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东京站时,已经是深夜。分手时,伊濑从浜中手中接过自己的旅行箱,问:“咱们什么时候去锯山?”
“这事儿我完全忘了。过一两天我再与您商量。老师,请您先好好休息吧。”浜中鞠着躬,目送伊濑乘出租车离开。
伊濑回到家里,妻子迎了上来。“你倒是挺悠闲的嘛。”她讥讽道。
妻子肯定又在胡思乱想。伊濑虽然生气,却不想多作辩解。将旅途中发生的事一一说明太麻烦了。但妻子的讥讽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伊濑去京都前一天刚去过成田,连续三天都不在家。
不过,伊濑从行李箱中取出鸟取有名的土特产时,妻子吃了一惊:“啊?你居然去过这种地方?”
伊濑很想回答“当然”,最终还是改了口:“浜中带路,我也不知道会去什么地方。这次被他拉着到处转,把我累坏了。”
“你去那个地方采过风?”
“去过。浜中是编辑,他说服了出版社,旅费和杂费都由出版社承担。既然要出行,不如就去些有趣的地方采风。”伊濑应付道。
“浜中先生这么年轻,办事却相当干练。”妻子说。
“嗯,他是个十分有趣的人,活动能力特别强。像他这样能干的编辑,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了。”
浜中显摆学问的时候会让人厌烦,可奇怪的是,分开后,伊濑却开始想念他。他就像是一个与自己不相伯仲的对手。想到明天又能看到那张娃娃脸,伊濑不禁暗自期待。
“多亏了浜中先生,才能有那么多读者了解到你。”妻子将伊濑离家期间收到的二十封邮件和明信片拿给他看。读者的来信中尽管也有稚拙的文字,但对作者来说,这都是值得感谢的激励。伊濑还是 浦岛传说和羽衣传说在主人公被滞留的情节上是一致的。下面将对两个传说的内容加以对比介绍。
浦岛传说中,浦岛在龙宫或蓬莱山上与龙宫仙女交合,并滞留在那里,快乐地生活。这是人神通婚传说的一种表现。浦岛在龙宫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三年,思乡之情渐浓,故与仙女辞别。仙女哀叹连连,依依惜别,将一玉盒赠给浦岛,以作纪念。浦岛返回故乡,但人事已非。诧异中,他打开玉盒,得知自己不是离开了三年,而是三百年。
这个故事人尽皆知。在《风土记》和《万叶集》中,浦岛是故意打开玉盒,想借此回到原来的家。不管故事的细节如何,通常的解释是,龙宫三年相当于人间三百年,这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滞留仙境的传说在苏格兰也有。新郎在婚礼后受黑衣男子诱骗,站在一小截蜡烛前,等待蜡烛燃尽。就在这短短一段时间内,两个世纪过去了,新郎却对此浑然不觉。等到终于发现世界骤然变样后,新郎刚张口询问原因,就立时化为尘土。还有一个类似的传说是关于古代不列颠国王赫尔拉的。他出访小人国仅三天,外界就度过了两个世纪。随从们惊慌失措,触犯了禁忌,转瞬间化为尘土。这两个故事中,重返人间者的结局都是化为尘土。尘土象征着人类生命的短暂莫测,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浦岛打开玉盒后冒出的白烟。琉球群岛和台湾土著阿美族中也有类似的传说流传。
中国也有大量传说是关于凡人滞留仙境的,总体上都是桃源仙境的模式,但人仙通婚的场所不是在海中的龙宫,而是在深山的仙境。反过来说,海中的仙境,只能是海神的居所,即龙宫。
至于浦岛传说中龙宫的入口,据推测应在丹后网野祭祀浦岛明神的神社附近。《宗祇诸国物语》中记载,俳句家宗祇听说丹后海滨有祭祀浦岛明神的神社,于是讨教当地人,被告知这里是浦岛的出生地,浦岛就是从这里的海滨去蓬莱后归来的。
羽衣传说中,仙女痴迷于骏河三保松原的美丽“仙境”,从天而降。发现仙女的渔夫偷走了挂在松枝上的羽衣。一名仙女因为失去羽衣,无法返回上天而哀叹嗟怨。心生怜悯的渔夫将羽衣还给仙女,仙女于是得以返回天界。但该传说的原型并非如此。在原来的传说中,渔夫并没有将羽衣还给仙女。仙女痛哭流涕,但还是无济于事,只好跟随渔夫回家,做了他的妻子。
传说原型中的仙女未获得拯救,但在下面这段能乐的歌词中,剧情却被改写了。
渔夫:“看你如此悲伤,我就将羽衣归还给你。”
仙女:“太好了,请给我吧。”
渔夫:“等等。如果你能在这里为我跳一曲仙舞,我就把羽衣还给你。”
