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十七章 昆腔的起来

作者:郑振铎 字数:11561 更新:2025-01-07 14:56:38

昆腔起来以前的南戏——昆腔的起来——昆腔的创作者魏良辅——梁辰鱼与其《浣纱记》——郑若庸与张凤翼——李开先、王世贞等——屠隆与汪廷讷——梅鼎祚——郑之珍的《目连救母戏文》

昆腔的起来,是南戏革新的一个大机运。在昆腔未产生之前,南戏只是像野生的蔓草似的,无规律的发展着。正德以前的南戏作家们,以无名氏为多,盖大都出于乡镇文士们的创作,教坊优伶的传习,词多鄙近,曲皆浅显明白如说话,妇孺皆听得懂。徐渭《南词叙录》谓:“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布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即其技欤?”故南戏,明人往往谓之乱弹。盖以其没有一定的音律。又各囿于地域,同一戏文,而各地的歌唱的腔调不同。当时,有余姚、海盐等腔。明陆容《菽园杂记》(十卷)云:“嘉兴之海盐,绍兴之余姚,宁波之慈溪,台州之黄岩,温州之永嘉,皆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南词叙录》云:“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玉茗堂文集》卷七)云:“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

这可见在昆腔起来的时候,南戏的歌唱法是极为凌乱的。弋阳流行最广,却以鼓为节;调又喧闹。海盐腔却是以“拍”为节的。他们的乐器也是不能统一。到了昆山魏良辅起来,一手创作了昆腔之后,方才渐渐地征服了一切,统一了南戏的乐器与歌唱法,增大了南戏的音乐的效力。原来南戏的歌唱,是以箫管为主的,和北剧之以弦索为主器,恰相对抗。但良辅则集合于一堂,一切皆拉来为他自己所用。笛、管、笙、琵之合奏,实为良辅的勇敢的尝试。沈德符云:“今吴下皆以三弦合南曲,而箫管叶之。”(《顾曲杂言》)正指昆山腔而言。这繁音合奏的优雅的腔调,其能打倒单调而喧闹的弋阳诸腔,那是当然的事。所以自嘉靖以后,不久便传遍了天下。在徐渭写他的《南词叙录》的时候(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昆山腔还只行于吴中。到了万历的时候,则昆山腔随了南戏势力的大盛,甚至侵入北方。其流行之速与广,都是空前的纪录。但在嘉靖间,尚有不了解的人,对于昆腔加以非难。徐渭在《南词叙录》里,却极力地称扬昆腔的好处,极力为之辩护:

今昆山以笛管笙琵,接节而唱南曲者,字虽不应,颇相谐和,殊为可听。亦吴俗敏妙之事。或者非之,以为妄作。请问《点绛唇》、《新水令》是何圣人著作?

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妓女尤妙。此如宋之嘌唱,即旧声而加以泛艳者也。隋、唐正雅乐,诏取吴人充弟子习之。则知吴之善讴,其来久矣。

徐氏可谓昆腔的第一个鼓吹者、知音者、赏识者。自有昆腔,于是南戏始不复囿于地方剧。自有昆腔,于是南戏始不复终于乱弹而成为一种规则严肃,乐调雅正的歌剧。昆腔在海盐、弋阳、余姚诸腔中,实最后出。然在很短的时期内便压倒了她们。同时,北剧也因之而大受排挤而至于消亡。沈德符《顾曲杂言》云:“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几废。”沈氏之时,离良辅创昆腔之时不过五六十年,而昆腔的势力,已是如此之盛大!

关于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手创作了昆山腔的魏良辅,其时代却颇难确定。向来每以他为嘉、隆间人。陈其年诗亦有“嘉隆之间张野塘,名属中原第一部。是时玉峰魏良辅,红颜娇好持门户”的话。但他的时代似更应提前。徐渭时,昆山腔已有势力。祝允明(嘉靖五年卒)的《猥谈》云:“数十年来南戏盛行,更为无端。……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之类,变易喉舌,趁逐抑扬,杜撰百端,真是胡说。”是昆山腔之兴,至迟当在正德(1506~1521)间。陆容为成化、弘治间人,所作《菽园杂记》,历举海盐、永嘉诸腔,却无昆腔的名目。可见昆腔的出现,最早也当在成化以后(即公元1487年之后)。

