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十八章 沈璟与汤显祖

作者:郑振铎 字数:21719 更新:2025-01-07 14:56:41

沈璟与汤显祖——他们的影响——汤显祖的生平——其作品:《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箫记》、《紫钗记》——沈璟及其著作——《属玉堂十七种传奇》——沈璟的跟从者:吕天成与卜世臣——王骥德与沈自晋——陈与郊、许自昌、徐复祚、高濂、周朝俊等——顾大典、叶宪祖、沈鲸、吴世美、胡文焕等——冯梦龙及墨憨斋所改曲——这时代无名氏的所作

汤显祖与沈璟同为这个时代中的传奇作家的双璧。论天才,显祖无疑的是高出;论提倡的功绩,显祖却要逊璟一筹。他只是一位“独善其身”的诗人,他只是一位不声不响,自守其所信的孤高的作家。他不提倡什么,他不宣传什么,他也不要领导着什么人走。他只是埋头地尽心尽意地创作着。然而他的晶莹的天才,立刻便为时人所认识,他的影响立刻便扩大起来——那么伟大的影响,大约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的。这种影响,一方面当然是时代的趋势,必然的结果;一方面却要归功于他所树立的那么清隽崇高的天才的例子。他虽无意领导着人家走,后来的作家却都滔滔地跟随在他的后面。时代产生了他,而他也创造了一个时代。

他乃是传奇的黄金时代的一位最好的代表。他的影响,不仅笼罩了黄金时代的后半期,且也弥漫在后来的诸大作家,如万树,如蒋士铨,以至于如黄韵珊等等。吕天成说道:“汤奉常绝代奇才,冠世博学。周旋狂社,坎坷宦途。当阳之谪初还,彭泽之腰乍折。情痴一种,固属天生,才思万端,似挟灵气。搜奇《八索》,字抽鬼泣之文;摘艳六朝,句叠花翻之韵。红泉秘馆,春风檀板敲声。玉茗华堂,夜月湘帘飘馥。丽藻凭巧肠而浚发,幽情逐彩笔以纷飞。蘧然破噩梦于仙禅,皭矣锁尘情于酒色。熟拈元剧,故琢调之妍媚赏心;妙选生题,致赋景之新奇悦目。不事刁斗,飞将军之用兵;乱坠天花,老生公之说法。原非学力所及,洵是天资不凡。”此种赞语,原是很空泛的,但非玉茗实不足以当此种夸饰的歌颂。

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自号清远道人。临川人。年二十一,举于乡,万历癸未(公元1583年)举进士。时相欲召至门下,显祖勿应。除南太常博士。朝右慕其才,将征为吏部郎。上书辞免。稍迁南祠郎。抗疏论劾政府信私人、塞言语,谪广东徐闻典史。量移知遂昌县。用古循吏治邑,纵囚放牒,不废啸歌。戊戌上计投劾归,不复出。里居二十年,病卒,年六十有八(1550~1617)。自为祭文。显祖“志意激昂,风骨遒紧,扼腕希风,视天下事数着可了”。而穷老蹭蹬,所居玉茗堂,文史狼藉,宾朋杂坐。鸡埘豕圈,接迹庭户。萧闲咏歌,俯仰自得。同侪贵显者或遣书迓之,显祖谢曰:“老而为客,所不能也。”为郎时,击排执政,祸且不测。诒书友人曰:“乘兴偶发一疏;不知当事何以处我。”晚年翛然有度世之志。死后,其仲子开远,好讲学,取显祖“续成《紫箫》残本及词曲未行者悉焚弃之”。

钱氏之语,盖据显祖第二子大耆之言。但《紫箫》见在,并未见焚,则大耆云云,似未可信。当时王骥德等皆深慕汤氏之作,如他于《四梦》、《紫箫》之外,别有所作,则王氏等自当知之,不应一无所言。但《紫箫》今存,实未被焚。于《紫箫》外,显祖又著有“四梦”。《四梦》者盖《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四部传奇的总称。又有《玉茗堂文集》十卷,诗集十八卷。然其得大名则在《四梦》而不在他的诗文。——虽然他的诗文也有独到之处。姚士粦谓:“汤海若先生妙于音律,酷嗜元人院本。自言箧中收藏,多世不常有。已至千种,有《太和正音谱》所不载。比问其各本佳处,一一能口诵之。”(《见只编》)

王骥德曰:“临川汤若士,婉丽妖冶,语动刺骨。独字句平仄,多逸三尺。然其妙处,往往非词人工力所及。”又曰:“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又曰:“临川汤奉常之曲,当置法字无论,尽是案头异书。所作五传,《紫箫》、《紫钗》第修藻艳,语多琐屑,不成篇章。《还魂》好处种种,奇丽动人。然无奈腐木败草,时时缠绕笔端。至《南柯》、《邯郸》二记,则渐削芜颣,俯就矩度。布格既新,遣辞复俊。其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蹊径。技出天纵,非由人造。使其约束和鸾,稍闲声律,汰其剩字累语,规之全瑜,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以上并见《曲律》说四)沈德符谓:“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奈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乃才情自足不朽也。”(《顾曲杂言》)钱谦益谓:“胸中魁垒,陶写未尽,则发而为词曲。《四梦》之书,虽复留连风怀,感激物态,要于洗荡情尘,销归空有。则义仍之所存,略可见矣。”(《列朝诗集》)

朱彝尊谓:“义仍填词妙绝一时。语虽斩新,源实出于关、马、郑、白。”王骥德又谓:“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咋舌。吴江曾为临川改易《还魂》字句之不协者(按此改本名《同梦记》),吕吏部玉绳以致临川。临川不怿。复书吏部曰: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大抵显祖诸剧的不大合律是时人所公认的,而其纵横如意的天才,又是时人所赞许的。这可以说是定论。但自叶堂作谱之后,协律与否之论已为之熄。我们现在很可以从这个魔障中跳出来去看显祖作品的真相。

显祖五剧中,最藉藉人口者自为《还魂记》或《牡丹亭梦》。王骥德虽将《还魂》抑置《邯郸》、《南柯》之下,然一般人的见解,则大都反之。梁廷楠谓:“玉茗《四梦》,《牡丹亭》最佳,《邯郸》次之,《南柯》又次之,《紫钗》则强弩之末耳。”此种甲乙之次,本极不足据,惟以《牡丹亭》为最佳,则足以代表一般人的意见。《还魂记》凡五十五出,没有一出不是很隽美可喜的。这样的一部剧本,出现于“修绮而非垛则陈,尚质而非腐则俚”的时代,正如危岩万仞,孤松挺然,耸翠盖于其上,又如百顷绿波之涯,杂草乱生,独有芙蕖一株,临水自媚,其可喜处盖不独能使我们眼界为之清朗而已,作者且进而另辟一个新境地给我们。

开场的一支《蝶恋花》:“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及结束全剧的一首下场诗:“杜陵寒食草青青,羯鼓声高众乐停。更恨香魂不相遇,春肠遥断牡丹亭。千愁万恨过花时,人去人来酒一卮。唱尽新词欢不见,数声啼鸟上花枝。”已足以看出作者的用意。作者是多情人,又是极聪明人,却故意的在最拙呆最荒唐的布局上,细细的画出最俊妙的一幅相思图。曹霑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酸心泪”,正足以说明显祖的此剧。“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二语,盖较之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尤为深入一层,尤为真挚确切者。

