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在夜色中顺着这冰封的大路走进佩托斯基。他们在这冰封的大路一路走来,一直默默无言。他们的鞋子踩破了新结起的冰层。有时候瑜伽·约翰逊一脚踏穿一层薄冰,陷进一个水潭。两个印sauce)时合喝了一瓶尚贝坦干红葡萄酒。我们喝了两杯陈的果渣酿白兰地,决定不上圆顶咖啡馆去谈文艺,便各自回自己的家,而我就写下了下面的那一章。我希望读者能特别注意到本书中那些不同角色的错综复杂的生活线索如何给集合在一起,然后在小饭馆中那一幕叫人难忘的场面中给固定下来。正是等我把这一章朗读给多斯·帕索斯先生听了,他叫道,“海明威,你写了一部杰作。”
<strong>又及——由作者致读者</strong>
正是在这节骨眼上,读者,我要试图把那股能表明本书确乎是部伟大作品的磅礴的气势写进去。我知道你们跟我一样,读者,多么希望我能捕捉这磅礴的气势,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对我们双方都意义重大。赫·乔·威尔斯先生[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1866—1946)从1895年起发表了《时间机器》、《星际战争》等一系列科幻小说,后来在《托诺-邦盖》(1909)等小说中转向改造现实的问题。1920年发表巨著《世界史纲》,奠定了在当时西方文坛上的权威地位。而海明威当时仅仅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诗歌,本书可说是他第一部习作,所以有下面这一段“戏说”。]曾来我们家作客(我们搞这文学行当颇有进展,呃,读者?),他有天对我们说也许我们的读者,那就是你啊,读者——且想想看,赫·乔·威尔斯先生竟就在我们家谈起你。不管怎么说,赫·乔·威尔斯对我们说也许我们的读者不大会认为这部小说是自传性的。对不起,读者,请把这个想法从你头脑里排除掉吧。我们[从这里起的“我们”实在不包括作者的妻子,而只代表他本人。海明威在这里采用了新闻工作者在写社论时常用的“社论式的复数第一人称”(the editorial we)。]曾在密歇根州佩托斯基住过,这是确实的,而且很自然的有很多角色正是从我们当时的生活中撷取的。不过他们是些另外的人,都不是作者本人。作者只在这些短注中才在本书中露面。不错,在动笔写这小说前,我们花了十二年研究这北方的好几种不同的印第安方言,而在十字村的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着我们翻译的《新约全书》的奥吉布瓦语译本。不过换了你,读者,处在我们的地位也会这样做的,所以我想,如果你好好想想,就会跟我们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了。现在且回头来谈这部小说吧。如果我说你压根儿想不到,读者,这下面的一章将如何难写,那是存心出于最真挚的友好情谊来讲的。说句老实话吧,而我正是力求在这些事上做到真诚坦白的,我们现在根本还不准备动笔,要等到明天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