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四章 教理_风雅生活论

作者:巴尔扎克 字数:5048 更新:2025-01-08 15:47:44

教会认为,人的大罪有七种,但是在神灵面前应持的操守却只有三种①。所以,我们有七条教人悔恨的原理,而给人安慰的源泉却只有三个!三比七,这真是个叫人伤心的命题,因为这是人比X的问题!……不管是谁,包括圣泰蕾丝和圣方济各②在内,都无法逃脱这个倒霉比例带来的恶果!

①基督教七种大罪为:骄(傲)、妒(嫉)、吝(啬)、奢(侈)、贪(食)、怒、懒。三种对神美德为:信、望、爱,亦称“三超德”。

②圣泰蕾丝(1515—1582),西班牙女修;圣方济各(1182—1220),意大利修士,圣方济各会创始人。

这条教理尽管很刻板,但是它却不但调动着整个天主教世界,而且支配着整个风雅社会。恶一向善于变通敷衍,而善却总是循着一条严格的路线。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我从中提炼出一句格言,这句格言已经为各种关于良心状态的辞书所证实。

十九

善的形式仅有一种,恶的形式千变万化。

风雅生活也有它的七条大罪和三种超德。是的,风雅与三位一体、自由、贞操一样,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由此便产生了一般原则中那些最重要的格言:

二十

风雅的构成原则是协调统一。

二十一

没有整洁,没有和谐,没有相对的简朴,就没有协调可言。

就构成风雅而论,不能说简朴胜于和谐,也不能说和谐胜于整洁。风雅产生于这三种主要美德的神秘契合。有些人先天与众不同,其秘密就在于能够在任何地方,将这种神秘的契合一下子建立起来。

品味低下的事物会损害服装和房屋的美观,会损害一位陌生人的谈话和仪容。分析一下这类事物,观察家就会发现,它们错就错在或多或少明显违背了协调三原则。

人的外在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个人,就象蜗牛的颜色从壳上准确再现出来一样。因此,在风雅生活中,各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居维埃①先生不是只要看到一个动物的额骨,或者颌骨,或者股骨,哪怕是一只远古的动物,也能够推断出整个动物的形状么?他不是能够立刻将它归类,或属蜥蜴类,或属有袋类,或是食肉类,或是食草类么?……他从来没有出过错,他靠自己的天才发现了动物生活的统一法则。

①居维埃(1769—1832),法国博物学家。

风雅生活有相同的道理。看到一把椅子,就应该能够判断全套家具的款式。看到马刺,就应该能够想象出马的形状。某种服饰代表着某一个趣味高雅的上流生活圈。每个人的财产都有它的基础,也有它的顶端。研究风雅生活的居维埃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他们能够告诉你,画廊、纯种马、萨伏纳里①地毯、半透明丝窗帘、马赛克壁炉、伊特鲁立亚②花瓶、以大卫③的雕刻为底座的钟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在收入的总数中应该占多少个零。这么说吧,只要拿一只衣帽钩给他们看,他们就能够描绘出整个小客厅、整个卧室、整座宫殿。

协调要求严格的整体性,而整体性则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联系起来。一个趣味高雅的人能够和艺术家一样,根据极微小的东西进行判断。整体性的水平愈高,不合规范的东西在其中就愈明显。拿一支漂亮的大蜡烛插在单枝小烛台④上,做出这种事的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时髦生活这条重要的定律应该怎样运用,那位著名的夫人(T……夫人⑤)有很深刻的体会。我从她那里学到了这句格言:

二十二

跨进一家人的门槛,女主人的灵魂便一目了然。

①萨伏纳里是 ①拉丁文:必要条件。

②巴松皮埃的衣服(以此为例是因为它广为人知)用今天的货币计算,价值十万埃居。如今顶风雅的人花在一套衣服上的钱也不会超过一万五千法郎,但是他每个时令都要换新衣服。资金使用上的区别构成了排场上的区别,而排场的区别并不能否定这样一种看法:资金使用的区别也表现在妇女服装上,以及我们这门学问的一切方面。——作者原注。〔译者补注:巴松皮埃(1579—1646),法国元帅。花十万埃居做一套衣服的事见他本人日记。〕