《还魂记》的概略如下:南安太守杜宝生有一女,名丽娘,才貌端妍,未议婚配。一日,杜太守想起,自来淑女,无不知书,便请了本府老秀才陈最良为西席,专教小姐,并以梅香为伴读。陈最良正是民间的百科全书式的老秀才的代表,他无所不知,连医道也懂得。上学的那一天,陈老先生教丽娘读《诗经》,解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诗后,不禁使这位年已及笄,初解怀春的少女怅然有感于中。本府有个后花园,极为敞大,丽娘向未去过。为了春情郁郁,受了梅香的劝诱之后,便同去园中一游。春色果然绝佳。好鸟轻啭,繁花缀树,芍药方放,牡丹盛开。丽娘回归绣房,倦极而卧。仿佛身子仍在园中,突遇一位少俊的秀才,折柳一枝赠她,强她题咏,并抱她进牡丹亭中。百种温存,紧相厮偎。正在欢洽之时,树上忽堕下落花一片,惊醒了她。她惆怅地醒来,口中还叫道:“秀才,秀才,你去了也!”

她母亲刚来看她,盘问她也不语。便诫她以后少到后花园中闲行。自此以后,丽娘益为郁郁,梦中之事,无时放怀。捉空儿又到后花园中去。梦中之景,宛然如见,只是那少俊的人儿却不在身边了。太湖石仍在,牡丹亭依然,只是花事已将冷落,情怀更为凄然。自这回寻梦归去之后,丽娘便生了病,时卧时起,精神恍惚。她父母十分着急。陈最良的药方固无效力,石道姑的符咒,也欠灵验。挨至秋初,病体益重,“十分容貌,怕不上九分瞧”。丽娘自己对镜一照,也吃惊不已。“哎也!俺往日艳冶轻盈,奈何一瘦至此。”便着梅香取绢幅丹青来,为自己生描春容。画得来可爱煞人。对像徘徊,更增忉怛。便在画上题道:“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想起他人之像,或为丈夫相爱,替她描模,也有美人自家写照,寄与情人,而丽娘这像却寄给谁呢?“梅边柳边”,只不过是个梦儿而已!但出于丽娘的不及料,也出于读者的不及料,那位“梅边柳边”的秀才,在世间却实有其人。这人姓柳,名梦梅,家住岭南。少年英俊,贫穷未能赴试。却说久病的丽娘到了八月十五,明月清朗之夜,便昏厥而去。

临终之时,嘱咐她母亲只将她尸身葬于后花园中老梅树下,并私嘱梅香将她的春容,放在太湖石边。她死后不久,杜宝奉命升为淮扬安抚使。他带了家眷同去。但因为丽娘的尸柩不便运去,便让她埋于园中。却将此园与太守官衙用一道墙隔开了,同时并建了一所梅花庵于旁,供奉小姐,命石道姑看守此庵,并请陈最良收取祭粮,岁时巡视。匆匆地过了三年。柳生因久困乡里,终无了局,便勉力措筹,欲北上图求功名。得了钦差识宝使苗舜宾的资助,方得成行。经过南安,染病难行,厥于途中。陈最良过而怜之,送他到梅花庵中暂住。柳生病体渐好。在后花园中散步时,拾得丽娘自画的那幅春容。那画中端丽绝世的少女,顿使梦梅出惊。他疑心这画中人是观音大士吧,却又是小脚的,是月里嫦娥吧,却又没有祥云拥护,及见了题诗,乃知她确是人世间的一位美女。“梅边柳边”一语,又使他骇然。这不是指着他而言么?不然如何会那么巧合于他的姓名呢?于是他便生了痴心,天天对着画,姐姐美人地叫着。

丽娘的魂儿,在地府受了冥判,得了允许还阳的判语。她回到梅花庵,听着梦梅“姐姐,美人”地叫着,颇为感动。知道了他便是从前梦中的人儿,便乘机进了书房,假托邻女与他相晤。梦梅见了那么倩丽的一位少女昏夜而至,当然是既惊且喜的。他们的好事,曾有一次为石道姑们所冲散,但也无甚阻碍。丽娘还阳的日期已尽,便嗫嚅着与梦梅说知,她并不是邻女,乃是画中的人儿。梦梅看看画儿,又看看她,果然是一模无二。她至此方才对他细诉自己的身世,并要求他开坟启棺,出她于土中。梦梅与石道姑商议,设法开了坟,果然小姐复活起来;颜色娇艳如生。掘坟的他们,当场也忘记了她乃是已死三年的少女!他们恐怕住在南安不便,便一同北上到临安。

这里,陈最良到了庵中,见石道姑与柳生都不在,杜小姐的坟又已被掘发,便断定乃是他们二人同谋为此,事成逃去。决意奔到淮扬前去告诉杜公。这时,金人正图南下牧马,封海贼李全为溜金王,着其扰乱淮南一带。李全与妻杨氏,领众围了淮安。杜公奉命往救,也被陷于围城之中。陈最良北来,恰好冲在贼人的网里。李全设了一计,假说杜公的夫人及婢女春香已为全兵所杀。(这时杜公之夫人等已离扬城,逃难在外)最良信之。全便命他进城招降,欲他以此噩耗告杜公,以乱其心。但杜公悲愤之余,反设了一计,命最良去说李全及杨氏降宋。恰好全与金使冲突,惧祸,便依言降宋。在此时之前,柳生偕眷到临安赴试。

试时刚过,柳生强欲补试,幸得遇前在广赠金的苗舜宾为试官,竟通融了他入试。金榜正待揭晓,却遇李全之乱,暂不宣布。柳生试毕回家。丽娘闻他父亲被围淮安,便遣他去看望杜老。他到了淮安,恰好李全已降,杜公正奉旨召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僚属在那里宴别他。柳生自称门婿,闯门而进。杜公得了最良之言,正恼着女坟被掘发,这位不知何来的门婿,却凭空而至,便大怒地命人递解柳生到临安府幽禁着,以待后命。杜公入朝,皇帝大喜。最良也以功授为黄门官。李全已平,金榜遂揭晓,状元是柳梦梅。但他们遍觅状元赴琼林宴不得。不知状元却在杜府吊打着呢。杜公到京后,便命取了柳生来,欲治他以发坟罪,任柳生怎样辩解也不听。觅寻状元的人到来,才救了柳生此厄。杜公仍然不愉,坚执著:即使女儿活着,也是花木之妖,并非真实的人。于是这事达到皇帝之前,命他们三人同在陛前辩论。结果,以丽娘的细诉,事情大白。当杜公到了丽娘家中时,却于无意中遇见了前传被杀的夫人及梅香。原来他们逃难到临安时,遇着丽娘,便同住在一处。于是合家大喜着团圆着。然而柳生却还不认那位狠心的丈人。经了丽娘的婉劝,方才重复和好。这一部离奇的喜剧,便于喜气重重中闭幕。

