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译本序_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作者:黑塞 字数:4578 更新:2025-01-08 11:05:36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二十世纪前半叶著名德国小说家、诗人,作品受浪漫主义诗歌和心理分析学影响较大,喜欢用印象手法和象征手法来描写和分析他所处的资产阶级社会,被西方评论家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关于黑塞的作品,西方文艺界和学术界的研究专著和评论文章虽然不少,对他的评价却并不高于托马斯·曼和亨利希·曼兄弟,甚至也不高于同时代的另一位小说家里昂·孚希特万格。奇怪的现象是:黑塞的小说每经一次战争便风行一次, 大家对卓别林的著名影片《摩登时代》中描写一个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的劳动情景有极为深刻的印象,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机械,象征着工业发达国家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精神世界的矛盾。同样,战争也会使人们异化,使人们,特别是与战争密切相关的一部分青年人,产生怀疑、迷茫的感觉,有的追求神秘主义、有的从宗教寻求精神寄托,有的崇尚极端个人主义而不愿受任何约束,有的则逃避现实,主张归真返璞。在文艺上也相应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思潮和流派。读者反过来又从这些文艺作品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因此,我们可以说,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考察黑塞的创作道路,我们便能对环绕他的作品的一些现象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魔术师的童年”

黑塞于一八七七年七月二日出生在德国南部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镇,父亲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曾长期在印度传教,能讲多种印度方言。黑塞的母亲生于印度,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因而黑塞自幼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长大。同时,黑塞的家庭又具有一种国际的性质,他的外祖母和母亲都有外国血统,也可说黑塞本人也含有德国、法国、瑞士和英国血液。这使黑塞从小就接受比较广泛的文化和开放的思想,不仅受到欧洲文化的熏陶,也有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古老文化的影响,这些对黑塞日后的文学创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自己的童年世界,黑塞在晚年所写的一篇童年回忆中作了这样的描述:“这幢屋子里交错着许多世界的光芒。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a>的人,有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有外国的衣服和异国的香气,有皮和藤做的奇妙箱子,有外国语</a>言的音调。这里给穷苦人供应吃食,节日常常举行庆祝,学问和童话同时并存。这里也有祖母,我们都有点害怕她,并且不完全知道她,因为她说的不是德语,读的是法文《圣经》。这一个家庭的生活多彩多姿,生活是丰富而有多种声音的旋律。这样美的家庭是我喜欢的,但是我希望的世界更美,我的梦想也更多。现实是从来不充足的,魔术是必要的。”1

在这篇名为《魔术师的童年》的回忆中,黑塞把自己青少年时期所受的各种教育,加上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幻想,归结为一种对自己有巨大影响的无与伦比的魔力,因此他和一般男孩子不一样,并不热衷于成为一个探险家、猎人或者别的大人物,而喜欢成为一个魔术师。他的愿望有时是“让苹果在冬天生长”,有时是“用魔法使口袋里满贮金银”,有时是“使死人还阳”,而最主要的是“希望有法术使自己能够变化多端,会变成自己也认不出来的模样”,就好像让自己藏匿在隐身帽下一样。这么一来,他就能随心所欲地去从事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情了。黑塞后来毕生从事的工作,就是他自己所谓魔术师的工作,他自述道:“我屡次试验把自己消失在作品背后,我改名和用笔名。……我回顾自己一辈子的愿望都是受着魔力的支配。这种愿望随时变化,总是取自外界而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当我渐渐努力以赴时,不但事物有了变化,连我自己也变了。我的种种努力,时常使得知者也不知,这也许是我一生历史最正确的内容。”2

在黑塞的创作实践中,情况也正是这样。在他晚年所写的另一篇回忆青少年时代的《我的传略》中对自己作了如下描述:“我的诗歌经常被人误认为缺少对现实的普遍尊敬,我画的图画中,树有脸,屋子在笑,在跳舞,或者在哭,但那树是梨或栗,却大都分辨不清。我愿意接受这种责备。我承认自己的生活也很像是一个童话,我总是感到而且也看到外界和我内部是密切关联和协调的,我把它称之为有魔力的。”3黑塞并把这样的效果解释为艺术家的艺术高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他说:“我觉得现实并没有充分注意的必要,因为现实自身就够麻烦的了,而且永远是客观存在,却要求我们注意和思虑所要求的包含更美好和更必要的事物。人们生活于现实中永远不可能满足,如同人们不可能崇拜和尊敬现实一般,因为现实是一种偶然性,是生命的垃圾。对于这种可怜的、令人失望和荒芜的现实,人们除了否定之外,别无选择。而同时,我们表现出我们自己比现实更强有力。”4

青年时代的黑塞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正是以描写人们对于高于现实的理想世界的追求的小说《彼得·卡门青特》(1904)而闻名于世,并由此开创了一辈子他自己所谓的魔术生涯的。

