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五

作者:晁公武 字数:7072 更新:2025-01-07 15:32:11

史之类十有三:其一曰正史,二曰编年,三曰宝录,四曰杂史,五曰伪史,六曰史评,七曰职官,八曰仪注,九曰刑法,十曰地里,十一曰传记,十二曰谱牒,十三曰目录。合二百八十三部,七千三百八十八卷。后世述史者,其体有三:编年者,以事系月日而总之于年,盖本于左丘明;纪传者,分记君臣行事之终始,盖本于司马迁;宝录者,其名起于萧梁,至唐而盛,杂取两者之法而为之,以备史官采择而已,初无制作之意,不足道也。若编年、纪传,则各有所长,殆未易以优劣论。虽然,编年所载,于一国治乱之事为详;纪传所载,于一个善恶之迹为详,用此言之,编年似优,又其来最古。而人皆纪传便于披阅,独行于世,号为正史,不亦异乎!旧以职官、仪注等,凡史氏有取者,皆附之史,今从焉。

◎正史类

*【史记】一百三十卷

右汉太史令司马迁续其父谈书。创为义例,起黄帝,迄汉武获麟之岁。撰成十二纪以序帝王,十年表以贯岁月,八书以纪政事,三十世家以序公侯,七十列传以志士庶。上下三千馀载,凡为五十二万六千五百言。迁没后,缺【景】、【武纪】、【礼】、【乐】、【律书】、【三王世家】、【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龟策传】、【靳蒯列传】等十篇。元、成间,褚少孙追补,及益以武帝后事,辞旨浅鄙,不及迁书远甚。迁书旧有裴る为之解,云:班固尝讥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后世爱迁者以此论为不然,谓迁特感当世之所失,愤其身之所遭,寓之于书,有所激而为此言耳,非其心所谓诚然也。当武帝之世,表章儒术而罢黜百家,宜乎大治,而穷奢极侈,海内?弊,反不若文、景尚黄老时人主恭俭,天下饶给。此其论大道所以先黄老而后【六经】也。武帝用法刻深,群臣一言忤旨,辄下吏诛,而当刑者得以货免。迁之遭李陵之祸,家贫无财贿自赎,交游莫救,卒陷腐刑。其进奸雄者,盖迁叹时无朱家之伦,不能脱己于祸,故曰:“士穷窘得委命。”此岂非人所谓贤豪者耶!其羞贫贱者,盖迁自伤特以贫故,不能自免于刑戮,故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非空言也。固不察其心而骤讥之,过矣。

*【前汉】一百卷

右后汉玄武司马班固续司马迁【史记】,撰十二帝纪,八年表,十本志,七十列传。起高祖,终于王莽之诛,二百三十年,凡八十馀万字。固既瘐死,书颇散乱,章帝令其妹曹世叔妻昭就东观缉校,内八【表】、【天文志】,皆其所补也。唐太子承乾令颜师古考众说为之注。范晔讥固饰主阙,盖亦不然,其赞多微文,顾读者弗察耳。刘知几又诋其【古今人物表】无益于汉史。此论诚然,但非固之罪也。至谓受金鬻笔,固虽谄附匪人,亦何至是欤?然识者或以固书皆因司马迁、王商、扬雄、歆、向旧文润色,故其文章首尾皆善,而中间颇冗琐,良田商之才视数子微劣耳。固之自序称述者,亦谓有所本欤?

*【后汉】九十卷,【志】三十卷

右宋范晔撰。十帝纪,八十列传。唐高宗令章怀太子贤与刘讷言、革希元作注。初,晔令谢俨撰志,未成而晔伏诛,俨悉蜡以覆车。梁世刘昭得旧本,因补注三十卷。观晔【与甥侄书】叙其作书之意,称“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如此者”,又谓:“诸序论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往往不减【过秦篇】。常以比方班氏,非但不愧之而已。”其自负如此。然世多讥晔创为“皇后纪”,及采“风俗通”中王乔、【抱朴子】中左慈等诡谲事,列之于传,又赞辞佻巧,失史之体云。

*【三国志】十五卷

右晋陈寿撰。魏四纪、二十六列传,蜀十五列传,吴二十列传。宋文帝嫌其略,命裴松之补注,博采群说,分入书中,其多过本书数倍。王通数称寿书,今细观之,实高简有法。如不言曹操本生,而载夏侯?及渊于诸曹传中,则见嵩本夏后氏之子也;高贵乡公书卒,而载司马昭之奏,则见公之不得其死也。他皆类是。但以魏为纪,而称汉、吴曰传,又改汉曰蜀,世颇讥其失。至于谓其衔诸葛孔明髡父而为贬辞,求丁氏之米不获,不立仪、е传之类,亦未必然也。

