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各地,《新约全书》中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之地。
[2]雅各(James),西庇太的儿子,渔夫,耶稣在加利利海边最早招收的四个使徒之一。他弃业离家,历尽艰险,跟随耶稣积极传道。耶稣受难复活之后,他和其他使徒一起送耶稣升天,并四处宣传耶稣复活事迹,劝大家信仰救世主基督。耶稣升天不久,雅各死于西律王的屠刀之下,成为 [66]约拿单,《圣经》上有十七个约拿单,此处的约拿单不像其中的任何一个。
[67]迦玛列,以色列玛拿西族人,比大蓿的儿子,玛拿西支派族长兼军事统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119]储妃,太子为储君,故称其正妻为储妃。
[120]安条克二世(公元前287-前246),叙利亚塞琉王国国王。公元前261年即位。
[121]约拿,《圣经·旧约》中人物,希伯来先知。据《约拿书》记载,耶和华命约拿去尼尼微城警告居民,约拿违抗命令,上船出海,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船上人将约拿抛入大海,又是耶和华的安排,约拿被一条大鱼吞掉。约拿祷告求救,被吐在旱地上,才被迫去尼尼微城传达耶和华的警告。
[122]腕尺,作为测量单位广泛用于埃及,也用于希腊和罗马。一个希腊腕尺近似于18.22英寸,一个罗马腕尺则约为17.47英寸。
[123]纪伯伦的终生知心女友玛丽·伊丽莎白·哈斯凯勒(1873-1964)的英文名字缩写。
[124]“吉庆之夜”,伊斯兰教对《古兰经》始降之夜的敬称。“盖德尔”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前定”、“定命”、“高贵”,亦译作“高贵的夜晚”、“珍贵之夜”、“高贵之夜”,又称“前定之夜”或“权力之夜”。关于盖德尔之夜的具体日期,教法学家说法不一。以布哈里、穆斯林所辑圣训为根据的3种说法是:(1)在莱麦丹月下旬的单日之中。(2)在该月的后七天之内。(3)该月的 [125]摩西,《圣经》人物,古代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出生在埃及,当时埃及法老下令杀尽新生的以色列男婴。他的母亲先将他藏了三个月,后因不能再隐藏下去,就将他放进蒲草箱里,搁在河边芦荻中;后被法老女儿所救,带回宫中养育。他长大后,因为打死了一个欺压以色列人的埃及人,听说法老要杀他,便逃到米甸,被当地祭司叶忒罗收留,娶其女西坡拉为妻。一天,他赶着岳父的羊群往野外牧放,突然来到何烈山,见火焰中有一个人。原来是上帝耶和华显现,摩西急忙双膝下跪。此处比喻青年看到公主,如同摩西看到了上帝。
[126]尼普顿,古罗马宗教中所信奉的神灵。原为淡水之神,到公元前399年,人们已把他同希腊宗教中的波塞冬等同起来,成为海神。
[127]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把二十六年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借助逼真的意象,极大的感性美和通过神话传说表达哲理而探索诗的完美境界的艺术生涯。其主要作品有《睡眠与诗》、《伊萨贝拉》等。1823年2月23日死于罗马。按照他的嘱咐,墓碑上刻着“此处长眠者,声名水上书。”但从阿拉伯文直译,却当译为“其名用水书”。
[128]墨尔波墨涅,希腊神话中的缪斯女神之一,主管悲剧与竖琴演奏。在希腊艺术作品中,她的表征是悲剧面具和赫拉克勒斯之棒。
[129]朱庇特,古罗马和意大利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的宙斯。
[130]堪他尔,重量单位,等于44.928公斤。
[131]耶利米,犹太人,大祭司希勒家的儿子。他原为便雅悯地区拿突城的祭司,奉上帝召见之后,成为列国先知。在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三个犹大王朝时期,耶利米一直四处传道,说了很多预言。因他所说的预言触怒当局,一再受到迫害。犹大国王西底家 [135]所罗门,古代以色列国王,犹大伯利恒人。他重知识,求智慧,人们把他看成智慧的化身。他是政治家,又是作家和学者。在位四十年,死后,由儿子罗波安继位。
[136]以太,19世纪物理学理论中认为普遍存在的物质,它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起媒介作用,与弹性物质(如空气)在声波传播中起的作用很相似。以太曾被假想为透明、无重量、无摩擦阻力,而且用化学物理实验都不能探测,并渗透所有的物质和空间。
[137]台德木尔废墟,叙利亚著名古迹,系季诺碧亚女王(公元267-272在位)的帕米拉王国故址。位于大马士革东北台德木尔30公里。
