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哈米什·汉密尔顿
加利福尼亚州拉由拉市滨海路6005号
1950年11月10日
亲爱的杰米:
为什么人们会想看传记材料?有什么要紧?为什么作家需要谈论他自己这个人?一切都叫人生厌。我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鬼知道已经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久得我希望从没跟别人提起过到底是什么时候。我的父母双亲都是贵格派[1]教徒出身,但也只是嘴上说说。我母亲出生于爱尔兰沃特福德,此地曾有一所知名的贵格派学校,也许现在还有。我的父亲来自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户农民家庭,也许是跟着威廉·潘恩[2]迁居此地的那批人中间的一个。我七岁的时候在一家旅店里患上了猩红热,能活下来实属万幸。对于康复期,我只记得冰淇淋和把松脱的皮肤扯下来的快乐。我在达利奇[3]住了五年,随后好些年又辗转法德两国。当时我被认为是英国人,因为我的母亲在我还未成年的时候恢复了英国国籍。所以当我回到美国的时候,资料显示我被当作是英国人。经过了漫长的斗争,甚至最终起诉了美国司法部长,我的国籍才被改了过来。法律声称未成年人是不允许放弃原国籍的,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肯接受这一点。我花了一大笔钱才把他们摆平。我在伦敦当了好多年庸庸碌碌的自由撰稿人,给老的《学术》[4]杂志写书评、散文等,也给《威斯敏斯特公报》[5]写综述和诗歌,杂七杂八的短文见于各处。“大战[6]”期间我于加拿大远征军 1946年我混够了,就搬到了拉由拉。在那之后我已经写出了两个剧本。写其中一个的时候,我偶尔还去片厂几趟,谈一谈剧情。写另外一个的时候,我压根儿没去过片厂。我也许还会继续写剧本,而且也知道该怎么写。但我始终不会披肝沥胆,掏心掏肺。
我在1924年成了家,并无子嗣。别人叫我“硬汉派”作家,但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一种投射罢了。我个人其实非常敏感,甚至有些羞怯。有的时候我会显得异常刻薄,咄咄逼人,但其余时间里又特别感性。我不是个擅长交际的人,因为总是很容易感到厌倦,平淡无奇在我看来就是乏善可陈,不论是人还是其他东西。我工作也是间歇性的,没有固定的时间段,只在想写的时候才动笔。而且我总是惊讶地发现,写东西的时候显得那么易如反掌,但写完了以后却精疲力竭。身为推理小说作家,我想我有点儿异类。因为美国流派的推理小说作家多数都只是粗通文理罢了,而我写的东西不仅文从字顺,还很有思想,虽然我并不喜欢这么说。乍一看,经典文学教育似乎并不能教你该怎么写出“硬汉派”小说的行话来。但我偏不苟同。只要受过经典教育,你就不会写出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来,而眼下多数小说都充斥着这样的东西。推理小说作家在这个国家里不受待见,只被当作二流文人,因为他写的是推理小说,而不是具有社会重要性的废话。而在经典学派看来——哪怕是再不济的经典学派——这种态度只不过是暴发户缺乏安全感的体现。人们有时候会问我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写严肃小说,我从不跟他们理论。我甚至也不会反问“你觉得什么才是严肃小说”,因为问了也没用,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他们这么问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至于什么才是重要的文学作品,我还是留给像埃德蒙·威尔逊那样叫人讨厌的肥佬来解答吧。此人获誉无数,但在我看来其中最值得推崇的就是(见《赫卡特县编年史》[12])能把通奸写得像列车时刻表一般无趣。
我又读了读这封信前面的一些内容,从字里行间嗅出了些傲慢的气息。我担心别人看了可能会不大舒服,但很遗憾,事实就是如此。写得都还算恰如其分。我这个人,从许多方面来说,的确是个骄傲自大的家伙。文如其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激起了像约翰·迪克森·卡尔[13]和安东尼·布彻[14]之流鼠辈的无名火吧。
你永远的,
雷
[1]贵格派(Quaker)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又称教友派或者公谊会,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敬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敬自己,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
[2]威廉?潘恩(WilliamPenn,1644-1718),英国房地产商、哲学家、贵格派初创期主要成员之一,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创立者,该州即以他的姓氏命名。
[3]此处指雷蒙德·钱德勒当年就读的达利奇学院(DulwichCollege),是英国著名的私立寄宿男校,位于伦敦市郊,创立于1619年。
[4]《学术》(TheAcademy)是一本关于文学及其他一般性话题的杂志,1869年创刊于伦敦,后几经改版及合并,于1916年停刊。
[5]《威斯敏斯特公报》(TheWestminsterGazette)1896年创刊于伦敦,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自由党报纸。
[6]即第一次世界大战。
[7]厄尔·斯坦利·加德纳(ErleStanleyGardner,1889-1970),美国作家、律师。以侦探小说《梅森探案系列》(PerryMasonSeries)闻名。
[8]比利·怀尔德(BillyWilder,1906-2002),犹太裔美国导演、制作人、编剧家,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9]《双重保险》(DoubleIndemnity)是比利·怀尔德的导演代表作之一,雷蒙德·钱德勒参与编剧。属于经典黑色电影。
[10]《蓝色大丽花》(TheBlueDahlia)电影剧本由雷蒙德·钱德勒本人改编自自己的同名小说,获1947年第19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11]《小妹妹》(TheLittleSister)是雷蒙德·钱德勒代表作“大侦探马洛”系列中的第五部作品,出版于1949年。
[12]指的是埃德蒙·威尔逊代表作之一《赫卡特县回忆录》(MemoirsofHecateCounty),1946年出版后被列为禁书,1959年解禁。
[13]约翰·迪克森·卡尔(JohnDicksonCarr,1906-1977),美籍推理小说家。卡尔是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一位重要作家,和阿加莎·克里斯蒂、艾勒里·奎因并称“黄金时期三巨头”。
[14]安东尼·布彻(AnthonyBoucher,1911-1968),美国科幻、推理小说作家,评论家,编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