*【晋书】一百三十卷

右唐房乔等撰。贞观中,以何法盛等十八家晋史未善诏乔与褚遂良、许敬宗再加撰次,乃据臧荣绪书增损之,后又命李淳风、李义府、李延寿等十三人分掌着述,敬播等四人考正类例。西晋四帝五十四年,东晋十一帝一百二年,又胡、羯、氏、羌、鲜卑割据中原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蜀十六国,共成帝纪十、志二十、列传七十、载记三十。例出于播。【天文】、【律历】,淳风专之。乔以【宣】、【武纪】、【陆机】、【王羲之传论】,上所自为,故曰“制旨”,又总题“御撰”焉。按历代之史,惟【晋】丛冗最甚,可以无讥。至于取沈约诞诬之说,采【语要】、【世说】、【幽明录】、【搜神记】诡异谬妄之言,亦不可不辨。

*【宋书】一百卷

右梁沈约撰。十本纪,三十志,六十列传。齐永明中,约奉诏为是书,以何承天书为本,兼采徐爰之说,颇为精详。但本志兼载魏、晋,失于限断。又王邵谓其喜造奇说,以诬前代,如琅琊王妃通小吏牛氏生中宗,孝武于路太后处寝息,时人多有异议之类是也。后梁武帝知而不以为非。嘉祐中,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书】舛缪亡缺,始命馆职雠校。曾巩等以秘阁所藏多误,不足凭以是正,请诏天下藏书之家,悉上异本。久之,始集。治平中,巩校定【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王安国上【周书】。政和中,始皆毕,颁之学官,民间传者尚少。未几,遭靖康丙午之乱,中原沦陷,此书几亡。绍兴十四年,井宪孟为四川漕,始檄诸州学官,求当日所颁本。时四川五十馀州,皆不被兵,书颇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补缀,独少【后魏书】十许卷,最后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者,于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刊行焉。

*【南齐书】五十九卷

右梁萧子显撰。八纪,十一志,四十列传。初江淹已作十【志】,沈约又有【纪】,子显自表别修。然【天文】但纪灾祥,【州郡】不着户口,【祥瑞】多载图谶,表云:“天文事秘,户口不知,不敢私载。”曾子固谓子显于斯史,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缋之变尤多,而文比七史最下云。

*【梁书】五十六卷

右唐姚思廉撰。六本纪,五十列传。唐贞观三年,诏思廉同魏徵撰。思廉者,梁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采谢吴等所记,以成此书。徵惟着总论而已。

*【陈书】三十六卷

右唐姚思廉撰。六本纪,三十列传。其父察在陈,尝删撰梁、陈事,未成,陈亡。隋文帝问之,察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未讫而没。察且死,属思廉继其业。贞观中,与【梁书】同上之。其书世亦罕传,多脱误。

*【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右北齐魏收撰。初,魏史官崔浩既诛,太和后,始有李彪、崔鸿等书。魏末,山伟、綦隽更主国书,二十馀年,事迹荡然,万不纪一。文宣时,始诏收撰次,成十二纪、十志、九十二列传,上之。悉焚旧书。多谄讳不平,受尔朱荣子金,故减其恶;夙有怨者,多没其善;党北朝,贬江左。时人嫉之,号为“秽史”。刘知几谓其生绝胤嗣,死逢剖斫,皆隐慝所致。后隋文帝命颜之推等别修,唐贞观中,陈叔达亦作【五代史】,皆不传,独收书在。皇朝命刘恕等校正。

*【北齐书】五十卷

右唐李百药撰。本纪八,列传四十二。百药父德林,在齐尝撰着纪传。贞观初,诏分修诸史。百药因父书续成以献。诸史称帝号,百药避唐朝名讳,不书“世祖”、“世宗”之类。

*【周书】五十卷

右唐令狐德?等撰。本纪八,列传四十二。贞观中,德?请撰次,乃诏德?与陈叔达、唐俭成之。先是,苏绰秉周政,军国词令,多准【尚书】。牛弘为史,尤务清言,德?因之以成是书,故多非实录。仁宗朝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而后林希、王安国上之。

*【隋书】八十五卷

右唐魏徵等撰。纪五,列传五十五,长孙无忌等撰志三十。初,诏颜师古、孔颖达修述,徵总其事,序、论皆徵自作。后又诏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同修【五代史志】,无忌上之,诏编第入【隋书】,人亦号【五代史志】。【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淳风独作。

