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6章 儿童的注意力培养_儿童的自发成长

作者:蒙台梭利 字数:5219 更新:2025-01-08 13:15:01

<em>

为了得到教育目标要取得的结果,我们有必要向儿童提供与其精神形成趋势一致的物体,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以最小的努力尽可能充分地挖掘儿童的潜能。</em>

当我们把儿童放在有利于他们精神生长发育的环境中时,我们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会突然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目标上,并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去做这件事,而且会反复不停地去重复。有人可能会重复20次,有人会重复40次,还有人甚至会重复200次。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人对外部事物的特殊态度构成其天性的一部分,并决定其性格特性。其内部活动作为起着原因的作用,它们不像外部因素的作用那样发生反应并存在着。我们的注意力不被无关紧要的东西所吸引,而是被那些适合我们兴趣的东西所吸引。对我们内心生活有用的东西,就是能引起我们兴趣的东西。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建造在对外部世界的选择上的,与我们内心活动的要求协调一致。画家在世界上看到的颜色是最多的,音乐家则被各种声音所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质量能揭示我们自己,我们通过我们的态度从外部表现我们自己,而并非我们的注意力创造了我们自己。个人的性格、内心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某些相同环境的人中也很明显,但他们从这个环境中只获取各自需要的东西。用以构成个体的与自我有关的外部世界的“经验”是不会造成混乱的,能造成混乱的是其熟悉的个体的能力。

<strong>儿童通过内心的精神力量打开注意力的大门</strong>

如果对于指导儿童心理形成的自然力量有什么疑问,我们对待孩子的实际经验可以解答一切。没有哪位教师能够用任何技能实现如此有关注意力的现象。很明显,这是有内部因素的作用。3~4岁的儿童所显示出的集中注意的能力,在史册所记载的天才中找不到任何相似的人。这些孩子似乎再现了人类婴儿期所拥有的超常注意能力,具有这种非凡注意力的人,如阿基米得,当他正在伏案研究循环问题的时候,他被人杀害了。据传,锡拉库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一港口城市)被攻占时他都没有因此而分心。牛顿也是如此,他潜心研究,以至于废寝忘食。还有维托瑞乌·阿尔费尔瑞[维托瑞乌·阿尔费尔瑞:意大利诗人。],在他写诗时非常专心,甚至听不到路过他窗前的结婚队伍的喧闹声。

然而,这些天才人物所具有的注意力的特征是不可能被那些用兴趣来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教师唤醒,不管他的教学艺术有多么巧妙,而且任何被动经验的积累也不能使其成为这样心理能力的积聚者。

如果儿童通过作用于其内心的精神力量打开了他注意力的大门,那么必然产生出的问题就是有关自由的问题,而不是影响儿童心智构建的教学艺术问题。通过外部材料提供适合于心理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用尽可能完美的方式尊重发展的自由,从逻辑的观点看,这两者应当是新的教学法的建构基础。

像19世纪时的化学家那样试图制造出侏儒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接过戴奥甄尼斯[戴奥甄尼斯,希腊哲学家,以愤世嫉俗而著名。他主张自然的生活,不依靠社会文明。传说戴奥甄尼斯曾住在一个大浴盆里,他曾经为了寻找一个好人白天打着灯笼前往雅典。]的灯笼去寻找那个好人。科学应该通过实验建立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所需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会见证到很多复杂的、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的发展。其中,智力、意愿和性格共同发展,就像正常发育的儿童的大脑、胃和肌肉一样共同成长。

与首次心理练习一样,首次的协调认知会深深地印记在孩子的脑海里,已知也就会开始存在于他的脑海里,也会第一次使孩子在智力方面有了兴趣意识,补充了他本能的兴趣。这时,认知便开始建立自己的一些类似注意的心理机制,今天的教育学家把这种机制作为教学艺术的基础。从某种角度来说,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演变又一次产生了,只不过这是带有独特特性的演变。

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并非像有的教师想的那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种教师的观念不是从内心思考发展的观点,而仅仅是毫无目的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链条,虽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但是允许思想无目的地漫游。另一方面,已知作为一种复杂的观念体系建立于儿童的内心之中,这个体系是儿童在一系列心理发展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地构建起来的,代表了一种内部形成和心理成长。