在这个追求舒适的国度,生活物资被看作一件硕大的衣服,这件衣服从本质上说是不断变化的,受时髦生活种种新奇观念的支配。阔人年年都要换马,换车,换家具,就连首饰上的钻石也要更换,一切都焕然一新(一切都有新形式)。所以,再小的家具,制作的时候也遵循这个精神,原料嘛,总是能省就省。我们法国人在这门学问上还没有英国人那般精通,不过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步。这年头,帝国时代沉甸甸的细木家具,已经没有一件被人瞧得上眼。还有那些笨重的马车,那些只能唤作半吊子杰作的雕刻,艺术家和趣味高雅的人看了都摇头。我们终于也踏上了风雅和素朴之路。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够财大气粗,不能频繁地推陈出新,但是我们至少已经理解了左右目前时尚的这句格言:

二十七

奢华不如风雅费钱。

时下的趋势是大家都把祖宗的规矩甩得远远的。老祖宗觉得置一份房产便是攒下一份资本,而现在人人都本能地认识到,在餐桌上摆一套瓷餐具,又风雅,又舒坦,远胜于拿一个有康斯坦丁①临摹的《福纳丽娜》②的瓷瓶向好奇者炫耀。

①康斯坦丁(1785—1855),瑞士画家,擅长在瓷器和珐琅制品上作画。

②福纳丽娜是一罗马女子,与拉斐尔相爱。拉斐尔画有多幅她的肖像。

艺术可以产生奇迹,而一般人应该把奇迹留给君王;艺术也可以产生珍贵文物,而珍贵文物是全民族的。有人冒傻气,偏要把一件超越自己生活水平的东西引进自己的生活整体;他想显摆,却又没那个谱儿,于是跌到了无能这个泥坑中,而大家是专爱看这种人的笑话的。为了点拨贵族作风的那班牺牲品,我们编了这样一句格言:

二十八

风雅生活既然是自尊心的巧妙延伸,那么虚荣心过分暴露的东西便是画蛇添足。

真叫人惊叹!……风雅生活每一条一般原则都不过是我们宣布的总原则的演绎,原因是维持和维持法则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实行统一性原则的结果。

照我们的格言去做,开销必然可观,好些人因此提出异议,认为这些格言纯属无稽之谈。

他们对我们说:“你们这套理论提出的要求,得有多少财产才能够满足?你给房子配置了新家具,铺上新地毯;你把马车装修一新;你把小客厅的绸帘子之类全部更换,你能担保 此外,我们提出的全部观点——下面我们还不得不常常求助于这些观点——在不少人看来,也许是老生常谈</a>。

这个批评,必要时我们可以接受,而且觉得这简直是对我们的褒扬。不过,道理尽管讲得简单,有些风雅学家也许能够阐述、论证、组织得更好一些,我们在文章结束前却仍要提醒风雅生活的新秀,具备高雅趣味既不是靠理解这些道理,也不是靠运用这些道理。实践风雅生活应该象操自己的母语那样轻松自如。有些半瓶子醋式的风雅士,追时髦累得半死,看见衬衫上少了一道褶子就手足无措,不惜流血流汗去学一件并不正确的事。这班人就象某些可怜的英国佬,每说一个单词就要从兜里掏出袖珍词典来看。这种风雅士,大家不是常常碰到么?稀里糊涂追求风雅生活的傻瓜们,请记住,从第三十三条格言正好可以得出另外一条原则,这条原则是对你们的终生判决:

三十八

做出来的风雅不同于真正的风雅,就象假发不同于真发。

这句格言又暗含着下述推论,这是一条相当残酷的断语:

三十九

纨袴作风是风雅生活的旁门左道。

纨袴作风实际上是装出来的时髦。一个人一旦成了公子哥儿,他就成了客厅里的一件摆设,一个玲珑剔透的木偶,可以放在马背上,也可以放在沙发里,他可以灵巧地啃或者嘬他的手杖头,至于说到一副会思考的脑袋嘛……压根儿没有。

谁要是从时髦中看到的只有时髦,谁就是白痴。风雅生活既不排斥思想,也不排斥科学,相反,它推动思想与科学的发展。过风雅生活可不仅仅是会花时间享乐,而且还必须擅长在极高的思想水平上使用时间。

我们着手撰写第二编时曾经发现,我们的教义与基督教教义有某些共同点①。因此,在结束本编时,我们想从神学借用一些经院用语。凡程度不等地善于正确运用我们的原则的人,他们取得的成果可以借这些用语恰如其分地表达。