二、生平和著作

黑塞“从十三岁时就明白自己要就是成为诗人,要就是什么都不是”。但是,严格的父母要求这个自幼便显示出艺术天分的孩子学习神学。一八九一年,黑塞被迫进入毛尔布仑修道院,他勉强自己学习希伯来语,并且服从一切规章和约束,但是过了一年,黑塞便不堪忍受这种摧残青年人身心的经院教育,逃了出来。他还曾企图自杀,使父母不得不顺从他本人的意旨,让他自由发展。从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黑塞当过学徒工、书店的小伙计等,他一面尝试着从事各种职业,一面大量阅读德国和外国的书籍,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黑塞后来回忆这一段生活时说:“早在十五岁那年,当我无学校可去时,我就一心一意顽强地自修。我很幸运,在我父亲的屋子里,有我祖父的丰富的藏书,整整一座大厅里全是古老的书籍,除了其他书籍之外,收藏着完整的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和哲学书籍。在我十六岁和二十岁期间,不仅用许多纸张写满了我最初的诗歌习作,而且在那几年中几乎读完了一半的世界文学,还发奋研究艺术史、语言学和哲学,较之正规课堂学习收获更大。”5

后来的黑塞研究家们认为,黑塞一生总是越来越深地沉浸于远离生活的梦幻王国之中,这和黑塞这一段学习时期所汲取的精神文化是分不开的。对黑塞日后影响巨大的作家是:歌德、诺伐利斯、让·保尔、梯克、荷尔德林和艾兴多夫等人,尼采、叔本华、吉尔克郭德则是他所喜爱的哲学家,而中国的老子、孔子</a>、庄子</a>都是黑塞崇拜的东方哲人。这一系列精神偶像逐渐帮助黑塞构成了黑塞的美学世界观,这种美学观点就是黑塞日后许多著作的思想背景。我们不妨可以这么说:从一八九八年黑塞自费出版的 《德米安》描写一个青年人由于反对战争被目为叛国,身心均感不胜负荷,产生了心灵分裂的苦恼。这是一部以印象手法和象征手法写的心理小说,没有故事情节,只有象征性的叙述和描写。小说主人公辛克莱尔是一个尼采崇拜者,把几卷尼采文集视若珍宝,而且他据此对社会上一切东西的价值作出重新评价。黑塞本人在发表这篇小说的同时曾发表一篇名为《论〈查拉图斯特拉的归来〉》的文章,认为尼采是“德意志精神、德意志勇气和德意志男子气概的最后一位孤独的代表”12。小说主人公辛克莱尔也同样为尼采的反市侩主义、怀疑论和超人哲学所吸引,辛克莱尔崇拜超人,小说最后描写他从秉有超人特性的智慧的伊娃夫人那里获得了象征性的心灵的归宿。

《德米安》问世后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其热烈程度不亚于上一个世纪德国青年对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欢迎。托马斯·曼在一九四七年为美国出版的一本《德米安》译本所写的一篇序言中说:“一本薄薄的书,但是它具有最强大的动力,远远超过了它那微薄的篇幅,——请想一想《少年维特》在德国影响范围之广,《德米安》足堪与之媲美。对于超人的有效率的创造性,作者必然有极其生动的感受,因而故意拟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副标题‘一个青年的故事’。我个人认为可以将之理解为整整一代年轻人的故事。”13《德米安》的影响超出了黑塞青年时期的任何作品,有的评论认为是使黑塞获得世界声誉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a>著名德国文学教授邱柯夫斯基在一篇论《东方之旅》的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在比较早期的小说中,黑塞描写一些个体,朝着一个强烈地感受到、但却并不完善的理想而奋斗。……在他最后两本主要作品中,重点转移了,理想本身移到故事的中心,而个体则退到了旁边。这种转移反映在标题本身。早期作品都以人名为书名,最后两本却由事物得到了标题:《东方之旅》和《玻璃球游戏》。这种倾向反映出黑塞态度的发展,集体已经超越个体,这一事实由于主题强调服务的理想而被加强。……在这两本小说中,我们不再有一位朝着模糊的理想奋斗的主角,而只有叙述者试图加以解说和表达的一个中心理想。”20

在《东方之旅》中,黑塞提出了明确的理想,但主人公所信奉的却只是唯心主义的宗教和哲学道义,因而读者最后获得的也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理念,这恐怕也就是三十年代的德国读者对这本小说产生误解的原因吧!

《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最重要和篇幅最大的作品。小说始写于一九三一年,一九四二年才告脱稿,一九四三年由瑞士弗里兹和瓦斯莫特出版社分两集 张佩芬

1 引自联邦德国苏尔卡普出版社一九七五年版《赫尔曼·黑塞全集》第6卷,第378-379页。下面简称《黑塞全集》。

2 引自《黑塞全集》第6卷,第373页。

3 引自《黑塞全集》第6卷,第406页。

4 引自《黑塞全集》第6卷,第405页。

5 引自《黑塞全集》第6卷,第395-396页。

6 引自《黑塞全集》第1卷,第27页。

7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24页。

8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31页。

9 同上。

10 引自《黑塞全集》第12卷,第220-221页。

11 引自《黑塞全集》第10卷,第103页。

12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41页。

13 引自联邦德国慕尼黑柯赛尔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出版黑塞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专集《赫尔曼·黑塞》,第220页。

14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48页。

15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依斯(1882-1941)的代表作。

16 引自《黑塞全集》第6卷,第372、406页。

17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53页。

18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88、89页。

19 同上。

20 引自西奥多·邱柯夫斯基:《东方之旅——象征性自传》一文。见台湾志文出版社《东方之旅》单行本,第115-116页。

21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98页。

22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90页。

23 引自联邦德国慕尼黑柯赛尔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出版黑塞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专集《赫尔曼·黑塞》,第230页。

24 指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25 引自《黑塞全集》第11卷,第80页。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