[138]以赛亚,《圣经》人物,犹大人,著名先知。他反对偶像崇拜,坚持一神论原则。他告诫人们:除了上帝耶和华,再无别的真神。人们背离上帝,所以灾难重重,只有信奉上帝,才能得到拯救。他一生说了很多预言,诸如:亚述必灭的预言,以色列人被掳的预言,巴比伦败落的预言,基督降生的预言,等等。后来都成为史实。荣获文学巨著美称的《以赛亚书》,相传为他所写。
[139]约翰,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他是渔夫西庇太的儿子。一天,他和哥哥雅各在船上补网,被耶稣召唤,跟从了耶稣,后来成为耶稣喜欢的门徒。耶稣死后,他不畏艰险,宣传福音,创办基督教会。相传,《圣经》中的《约翰福音》、《约翰书》和《启示录》,均为他所作。
[140]但丁(1265-1321),意大利著名诗人,《神曲》为其代表作,由《地狱》、《炼狱》、《天国》三部分组成。
[141]多福河,神话传说中天堂里的一条河。
[142]伊希斯,古埃及最崇敬的女神。
[143]指法里斯·西德亚格(1805-1887),黎巴嫩著名语言学家,主张社会改革,抨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
[144]指艾迪布·伊斯哈格(1856-1885),生于大马士革,后去埃及从事戏剧和新闻工作。主张实行民主,建立议会,维护民权等。
[145]指纳吉布·哈达德(1867-1899),生于贝鲁特,阿拉伯近代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者之一。
[146]巴比伦,古城遗址在今伊拉克巴格达东南。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就建在当年的巴比伦城。
[147]尼尼微,遗址在今伊拉克北部重镇摩苏尔附近,曾为亚述之国都城。
[148]所罗门诗篇,指《圣经旧约》中的一部多人诗歌创作合集《诗篇》,属《圣录》。所罗门为其中的作者之一,还有大卫、可拉后裔、亚萨、以探、摩西等人。主要内容包括歌咏犹太教的真、善、美,颂扬圣境、圣物、圣徒,赞美上帝耶和华。
[149]山中训诫,指穆罕默德四十岁那年,斋月的“珍贵之夜”,在希拉山洞里所得到的“训诫”,即 [173]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古希腊大哲学家。认为自然界是神按一定目的所创造的,是神智慧的体现。反对研究自然,认为那是干涉神的事情,是渎神。提出“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
[174]该隐,《圣经》人物。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以种田为生。他和弟弟亚伯用各自的产品向上帝献祭,上帝悦纳了弟弟的供物,而未看中他的供物。他出于嫉妒,将弟弟杀害。上帝惩罚他,将他流放挪得。
[175]亚那,《圣经》人物。犹太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该亚法后来当上了大祭司,成为杀害耶稣的元凶。据传,耶稣被出卖后,首先被带到亚那那里。
[176]拜赫拉姆,即萨山王五世,因残酷压迫基督教徒,导致了拜占廷人的干预。
[177]韩莎(557-664),古代著名女诗人。
[178]莎菲丁·哈里(1277-1349),阿拉伯古代诗人。
[179]白德巴,阿拉伯文学名著《凯里来与迪木奈》中的印度哲学家。
[180]伊本·路西德(1126-1198),阿拉伯古代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医学家和法学家。
[181]艾弗拉姆·赛尔亚尼(306-373),东正教神父。
[182]约翰·迪马仕基(约675-749),古代阿拉伯宗教教育家。
[183]依兹拉伊,希伯莱和伊斯兰教神话里的死神。
[184]艾敏·君迪(1756-1840),叙利亚诗人。
[185]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认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决定力量是意志,历史的进程就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提出“超人”哲学。
[186]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典型代表。用新柏拉图的哲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把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提出“理解为了信仰,信仰为了理解”的论点。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