我们如以昆山腔为出现于正德时代,当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的。其盛行当在嘉靖中叶以后。良辅于嘉靖间或尚在人间。良辅的生平也不甚可知。余怀的《寄畅园闻歌记》(见《虞初新志》卷四)云:“南曲盖始于昆山魏良辅云。良辅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当是时南曲率平直无意致。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取字齿唇间,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泪。吴中老曲师如袁髯、尤驼者,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而同时娄东人张小泉,海虞人周梦山,竞相附和。惟梁溪人潘荆南独精其技,至今云仍不绝于梁溪矣。合曲必用箫管,而吴人则有张梅谷,善吹洞箫,以箫从曲,毗陵人则有谢林泉工恹管,以管从曲,皆与良辅游。而梁溪人陈梦萱、顾渭滨、吕起渭辈,并以箫管擅名。”胡应麟《笔丛》也说道:

魏良辅别号尚泉,居太仓南关,能谐声律。若张小泉、季敬坡、戴梅川之类,争师事之。梁伯龙起而效之,考证元剧,自翻新调,作《江东白苎》、《浣纱》诸曲。又与郑思笠精研音理。唐小虞、郑梅泉五七辈杂转之,金石铿然。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取声必宗伯龙氏,谓之昆腔。张进士新,勿善也。乃取良辅校本,出青于蓝,偕赵瞻云、雷敷民与其叔小泉翁,踏月邮亭,往来倡和,号南马头曲。其实禀律于梁,而自以其意稍为韵节。昆腔之用,不能易也。

一部昆腔史,已略尽于此。而梁辰鱼便是第一个戏剧家,利用这个新腔以写作他的剧本的。

梁辰鱼字伯龙,昆山人。他的《浣纱记》虽不是一部极伟大的名著,却是一部最流行的为人模楷的剧本;特别在音曲一方面。《静志居诗话》云:“梁大伯龙填《浣纱记》。王元美诗所云‘吕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是也。又有陆九畴、郑思笠、包郎郎、戴梅川辈,更唱迭和,清词艳曲,流播人间,今已百年。传奇家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固是词家老手。”《笔丛》亦云:“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爚之家,取声必宗伯龙氏,谓之昆腔。”《芳畲诗话》云:“梁辰鱼字伯龙,以例贡为太学生。虬须虎颧,好轻侠,善度曲。世所谓昆山腔,自良辅始,而伯龙独得其传。著《浣纱记传奇》,梨园子弟多歌之。同里王伯稠赠诗云:‘彩毫吐艳曲,粲若春花开。斗酒清夜歌,白头拥吴姬。家无担石储,出多少年随。’”

《蜗亭杂订》云:“梁伯龙风流自容,修髯美姿容,身长八尺,为一时词家所宗。艳歌清引,传播戚里间。白金文绮,异香名马,奇技淫巧之赠,络绎于道。歌儿舞女,不见伯龙,自以为不祥也。其教人度曲,设大案西向坐,序列左右,递传叠和。所作《浣纱记》至传海外。然止此不复续笔。《浣纱》初出,梁游青浦时,屠隆为令,以上客礼之。即命优人演其新剧为寿。每遇佳句,辄浮大白。梁亦豪饮自快。演至《出猎》,有所谓摆开摆开者,屠厉声曰:‘此恶句,当受罚。’盖已预备污水,以酒海灌三大盂。梁气索,强尽之。吐委顿。次日不别竟去。”屠氏此举,未免过于恶作剧。《浣纱》虽非上品,然较之屠氏所作的《昙花》诸记,则固在乎其上。在屠氏眼中看来,或仍嫌《浣纱》未尽典雅呢。

《浣纱记》叙吴、越兴亡的故事,而以范蠡、西施为中心人物。惟串插他事过多,头绪纷烦,叙述时有不能一气贯串之处,描写也过嫌匆促。其擅胜处只是排场热闹,曲调铿锵而已。像范蠡、西施那么重要的人物,也未能将其个性活泼地表现出来。惟写伍子胥与伯嚭则颇为尽力,盖那样的人物本来是比较容易写得好的。

《浣纱》亦名《吴越春秋》(据《艺苑卮言》),王世贞评其“满而妥,间流冗长”。吕天成亦谓:“罗织富丽,局面甚大。第恨不能谨严。中有可减处,当一删耳。”实则其病乃在太简率,并不在太“冗长”。她仅于叙述吴、越兴亡的大事中,插入西施、范蠡的一件悲欢离合的事件,大不似一般传奇的以生旦的遭遇为主体的样子。

