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天使米迦勒从洪水继续讲述后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接着,在提及亚伯拉罕时,他一点一点地开始讲解谁将是“女人之子”,这是亚当和夏娃堕落之后得到的许诺;然后叙述耶稣的道成肉身、死亡、复活、升天;叙述他 〔4〕 通俗语源中错误地将宁录理解为在犹太语中的“叛逆”。
〔5〕 即巴别塔。见《圣经·旧约·创世记》 〔6〕 混乱被错误地理解为词源</a>学意义上的巴别塔。
〔7〕 指亚当、夏娃违忤。见本书 〔11〕 见《创世记》 〔12〕 指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见《创世记》 〔13〕 指幼发拉底河的东面。
〔14〕 见《旧约·约书亚记》 〔15〕 诺亚在大洪水后幸存,在亚伯拉罕时代仍然活着。
〔16〕 指耶稣。
〔17〕 古巴比伦一王国,亦称卡尔迪亚王国。
〔18〕 又译乌尔,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的重要城市,迦勒底首府。
〔19〕 位于美索不达米亚西北部,幼发拉底河岸的城市。亚伯拉罕一家从迦勒底的吾珥迁出后居住该地,在这里接到上帝的旨意前往迦南。
〔20〕 示剑是巴勒斯坦的一城,摩利平原在其西部。
〔21〕 见《圣经·旧约·创世记》 〔22〕 关于“应许之地”的边界,见《圣经·旧约·民数记》 〔23〕 西顿人称为西连,亚摩利人称为示尼珥,迦南人称为西云山,位于叙利亚境内,为巴勒斯坦最高的山,被看作是巴勒斯坦北方边界,约旦河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也是迦南人拜神的中心,罗马人也以此为圣山,山上山下均有古神庙遗址。
〔24〕 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山脉,濒临地中海,得名于希伯来语“Karem El”,意思是“上帝的葡萄园”。《圣经》中曾提及迦密山:耶和华的先知以利亚与服事外邦神巴力的450人在迦密山上分别筑坛献祭,结果发生神迹,耶和华的坛上降下火烧尽燔祭,以利亚获胜,并当场命百姓杀死了巴力的450名先知。
〔25〕 此处采用了圣迪斯的《游记》所述,两股源泉为“约”和“旦”,合流为约旦河。
〔26〕 即黑门山,见本卷注释〔23〕。
〔27〕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孙子雅各;雅各有十二子,为犹太人十二支派的祖先。
〔28〕 在维吉尔的史诗《埃涅伊德》中,尼罗河有七个入海口。
〔29〕 指约瑟,《圣经》中雅各的 〔31〕 埃及法老命令产婆见犹太女人生的男婴都杀死,但不能被很好地执行,于是改令将男婴抛入河中。摩西出生后,其母将其放入筐里,置于河边,后被法老女儿收养。见《出埃及记》 〔32〕 摩西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从水里拉出来(因为法老的女儿把摩西从水里救了出来)。他是《圣经》故事中犹太人古代领袖,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神借着摩西写下《十诫》让他的子民遵守,并建造会幕,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
〔33〕 《圣经》故事中摩西之兄,犹太教的 〔35〕 据《旧约·创世记》记载,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上帝与之立约,其后裔将拥有“流奶与蜜之地”——迦南(指的是约旦河以西地区,包括加利利海以北和死海以南地区)。现在基督徒们相信,旧约中的“应许之地”就是今天的三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圣城耶路撒冷。
〔36〕 埃及法老不肯听从摩西和亚伦屡次的请求,让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地,神就吩咐摩西、亚伦在法老面前多行神迹奇事,用十大灾难临到埃及。十大灾难分别是:血水灾、青蛙灾、虱子灾、苍蝇灾、畜疫灾、泡疮灾、冰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和长子灾。见《出埃及记》 〔37〕 指埃及法老。见《圣经·旧约·以西结书》 〔38〕 以色列人旅居埃及但不是埃及人。法老奴役了他们。
〔39〕 见《旧约·出埃及记》 〔40〕 本卷 〔41〕 指法老。
〔42〕 指以色列人后裔或以色列人。这一表达始于19世纪种族主义者的论述。
〔43〕 以色列人从红海登岸后,经西奈等旷野北上。
〔44〕 见《圣经·旧约·出埃及记》 〔45〕 指摩西、亚伦及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位,他们组成管理政治和宗教的集体。见《圣经·旧约·出埃及记》 〔46〕 摩西在西奈山传法律给民众。见《出埃及记》 〔47〕 同《新约·希伯来书》 〔48〕 又称会幕,意为“上帝居住其中”,最初是建在旷野里的帐棚,为摩西按照耶和华指示建造,是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后神会</a>见以色列民的地方,后为神殿替代,
〔49〕 在犹太史学家约瑟夫的《犹太古事记》中,七头烛台象征七颗行星。
〔50〕 见《圣经·旧约·约书亚记》 〔51〕 亚摩利族(闪米特人的一支)分支希未人的首都,位于耶路撒冷以北5英里。
〔52〕 位于耶路撒冷以北14英里。
〔53〕 指雅各,以撒(希伯来族长,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和萨拉的儿子)之子。
〔54〕 见《圣经·旧约·出埃及记》 〔55〕 本卷 〔57〕 约书亚是嫩的儿子,摩西的后继人,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耶稣就是希腊语中的约书亚,意为“上帝,救世主”。见《申命记》 〔58〕 〔60〕 在《新约·马太福音》 〔61〕 大卫的儿子是以色列 〔69〕 见《圣经·新约·罗马书》 〔70〕 指亚当因违禁受到惩罚,耶稣代人受过。
〔71〕 弥尔顿采用了当时非常固执的反犹太人的流言,即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是犹太人而不是罗马人。
〔72〕 见《圣经·新约·歌罗西书》 〔73〕 见《新约·罗马书》 〔74〕 亚伯拉罕的信徒和亚伯拉罕的子孙,分别对应转信基督教的异教徒和犹太后裔。保罗认为,转信基督教的异教徒和单纯的犹太人相比是更为纯正的亚伯拉罕的子孙。见《圣经·新约·加拉太书》 〔75〕 见本书 〔77〕 见《圣经·新约·以弗所书》 〔78〕 此处弥尔顿借保罗的临别赠言,《圣经·新约·使徒行传》 〔79〕 见《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 〔80〕 见《新约·约翰福音》 〔81〕 见《新约·马太福音》 〔82〕 见《圣经·新约·彼得后书》 〔83〕 见《旧约·撒母耳记上》 〔84〕 见《新约·罗马书》 〔85〕 英雄受难是弥尔顿史诗的重要主题。在本书 〔86〕 见《圣经·旧约·创世记》第5章第5节:“亚当共活了930岁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