[187]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和哲学家。哲学上,肯定物质世界上真实存在的,认为宇宙是一架大机器,它是人们认识的唯一对象,一切观念都来自对外界的感觉。一生创作丰富多样,哲学著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188]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哲学上,是自然神论者。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但不否认上帝及非物质的灵魂存在。
[189]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诗人、剧作家。一生共写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190]艾布·努瓦斯(约762-约814),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诗人。喜饮酒,长于作饮酒诗,有“酒诗人”之称。他的诗热情奔放,辞藻华美,突破了传统诗歌的题材和形式,对阿拉伯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对当世及后世的影响很大。
[191]安塔拉(525-616),古代阿拉伯骑士,七悬诗的作者之一。
[192]迪尔汗,币名。
[193]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
[194]拿破仑(1796-1821),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 [261]阿拉伯文学“笔会”,系1920年纪伯伦与一批移居美国的黎巴嫩和叙利亚作家、诗人共同创立的阿拉伯海外文学团体。“笔会”成员锐意创新,敢于向阿拉伯旧文学传统挑战,所创作品主题鲜明,既有文采,又富哲理,形成了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侨民文学流派——叙美派。
[262]《都城报》,埃及报纸,创办于1881年,后所有权转移到梅娅的父亲易里亚斯手中。其父下世后,1929年梅娅就任该报主编。
[263]艾哈迈德·卢特菲·赛伊德(1872-1963),埃及作家、政治家,报业人士。主要著述有《独立运动的历史篇章》、《沉思集》,自传《我的一生》等。
[264]舒卜里·舒迈勒(1860-1917),黎巴嫩医生、思想家。著作有《进化哲学》、《诉说与希望》等。
[265]哈利勒·穆特朗(1872-1949),黎巴嫩诗人,生于黎巴嫩,长期定居埃及,被誉为“两国诗人”。他是阿拉伯复兴派诗歌的先驱,也是埃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凋谢的玫瑰花》、《珍珠花》、《水仙花》、《紫罗兰》、《异乡客献给异乡鸟》、《黑山姑娘》等。
[266]瓦利丁·耶昆(1872-1921),埃及作家、诗人、记者。生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幼年随父亲迁往埃及定居。主要作品有《瓦利丁·耶昆诗集》、《已知与未知》、《黑色面庞》、《往事历历》等。
[267]塔哈·侯赛因(1889-1973),埃及作家、评论家、教育家。六岁双目失聪,1902年就读于开罗爱资哈尔清真寺学堂。曾任开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等职。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一生出版著作五十余部,全部收入《塔哈·侯赛因全集》。
[268]穆斯塔法·萨迪克·拉菲伊(1880-1937),埃及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目击记》,散文集《悲惨的人们》、《玫瑰叶》。他的文学观偏于保守,曾与塔哈·侯赛因、阿卡德就文学观进行论战。
[269]梅娅用纪伯伦《先知》中的主人公的名字称呼纪伯伦。
[270]伊赫顿,梅娅的故乡。
[271]贝什里,纪伯伦的故乡。
[272]这封信的书写日期不确定,因为1925年2月6日梅娅收到了印有圣安娜头像的明信片。但不知道梅娅何时把自己剪发的消息告诉了纪伯伦。贾米勒·基布尔博士发表此信时,确定的日期为1925年1月9日,而塔希尔·泰纳哈为该信确定的日期为1924年12月20日,但塔希尔·泰纳哈博士发表此信时确定的日期为1924年12月20日。很可能梅娅在这封信里把自己剪发的情况告诉了纪伯伦,这封信应当写于1925年3月初,因为纪伯伦在1925年3月23日的信中评论了梅娅剪发之事。
[273]该日期系信封上由纽约发出时邮戳上的标示。
