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是怎么诞生的?
构思的诞生和发展各个不一,几乎没有雷同的。因此要回答“构思是怎么诞生的”这个问题,显然不应去寻找笼而统之的答案,而要结合一篇篇具体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来谈。
至于问到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构思方能出现,或者用比较枯燥的话来讲,构思的产生必须以什么为先决条件,这倒是比较容易回答的。构思的出现始终是由作家的内心状态孕育出来的。
要解释构思的产生,看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借重比喻。一些极其复杂的事情,若用比喻来加以解释,往往能收拨云见天的效果。
有一次,人们问天文学家金斯[1]我们的地球有多大年纪了。
“你们想象一下,”金斯回答说,“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比方说吧,高加索的厄尔布鲁士山。你们再设想一下,有一只小麻雀在山顶上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啄着这座山。这只麻雀把厄尔布鲁士山啄光需要多长时间,地球就已存在多长时间了。”
至于有助于领会构思是怎样产生的比喻,就远要简单得多了。
构思好比闪电。电日日夜夜在地面的上空积累,一旦空气中的电达到了饱和状态,一朵朵洁白的积云就会变成阴森的积雨云,于是从积雨云的稠密的带电的水汽中,便会爆发 [4]“倒下的人”指十二月党人。
[5]引自普希金的诗作《纪念碑》。
[6]引自普希金的一篇札记。这篇札记所谈的是俄国诗人、批评家维·卡·丘赫里贝克尔(1797—1846)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收在当时有很大影响的4卷本文选</a>《记忆女神》中。普希金的原文中不是“批评家们”而是“批评家”,系指文章的作者丘赫里贝克尔。——原编者注
[7]引自普希金的诗作《诗人》。
[8]引自俄国作家和诗人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的诗作《当金黄的田地泛起波浪的时候……》一诗。
[9]引自俄国诗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勃洛克(1880—1920)所作的一首无题诗。该诗收于组诗《祖国》之中。
[10]引文出自尼·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所著《忆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