关于《牡丹亭》,为了时论的异口同声的歌颂,当时便发生了许多的传说。《静志居诗话》云:“其《牡丹亭》曲本,尤极情挚。人或劝之讲学。笑答曰:‘诸公所讲者性,仆所言者情也。’世或相传云:刺昙阳子而作。然太仓相君实先令家乐演之。且云:‘吾老年人近颇为此曲惆怅。’假令人言可信,相君虽盛德有容,必不反演之于家也。当日娄江女子俞二娘,酷嗜其词,断肠而死。故义仍作诗哀之云:‘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又《七夕答友诗》云:‘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搯檀痕教小伶。’”按昙阳子事,详见于吴江沈瓒《近事丛残》中。

《弇州史料》亦云:“女昙阳子以贞节得仙,白日升举。”昙阳子事,为当时所盛传。世俗以其有还魂之说,故附会以为显祖《还魂》即指此事。其实二事绝不相同。还魂之事,见于古来传记者甚多。若士自序云:“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杜守收考柳生,亦如睢阳王收考谭生也。”(按李仲文、冯孝将事皆见《法苑珠林》;谈生事见《列异传》——《太平广记》引。)元人的《碧桃花》、《倩女离魂》二剧,与若士此作也极相似。又《睽车志》载:士人寓三衢佛寺,有女子与合。其后发棺,复生遁去。达书于父母。父以涉怪,忌见之。此事与《还魂》所述者尤为相合。“刺昙阳子”云云,盖绝无根据之谈。

《南柯记》事迹大抵根据唐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而略有增饰。(陈翰《大槐宫记》与李作亦绝类。)《南柯》所说,仍是一个情字。论者每以为显祖此剧的目的,乃在:“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李肇赞语)其实《南柯》的中心叙述乃在空虚的爱情,并不在蚁都的富贵。这在开场的一首《南柯子》便可见:“玉茗新池雨,金泥小阁晴。有情歌酒莫教停,看取无情虫蚁也关情。国土阴中起,风花眼角成。契玄还有讲残经,为问东风吹梦几时醒?”且淳于生入梦也由情字而起,结束也以“情尽”为基,作者之意,益可知。故显祖此剧,事迹虽依据于《南柯太守传》,而其骨子里的意解则完全不同。显祖穷老以终,视富贵如浮云,曾不芥蒂于显爵,更何必卑视乎蚁职。

《邯郸记》本于沈既济的《枕中记》而作。卢生与吕翁遇于邯郸道上。吕翁以瓷枕与生。生枕之而卧。逆旅主人蒸黄粱米熟,生已于梦中经历富贵荣华、迁谪、围捕的得失。情调和《南柯》虽若相类,实则不同。若士自道:“开元天子重贤才,开元通宝是钱财。若道文章空使得,状元曾值几文来!”则其愤懑不平,已情见乎词。

《紫箫记》和《紫钗记》,同本《霍小玉传》而作。《紫箫》较为直率,《紫钗》则婉曲悱恻,若不胜情。《曲品》云:“向传先生作酒色财气四犯,有所讽刺,作此以掩之,仅存半本而罢。”此实无根之谈。若士《紫钗记序》述其刊行《紫箫》之故最详。《紫箫》未出时,物议沸腾,疑其有所讽刺,他遂刊行之以明无他。“实未成之作也。”所谓未成,并非首尾不全,实未经仔细修炼布局之谓。《紫钗记》则布局较为进步,也更合于《霍小玉传》。惟不及李益就婚卢氏事;强易这悲剧为团圆的结束,未免有损于《小玉传》的缠绵悱恻的情绪。但像《折柳》、《阳关》诸折,却是很娇媚可爱的。

若士五剧,《还魂》自当称首。但任何一剧,也都是最晶莹的珠玉,足以使小诗人们妒忌不已的。那是最隽妙的抒情诗,最绮艳,同时又是最潇洒的歌曲。若以沈璟和他较之,诚然要低首于他之前而不敢仰视的。

沈璟字伯英,号宁庵,又号词隐,吴江人。万历甲戌(公元1574年)进士。除兵部主事,改礼部,转员外。复改吏部,降行人司正,升光禄守丞。璟深通音律,善于南曲,所编《南九宫谱》,为作曲者的南圭。又有《南词韵选》,所选者也以合韵与否为上下。所作传奇凡十七种,总名《属玉堂传奇》。但大都为未刻之稿,故散失者极多。但璟影响极大,凡论词律者皆归之。他论文则每右本色,以朴质不失真为上品,以夸饰雕斲为下。在当时日趋绮丽的曲风中,他确是一位挽救曲运的大师。

有了他的提倡,《玉块》、《玉合》的宗风方才渐息。已走上了死路的南剧方才复有了生气。同时才人汤显祖,更以才情领导作者。当时论律者归沈,尚才者党汤,而已成风气的绮丽堆砌之曲,则反无人顾问。吕天成、王骥德二家则力持“守词隐先生之矩镬,而运以清远道人的才情”的主张。此后的传奇作家,遂皆深受此影响而有以自奋勉。孟称舜、范文若、吴炳、阮大铖诸人,并皆三致意于此。但清远并不是有意的提倡,而词隐则为狮子的大吼。学沈苦学可至,学汤则非天才不办。故词隐的跟从者一时遍于天下,而清远则在当时是孤立的。力为词隐张目者为吕天成、王骥德及沈氏诸子侄。然骥德作《曲律》,对词隐已有不满。

沈自晋增订《南九宫全谱》,于词隐原作也颇有所纠正。而清远则声望日隆,其《四梦》,后来作者无不悬以为鹄。盖词隐的影响止于曲律,其“本色论”则时代已非,从者绝少。清远则在曲坛中开辟了一条展布才情,无往不宜的一条大路,正合于时代的风尚,才人的心理。直到了这个时代以后,传奇方才真正地上了正则的文坛而入于有天才的文人之手。此时,离东嘉、丹丘之时,盖已有二百余年了。在那二百年中,传奇只是在若明若昧之中,无意识地发展着,偶然地入于文人之手,也只是走着错路,未入正规。至是,词隐才示之以严律,清远才示之以隽才,而传奇的风气与格律,遂一成而不可复变,传奇的创作,遂也有了定型而不可更移。在其中,提倡最力,最有功绩者则为词隐。二百年间,作者寥寥,作品也很少,而在最后的不到百年间则作者几超出十倍,作品更为充栋汗牛,不可胜计。有意的提倡与无意识的发展,已入文人学士之手与在民间的自然生长,无途径的自由写作与已有定型成谱的写作,这其间相差是不可以道里计的。东嘉、丹丘以后,传奇便应了后一条路上的。为了提倡的无人,与乎正则的文人的放弃责任,特别是“科举”的束缚人心,羁绊人才,使诗人们无心傍及杂学,更无论戏文、传奇发展的时针,遂拨慢了二百余年。应该在东嘉、丹丘之后便完成的传奇的黄金时代,遂迟到这个时代方才实现。