[274]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纪伯伦与梅娅·齐雅黛在此信前定有许多书信来往,但均佚失。——原注
[275]狄安娜,古罗马宗教所信奉的女神,本来可能是土著的丛林女神,后来与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混同为一。在罗马艺术作品中,狄安娜状如猎女,佩有弓和箭袋,偕猎犬或鹿。
[276]《艺术》,是诗人奈西卜·阿里达1913年在纽约创办的阿拉伯文杂志。——原注
[277]《纳哈万德》曲描述情侣分别、告别祖国之情,描写来自逝去亲人的最后一眼,描绘心中因思念而产生的剧烈痛苦情感。
[278]卡莱尔,即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英国散文家、历史家。成名后曾到各地演讲,其中一部分讲稿于1841年出版,书名为《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书中评介了作者认为的各种英雄人物,其中有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论述。
[279]舒迈勒,即舒卜里·舒迈勒,他的《进化哲学》曾掀起轩然大波。
[280]凯尔拉·海尔拉(1882-1930),黎巴嫩作家,侨居法国。其著作有《叙利亚》、《叙利亚的社会、教育问题》。
[281]玛莉,梅娅·齐雅黛的别名,为区别于纪伯伦的女友玛丽·哈斯凯勒,此处译作“玛莉”。
[282]《文摘》,系法里斯·奈米尔、沙赫·米卡里尤斯和雅格布·萨鲁夫于1876年在埃及创办的一种阿拉伯文杂志。1952年停止发行。——原注
[283]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曾获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重要著作有:《创造进化论》、《时间和自由意志》、《物质与回忆:试论身与心之关系》、《形而上学导言》、《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等。
[284]萨福,古希腊女诗人。有人把她同荷马相比,说男诗人中有荷马,女诗人中有萨福。
[285]伊丽莎白·布朗宁(1806-1861),英国女诗人。其代表作《孩子们的哭声》是首社会诗;《葡萄牙十四行诗集》是赠给丈夫的真挚感人的爱情诗,诗句精练,才气横溢,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优秀诗作。
[286]艾丽丝·舍奈尔,英国女作家。
[287]此处指Friend(《我的朋友》)。
[291]见《疯子》的 [294]迦勒底,巴比伦尼亚南部(今伊拉克南部)的地区,在《旧约》中经常提到。
[295]法尔萨赫,长度单位,等于6.24公里。
[296]“九姊妹”或“九女神”,指希腊神话中司文学、艺术和科学的九位女神。——原注
[297]《哈姆雷特》 [298]1919年6月11日,纪伯伦寄给梅娅一些美国作家评论《疯子》的剪报。在一篇评论旁边,纪伯伦写了这样几句话。
[299]1919年7月26日,梅娅收到纪伯伦的一封信,没有一份刊有纪伯伦近照的剪报。高剪报内容是美国女评论家艾丽丝·拉菲尔对纪伯伦《绘画二十幅》一书的评论文章。纪伯伦在剪报空白处写下上面这句话。
[300]高厅,通常位于二层楼上的宽大房间,乡下人用它作为接待客人的客厅和聚会的地方。——原注
[301]该书于1920年以《先行者》之名出版。——原注
[302]多马,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因他怀疑耶稣死后复活的预言,后来耶稣复活时,有意在面前显现,并对他说:“伸出你的指头来,摸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多马这才深信地说:“我的主,我的上帝!”此处以多马来比喻只能亲自经验才肯相信的人。
[303]利末,《圣经》人物,是以撒的孙子,雅格和其妻所生的 [439]乔治,也许指的是乔治·萨瓦亚(1882-1959)博士。他离开纽约之前曾是“金环协会”成员,后到阿根廷,在那里编法《改革报》和《阿拉伯人觉醒》杂志。——原注
[440]“萨法兄弟”,是一个具有宗教政治性质的团体,于约公元983年产生于巴士拉。他们将自己的学说用详述的文风记录在52篇论文中。
[441]拜沙莱·胡里(1885-1968),黎巴嫩著名诗人,以《小艾赫塔勒》而闻名。
[442]艾哈迈德帕夏,曾任奥斯曼帝国驻叙利亚地区总督。杀人如麻,史称“屠夫”。“焖蛋”,音译,奈西卜的拿手好菜。由肉、菜加各种作料放置盘中在炉中烤制而成。——原注
[443]麦阿里(973-1057),阿拉伯诗人、作家。幼年因患天花双目失明。麦阿里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主张作品表现社会重大题材,反对应景之作,反对因袭古人。他的作品充满哲理,被誉为“哲学家诗人和诗人哲学家”。
