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南端和古巴首都之间,隔着墨西哥海湾。温暖的湾流中蕃息着众多的海鱼。那一片海域是有钱人寻欢作乐的游览胜地,也是没钱人赖以糊口的生存区。向游客出租钓鱼船不失为当地一种过得去的行当。开船的往往就是船主,靠他的船和驾船技术足以维持安居乐业的生活水平。
1937年出版的海明威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就是以基韦斯特、哈瓦那和墨西哥海湾为背景的。书中的主人公哈里·摩根是一个开出租钓鱼船的船长。他不属于“迷惘一代”,而是个靠正当营生养家活口的普通人。但是,三十年代,书中写的正是这个时代,整个西方世界的上空笼罩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经济大萧条的乌云。1932年,美国有四分之一的工人失业。书中的人物艾伯特靠罗斯福的“新政”以工代赈政策,挖下水道和拆除废弃不用的有轨电车的轨道,“一礼拜只挣六块半”。哈里·摩根经营的钓鱼船生涯也日益萎缩,他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不安稳了。他是一条浑身是胆、不甘心对逆境低头的硬汉子,用尽个人的脑筋和力量,作出种种抗争,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并且为此付出了生命。
哈里·摩根的故事分成三部:在 海明威为什么要写这些情节呢?
评论家詹姆斯·内格尔表示了他的看法:“《有钱人和没钱人》是海明威的最具有创造性和实验性的小说,同时也是他最不成功的作品之一。”“最不成功的作品之一”这个说法见仁见智,并非定论,至少沃特·威廉斯已提出异议。“最具有创造性和实验性的小说”这个评语却颇有见地。海明威在本书中在运用一种试验性的写作手法。一个个同故事主线无关,也互相无关的片断看来好像杂乱无章,是信手拈来,随意点缀,但是细心玩味,可以看出这些片断分明是一个用种种社会情况组成的万花筒,用来烘托哈里·摩根的不幸的遭遇。由于海明威的思想在这个时期是最激进的,对美国社会现状和美国上流社会人士的所作所为具有强烈的反感,他采用了这种把有钱人和没钱人作强烈对比的写作手法,加强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书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书中的一些人物从不同的视角看到摩根的下场,但是他们没有一个知道他的死因和全部事实真相,也没有一个知道摩根的朋友艾伯特的下落。这种扑朔迷离的渲染显示出一种冷漠的气氛。
《有钱人和没钱人》是海明威在写作手法上的一种新尝试。他把社会众生相同摩根个人的经历糅合在一起,试图描绘出一幅三十年代有钱人和没钱人对比强烈的世态画。但是,本书出版后,当时的一些美国评论家,甚至是一些有眼光的评论家,没有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尝试创作新手法的用心。于是,结构不平衡啊、情节杂乱无章啊,诸如此类的批评就纷纷出现了。最有意思的是,内格尔明明已经看到了作者的意图,却还是认为本书是一部失败之作。这恐怕是这种写作手法当时还没有得到承认的缘故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半个多世纪后,这种写法已普遍被评论家和读者所接受,所以对本书的好评也就越来越上升,道理恐怕就在这里。
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交代一下:本书的最前面有一个“说明”,告诉读者“书中人物及其姓名纯属虚构”,这完全是一种障眼法。事实上,在《有钱人和没钱人》中,几乎每个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有时候是把一个真人的事分别安排在两个人身上。杰弗里·迈耶斯在《海明威传》中已经作了详细的“对号入座”的工作。不过,这种探幽索隐的成果对熟悉美国文坛掌故的读者当然会增加阅读本书的兴趣,但是反而会使我国的一般读者感到厌烦,所以这里略去不提了。但是有一个人物的原型却不能不指出。我们知道,海明威对同时代的美国文坛名家,如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和福克纳等,都表示过不友好的态度。但是受到他最严厉和尖刻的攻击的是以《美国》三部曲蜚声美国文坛的约翰·多斯·帕索斯。他在本书中被海明威刻划得那么不堪入目,他就是那个作家理查德·戈登!此中恩怨,不属于本文范围,就不赘述了。
最后,还要谈谈本书的书名问题。老友吴劳不止一次地建议把书名译成“欲得而一无所得”。有些美国的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有的甚至认为本书和《太阳照常升起》的名字都来自《圣经·旧约·传道书》。不过,前者是暗用,后者是明用罢了。海明威是位写作态度极严肃的作家,哪怕在起书名这件事情上也是绞尽脑汁的。菲利普·扬就说过,《永别了,武器》这个书名中“武器”一词是一语双关,也可作“怀抱”解。对《有钱人和没钱人》(To Have and Have Not)是暗用《传道书》中的“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这段话,鉴于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所流露的思想,同“欲得而一无所得”这个说法是一脉相通的,可惜用汉语译本书的书名就看不出什么关联,不过只要把“有什么益处”中的“有”改成“得到”,就可以看出这个说法的来源了。但是,我觉得考虑到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书中反映出的当时海明威的思想主流,再说也有不少美国评论家在文章中把“有钱人和没钱人”相提并论,何况“欲得而一无所得”作为书名实在对读者太缺乏吸引力了,所以我只得辜负吴劳同志的拳拳好意,决定把书名译成《有钱人和没钱人》。正像没法用一个书名包含“战争”和“怀抱”两重意思,我没有本事把“有钱人和没钱人”和“欲得而一无所得”两重意思纳入一个书名,所以在这里只得不辞唠叨,作些解释,并请读者原谅。
---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