*【唐书】二百卷

右石晋刘?句、张昭远等撰。因韦述旧史增损以成,繁略不均,校之实录,多所漏阙,又是非失实,其甚至以韩愈文章为大纰缪,故仁宗时删改,盖亦不可巳焉。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右皇朝嘉祐中曾公亮等被诏删定,欧阳修撰纪、志,宋祁撰列传。旧书约一百九十万,新书约一百七十四万,而其中增表。故书成上于朝,自言曰:“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也。而议者颇谓永叔学【春秋】,每务褒贬,子京通小学,唯刻意文章,采杂说既多,往往?牾,有失实之叹焉。

*【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薛居正等撰。开宝中,诏修梁、唐、晋、汉、周书,卢多逊、扈蒙、张澹、李?、刘兼、李穆、李九龄同修,居正监修。

*【五代史记】七十五卷

右皇朝欧阳修永叔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实,重加修定,藏于家。永叔没后,朝廷闻之,取以付国子监刊行。【国史】称其可以继班固、刘向,人不以为过。特恨其【晋出帝论】,以为因濮园议而发云。

*【三朝国史】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国史,纪十卷,志六十卷,列传八十卷,吕夷简等撰。初,景德中,诏王旦、先文元公、杨亿等十人撰太祖、太宗两朝史,至天圣五年,诏夷简、宋绶、刘筠、陈尧佐、王举正、李淑、黄鉴、谢绛、冯元,加入真宗朝史,王曾监修。曾罢,夷简代,八年书成,计七百馀传。比之三朝【实录】,增者大半,事?文赡,褒贬得宜,百世之所考信云。

*【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

右皇朝仁宗、英宗两朝国史也,王?等撰。元丰五年六月甲寅奏御。监修王?、史官蒲宗孟、李清臣、王存、赵彦若、曾肇赐银绢有差,苏颂、黄履、林希、蔡卞、刘奉世以它职罢去,吴充、宋敏求前死,皆有赐赉。纪五卷,志四十五卷。比之【实录】,事迹颇多,但非寇准而是丁谓,?之神宗诏旨。等

◎编年类

*【荀悦汉纪】三十卷

右汉荀悦撰。班固作【汉书】,起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二世,二百四十二年,为纪、表、志、传,凡八十馀万言。献帝以其文繁,诏悦举要撮总,通比其事,列系年月,为纪三十篇,凡八万三千四百三十二字。辞约事该,时称嘉史。

*【袁宏汉纪】三十卷

右晋袁宏彦伯撰。宏在晋末,为一时文宗。性强直,虽为桓温礼遇,每不阿屈。以东京史籍不伦,谢承、司马彪之徒错缪同异,无所取正,惟张?【纪】差详,因参摭记传以损益之,比诸家号为精密。

*【唐历】四十卷

右唐柳芳撰。初,肃宗诏芳缀辑吴兢书,其叙天宝后事不伦。上元中,芳谪黔中,会高力士同贬,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识其本末。时旧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作此书。起隋义宁元年,迄大历十三年。或讥其不立褒贬义例而详于制度,然景迂生亟称之,以为【通鉴】多取焉。

*【河洛行年记】十卷

右唐刘仁轨撰。记唐初李密、王世充事。起大业十三年二月,迄武德四年七月秦王擒窦建德。第九卷述大业都城,第十卷载宫馆园囿。且云:“炀帝迁都之诏称务从节俭,观其宫室,穷极绮丽”云。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右唐温大雅撰。纪高祖建义,至受隋禅,用师符谶受命典册事。

*【通历】十卷

右唐马总撰。总纂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及删取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元魏、北齐、后周、隋世纪兴灭,粗述其君贤否,取虞世南【略论】,分系于末,以见义焉。