要产生上述进步,我们必须提供给儿童一些系统、复杂、与其本能一致的材料。例如,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提供给孩子们一系列能够引起他们对颜色、形状、声音、触觉和气力的质的本能注意,孩子们则依靠特有的、持续的与各种物体的活动,开始组织他的心理个性,同时获得关于事物的清晰而有序的知识。

从此以后,所有外部物体,由于它们都有形状、尺寸、颜色、光滑度、重量、硬度,等。因此孩子们再也不会对它们感到陌生了。他们的意识中开始存在某种东西,这使他们时刻盼望着这些东西,并很有兴趣去接受它们。

当儿童在原始冲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他对外部事物认知的注意力时,他便获得了与这个世界的其他关系和其他形式的兴趣。它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与原始本能有关的原始兴趣,而是建立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且已经成为了有洞察力的兴趣。

确实,所有这些新的习得都是最基础的,是以个体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但是现在智力因素增加了,已经把冲动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探索。

陈旧的教学法概念认为,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未知的东西上,就需要将已知的东西和它联系起来。因为只有这样,为了让他们获取、学到哪怕是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复杂现象的一点点细枝末节的新知识,他们的兴趣才会转移过来。

如果已知的东西能成为通向未知事物的新源泉,那根据自然的趋势,就很有必要获得这个已知本身。先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就会使儿童对未知事物的逐渐复杂产生兴趣,且变得更加重要。

另外,这种文化本身就在儿童的头脑中创造了秩序。当教师在课堂上简单明了地说:这是长,这是短,这是红色,这是黄色,等。她用简单的词汇清晰地表明了感觉方面的顺序、分类和整理。每一个印象都明显地区别于另外一个,并且在头脑中都有其明确的位置,只用一个字就能回忆起来。因此,新的知识将不会被虚掷在一旁或与旧知识相混淆,而是会适当地储存在合适的地方,与原先同类的知识归在一起,就像图书馆中排列有致的图书一样。

这样儿童内心里不仅拥有了要求增加知识的推动力,还建立起了秩序,这种秩序通过新材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而得到持续稳定的保持。当它成长起来,并获得力量时,它便保持了“平衡”。物体之间持续不断的比较、判断和选择等练习进一步有逻辑地把物体联系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儿童会变得眼快手快并且精确,或是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迅速提高,任何地方只要做得井井有条、生动活泼,“付出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收获”的法则就会真正实现。

内部协调就像心理适应一样,是将其本身作为一种自发活动的结果来建立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其成长与自身组织是由一种内部条件所决定的,就像是人的胚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心脏在两个肺叶之间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空间,这是因为在两个肺叶之间的纵隔肌中,由于肺部扩张,隔膜呈现出弓形。

教师指导着这些现象,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教师都会尽力避免使孩子的注意力引向教师本人,因为整个未来都需要依靠孩子们全神贯注。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理解并避免干预自然现象。

<strong>以最小的努力充分挖掘儿童潜能</strong>

我们已经阐明过关于新生婴儿的营养问题和第一次精神方面的协调活动问题,这些将会在他们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重复出现,并伴随着这些活动的不断复杂而产生必不可少的变化。

再说到儿童的身体营养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刚刚长出新牙、分泌了胃液正在生长的婴儿,他们逐渐需要进食一些比较复杂的膳食,直到长大成人,借助现代所有复杂的烹调来满足自己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为了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他应该只吃与他自身机体的最直接需要相符的食物。如果饮食过于丰富或不同寻常、不适当,或者进食有毒的食物,那么结果必将是导致营养不良、自我毒害、甚至死亡。营养卫生学正是研究儿童在哺乳期和婴儿期营养的学问,它不仅为儿童,也为成年人指出了大家都会面临的鲜为人知的婴儿卫生学中明示的危险。

心理生活中还有一点:成年人的心理生活远比儿童的要复杂,同样,在成年人的本性需要和满足精神需求这两点之间总是相互呼应的。内心生活的原则总是要有助于他的健康。

下面我们再来说注意力的问题,当与大点的孩子打交道时,作为生命基础的本性和生活基础的刺激之间所对应的基本事实应该是主要的。无论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始终是教育的基础。

我早已准备好“专家们”的反对声。因为专家们认为儿童必须习惯能对所有事物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他们感觉索然无味的东西,因为现实生活要求如此。

