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开后的莫斯科
我在弗拉基米尔的平静生活,不久就被莫斯科来的消息打乱了。它们现在从各个方面向我冲击,把我弄得忧心忡忡。为了说明这一切,必须追溯到1834年。
1834年我被捕后 你们想象一下吧,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个最后的莫希干人12,面孔像“人民之友”马拉,居然登门拜访我的父亲。后来我多次逼他讲过他们会见的细节,因为我的想象力不够,无法勾勒这幅外交干涉的画面。原来,由于事情来得突然,老头儿起先莫名其妙,便向这位不速之客说明他的一切深谋远虑,为何反对我的婚事,但后来想明白了,立刻改变声调,问凯切尔,是何道理要劳驾他过问跟他毫不相干的事。谈话带上了怄气的性质。外交家看到事态恶化,试图用我的健康吓唬老人,但已经太迟;可想而知,会见的最后结局只能是我父亲方面的一连串尖刻讽刺和凯切尔方面的粗暴咒骂。
凯切尔写信给我道:“不要对老人抱任何希望。”这是必然的。但怎么办,如何着手呢?我一天中考虑了十来个不同的方案,决不定哪个好。正在这时,我的哥哥打算回莫斯科了。
这是1838年3月1日。
1?这些话以及后面所有的话,均引自1837年1月至10月纳塔利娅写给赫尔岑的信。
2?赫尔岑的表兄,即 3?公爵夫人的女儿的夫家,在她女儿死后,仍与她保持着来往。
4?基佐(1787—1874),法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七月王朝时期的著名外交家,1848年二月革命后下台。
5?原文是法文。
6?引自莱蒙托夫的诗《遗言》,引文与原文不尽符合。
7?指1793年的法国,当时的国民议会由激进的革命民主派雅各宾派控制。
8?马拉(1743—1793),法国革命的左翼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
9?《荷拉斯》中的一个革命家。
10?指美国小说家库珀(1789—1851)的小说《探路人》的主人公。
11?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
12?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原居住在新英格兰一带,因白人到来而逐渐消失。《最后的莫希干人》是库珀的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