[444]阿巴斯·迈哈姆德·阿卡德(1889-1964),埃及诗人、作家。在文艺理论、诗歌创作、伊斯兰哲学、阿拉伯文化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其出版著作六十余部。
[445]大马士革文学联合会,可能指的是在1921年成立于大马士革的文学联合会,常在其组织主席海里勒·迈尔达姆贝克家举行研讨会。——原注
[446]萨巴,系奈西卜·阿里达之胞兄弟,笔会会员。——原注
[447]拉希德,即拉希德·艾尤布;奈德莱,即奈德莱·哈达德;奈西卜,即奈西卜·阿里达。三个人均是笔会会员。——原注
[448]以太,古希腊哲学家首先设想出来的一种媒质,又译为“能媒”。
[449]《笛旺》系一部诗集,由埃及诗人易卜拉欣·卡迪尔·马兹尼与阿巴斯·迈哈姆德·阿卡德合作,发表于1921年。
[450]《先知》,纪伯伦的散文代表作,曾轰动文坛。
[451]奈西卜,即奈西卜·阿里达。
[452]阿卜德勒,即阿卜杜·迈西哈·哈达德。
[453]《疯子》,纪伯伦的一部散文诗集。
[454]《先行者》,纪伯伦的 [526]“纳哈万德”,纪伯伦在他的《音乐短章》中写道:“‘纳哈万德’是发自忧伤灵魂深处的一种声音;是被抛弃的人,在他被疏远折磨得精疲力竭之前,乞求怜悯他的最后一息所形成的一种曲调。”
[527]阿施塔特,古代近东地区所崇拜的女神,司爱情和生育。
[528]伯勒阿,腓尼基人所崇拜的太阳神。
[529]泰姆兹,巴比伦人所崇拜的丰收神,即腓尼基人的美神艾杜尼斯。
[530]堆卜亚,黎巴嫩一农村,位于凯勒卜河附近,供贝鲁特城用水的水库就在此处。
[531]鲁斯图姆帕夏,生于佛罗伦</a>萨,1873-1883年任黎巴嫩行省省长。1887年在贝鲁特附近建造“帕夏桥”。
[532]1860年,叙利亚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徒之间发生了剧烈冲突,各国授权法国派遣远征军前往干涉,并“恢复秩序”。
[533]君迪,即艾敏·君迪(1756-1849),叙利亚诗人,生于霍姆斯。有《诗集》传世。
[534]哈逊,即里兹格拉·哈逊(1825-1880),叙利亚阿勒颇文学家。1800年在伊斯坦布尔创刊阿拉伯 [681]伊姆鲁·盖斯(500-540),阿拉伯蒙昧时期著名诗人,《七悬诗》作者之一。
[682]萨福,古希腊女诗人。有人曾把她同荷马相比,说男诗人中有荷马,女诗人中有萨福,还有人称她为第十位诗歌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司文化的女神共有九位)。她共留下九卷诗。
[683]大卫,《圣经》人物。以色列犹大族人,在公元前一世纪,生于伯利恒的以法地。他长得英俊,能写诗,会弹琴,又智勇善战。他幼时在家放羊,青年时做扫罗的战士长,后为犹大王。大卫做王四十年,先在希伯仑做犹大王,后在耶路撒冷做统一的以色列王三十三年。大卫妻妾众多,儿女成群。在耶路撒冷做王初期,大卫强占属下官员的美貌妻子拔示巴,她生下个儿子叫所罗门。
[684]所罗门,《圣经》人物。大卫之子,古代以色列国王。他重知识、求智慧,人们把他看成智慧的化身。他既是政治家,又是作家和学者。所罗门做王四十年。
[685]苏菲派,伊斯兰教派之一,产生于公元九世纪,亦称“神秘派”。
[686]《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一卷书,属《圣录》,为犹太智慧之书。作者不详。写作时间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书中描写义人约伯坚信上帝的故事。
[687]《耶米利哀歌》是《圣经旧约》中的一卷书,属《圣录》。书中描绘在巴比伦王国攻占下的犹大民族的悲惨之景,抒发了作者对耶路撒冷失陷的哀伤之情。
[688]“巴门劫难”指巴尔马克家族悲剧。巴尔马克家族本是一个伊朗血统的家族。巴尔马克兄弟迁居巴士拉,改信伊斯兰教,后在阿拔斯王朝任要职,深得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信任,得势达十七年。803年哈里发的宠臣贾法尔·巴尔马克被处决,全家下狱,财产充公。其父、兄皆死于狱中。
[689]统治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共经历了三十九任国王。该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一千零一夜》中有许多关于这一时期的故事。
[690]海亚姆(1048-1122),波斯诗人、哲学家、天文学家。生前不以诗闻名,他逝世五十年之后才有人提到他写的四行诗。四行诗是伊朗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协尾韵,类似中国的绝句。我国有郭沫若1928年据英国译本的转译本,书名《鲁拜集》。“鲁拜”为阿拉伯语,意为四行诗。