《曲品》颂词隐为曲中之圣:“沈光禄金、张世裔,王、谢家风。生长三吴歌舞之乡,沉酣胜国管弦之籍。妙解音律,花月总堪主持;雅好词章,僧妓时招佐酒。束发入朝而忠鲠,壮年解组而孤高。卜业郊居,遁名词隐。嗟曲流之泛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榛芜,订全谱以辟路。红牙馆内,誊套数者百十章;属玉堂中,演传奇者十七种。顾盼而烟云满座,咳唾而珠玉在豪。运斤成风,乐府之匠石;游刃余地,词坛之庖丁。此道赖以中兴,吾党甘为北面。”沈德符说:“沈宁庵吏部后起,独恪守词家三尺,如庚清真文,桓欢寒山,先天诸韵,最易互用者,斤斤力持,不少假借,可称度曲申、韩。”(《顾曲杂言》)“此道赖以中兴”一语,诚是词隐的功状。然其作品却未尽满人意。王骥德云:“词隐传奇,要当以《红蕖》称首。其余诸作,出之颇易,未免庸率。然尝与余言,歉以《红蕖》为非本色。殊不其然。生平于声韵宫调,言之甚毖。顾于己作,更韵更调,每折而是,良多自恕,殆不可晓耳。”盖璟自是一位有力的提倡者,却不是一位崇高的剧曲作者。

璟的《属玉堂传奇十七种》为《红蕖》、《分钱》、《埋剑》、《十孝》、《双鱼》、《合衫》、《义侠》、《分柑》、《鸳衾》、《桃符》、《珠串》、《奇节》、《凿井》、《四异》、《结发》、《坠钗》、《博笑》。尚有《同梦记》一种,亦名《串本牡丹亭》,盖即改削汤显祖的《还魂记》者,不在这十七种之内。《同梦》今已佚,仅有残文见于沈自晋的《南词新谱》中。其中未刻者有《珠串》、《四异》、《结发》及《同梦》数种。即已刻者今也已散佚殆尽,不皆可见。(《曲录》录璟的传奇凡二十一种,《同梦记》尚不在内,误。璟所作者于《同梦记》外,盖仅有《红蕖》等十七种。其他《耆英会》、《翠屏山》、《望湖亭》三种,盖为沈自晋作。)

璟的《十孝》及《博笑》二记,其体例并非传奇。下章当述及之。《义侠记》为今所知璟传奇中最著名的一种。《义侠》叙武松的本末,情节与《水浒传》所叙者无大出入,惟增出武松妻贾氏为不同耳。《曲品》云:“《义侠》激烈悲壮,具英雄气色。但武松有妻似赘;叶子盈添出无紧要。西门庆斗杀,先生屡贻书于余云:此非盛世事,秘弗传。乃半野商君得本已梓,吴下竞演之矣。”(《曲品》)《义侠》中的贾氏的增入,作者大约以为生旦的离合悲欢,已成了一个传奇不可免的定型,故遂于无中生有,硬生生将武行者配上一个幼年订婚的贾氏吧。在曲白中,也不见得十分的本色。作者才情自浅,故虽处处用力,却只得个平正无疵而已。论清才隽语是说不上的。像景阳岗打虎,快活林打蒋门神,飞云浦杀解差,《水浒传》中已是虎虎有生气,这里颇袭用《水浒》,写得却仍未能十分出色。即《萌奸》(第十二出,俗名《挑帘》)、《巧媾》(第四出,俗名《裁衣》)二出,俗人所深喜者,也未必能高出《水浒》的本文。

《红蕖记》,今未见,有残文存于《南词新谱》中。《曲品》云:“《红蕖》着意著词,曲白工美。郑德磷事固奇,无端巧合,结构更宜。先生自谓字雕句镂,正供案头耳。此后一变矣。”此剧为璟早年之作,其风格与后来诸作颇有不同。王伯良颇右之,以为胜其后作。《埋剑记》有刻本。本唐人《吴保安传》。《曲品》谓:“《埋剑》,郭飞卿事奇,描写交情,悲歌慷慨。此事郑虚舟采入《大节记》矣。《大节记》以吴永固为生。”《分钱记》今未见。残文亦存于《南词新谱》中。《曲品》谓:“《分钱》全效《琵琶》,神色逼似。第一广文不能有妾,事情近酸。然苦境亦可玩。”

《双鱼记》有刻本。叙刘符郎、邢春娘事。《曲品》谓:“书生坎坷之状,令人惨恸。杂取《符节》事,《荐福碑》中,北调尤佳。”《合衫记》今未见。《曲品》谓:“苦处境界大约杂摹古传奇。此乃元剧公孙合汗衫事。曲极简质,先生最得意作也。第不新人耳目耳。余特为先生梓行于世。”《鸳衾记》今未见。《曲录》谓:“闻有是事,局境颇新。妻之掠于汴也,章台柳也。含讥无所不可。吾友桐柏生有《凤》、《钗》二剧,亦取之。”桐柏生即叶宪祖。“凤”大约即指《团花凤》一剧。“钗”的一剧未知所指。

《桃符记》有传本,叙刘天义、裴青鸾事,本元《碧桃花》剧。《曲品》谓:“即《后庭花》剧而敷衍之者。宛有情致,时所盛传。闻旧亦有南戏,今不存。”《分柑记》,今未见。吕文谓:“《分柑》,男色,为佳曲。此本谑态叠出可喜。第情境尚未彻畅。不若谱董贤更喜也。”《四异记》今未见。《今古奇观》中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即此故事。《曲品》谓:“旧传吴下有嫂奸事。今演之快然。丑、净用苏人乡语,亦足笑也。”这一点是极可注意的。丑、净用土白,实是近代剧的一个特征。但像作者那样的将连篇土语公然用之于剧本上的,则绝无仅有。《凿井记》今未见。《曲品》谓:“事奇,凑拍更好。通本曲腔名,俱用古戏名串合者。此先生长技处也。”《珠串记》今未见。《曲品》谓:“崔郊狎一青衣,赋侯门如海诗,事足传。写出有情景。第其妻磨折处不脱套耳。”《奇节记》今未见。《曲品》谓:“正史中忠孝事宜传。一帙分两卷。此变体也。”《结发记》今亦未见。《曲品》谓:“是余所传致先生而谱之者。情景曲折,便觉一新。”《坠钗记》俗名《一种情》,有传本。《曲品》谓:“兴庆事甚奇,又与贾女云华,张倩女异。先生自逊谓不能作情语。乃此情语何婉切也。”盖本于瞿佑《金凤钗记》。这是他有意和汤显祖的《还魂记》相匹敌的。然任怎样也不会追得上《还魂》的。不过璟究竟是一位极努力的作家。在璟之前,作杂剧者有多至六十余本的,如关汉卿;作传奇者则大都少则一本,如《琵琶》、《拜月》;多亦不过五种六种耳,如张凤翼的《阳春六集》,徐霖的《三元》、《绣襦》等;至若一人而著剧多至十七种者当始于璟。

【《曲品》,品评明代传奇作家和作品的专著。全书共收录明代天启以前的传奇和散曲作家150人、作品名目190多种。明吕天成撰。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余姚(今属浙江)人。出生于仕宦家庭。万历间诸生。】