仙女:“我终于可以返回天上了。作为纪念,我就跳一支行游月宫的仙舞吧。可你不将羽衣还我,我就无法起舞。所以,请你先还给我羽衣吧。”
羽衣传说的原型后来演变成了丹后国丹波郡比治山的真井传说。但在坪内逍遥创作新舞剧《堕天女》时,模仿了三保松原的羽衣传说,将真井羽衣传说的剧情设定为猎人将羽衣还给了仙女。而《堕天女》中,真井的仙女同三保松原的仙女一样,没有跳舞回报,而是教授了猎人酿酒的方法。
这种更改后的传说在后世广为流传,甚至湮灭了传说的真实面貌。其实,骏河三保的仙女也好,丹后比治山真井的仙女也好,她们都被剥夺了自由,滞留在人间。由此可知,浦岛传说和羽衣传说在长期滞留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不过,这两个传说也存在不同之处:浦岛传说的主角是男性,羽衣传说的主角是女性;浦岛传说中的男性滞留在仙境中,终日沉湎游乐,乐不思蜀,而羽衣传说中的女性被猎人或渔夫这样的凡夫俗子强逼为妻,终日以泪洗面,不得归返。
在印度、东南亚、中国,乃至西伯利亚北部,都有大量类似的传说。比如,秦始皇派遣徐福渡海寻找不死灵药的故事中就可见其端倪。该传说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均有记载,后来演变为田道间守的传说。田道间守受垂仁天皇之令,渡海去常世国寻找非时香果。历经十年,田道间守终于找到香果归来,但天皇已然驾崩。田道间守在天皇陵前哭号,悲恸而亡。
白鸟传说同羽衣传说属于相同的类型。日耳曼神话中,一名少年为了追寻素未谋面的恋人而踏上旅程,偶然经过一眼泉边,看见脱下白鸟羽毛织成的衣服,在泉中尽情沐浴的三名美丽少女。少年悄悄靠近,偷走挂在树枝上的少女的羽衣,躲了起来。少女不久便发现羽衣不见了,惊恐地大声呼叫。这时少年提出若要自己归还羽衣,三名少女中的一名必须做自己的妻子。三人答应了少年的要求,并让少年任意挑选。少年做出了选择,而他指定的少女恰好是他思慕数年却从未见面的恋人。
同样的故事也出现在芬兰流传的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之中。少年看见脱掉白鸟羽衣的三名女神在湖畔织布,于是偷走衣服,强逼女神为妻。在“偷衣强娶”这一点上,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与日耳曼神话并无差异,不同点在于是否将三件羽衣都偷走。在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中,三名少年分别娶了三名女神为妻。
从根本上说,这一神话同白鸟仙女传说如出一辙。中国《元中记》《搜神记》中的类似传说也与之一脉相承。这些传说在西方与希腊缪斯女神的故事相混淆,在日本则受到印度佛教思想和中国神仙传说的影响。即使是原始版本的传说,也具有丰富的系统多样性……
读完文章后,伊濑恍然大悟。浜中总是把浦岛和羽衣传说以及比治山上的仙女挂在嘴边,侃侃而谈,让人觉得他见闻广博,结果全是从这本书上看来的啊。
不过,为什么现在浜中会写明信片来,让自己读这本书呢?搞不好是去盐釜的浜中无聊至极,半开玩笑地写了这封信,让忙于写稿的小说家去图书馆走一趟,权当运动筋骨。
但伊濑又觉得,浜中说不定在盐釜有了什么新发现,而这个发现同浦岛、羽衣传说有关,所以他才会叫伊濑在他回来之前看那本书。那么,这段研究文献中,到底暗藏着什么与案件相关的线索呢?伊濑连忙又读了一遍,仍旧不得其解,只好作罢,等待浜中回来后向自己解释。
收到明信片的两天后,浜中的明信片又来了。
“哎呀,这回是从北海道的网走寄来的。”妻子惊叫。
“什么?网走?”伊濑抢来一看,明信片的正面果然写着“于网走”的字样。
终于到了北部边境。最终,我不得不自盐釜赶来此地。老师,您读过《日本民间传说研究》了吗?两三日后,我就能结束调查,返回东京。
浜中敬上
那家伙竟然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啊,伊濑感慨。他是瞒着天地社去的,费用全由自己承担。就算他提出旅费申请,出版社也不会为此出钱。
“网走地处边远,那里的监狱很有名,对吧?”妻子又将浜中的明信片拿回手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