①参看本卷第39至40页。

一个新人诞生了。他的车马合乎高雅的趣味,他招待客人殷勤周到,仆人没有一个粗卤无礼,菜肴没有一味不品列上乘,他谙熟时尚、政治、新词和风行一时的习俗,甚至无妨说,这里面有些东西就是他的创造。最后一点,他家里随便什么东西都具有严格的舒适主义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风雅生活的方法论者。他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他既不谄媚巴结,也不僵硬无礼,你从他那里找不到半个不合适的字眼,也找不到一个叫人倒胃口的手势……这幅图画要是一直画下去,三天三宿也画不完。总之,这种人具有一定的风雅气质。

我们大家都熟悉那么几位可爱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掌握了一种诀窍,冲你大谈他自己,却不叫你讨厌。他身上随便什么东西都显得优雅、新颖、考究,甚至富于诗情画意。他招人羡慕。他一方面邀你与他一起玩乐,同他共享富贵,一方面又好象害怕你囊中羞涩。他的殷勤全放在嘴巴上,是一种无懈可击的礼数。对他来说,友谊就是一段音乐主题,他透彻地理解了其中丰富的内涵,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音高来决定这段主题的变化。

他的生活永远带着他个人的印记,这一点,他得到大伙的谅解,因为他处世有方:同艺术家在一起他是艺术家,同老人在一起他是老人,同儿童在一起他是儿童。他叫人着迷,但并不叫人喜欢。他鼓动你是为他自己的利益,他逗你开心打的是他自己的小算盘。他挽留你,奉承你,那是因为他百无聊赖。可是就算你今天发现上当了,明天你却还是要去自投罗网……这种人具备基本的风雅气质。

还有一种人,他嗓音很清亮,讲起话来自然迷人,举止也同样迷人。他会说话,也会沉默。他照应你的时候不露声色。他只拣合适的话题同你聊天,每个字眼都经过精心筛选。

他的语言很纯正。他笑骂,但叫人听得舒坦;他批评,但从不伤人。他绝不会象傻瓜那样,带着无知的自信同你争论,而是仿佛随你一道去探求良知,探求真理。他不跟人争高下,也不长篇大论,他的乐趣是引导大伙讨论,又恰到好处地打断讨论。他性情平和,总是笑容可掬,显得和蔼可亲。他彬彬有礼,不掺一丝一毫的勉强。他待客殷勤,却没有半点低三下四的味道。他将“尊重”二字化作一种温柔的影子。他从来不叫你感到困倦,让你自然而然地对他,也对你自己感到满意。他以一种无法理解的力量拉你进入他的圈子。你会发现风雅精神印在他身旁每一件东西上,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你会呼吸到家乡的气息。在亲密无间的气氛中,他天真的气度勾摄了你的灵魂。他大方自然,从来不造作,不招摇,不讲排场。他表达感情的方式十分简朴,因为他的感情是真挚的。他直率,但是不伤害任何人的自尊心。上帝怎么造人,他就怎么看待人,原谅别人的缺点,宽容别人的怪癖。对什么年纪的人,他都有准备;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着急上火,因为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倘若他非勉强什么人不可,事后必定好言宽慰。他脾气温和,又是乐天派,所以你一定会爱他。你把他看作一种典型,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

这种人具备与生俱来、超凡入圣的风雅气质。

夏尔·诺迪耶①把这种理想的人具体化为他的乌代。这个人物很可爱。作者的笔当然没有损害这个人物的形象,不过光看书中的描写实在不过瘾,必须听诺迪耶本人亲口讲述一些具体的事情才够味。这些事与私生活关系太密切,不宜载诸文字。听了诺迪耶的叙述,你才能明白这些得天独厚的人具有何等神奇的力量……具备磁铁般的吸引力,这便是风雅生活的主要目标。我们大家都可以试试,看能不能获得这种吸引力。不过,真要想成功,那到什么时候都难而又难,因为成功的条件存在于高雅的心灵中。具备这种心灵的人何其幸福,看到世间万物,包括自然与人,都向他微笑,那真是妙不可言啊……

①夏尔·诺迪耶(1780—1844),法国作家。乌代是他的纪实作品《军队反拿破仑秘密组织的历史》中的人物。

至此,理论问题已经逐一过目,下面来研究细节。

论与人直接相关的东西

“您看,没有这些傻气,能成为有才能的人吗?”

“先生,我看行。不过,有才能的人可爱与否,取决于他教养层次的高低。”

——引自陌生人在沙龙的谈话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