最受沈璟的影响者,有吕天成、卜世臣二人。卜世臣字大匡,一字大荒,秀水(《嘉兴府志》作字蓝水)人。磊落不谐俗,日扃户著书。有《乐府指南卮言》、《多识编》及《山水合谱》等(见《府志》卷五十三)。所著传奇,则有《冬青》、《乞麾》二记。《冬青》写唐珏葬宋帝骨殖事。《曲品》道:“槜李屠宪副于中秋夕帅家优于虎丘千人石上演此,观者万人,多泣下者。”《乞麾》叙杜牧之恣情酒色事。王伯良云:“其词骈藻炼琢,摹方应圆,终卷无上去叠声,直是竿头撒手,苦心哉!”(《曲品》引)此二记皆不存,仅有残文见于《南词新谱》。吕天成字勤之,号郁蓝生,别号棘津,余姚人。著《曲品》,又作《双栖》、《双阁》、《四相》、《四元》、《神剑》、《二窑》、《神女》、《金合》、《戒珠》、《三星》诸记及其他小剧,凡二三十种,今不存一种。王伯良《曲律》(卷四)尝详及其生平。伯良云:“勤之童年便有声律之嗜。既为诸生,有名,兼工古文词。与余称文字交垂二十年。每抵掌谈词,日昃不休。孙太夫人好储书,于古今戏剧,靡不购存。故勤之泛澜极博。所著传奇,始工绮丽,才藻煜然。最服膺词隐,改辙从之,稍流质易。然宫调字句平仄,兢兢毖慎,不少假借。”伯良又道:“勤之制作甚富,至摹写丽情亵语,尤称绝技。世所传《绣榻野史》、《闲情别传》,皆其少年游戏之笔。”他死时年未四十。这两个人都是沈璟的最服从的信徒。《曲律》云:“自词隐作词谱,而海内斐然向风。衣钵相承,尺尺寸寸,守其矩镬者二人,曰吾越郁蓝生,曰槜李大荒逋客。郁蓝《神剑》、《二窑》等记并其科段转折似之。而大荒《乞麾》,至终帙不用上去叠字。然其境益苦而不甘矣。”

王伯良他自己却不是那么低头于词隐的人。他也佩服词隐,但同时又未免有些微词。他是更倾倒于汤义仍的。在这一点上,他的赏鉴的能力确是很高超的。伯良名骥德,号方诸生,又号玉阳仙史,会稽人。《明文授读》称他为王守仁侄,不知何据。他尝受学于徐渭,曾校订《西厢》、《琵琶》二记,并著有《曲律》。对于戏曲的探讨,是比了沈璟更进一步的。为了他并不是怎样的要求恢复“古剧”的“本色”,所以他惟一的一部传奇,《题红记》,写得很是娇艳。与其说是受沈璟的影响,不如说是受汤显祖的。他除了在曲的音律上曾受沈璟的启示之外,其他都是不满于璟的。其实璟的影响:也只在这一方面。明末诸作家,我们可以说,直接间接,都是受着显祖的绝代才华的照耀的。伯良的《题红记》为少年时作,系改其祖炉峰的《红叶记》,为屠隆强序入梓。他自己不很满意。但又述孙如法语,谓汤显祖令遂昌日,会如法,“谬赏余《题红》不置”。则亦自负不浅。《题红》叙于祐、韩夫人红叶题诗事,今存。

就是沈氏诸子弟,对于词隐也不尽服从。沈氏诸子弟,几无不能曲者。其侄自晋、自征二人,尤为白眉。自征有《渔阳三弄》杂剧,乃是追随于徐渭《四声猿》之后的。自晋作《南词新谱》,是纠正、增订词隐的《南九宫谱》的。自晋所作的《翠屏山》、《望湖亭》、《耆英会》三记,尤露才情,迥非词隐本色一语,所能范围得住。盖也是私淑临川的作风的。自晋字伯明,又字长康,号鞠通生。他在清初尚存,年已七十余岁。《南词新谱》有他丙戌(公元1646年)的凡例,则至少他是活到七十六岁以上的(1571~1646)。沈自友《鞠通生传》云:“海内词家,旗鼓相当,树帜而角者,莫若吾家词隐先生与临川汤若士先生。水火既分,相争几于怒詈。生蝉缓其间。锦囊彩笔,随词隐为东山之游,虽宗尚家风,著词斤斤尺蠖,而不废绳简,兼妙神情。甘苦匠心,朱碧应度。词珠宛如露合,文冶妙于丹融。两先生亦无间言矣。”这把他的立场写得很明白。不仅他如此,明末的诸大家,殆无不是秉用沈谱,而追慕汤词的。他的《耆英会》今未见传本。

《翠屏山》传唱最盛。今剧场上俗名“石十回”的,即是此戏。事本《水浒传》杨雄、石秀杀潘巧云的一则。《望湖亭》叙钱万选秀才代其表兄颜伯雅去相亲,被留结婚,因此错误,终得与高氏女成就姻缘事。此事曾有话本,名《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见《醒世恒言》卷七,又见《今古奇观》)此二记皆写得很隽妙,结构也极为整炼,而曲白的互相映照生趣,莫不虎虎有生气,尤为前一时代作家们所罕见。像下面一曲:

雪花飞,搅得我心间碎。且走向湖边觑,步难移。这的吼地寒飙,何处把仙舟滞?只见高高簇浪堆,高高簇浪堆,又怕层层结水衣,早是白茫茫不见个山儿意。

——《望湖亭》第二十五折

写颜伯雅于大雪中立在湖边,等候迎亲的船,是很能捉得其焦急不堪的神情的。同剧《自嗟》(第十折,俗名《照镜》),尤为剧场上最能惹起哄堂大笑的一幕。

和汤、沈同时的戏曲作家们,几有一时屈指不尽的盛况。在万历的时代,剧场上的新曲如雨后春笋,夏夜繁星似的那么层出不穷。吕天成序《曲品》道:“予舞象时即嗜曲,弱冠好填词。每入市见传奇,必挟之归,笥渐满。初欲建一曲藏,上自前辈才人之结撰,下自腐儒教习之攒簇,悉搜共贮,作江海大观。既而谓多不胜收。彼攒簇者收之污吾箧,稍稍散失矣。”又道:“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者。矧今词学大明,妍媸毕照,黄钟瓦缶,不容并陈,白雪巴人,奈何混进。”在他的《曲品》中,于“不入格者摈不录”之外,传奇之数,“亦已富矣”。可见当时的盛况为如何。下文仅举比较重要的若干作家,略讲一下。其他作品不传及不甚重要者皆未之及。

陈与郊字广野,号玉阳仙史,海宁人。官太常寺少卿。著《隅园》、《薠川》、《黄门》诸集。他自以为搢绅大夫,不屑以词曲鸣于时,乃托名高漫卿,著《詅痴符》四种。或称之为任诞轩,盖误以其轩名为著者之名。那总名为《詅痴符》的四部曲,有改他人之作者,亦有为自己创作者。一为《灵宝刀》,写林冲的始末,盖本于李开先的《宝剑记》。他自己题记于剧末道:“山东李伯华先生旧稿,重加删润,凡过曲引尾二百四支,内修者七十四支,撰者一百三十支。”实等于重作。惟情节则无变动。二为《麒麟罽》,写韩世忠、梁夫人的始末。他自己说道:“韩王小传本奇妙,奈谱曲梨园草草,因此上任诞轩中信口嘲。”则似因不满意于张四维的《双烈记》而改作者。三为《鹦鹉洲》,写韦皋、玉箫女的始末,盖亦本于无名氏的《韦皋玉环记》。四为《樱桃梦》,则系他的创作。事本《太平广记》所载《樱桃青衣》,盖为《南柯》、《邯郸》的另一转变,惟情节似更婉曲而富于诗意。这四剧写得都很有风趣,尽有很秀美的曲文,惜见之者绝少。

