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我自克莱德启航——英国对日作战计划——德国会在1944年被打败吗?——我们必须比俄国人先进入中欧——9月10日,我们在哈利法克斯上岸——9月13日,我们在魁北克城堡举行 ※ ※ ※
关于意大利的作战建议如下:
11.我们已经审阅一份威尔逊将军所写的有关他的战区的作战情况的报告。据目前意大利的战况看来,他认为战事将照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发展:
(1)凯塞林的部队被击溃。在此情况下,我们有可能迅速重新聚集兵力,向卢布尔雅那山峡追击(并由勃伦纳山口越过阿尔卑斯山),留下一小支部队在意大利西北部扫荡;或是(2)凯塞林的军队有秩序地撤退成功。在此情况下,看来我们在今年内似乎只能扫清伦巴第平原。在1945年春天以前,由于阿尔卑斯山的崎岖地形和冬季严寒气候,不可能再发动一次主要攻势。
联合参谋部的报告继续如下:
12.我们已经同意(1)在亚历山大将军的目前攻势的结局未见分晓之前,不应从意大利抽调主力部队。
(2)关于撤出美国第五集团军的队伍,这件事适当与否必须根据下列两点重新考虑:根据亚历山大将军现阶段进攻的结果和德军在意大利北部的撤退的情况;根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意见。
(3)通知威尔逊将军:如果他想把现在地中海的两栖作战的船只和器材留在伊斯的利亚半岛使用的话,应该尽早将此计划提交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而且不得迟于10月10日。我们已照此通知了盟军最高统帅。
在这个问题上,我得注意讲条件。在我们知道亚历山大的进攻的结果以前,不调走主力部队;这样说一直都不错。但是攻势是推进多远呢?譬如说,只允许亚历山大推进至里米尼防线,那么,这个建议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此,我说我认为他能攻入并控制波河流域。马歇尔和李海同意说这正是他们的想法。这时候我才大为放心。
接着,我对金海军上将答应将登陆艇借给我们用于进攻伊斯的利亚半岛一事表示谢意。上将强调说这些登陆艇还要用于进攻仰光,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在10月15日以前进攻伊斯的利亚。
※ ※ ※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报告接下去的一段说明了我们关于在巴尔干半岛作战的共同建议。原文如下:
13.威尔逊将军认为可以预料到这样的形势,即在的里雅斯特——卢布尔雅那——萨格勒布——多瑙河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德军将动弹不得,一直到粮尽弹绝为止。在此情况下,他们将会向我们投降,不然就会为游击队或俄军所歼灭。我们已经注意到:只要意大利战事继续进行时,就无法从地中海调兵前往巴尔干地区,但以下两支部队除外:
(1)从埃及调去为数两旅的少量兵力。这支队伍现在待命占领雅典地区,准备开始救济工作,建立希腊政府,维持法律与秩序。
(2)在亚得里亚海的少量陆军兵力。这支队伍现在主要用于积极进行突击队式的作战行动。
我们大家都接受了上述意见,没有进行修改或讨论。
※ ※ ※
太平洋作战方案详细地讨论到机动灵活与抄捷径的重要性。盟军海空军的优势应当能够使我们在任何地方尽量避免付出重大代价的陆上战役。在东南亚方面,我们同意缅甸北部的陆上进军应该与攻夺仰光的两栖作战结合起来。我说虽然我承担英国确保对中国的航空线安全并取得与中国陆路交通的义务,但是任何对完成此义务做得过度的倾向都会挤掉我们对仰光的进攻,而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和我却正想在1945年雨季以前把它拿下来。
报告的其它部分没有经过多少讨论就得到同意了。结束对日战争的预计期暂定为击败德国后十八个月。
下面段落是按照原文逐字不漏地引述的。
33.在德国军队有组织的抵抗崩溃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从军事观点角度,同意将按规定不归苏联政府解除武装、管辖以及维持秩序的那部分德国领土,划为以下几个分区。
34.为了解除敌人武装、管辖以及维持秩序:
(1)英国军队在一名英国司令官统率下将占领德国的莱茵河岸的地区和由科布伦茨沿黑森——纳索州的北部边界直至苏联占领边界这一条线以北的莱茵河东岸部分。
(2)美国军队在一名美国司令官统率下将占领黑森—纳索州的科布伦茨北界线以南和苏联占领区以西的莱茵河东岸部分。
(3)美国军队占领区司令官有权控制不来梅与不来梅港两个港口并在其紧邻地区设置军队运输基地。
(4)美占区还可以有通往西部和西北部的海港的道路,并可通过英占区。
(5)以上大略规定的英美控制区可以在以后的一个日期准确划界。
※ ※ ※
9月17日,星期天,我同妻子和女儿玛丽乘火车离开魁北克,到海德公园访问总统并向他告别。
9月19日,我在海德公园用午餐,哈里·霍普金斯出席了。请他出来显然是为了使我高兴。他向我解释说他的地位有所改变。他已失掉总统的宠信了。他在吃饭时迟到了几分钟,总统对他连打招呼也没有。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奇怪的事。当霍普金斯似乎开始恢复当日的影响时,我和总统的关系显然好转了,而且我们的工作也进展得更快了,这的确是值得注意的。两天中,我们似乎回到了旧日的情景。霍普金斯对我说:“你要知道,我是今不如昔了。”他一下子想做的事太多。在多种多样的工作的重压之下,就连他的充沛的精力也垮下来了。
我在晚餐后动身去纽约,次日早晨登上“玛丽皇后号”轮船,返航祖国,一路平安无事。9月25日,我们驶进克莱德河后,便立即乘火车回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