与伯龙同时的重要戏剧作家,有郑若庸和张凤翼二人。凤翼到万历末尤存;而若庸则时代较早。这二人恰好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若庸的时代,是嘉靖间诸藩王尚为文士的东道主的时代。凤翼却不曾做过诸侯的上客;他只是一位卖文为活的文人。这两个时代便是明代中叶和明万历以后的大不相同的所在。自藩王不复成为文士们的东道主,诸藩的编刻书籍的风气消歇了以后,江、浙的书肆主人们便代之而兴。文士们所依靠者乃为求诗求文的群众,以及刻书牟利的书贾们,而不复是高贵清华的诸侯王了。所以明末书坊所编刻的许多通俗的书籍,便应运而兴,文士们也几半为生活而著作着,一时且呈现着竞争市场的气象。吴兴凌、闵二家的争印朱墨刊本;安徽、浙江,乃至苏州、金陵之纷纷刊布小说、戏曲,都可以说是因此之故。至于福建,本是书贾刊书牟利之乡,那更不用说了。张凤翼乃是其中的许多卖文为活的文士之一。而郑若庸也许便是最后一位曳裾侯门的学者了。

郑若庸的《玉块记》,承接于邵璨《香囊记》之后,而开创了曲中骈俪的一派。《曲品》谓:“《玉块》典雅工丽,可咏可歌,开后人骈绮之派。每折一调,每调一韵,尤为先获我心。”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昆山人。诗有《蛣蜣集》八卷,《北游漫稿》二卷。传奇有《玉块记》、《大节记》二种。赵康王闻其名,走币聘入邺。客王父子间。王父子亲逢迎,接席与交宾主之礼。于是海内游士争担簦而之赵。中伯乃为著书,采掇古文奇字累千卷,名曰《类隽》。康王死,去赵居清源,年八十余始卒。其诗与谢榛齐名。《静志居诗话》谓:“中伯曳裾王门,好擅乐府。尝填《玉块》词以讪院妓。一时白门杨柳,少年无系马者。”

《曲品》亦谓:“尝闻《玉块》出而曲中无宿客。”《玉块记》在当时,其势力当是极大的。《玉块记》凡三十六出,叙王商与其妻秦氏庆娘的悲欢离合事,而其中心描写,则为妓女的无情,老鸨的狠毒,帮闲的恶辣。戏文中叙多情的妓女最多,如桂英、如杜十娘、如梁红玉、如李亚仙等等,叙薄情的也有,惟都没有《玉块》那么的着意着力。《玉块》写李大姐还不十分尽心,写鸨母李翠翠却最出色。此剧结构甚为严紧,可以说是无一事无照应,无一人无下落。王商庙中录囚,方见秦氏,封赠之旨即下,在情节上实嫌骨突难解,但作者却早已觉到了这一层。他便借商口问道:“辛大人,下官才见寒荆,圣上如何就有宠命?”又便借朝使辛弃疾口中答曰:“下官在军中已知大人与贤夫人之事。前日陛见,具表奏闻。意欲待旨下才来奉报。谁想大人已先会合了!”如此,在结构上既显得严紧,在情文上也便毫无阙漏矛盾了。

所谓《玉块》之“板”,可于下文见之。其病在堆砌过当。

〔排歌〕(生)好鸟调歌,残花雨香,秋千丽日门墙。可怜飞燕倚新妆,半卷朱帘春恨长。(合)花源畔,玉洞傍,免教仙犬吠刘郎。琼楼启,翠?张,不知何处是他乡。(占)老身回敬姐夫一杯。大姐唱个曲儿。(丑)大姐通书博古,就说几个古人,比喻王相公。(小旦)如此,污耳了。

〔北寄生草〕(小旦)河阳县栽花客。(丑)是好一个潘安。(小旦)锦宫城题柱郎。(丑)好个相如。(小旦)山公立志多豪放,张良举足分刘项,苏秦唾手为卿相。这相逢不似楚襄王,怕思归学了陶元亮。(生)起动,起动!小生与大姐同饮一杯。

若庸尚有《大节记》一种,今未见。《曲品》谓:“《大节》工雅不减《玉块》。孝子事,业有古曲;仁人事,今有《五福》;义士事,今有《埋剑》矣。”则《大节》似系合孝子、仁人、义士三事而为一帙者。《曲录》又著录若庸《五福记》一本;误。《曲品》云:“《五福》,韩忠献公事,扬厉甚盛。还妾事已见郑虚舟《大节记》中。”可知郑氏所叙的关于韩琦还妾事,已包括于他所著的《大节记》中,决不会再写一部《五福记》的。