*【续通历】十卷

右荆南孙光宪撰。辑唐洎五代事,以续马总【历】,参以黄巢、李茂真、刘守光、阿保机、吴、唐、闽、广、胡、越、两蜀事迹。太祖朝诏毁其书,以其所纪多非实也。

*【帝王镜略】一卷

右唐刘轲撰。自开辟迄唐初帝王世次,缀为四言,以训童蒙。伪蜀冯鉴续之,至唐末。

*【五代通录】六十五卷

右皇朝范质撰。五代【实录】共三百六十卷,质删其烦文,摭其要言,以成是书。自乾化壬申至梁亡十二年间,简牍散亡,亦采当时制敕碑碣,以补其阙。

*【运历图】六卷

右皇朝龚颖撰。起于秦昭王灭周之岁乙巳,止于国朝雍禧丁亥,以历代兴亡大事附见其下。四年,献于朝,优诏奖之。欧阳公尝据之考正【集古目录】,称其精博。按【晋史】,张轨世袭凉州,但称愍帝建兴年号。其间唯张祚纂窃,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始奉穆帝升平之朔,始末不闻有改元事。唯颖书载张实改元曰永安,张茂改元曰永元,张重华曰永乐,曰和平,张元龙曰太始,张天锡曰太清,张大豫曰凤凰,不知颖何所据而言然。或云出崔鸿【十六国春秋】,鸿书久不传于世,莫得而考焉。

*【纪年通谱】十二卷

右皇朝宋庠公序撰。自汉文帝后元戊寅止周恭帝显德庚申为九篇,以本朝建隆之元至庆历辛已为一篇,皆曰“统元”,以甲子贯之。有五号,曰:正、闰、伪、贼、蛮夷。以王莽十九年系孺子更始,以接建武;东魏十七年附西魏;豫王六年、天后十五年系中宗,绪神龙;朱梁十六年通济阴天?,续同光;捃晋恭帝禅宋之岁,对魏明元泰常五年。尊北降南,始主正朔,乃【通谱】之新意也。别二篇举字为类,各以部分,曰“类元”。庆历中上之,优诏褒焉。公武按:【三国志】,魏景初元年丁已,当蜀建兴十五年,次年戊午,蜀改元延熙,讫二十年岁次丁丑,明年改元景耀。今【通谱】载蜀建兴之号止于丙辰,凡十四年,延熙改元在丁已,且复增至二十一年,岂别有所据耶?欧阳公【集古目录】以东魏【造石像记】证【通谱】武定七年非戊辰,盖自元象以后,递差一岁。公序闻之,以为宜易,遂着其事于【谱】前。前者编简浩博,不免时有舛误也。

*【编年通载】十五卷

右皇朝张衡撰。衡观四部书至古今纂辑运历书十馀家,皆浅陋楦酿,无足细绎,乃编历代年号,贯以甲子,始于帝尧,讫于国朝治平丁未,质之经史,资以传记百家之书,圣贤勋德、奸雄纂窃及蛮夷盗贼,凡系于存亡纲纪之大者,无不详录。总三千四百年。且刊正谬误,如【史记】载舜年,【虞书】不同,【汉纪】载魏受汉禅,与【魏志受禅坛碑】各异之类。熙宁七年表献之。

*【稽古录】二十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编。起自三皇,止皇朝英宗治平末。至周共和庚申,始为编年。

*【编年纪事】十一卷

右皇朝刘?因司马温公所撰编次。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右皇朝治平中,司马光奉诏编集历代君臣事迹,许自辟官属,借以馆阁书籍,在外听以书局自随,至元丰七年,凡十七年始奏御。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阅,别为【目录】;参考同异,俾归一涂,别为【考异】,各一编。公自谓精力尽于此书。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御制序以冠其首,且以为贤于荀悦云。公武心好是书,学之有年矣。见其大抵不采后伟卓异说,如屈原怀沙自沈,四皓羽翼储君,严光足加帝腹,姚崇十事开说之类,削去不录,然后知公忠信有馀,盖陋子长之爱奇也。

*【通鉴举要历】八十卷

右皇朝司马光撰。【通鉴】奏御之明日,辅臣亟请观焉。神宗出而示之,每编始末识以“睿思殿宝章”,盖尊宠其书如此。公尚患本书浩大,故为“举要”云。

*【资治通鉴外纪】十卷

右皇朝刘恕撰。司马光作【通鉴】,?始于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讫五代。恕尝语光:“曷不起上古或尧、舜?”光答以事包【春秋】,不可。又以【经】不可续,不敢始于获麟。恕意谓阙漏,因撰此书。起三皇、五帝,止周共和,载其世次而已。起共和庚申,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十八年为一编,号曰【外纪】,犹【国语】称【春秋外传】也。

*【宝历歌】一卷

右未详撰人。以开辟太古,迄于周世宗,正统帝王世次谥号,成七言韵语一通。

*【历代纪元赋】一卷

右皇朝杨亿撰。次汉至五代正统年号,为赋一首,又别为【宋颂】四章。

*【通鉴节文】六十卷

右题司马温公自钞纂【通鉴】之要,然实非也。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