通,便以为到了世界尽头,因而落泪。
(7) 斯特布尔斯(Stables):意为马房;下句“她们那一群”(the whole stud)、“梳理得最好”(best groomed)这些字眼,本来都是用以形容马的,作者用以讽刺上流社会。
(8) 原文是Mercury,罗马神话中为众神传信并掌管商业、道路的神。
(9) 原文为Mr. Tulkinghorn,按Tulking发音近似talking,即碎嘴之意,horn的字义是喇叭。
(10) 累谬埃尔·格利佛(Lemuel Gulliver):爱尔兰作家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的讽刺小说《格利佛游记》中的主人公。
(11) 布累茨斯帕科:原文为ze and Sparkle,是金光闪闪之意。
(12) 希恩-格罗斯:原文为Sheen and Gloss,是光泽之意。
(13) 斯拉特里:原文为ddery,谐音sliddery,意为油腔滑调。
(14) 指描写小人国或大人国那一类的书。
(15) 瓦特·泰勒(Wat Tyler):英国十四世纪农民起义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