张凤翼字伯起,号灵虚,江苏长洲人,与弟献翼、燕翼,并有才名,号“三张”。嘉靖四十三年举人。会试,不第。晚年以鬻书自给。沈瓒《近事丛残》云:“张孝廉伯起,文学品格,独迈时流,而以诗文字翰交结贵人为耻。乃榜其门曰:‘本宅纸笔缺乏。凡有以扇求楷书满面者银一钱,行书八句者三分;特撰寿诗寿文,每轴各若干。’人争求之。自庚辰至今,三十年不改。”他还受了总兵李应祥的厚礼而为之作《平播记》。《曲品》云:“伯起衰年倦笔,粗具事情,太觉单薄,似受债师金钱,聊塞白云耳。”是他连戏曲也是肯出卖的。他于《平播记》外,所作戏曲更有《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灌园记》、《虎符记》、《扊廖记》六种,合称“阳春六集”。今惟《窃符记》未见全本,《扊廖》、《平播记》已佚,余四种幸皆得读。

《红拂记》为凤翼少年时作。尤侗谓系他“新婚一月中之所为”。流行最广。叙李靖、红拂妓事,全本杜光庭《虬髯客传》而略加增饰。他名虬髯客为张仲坚。最后言仲坚浮海为扶余国王后,并助唐征高丽。其中并杂以乐昌公主分镜事。徐复祚谓:“惜其增出徐德言合镜一段,遂有两家门,头脑太多。”

《灌园记》本于《史记·田敬仲世家》,叙乐毅伐齐,杀齐王。齐世子法章,改名王立,逃亡于民间,为太史敫的灌园仆。敫女君后见而爱之,赠以寒衣。后二人的秘密暴露,法章殊受窘。恰好田单复齐,迎立法章为王。他遂纳君后为妃,并以君后侍女朝英,嫁给田单为夫人。冯梦龙尝改之为《新灌园》,其序道:“父死人手,身为人奴,汲汲以得一妇人为事,非有心肝者所为。伯起先生云:我率我儿试玉峰,舟中无聊,率尔弄笔,遂不暇致详。诚然,诚然!”

《虎符记》叙明初花云抗战于太平事。云为朱元璋守太平。陈友谅攻之。城陷,云被囚,不屈。被送于武昌,双眼因之而盲。妻郜氏投江,遇其弟救之。妾孙氏保孤而逃到金陵。中经若干困苦,方始出险。及其子成人,乃为父报仇,攻下武昌,合家团圆,而云目疾亦愈。云不屈而死,是事实,但传奇每重团圆,所以成了这样的结局。这剧是凤翼所写者中最激昂慷慨的一本,写花云殊虎虎有生气,颇像《双忠记》。

《祝发记》本于《南史·徐摛传》、《陈书·徐摛传》,叙摛子孝克孝亲事。这剧是伯起在万历十四年,因母八旬寿诞而作的。孝克当侯景乱时,家无余粮。为救母饥,乃鬻妻以易米。母知之,大怒。恰孝克遇达摩大师,遂从之祝发,改名法整。后王僧辩起兵讨侯景,达摩乘苇渡江,见僧辩,以法整为托。而僧辩见到法整,却原是他的旧友孝克。遂劝他还俗为官。而其妻臧氏也守贞不二,终于团圆。其中《达摩渡江》及孝克祝发的几段,至今传唱犹盛。

凤翼所作,其作风和若庸是很相同的,每好以典雅的文句,堆砌于曲文中,像《祝发记》第十七折:

〔二郎神〕(旦唱)时乖蹇,少不得取义合生难苟免。信熊掌和鱼怎得兼!便有龙肝凤髓,也只合啮雪餐毡。这麟脯驼峰堆满案,总则是卧薪尝胆。转忆我旧齑盐,怎教人努力加餐。

只说到吃一顿饭,却用上了那么多的典故进去!到了梅禹金的《玉合记》便无句不对,无语无典的了。

较辰鱼较前,和若庸同辈者有山东李开先,也以能剧曲活动于文坛上。开先和王九思为友,尝相唱和。他字伯华,号中麓,章丘人。家富藏书,尤富于词曲,有“词山曲海”之称。所作散曲颇多。传奇有《宝剑记》、《登坛记》二种。王世贞《艺苑卮言》谓:“伯华所为南剧《宝剑》、《登坛记》,亦是改其乡先辈之作。二记余见之,尚在《拜月》、《荆钗》之下耳。”《曲录》所载别有《断发记》而无《登坛记》。盖误以《曲品》所载无名氏的《断发记》为李氏之作。《宝剑记》最有名。万历间,曾有陈与郊等几个人将它改作过。《登坛记》今未之见,或系叙韩信灭楚事。《宝剑记》所叙者,为林冲被迫上梁山及终于受招安的经过。其事实完全本之于《水浒传》。惟以锦儿代死,林冲夫妇终于团圆的结局,易去冲妻张氏殉难的不幸的悲剧耳。《水浒传》叙林冲事,颇虎虎有生气,特别是野猪林及《风雪山神庙》的几段。此记于野猪林则匆匆叙过,于《风雪山神庙》一段,则竟不提及;于林冲得了管草厂的差缺后,即直接陆谦的焚烧草厂。此等处似皆不及《水浒传》。惟《夜奔》一出,写林冲逃难上梁山时的心理,较有精彩。今剧场上常演者亦仅此一折耳。

〔驻马听〕良夜迢迢,良夜迢迢,投宿休将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我急走荒郊。身轻不惮路迢遥,心忙又恐人惊觉。唬得俺魄散魂消,红尘中误了俺五陵年少。

〔雁儿落带得胜令〕望家乡去路遥,想母妻将谁靠!俺这里吉凶未可知,他那里生死应难料。呀,唬得俺汗津津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似火烧。幼妻室今何在?老萱堂空丧了。劬劳,父母的恩难报,悲号,叹英雄气怎消!英雄的气怎消!

〔沽美酒带太平令〕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咷,急走羊肠去路遥。怎能勾明星下照?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喇喇风吹叶落。听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俺呵,唬得我魂飘胆消,心惊路遥。呀!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收江南〕呀,又只见乌鸦阵阵起松梢,听数声残角断渔樵。忙投村店伴寂寥。想亲帏梦杳,想亲帏梦杳,空随风雨度良宵。

剧中更插入花和尚做新娘,黑旋风乔坐衙二段,也与本传毫无关系。如将此作放在写类似的题材的《水浒记》、《义侠记》及《翠屏山》之列,似颇有逊色。盖伯华北人,其写南剧,自不会当行出色。

又有《鸣凤记》,盛传于万历间,相传为王世贞作。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人。嘉靖进士。以父忬因事为严嵩所杀,弃官归。嵩败后,隆庆初乃伏阙讼父冤。后累官刑部尚书。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为后七子之中心。攀龙死,世贞独霸文坛者近二十年。所作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及《鸣凤记》传奇等。或以为《鸣凤记》系他门客所作,疑不能明。此记也多排偶之句,描景写情,往往未能宛曲或深刻。所述似以杨继盛为中心,又似以邹应龙为中心。头绪纷烦,各可成篇。分则成为独立的几段,合则仅可勉强成为一剧耳。实则其中心乃为某事,并非某人。像这种的政治剧,在当时殊少见。传奇写惯了的是儿女英雄,悲欢离合,至于用来写国家大事,政治消息,则《鸣凤》实为嚆矢。以后《桃花扇》、《芝龛记》、《虎口余生》等等似皆像继之而起者。《鸣凤记》的概略,可于第一出《家门》大意中见之:

〔满庭芳〕元宰夏言,督臣曾铣,遭谗竟至典刑。严嵩专政,误国更欺君。父子盗权济恶,招朋党浊乱朝廷。杨继盛剖心谏诤,夫妇丧幽冥。忠良各贬斥,其间节义并著芳名。邹应龙抗疏感悟君心,林润复巡江右,同戮力激浊扬清。诛元恶,芟夷党羽,四海庆升平。

所谓《鸣凤记》,大约便是取义于“朝阳丹凤一齐鸣”的吧。其中如《严嵩庆寿》(第四出)、《灯前修本》(第十四出)、《夫妇死节》(第十六出)等,评者皆公认为全剧中最好的地方。但《庆寿》的一出较之《绿野仙踪》(小说)所写的同一的题材,其深入与逼真似尤远为不及。《修本》的一出似甚用力,但也未能十分地写出杨继盛的雄烈的情怀来。其最大的缺点,则为所写的前后八谏臣,其面目都无甚悬殊,其行踪也大相类似,颇给我们以雷同之感。