[69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系列悲剧之一,发表于1602年。写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面对邪恶势力,在怀疑、犹豫之后终于为“重整乾坤”而献出生命。
[692]抹大拉的马利亚是耶稣的女信徒,住在抹大拉。她曾被恶鬼所附,经耶稣拯救,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来。她很崇拜耶稣,并用自己的财物支持耶稣的传道活动。但据《约翰福音》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站在十字架旁边的当是耶稣的另一位女信徒马利亚,即革罗罢的妻子。
[693]格拉纳达、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均为今西班牙的南部城市。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曾征服这些地方,留下了许多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迹。
[694]贝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对中小官吏的尊称。
[695]帕夏,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对高级文官的尊称。
[696]伊本·法里德(1181—1234),叙利亚诗人,他对苏菲派神秘主义的表述被认为是阿拉伯语中的佼佼者,有《神秘的进程》、《酒颂》作品等。
[697]《古兰经》故事:穆萨凭借真主的大能将手中的手杖变为巨蛇,将埃及法老的魔术师变出的蛇全部吞下。
[698]1法尔萨赫等于6.4公里。
[699]阿拉伯腕尺等于0.5883公尺。
[700]伊玛目:阿拉伯语单词的汉语音译,意为领拜人。
[701]易卜拉欣·雅兹基(1847-1906),生于贝鲁特。文学、语言复兴先驱之一。师从于其父纳绥夫谢赫。通晓希伯来语和古叙利亚语,亲手制作阿拉伯字母印刷字模。1894年迁居、客死埃及。创办《光明》杂志,并编辑其中大部分栏目。著有《同义语外来语辞典》、《穆台奈比诗集注释》。
[702]赛义德·舍尔图尼(1849-1912),黎巴嫩文学家、阿拉伯语言学家之一。著有《近源词典》。
[703]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和文学家。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等。
[704]伏尔泰(1694-1778),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今日依然作为反对暴政、偏执与酷虐的英勇战士而享有世界声誉。他的《哲学书简》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十八世纪的哲学,而且为现代思想确定了主要方向。
[705]巴特里克·亨利(1736-1779),美国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演说家和人民领袖之一。
[706]加里波第(1807-1882),意大利独立和统一斗争的领袖之一。恩格斯认为他“不仅是勇敢的领袖和卓越的战略家,而且是足智多谋的统帅”。
[707]安达鲁西亚,指今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当年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曾征服这里,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708]哈立德·本·沃里德(卒于642年),古代阿拉伯大将军。曾率伊斯兰大军征服波斯和沙姆。
[709]伊本·阿斯(卒于664年),著名阿拉伯军事统帅,曾征服埃及,建福斯塔特城。
[710]伊本·赫勒顿(1332-1406),阿拉伯著名哲学家。
[711]尼采(1844.10.15-1900.8.25),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有《悲剧的诞生》(1827)、《善恶之彼岸》(1886)、《道德体系论》(1887)、《偶像的薄暮》(1889)等。在德国尼采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散文作家,其诗也颇有影响。但他主要是一位哲学家。
[712]传说耶稣生于拿萨勒城。
[713]素丹,部分伊斯兰国家君主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