张四维所作,今存《双烈记》一种,尚有《章台柳》及《溪上闲情》(此种似为散曲集)则未见。四维字治卿,号五山秀才(《曲录》及《曲品》均作午山),元城人。尝和陈所闻以曲相赠答。(见《南宫词纪》)《双烈记》叙韩世忠和梁红玉事。虽为陈与郊所不满,然今见之剧场上者,却仍为四维之作,而非与郊的改本。其实《双烈》也殊明白晓畅,甚能动人。

许自昌字玄祐,吴县人。有《樗斋漫录》十二卷,《诗抄》四卷,《捧腹谈》十卷。他和陈眉公诸人交往,构梅花墅,聚书连屋。又好刻书,所刻有韩、柳文集及《太平广记》等。所作传奇有《水浒记》、《橘浦记》、《灵犀佩》、《弄珠楼》及《报主记》等,惟《水浒记》流传最广。《水浒记》叙宋江事,皆本《水浒》,惟《惜茶》、《活捉》为添出者。只写到江州劫法场,小聚会为止,没有一般“《水浒》剧”之非写到招安不可。词曲甚婉丽,结构极完密。像《刘唐醉酒》等幕,尤精悍有生气。《橘浦记》写柳毅传书事,而添出不少的枝节。本于“众生易度人难度”的前提,而极意地抒写“负德的小人丘伯义,衔恩的几个众生”的几段情节,或作者有所感而发欤?《灵犀佩》诸作,今俱未见。郃阳人王异(字无功)也作《弄珠楼》、《灵犀佩》(尚有《百花亭》一种)二剧,不知是否改自昌之作?也许自昌此二剧是改王异的也说不定。

汤显祖的友人郑之文(郑之文见《列朝诗集》丁集卷七;《明诗综》卷六十),也写作了《白练裙》、《旗亭记》、《芍药记》三本,今惟《旗亭记》存。之文字应民,一字豹先,南城人。官南部郎,后出为知府。他少年时,很刻薄,尝作《白练裙》以讥马湘兰,颇为时人所不满。汤显祖尝为序其《旗亭记》,实亦不甚好。

徐复祚字阳初,号暮竹,又号三家村老,常熟人,有《三家村老委谈》及《红梨记》、《宵光剑》、《梧桐雨》、《祝发记》等传奇数本。今惟《红梨记》最为流行;《宵光剑》亦见存,余皆佚。《红梨》本于元剧《诗酒红梨记》,而添入不少的枝节;写得很娇艳,是这时代所产生的最好的剧本之一,虽然其中未免有些亵秽处。他自道:“论卖文,生涯拙;岂是夸多,何曾斗捷。”是此剧似亦为易米而作者。《宵光剑》写卫青事,也甚动人。

同时有《快活庵评本红梨记》一本,今亦传于世。和复祚同名的一本,虽叙同一故事,而词语全异。如果把这两剧对读起来,复祚的一本,似还嫌过于做作、尘凡。惜此很伟大的一本名著,竟不能知道其作者为谁。

高濂的《玉簪记》足和《红梨记》并肩而立,而有的地方,写得更较《红梨记》为荡魂动魄,《红梨》写闻声相思,有些不合理。《玉簪》则通体为少年儿女的热恋,或即或离,或聚或散,是那样的娇嫩若新荷出水,是那样的绮腻若蜀锦瓯绸。《玉簪》事本《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见《国色天香》、《燕居笔记》诸书)。叙述陈妙常、潘必正事。为了纠正道德上的缺憾,故濂添出“指腹为媒”的一段。其间像《琴挑》、《偷诗》、《秋江》诸折,其情境都是《西厢》、《还魂》所未经历的。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人,所作尚有《节孝记》一本。《曲品》云:“陶潜之《归去》,令伯之《陈情》,分上下帙,别是一体。”濂又编《遵生八笺》,是一部很重要的论服食养生之书,足以使我们明白明代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的实况的一斑。

周朝俊的《红梅记》,其婉丽处不下《红梨》、《玉簪》。朝俊字夷玉,鄞县人(《曲录》作吴县,误)。《红梅》叙裴生遇贾似道妾的鬼魂,被其所救,且得美配事。其中《鬼辩》的一幕,今犹常上演于剧场。

王玉峰,松江人,作《焚香记》,叙王魁、桂英事。此为宋、元以来最流行于剧场上的故事。宋人已有戏文,元剧亦有尚仲贤的《王魁负桂英》。玉峰此戏,则站在传奇必须以团圆的原则上,添出种种的幻局,成了一本“王魁不负桂英”,正如汤显祖《紫钗记》之把结局改为李益不负小玉似的。

周履靖和许自昌一样,也是一位喜刻书的作家。他号螺冠,秀水人。所刻有《夷门广牍》及《十六名姬诗》等。传奇有《锦笺记》一本,叙梅玉和柳淑娘的恋爱。以“遗笺”为始恋;中间好事多磨,致义女为主捐躯。最后,有情人才得成为眷属。情节是并不怎么高明。

朱鼎的《玉镜台记》虽亦为写悲欢离合的剧本,却全异于一般的恋爱剧。这里是,国家的大事,占据了家庭的变故的全部。虽本关汉卿的《温太真玉镜记》,却比之原剧,面目全殊。其间《新亭对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诸出,至今读之,犹为之感兴。《桃花扇》与此戏正是同类。惟《桃花扇》充满了凄凉悲楚,而此记则尚有阳刚锐厉之气魄,是兴国,而非亡国的气象。鼎字永怀,昆山人。

顾大典和沈璟是同辈。他字道行,吴江人。官至福建提学副使。著《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清音阁十集》等。所作传奇,则有《青衫记》,本马致远《青衫泪》剧,叙白居易、裴兴娘事;《葛衣记》,叙任昉子西华,贫无所归事,本刘孝标《广绝交论》;《义乳编》,叙后汉李善义仆事;《风教编》,分四段,叙四则足以范世的故事;这四记总名为《清音阁四种》。今传者惟《青衫记》。白香山的《琵琶行》,不意乃生出这样的故事出来,岂是他所及料的。清代作剧者,究竟高明些,乃纷纷为白氏洗刷,竟恢复了那篇绝妙的抒情诗的本来面目。(像蒋士铨的《四弦秋》。)

叶宪祖字美度,一字相攸,号桐柏,别号六桐,又号槲园居士,亦号紫金道人,余姚人。官至工部郎中。以私议魏忠贤生祠事,削籍。他所作传奇有《双修记》、《鸾镵记》、《四艳记》及《金锁记》、《玉麟记》。《四艳记》为四篇不同的故事的集合,类似《四节记》的结构,惟皆为恋爱剧。(并见《盛明杂剧》二集)《鸾镵记》叙唐女道士鱼玄机事。《金锁记》叙窦娥事,本于关汉卿《窦娥冤》剧,而更为凄怖动人,但其结局则为团圆的。《传奇汇考》云:“或云袁于令作,或云桐柏初稿,于令改定之。”《玉麟》、《双修》二记,皆未见。《双修》为纯正之佛教剧,不似屠隆诸人之仙佛杂陈。盖宪祖之作是记,也正是表示不满意于屠隆诸作的。宪祖的诸记,皆出之以镂金错彩,过于眩目的辞藻,也足以使人不感得舒服;特别是《四艳记》,四段故事,情节皆面目相似,读之尤恹恹无生气。

