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三十章_印度之行

作者:福斯特 字数:2236 更新:2025-01-08 14:51:19

那次审判在当地产生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达成了谅解[1]。双方有名望的人士都响亮地提出和睦相处的主张,随之产生了相互谅解的真诚愿望。阿齐兹有一天正在医院的时候,接待了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物的来访:达斯先生。这位地方法官此次是为了求他帮两个忙专程前来的:一是请他诊治带状疱疹,二是为他妹夫新创办的一份月刊求他写首诗。两项请求他都答应了。

“我亲爱的达斯,我倒要请教:在你想法设法把我往监狱里送之后,我为什么还要费心劳力地为巴塔查里亚先生写诗呢?自然这完全是个玩笑。我会尽我所能把诗写好,不过我原以为你们的杂志是面向印度教徒的呢。”

“不是面向印度教徒,是面向普遍的印度人民的,”他羞怯地道。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普遍的印度人民。”

“现在是没有,不过等你写完一首诗后可能就有了。你是我们的英雄;全市人民,不论何种宗教信仰,全都支持你。”

“我知道,不过会持久吗?”

“恐怕不会,”达斯道,他脑子很清楚。“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请恕我直言,最好不要在诗中使用太多的波斯措辞,也别太多地提到夜莺[2]。”

“请稍等,”阿齐兹道,咬着自己手里的铅笔。他正在给达斯开处方。“给……这不比一首诗好吗?”

“既能开药方又会写诗的人才真叫幸福。”

“你今天可真是满嘴的恭维话。”

“我知道你对于我审理那个案子还怀恨在心,”达斯道,一时冲动伸出了自己的手。“你是那么善良而又友好,可我却总是在你的言行举止中觉察出嘲讽的意味。”

“不,不,真是胡说八道!”阿齐兹抗议道。两个人以一种象征着和解的半拥抱方式热烈地握手。相距遥远的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总有产生浪漫情感的可能,但不同派别的印度人由于彼此过于了解,反倒很不容易克服相互间的误解。彼此的靠近也实在是显得平淡无奇。“好极啦,”阿齐兹道,一边拍着对方那结实的肩膀一边想:“希望他们不会让我想起牛粪来[3]。”达斯则暗想:“有些穆斯林可是非常暴力的。”两个人满怀思虑地一笑,相互揣测着对方心里真实的想法,达斯因为更善于表达,于是道:“请原谅我的过错,理解我的局限。人生在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噢,说起来了,关于写诗的事儿——你又是怎么听说我有时会胡涂乱抹的呢?”他问,心下大悦,而且颇有些感动——因为文学对于他来说一直都是种慰藉,是丑恶的事实都无法玷污的一块净土。

“戈德博尔教授经常提及,在他前往马乌之前。”

“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他也是位诗人;你们相互间没有凭直觉惺惺相惜吗?”

得到写诗的邀约,阿齐兹心下甚感荣幸,当天晚上就应命开始创作。一旦提笔在手,自然而然就马上写到了夜莺。他的诗仍旧是对伊斯兰文明的衰落以及爱情之短暂易逝的叹惋;极尽其感伤与甜美之可能,却完全脱离个人的经验,而且没有任何可能引发那些杰出的印度教人士的兴趣之处。自感不满之余他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写成了一首讽刺诗,却又因讪谤过甚,根本没办法刊印。他能够表达的就只有悲怅或是怨毒,虽然他人生当中的大部分真实体验与这两者全都毫不相干。他热爱诗歌——科学不过是一种技能,在没人看见的时候他就会把它扔在一边,就像他的西装一样——而今晚他就渴望能谱写一首新曲,能够赢得大众的喝彩,甚至能在田间地头得到传唱。它应该用什么语言书写呢?它又该宣扬何种主题?他发誓要看到更多穆斯林以外的印度人,而且绝不向后看。这是唯一健康的道路。身处在此时此地,昔日科尔多瓦与撒马尔罕[4]的荣光又有什么用呢?它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正当我们为了它们而惋惜悲叹之际,英国人已经占领了德里,并将我们从东非驱逐出来[5]。伊斯兰文明本身虽说是切实存在的,但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它投射出的却是交叉错乱之光。未来之歌如想唱响,就必须超越既定的宗教信条。

为巴塔查里亚先生写的那首诗终究没有写成,不过这件事却产生了一种影响。它使他想到了祖国这样一个模糊而又庞大的形象。对这片生于斯的土地,他并没有天然的钟爱之情,不过马拉巴尔山脉却驱使他朝这方面努力。半闭起双眼,他尝试着去爱印度。她必须仿效日本。直到她真正成为一个民族之后,她的儿子们才能受到尊敬的对待。他变得更加强硬并且不再那么容易接近。那些他曾嘲笑或者忽视的英国人到处都在迫害他;他们甚至已经在他的梦想之上撒下了罗网。“我最大的错误就是一直把我们的统治者当作一个玩笑,” [2] 夜莺的形象在伊斯兰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玫瑰”与“夜莺”是其诗歌中最常提及的两个美好的意象。

[3] 印度教崇拜牛,尤其视母牛为圣灵,所以身为穆斯林的阿齐兹有此恶意的联想。

[4] 科尔多瓦与撒马尔罕:科尔多瓦为七五六年一直到一二三六年被卡斯蒂利亚的斐迪南三世征服前摩尔人时期西班牙的首都;其无上荣光的表征即其宏伟的清真寺,现为天主教大教堂。撒马尔罕位于土耳其斯坦,在十世纪及其后的几个世纪当中一直是著名的阿拉伯文明的中心。

[5] 将我们从东非驱逐出来:许多印度人曾被吸引到肯尼亚和乌干达修建铁路,之后就留下来定居并从事贸易。然而他们对于土地的要求却遭到白人殖民者的反对,而且自一九二○年以降,他们在肯尼亚议会中的代表席位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6] 那些政客们:即政治专员,为英属印度政府派往诸土邦的英国官方政治顾问。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