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理论和少数企业操纵价格竞争理论以及两者的通俗变体可能被用来以两种方式服务于这样的观点,即资本主义现实不利于生产的最大成就。人们可能认为情况一直如此:尽管当事的资产阶级长期进行破坏,产量始终在扩大。倡导这种主张的人必须提出证据,说明瞩目的增长率能够归因于一系列与私人企业机制无关的、其强烈程度足以克服私人企业机制抵抗的有利条件。这正是我们打算在 首先,这个过程包括创造一个纯属想象的、完全竞争的黄金时间,在某个时候不知怎么变形为垄断时期,而十分清楚的是,完全竞争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像今天更接近现实。其次,必须指出,产量的增长率从19世纪90年代起没有降低过,我以为,至少在制造业中,最大规模企业的盛行也必须追溯到那个时候。在总产量时间数列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趋势的中断”。最为重要的是,群众的现代生活标准在相对自由的“大企业”时代有所改善。如果我们历数进入现代工人家庭预算的物品,并观察1899年后购买这些物品以劳动时间(不是以货币)计算的价格——即以每年支付的货币价格除以每年的小时工资率——我们不能不为进步的速度而吃惊,再考虑到物品质量的明显改善,看来生活标准的提高比以往任何时候较大而不是较小。如果我们的经济学家少一点一厢情愿的思想,多观察一点事实,便立即会对那个引导我们希望产生很不相同后果的理论的现实价值发生怀疑。事情还不止于此。一俟我们深审细节,去探究进步最为瞩目的个别项目时,引导我们的线索不是把我们带到在比较自由竞争条件下工作的那些企业的门前,而是明确地把我们带到大公司的门前——大公司和农业机器的情况一样,取得进步的大部分发生在竞争部门——于是我们心头升起强烈的怀疑,大企业在创造生活标准(而不是降低它)上可能起了较大的作用。
上一章结尾提到的结论事</a>实上几乎是完全谬误的。可这些结论是根据观察和几乎完全正确的定理作出的。 (1) 经济学家和通俗作家又一次轻易接受他们偶尔碰上的某些现实片断。这些一鳞半爪本身大多数看来很正确,它们的表面特性也大多数得到正确发展。但根据这样的零碎分析得不出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现实的结论。如果我们还是要从零碎分析获得结论,只有在偶然机会中我们才能是正确的。有人这样做了,但没有出现幸运的偶然机会。
要掌握的实质性要点是,研究资本主义就是研究一个发展过程。看来奇怪的是,有人竟会看不到卡尔·马克思很久前就强调过的如此明显事实。可是产生了大批有关现代资本主义职能命题的那种零碎分析却固执地忽视这个事实。让我们再次指出这一点,看看这个事实对我们的问题有什么影响。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变动的形式或方法,它不仅从来不是、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资本主义过程的这种进化性质不仅是由于经济生活是在变动着的社会与自然环境里继续下去,而且这个环境的变动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数据。这个事实很重要,这些变动(战争、革命等)常常是产业改变的条件,可是这些变动并不是产业改变的主要推动力量。资本主义过程的这种进化性质也不是由于人口与资本半自动的增加或由于货币制度的变幻莫测,但人口、资本和货币制度的确也是产业改变的条件。开动和保持资本主义发动机运动的根本推动力,来自资本主义企业创造的新消费品、新生产方法或运输方法、新市场、新产业组织的形式。
上一章中我们已经看到,劳动者预算的内容(譬如说从1760到1940年)不光是以不变的形式增加,它们经历了质变的过程。同样,一家典型农场生产设备的历史,从作物轮作、耕种与施肥的合理化开始到今天的机械化装置——由传送机和铁路连接起来——是一场革命的历史。从木炭炉到我们今天炼钢炉的钢铁工业生产设备的历史,从上射水车到现代电厂的电力生产设备的历史,从邮车到飞机的运输史也全是革命的历史。国内国外新市场的开辟,从手工作坊和工场到像美国钢铁公司这种企业的组织发展,说明了产业突变的同样过程——如果我可以使用这个生物学术语的话——它不断地从内部 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 (2) 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这个创造性破坏 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它是资本主义存在的事实和每一家资本主义公司赖以生存的事实。这个事实从两方面支持我们的论点。
(2) 这些革命严格地讲并非是不停顿的;它们以不连续的冲刺形式发生,它们彼此分隔,中间有比较平静的间距。但整个过程的作用不断,不是革命就是对革命后果的吸收,它们一直存在,二者一起形成称为经济周期的过程。
(3) 应该理解,这只是我们对经济成就的评价,不是我们的道德评定,二者大不相同。由于它的意志自由,道德的赞成和反对完全独立于我们对社会(或任何别的)效果的评价。除非我们恰巧采用如功利主义那样的伦理体系,按定理,这个体系根据社会效果决定道德上的赞成和反对。
(4) 我们在论述不完全竞争理论中,经常遇到的定理也表明这一点。这个定理说,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或销售企业总是不合理地小。因为与此同时,他们把不完全竞争看成是现代产业的杰出特色,我们不能不奇怪,这些理论家生活在哪个世界里,如上文所说,他们的思想里所有的只是一些最次要的事例。
(5) 在小型零售商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和人员条件中,仅仅这种竞争的打击的威胁不可能具有寻常的惩戒影响,因为小商人严重受成本结构的制约,他在他逃避不掉的有限范围内不论管理得如何出色,他绝不能适应竞争者的手法,这些竞争者有能力以他进货的价格出售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