王稚登字百穀,吴县人,为当时的老名士之一。他和张伯起、陈眉公之流,皆是以布衣而遨游于公卿间的。润笔所及,足以裕身,声望之高,有过乡宦。他所编有《吴骚集》,乃是明季许多南曲选本中最早的一部(1535~1612)。所作传奇,有《全德记》一本,叙窦禹钧积德致多子事。冯道诗:“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指的便是禹钧。此记传本罕见。尝获读于长洲吴氏,多腐语、教训语。

这时的剧坛,几为江、浙人所包办,而浙人尤多。

金怀玉字尔音,会稽人。所作传奇凡九本:《香球记》(《舶载书目》作《新编五伦全备江状元香球记》,叙江秘事),《宝钗记》(《舶载书目》作《宝簪记》)、《望云记》、《完福记》、《妙相记》、《摘星记》(霍仲孺事)、《绣被记》(纪东侯王饨事)、《八更记》(匡衡事)及《桃花记》(崔护事)。今惟《望云记》及《妙相记》有传本。《曲品》云:“《妙相》全然造出,俗称为《赛目连》,哄动乡社。”《望云》则叙狄仁杰事,而多及二张召幸,对博赌裘,怀义争道,三思遇妖诸插出,热闹可观。怀玉所作,多谐俗。《曲品》列之“下之下”,评道:“金乃稽山学究之翁,弃青衿而陶情诗酒。”深致不满。然惟其能谐俗,故当时传唱也殊盛。

沈鲸字涅川,平湖人。所作有《双珠记》、《分鞋记》、《鲛绡记》及《青琐记》四本。《曲品》云:“后二记或云非涅川作。”《双珠记》叙王楫事。楫从军受诬,其妻郭小艳鬻子全贞。后子九龄做了官,却弃职去寻亲,合家得以团圆。《分鞋记》叙程钜夫与其妻离合事。事本《辍耕录》,为汉人被掳作奴婢者最沉痛的故事的代表。如果写得好,可成史多活夫人《黑奴吁天录》的同类。可惜程钜夫太残刻,无人性,竟污损了整个的缠绵悱恻的最动人的故事。陆采有《易鞋记》,亦叙此事,不知今传的《易鞋》为陆作抑为沈作?《鲛绡记》叙魏必简及沈琼英遇合事。《青琐记》叙贾午事,亦和陆采的《怀香记》相类。怡春锦堂选其《赠香》一出。涅川所作,《曲品》称其“长于炼境”,这话是不错的。

吴世美字叔华,乌程人,所作有《惊鸿记》,叙唐明皇、杨贵妃事,其中增梅妃争宠事,大为生动可爱。在《长生殿》没有出现之前,这部传奇,乃是写贵妃事的最好的一本。

陈汝元字太乙,会稽人。著《金莲记》及《紫环记》二本。《金莲记》今存于世,叙苏轼事,以五戒私红莲为关节,盖是通俗的东西。车任远字远之,号柅斋,亦号蘧然子,上虞人。所作有《四梦记》及《弹铗记》。《弹铗》叙冯驩事,今佚。《四梦》以《高唐》、《邯郸》、《南柯》及《蕉鹿》的四段组成之。及汤显祖的《邯郸》、《南柯》二记出,《四梦》为之黯然失色。今亦惟《蕉鹿》一梦,尚载于《盛明杂剧》中。谢谠号海门,亦上虞人。著《四喜记》,叙宋郊、宋祁兄弟事。郊以救蚁获中状元,乃是“因果剧”的常套。中入贝州王则叛乱事,盖故以引起剧中波澜者。单本字槎仙,会稽人。著《露绶记》及《蕉帕记》。《蕉帕记》今存,叙西施被罚为白牝狐,见龙骧有仙骨,冒胡弱妹名,与之恋爱。以芭蕉变一绿帕赠之。龙、胡的姻缘,反因此错误而终得结成。骧后为吕洞宾度去。徐元字叔回,钱塘人。著《八义记》,叙程婴、公孙杵臼事,盖本于元人《赵氏孤儿记》而改作者。杨埏字夷白,亦钱塘人。著《龙膏记》及《锦带记》。《龙膏记》今存,叙张无颇得起死药龙膏于袁大娘;以治元载女湘英疾,遂得成就姻缘,也只是一本习套的恋爱传奇。

【史多活夫人,今通译斯托夫人;《黑奴吁天录》亦亦《汤姆叔叔的小屋》。】

胡文焕字德文,号全庵,钱塘人。尝刊《格致丛书》数百种,中多秘册珍函,有功于文化不浅。当是毛晋以前的一位很重要的编辑者兼出版家。他曾编《群音类选》二十六卷,为明代最大的一部戏曲选,中多今人未知未见的剧本。惜仅录曲,不载宾白(载宾白者仅有数出),是一大缺点。盖《雍熙乐府》、《词林摘艳》等书之选录北剧,不妨有曲无白;因为北剧的唱词,本出于一人之口,残留着很多的叙事歌曲的痕迹,虽无白,亦可了然。南戏则唱者不一,曲、白每分离不开;单录其曲,最易令人茫然。文焕亦能填词作曲。他自作的传奇,凡四本:《奇货记》(吕不韦事)、《犀佩记》(符世业事)、《三晋记》(赵简子事)及《余庆记》,今并不传。惟《余庆记》有九折被保存于《群音类选》,尚可窥见一斑。《曲品》于讦《奇货》、《三晋》二记时,每“恨不得名笔一描写之”,盖深憾文焕之作非“名笔”也。

陆江楼,号心一山人,杭州人。著《玉钗记》,叙何文秀修行,历经苦难事,和无名氏的《观世音香山记》同为很伟大的宗教剧。郑国轩著《白蛇记》,叙刘汉卿因救蛇获厚报事。他自署浙郡逸士,盖亦浙人。又有苏汉英著《黄粱梦境记》,陆华甫著《双凤齐鸣记》;叶良表著《分金记》,其生平惜皆未详。

吕天成《曲品》所载万历时代作传奇者,更有龙膺(字朱陵,武陵人)、戴子晋(字金蟾,永嘉人)、祝长生(字金粟)、顾允默、允焘(原作希雍、仲雍,误)兄弟、黄伯羽、秦鸣雷、谢廷谅、章大纶、张太和、钱直之、金无垢、程文修、吴大震等数十人。所作并佚,故今不之及。