这种不同的见解是基于类似这样的一种偏见,有一次一位好父亲这样说过:“孩子应该习惯于吃所有的东西。”同样,道德教育被置于合理范围之外——这是一种致命的混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命令式的观念已经过时,如果哪位家长还有这种观念,那么如果孩子在午餐时拒绝吃一道他不喜欢的菜时,家长会命令孩子除了这道菜,一整天都不能吃别的菜。即使这菜已经凉了,变得非常难吃,而最后饥饿也削弱了孩子的意志,消灭了他任何的幻想,终于把这道菜吞咽了下去。这时家长就会说,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安排孩子的生活,他的孩子将会吃任何食物,无论他爱吃不爱吃。他的孩子会既不贪吃,也不任性。从前,儿童不能吃糖(而他们的机体非常需要糖分,因为肌肉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糖),为了教他们如何克服贪吃,纠正淘气孩子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不让他们吃晚饭就直接让他们上床睡觉。

为了让孩子们适应现实生活需要,那些仍然坚持儿童应该对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同样要注意的人现在采用一种类似的方法。然而,即使在心理营养饥渴的情况下,吃“凉的、令人作呕的食物”也不能让人忍受,消化不良、暴饮暴食只会使他们的身体更弱,甚至会毒害他们。

这样做,我们不能拥有强健的精神以应付生活中所有的艰辛。吞咽了冷汤之后就很快上床的孩子往往会发育不良,身体虚弱,碰到传染病时会很容易失去抵抗力而立刻病倒。从道德的角度上讲,孩子的欲望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他会把满足这些欲望看做是最快乐的自由,等他长大成人时,他就会暴饮暴食,没有节制。那他会与现在的孩子有多么大的不同啊!现在的孩子喂养合理,身体健康,生活有节制,他的吃是为了健康地生活,不酗酒、不暴饮暴食。现在的人能以多种方式防御传染病,而且主动地时刻准备与疾病作斗争,勇敢地从事各种艰苦的体育运动,努力争取开创伟大事业,如发现南北极、勇攀高峰。

而且人类还能够勇于面对冷酷的道德冲突,勇于承担精神炼狱,这样的人的意志极其坚毅,他非常善于寻求精神平衡,能及时、果断地做出决定。

人的内心生活越是能正常发展,使自己对预知的自然法则有所准备,并形成个性,他就越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非常健全的心智。要准备战斗,不必从诞生那天就开始,但是他必须强壮。只有强壮的人才能有所准备,没有哪个英雄在他做出英雄业绩之前就是英雄。未来的艰苦生活是不可预见、无法预料的,没有人能为我们直接做好准备去迎接那些艰难困苦,只有身强力壮、富有朝气的人才能对付一切。

当一种生物正处于进化过程中时,为了确保其正常发育,我们有必要为其此时此刻的特殊情况提供特殊保障。如胎儿必须有血液的滋养、新生儿必须有奶来喂养。如果胎儿在子宫里发育时,血液中缺乏蛋白质和氧气,或者有毒物质进入了胎儿的组织,那这个生命将不能正常发育,产后的照料也不能使一个先天不足的人强壮起来。如果婴儿缺乏足够的奶源,生命最初阶段的营养不良将宣告他永远处于劣等地位。婴儿躺着吃奶、长时间地睡眠是“为行走做准备”,正是由于吸吮,婴儿才开始长牙。因此,鸟巢中的幼鸟不是用飞翔来为飞翔做准备,而是在那温暖、有食物供应的小窝里保持不动。这叫为生活做间接准备。

鸟儿飞翔的壮丽、野兽的凶猛、夜莺的歌唱、蝴蝶翅膀上斑驳的美丽等这些大自然现象的序曲,都是在秘密的鸟巢里、兽窝里,或是一动不动孤独的茧里做好准备的。万能的大自然在生物形成的过程中只要求宁静,所有其他的一切都由大自然给予。

儿童的精神也应该找到一个温暖的巢穴,在这个巢穴里有足够的营养保证,然后我们就只需静观其发展结果了。

因此,为了得到教育目标要取得的结果,我们有必要向儿童提供与其精神形成趋势一致的物体,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以最小的努力尽可能充分地挖掘儿童的潜能。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