最后,应一叙冯梦龙。梦龙为明季文坛一怪杰。他的活动的时代,始于万历而终于清初。(据《南词新谱》,沈自晋《凡例续纪》他于弘光乙酉(公元1645年)之春尚在。到了丁亥(公元1647年)才知道他已死。其卒年盖在乙酉冬或丙戌春夏。)(1574~1646)他和沈自晋同为剧场的老师宿将。但其活动的范围则较自晋广泛得多了。他编《笑府》、《情史》、《智囊》及《智囊补》;又编《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及《醒世恒言》;改作《平妖传》及《新列国志》;选辑《太霞新奏》;刊布《挂枝儿》小曲。其对于当时的影响是绝为伟大的。单就“三言”的刊行而论,明、清之际的话本的复活,差不多可说是他的提倡的结果。他的墨憨斋重订戏曲,在曲律、文辞两方面是兼行顾到的。他是那么精悍,又是那么细心的在工作着。他字犹龙,一字耳犹,吴县人。每喜用种种笔名,龙子犹一名尤所常用。他自己所作剧本,有《双雄记》和《万事足》二本。《双雄记》写丹信和刘双结义为兄弟。仙翁赠以宝剑。不幸二人皆陷于狱。其妻魏夫人(丹妻)及黄季娘(刘妻)也皆历经颠沛流离之苦。卒因龙神之救,刘生义气之感,得以“终吉”。《万事足》写陈循妻贤慧,为夫设妾生子。循登第后,并劝化同年的悍妻。两家皆安好和乐。这二剧的情节,都带些教训意味。惟辞语则皆适典谐俗,不典、不鄙,恰到了“本色”的好处。明末诸家,追摹临川过甚,往往涂彩抹朱,流于纤艳。梦龙却是自信不惑的。他最爱真朴本色的美,最恨做作。沈璟才力不足,提倡本色的结果遂流于鄙野。他则从容遣辞,无不入格。这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所谓《墨憨斋新曲十种》,于《双雄记》、《万事足》外,有:

(一)《精忠旗》题西陵李梅实原稿,叙岳飞、秦桧事;

(二)《楚江情》袁于令作,叙于叔夜、穆素徽事,即《西楼记》;

(三)《女丈夫》叙红拂妓虬髯客事,合张伯起、刘晋充、凌初成三人之作于一编;

(四)《洒雪堂》题楚黄梅孝巳原编,写贾云华病没,其魂复投入别一少女之身而与魏鹏续缔姻缘,事本李祯《剪灯余话》的《贾云华还魂记》;

(五)《酒家佣》合陆无从(名弼,江都人,一作姑苏人)、钦虹江二作为一,叙汉末李燮避仇佣工于酒肆事;

(六)《量江记》原为铜陵佘翘(字聿云)作,叙南唐樊若水谏后主不听,遂去投宋事;

(七)《新灌园》改张凤翼的《灌园记》;

(八)《梦磊记》写文景昭与刘亭亭恋爱遇合事;原为会稽史磐作。磐字叔考,作传奇至多,若《合纱》、《樱桃》、《鹣钗》、《双鸳》、《挛瓯》、《琼花》、《青蝉》、《双梅》、《檀扇》、《梵书》诸记,皆不存。

并题“墨憨斋重订”,中实吹入不少梦龙的精神。但墨憨斋所改之曲,实不止这八种;现在所见者,更有《风流梦》(改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记》(亦改汤氏作)、《人兽关》、《永团圆》(皆改李玉作)及《杀狗记》(即《六十种曲》本《杀狗记》,题龙子犹改订)五种。也许尚有他种。墨憨斋重订的剧本传遍天下,顾曲者无不重之,即原作者也很心折。梦龙是一位爱国的热情诗人。当清兵入关时,他曾刊印几种小册子,散布各处,传达抗战的消息,以期引起民众的敌忾心。(这些小册子,今所见者有二种,日本有翻刻本。)唐王即位于福建时,他被任为寿宁县知县,不久便死难。沈自晋有《和子犹辞世原韵二律》(见《南词新谱》卷首),可见他确是从容自尽的。惜《辞世》的原诗未得见。

无名氏所著的戏曲,今存者不在少数。见于《六十种曲》中者,有《金雀》、《霞笺》、《节侠》、《飞丸》、《四贤》、《运甓》、《赠书》诸记。而《金雀》、《运甓》为尤著。《金雀记》写潘岳事,其中《乔醋》诸折,辞意若雨后山色,新翠欲滴。《运甓记》写陶侃事,所叙晋室南渡,北方沦没,诸贤同心努力以支危局诸事,极慷慨激昂之致。和朱鼎的《玉镜台记》异曲同工。

明金陵唐氏富春堂所刊无名氏诸传奇,往往富古朴之趣,本色之美,若未斲之璞,荒芜之园,别饶一种萧野的风味。富春堂所刊,以十本为一套,套以甲乙为次,则当有一百本,未知其究竟全功告成否。今所见富春堂刊无名氏传奇,有《白袍记》,叙薛仁贵事;《绨袍记》,叙范叔事;《和戎记》,叙王昭君事;《鹦鹉记》,叙苏皇后被陷害事;《草庐记》,叙三国刘备、诸葛亮事;《水浒青楼记》,叙宋江杀阎婆惜事;《金貂记》,叙尉迟敬德事;《香山记》,叙观世音修行香山事;《十义记》,叙韩朋被陷得救事;《升仙记》,叙韩湘子九度文公事;《江流记》,叙陈玄奘为父报仇事。这些剧本都是最谐俗的;故事是民间最流行的故事;曲文也是民间能懂得的本色语。其中像《白袍记》、《金貂记》、《草庐记》气魄都很阔大。《水浒青楼记》、《和戎记》也写得很深刻入情。这些剧本,未必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可能还有“古作”在内,以其皆刊于万历间,姑并附述于此。

明金陵唐氏文林阁也刻有不少无名氏的传奇。文林阁和富春堂同为唐氏,同在一地刊刻传奇,或有些关系罢。文林阁所刻,不及富春堂之多,像《袁文正还魂记》、《观音鱼篮记》、《青袍记》、《古城记》、《胭脂记》、《双红记》、《四美记》、《云台记》等若干种,皆是别无他本的。《古城记》写张飞事,很雄莽可喜;《胭脂记》写郭华事,本是流行最广的故事;《双红记》合红线、红绡二事,串插为一;《云台记》叙汉光武得天下事。

明会稽商氏半埜堂尝刻《箜篌记》一本。《曲品》云:“此乩仙笔也。彼谓自况。词亦骈美,但时有袭句。岂仙人亦读人间曲耶?或云:乃越人证圣成生作。”此当是传奇中惟一的一部“托仙”之作。

在陈眉公评本诸传奇中,有《异梦记》一本,亦为无名氏作。又闽南刻本《杏花记》,版式绝类陈眉公诸评本传奇,亦为无名氏作。又有《葵花记》、《珠衲记》、《彩楼记》、《百顺记》、《芦花记》、《双杯记》、《长城记》等,并有明刊本,或其中若干出,尝见选于流行的选本中,其作者也并皆无名氏可考。《长城记》在明万历时流行甚广,叙孟姜女寻夫事,惜仅见其中数出,未得读全曲。曲辞浑朴。也许是很古老的著作。

参考书目

一、《曲品》 明吕天成编,有《重订曲苑》本,有暖红室刊本。

二、《曲律》 明王伯良著,有明刊本,有《读曲丛刊》本,有《曲苑》本。

三、《曲录》 王国维编,有《晨风阁丛书》本,《重订曲苑》本,《王氏遗书》本。

四、《曲录总目提要》 有大东书局铅印本。

五、《六十种曲》 明阅世道人编,有原刊本,道光翻刻本。

六、富春堂所刊传奇,明金陵唐氏编刊。

七、文林阁所刊传奇,明金陵唐氏编刊。

八、世德堂所刊传奇,明金陵唐氏编刊。

九、继志斋所刊传奇,明金陵陈氏编刊。

十、《金陵琐事》 明周晖编,有明刊本,同治翻刻本。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