陆采的出现,约与梁辰鱼为同时。他的作剧时代,在嘉靖中。他所作凡四剧,《易鞋记》、《怀香记》、《南西厢》及《明珠记》。《易鞋记》叙述程钜夫与其妻离合事。钜大被掳为奴,其主以一宦家女妻之。女屡劝钜夫逃去。他疑其伪,诉之主人。主人笞其妻,后更卖之。钜夫乃知妻之真意。遂逃去,终为巨卿。事见陶宗仪《辍耕录》。采写此,也殊动人。《怀香记》叙述贾谧女偷香私赠给韩寿事。《明珠记》叙述王仙客、刘无双的离合事。《南西厢记》则为不满意于李日华的“斗胆翻词”而重写者。《明珠记》在其间最为有名,系他少年时所作。钱谦益云:“年十九,作《王仙客无双传奇》,子余(采兄粲)助成之。”因此,颇有谓《明珠》乃陆粲所作而托名于采者。但采自己尝说道:“曾咏《明珠》掌上轻,又将文思写莺莺。”是《明珠》之非粲作可知。《明珠》颇圆莹可爱,故得盛传。但《南西厢》则殊令人对之有“江郎才尽”之感。他虽然看不起日华的剽窃,而他的成就也很有限。他尝很自负地说道:“试看吴机新织锦,别生花样天然;从今南北并流传,引他娇女荡,惹得老夫癫。”其实,并不值得如何地赞赏,而说白尤为鄙野不堪,大有佛头着粪之讥。采字天池,自号清痴叟,长洲人。

同时有卢柟者,字次楩,一字子木,大名浚县人。好使酒骂座,被捕入狱几死。曾作《想当然》传奇,叙刘一春遇合双美事,但《剧说》引《书影》,则以为实邗江王汉恭作,托柟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即写柟冤狱事。)

屠隆代表了一个思想荒唐凌乱的时代;那便是隆、万间的几十年。这时代升平稍久,人习苟安,社会上经济力比较的富裕。言大而夸的文人学士们尽有投靠到一般社会,以卖文为活的可能。于是许多的“布衣学士”、“山中宰相”乃至退职投闲的小官僚们,都可以用他们的“文名”做幌子,过着很优裕的生活。王百穀、陈眉公、张伯起都是这一流人。而屠隆也便在其间雄据着一席。因为生活的萧逸自由,便渐渐地沦落到种种享乐与空想的追求。方士式的三教合一与长生不老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当时的一个特色。也真有荒唐的方士们应运而生,肆其欺诈。隆便是被诈的一人,也便是足以代表这些荒唐的文士们的一人。隆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官至礼部主事。俞显卿上疏讦之。遂罢归。归益自放。纵情诗酒,好宾客,卖文为活。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所作传奇有《彩毫》、《昙花》、《修文》三记。

《彩毫记》叙李白事,选事不精,文复板滞,似更下于《浣纱》。《昙花记》叙述木清泰好道,弃家外游,遇僧、道二人点化之。历试诸苦,并游地府、天堂。其夫人亦慕道修行。清泰归,乃转试她。后阖门飞升。这是一本荒唐的已入魔道之作。或谓木清泰即指其好友西宁侯宋世恩;也许便是迎合世恩之意而作的。《修文记》叙述蒙曜一家修道成仙事。(《曲海总目提要》及《小说考证》皆以为系叙李长吉事,大误,盖缘未见原书。)曜即是隆自己。其妻,其二子,其夭逝之女与子媳,并皆捉入戏中。即其仇俞显卿,其友孙荣祖(即愚弄隆学仙者)亦并皆写入。可说是一部幻想的戏曲体的自叙传。其女湘灵死后,修文天上,全家皆赖以超拔。其仇俞显卿,则被囚地狱,乃赖蒙曜的忠恕而亦得超脱鬼趣。在思想的荒唐空幻和想象的奔驰自如上,隆的《修文》、《昙花》都可以说是空前的。惟曲白则多食古不化之语,并不能显出什么生动灵活的气韵来。

伟大的宗教剧《目连救母行孝戏文》也出现于此时,却较《修文》、《昙花》更为重要,更为宏伟。《修文》、《昙花》有些自欺欺人,近于儿戏,《目连救母》却出之以宗教的热忱,充满了恳挚的殉教的高贵的精神。此戏文似当是实际上的宗教之应用剧。至今安徽等地,尚于中元节前后,演唱目连剧七日或十日,以祓除不祥或驱除恶鬼。此戏文的编者为郑之珍,新安人,自号高石山房主人。全戏凡一百折,乃是空前的浩瀚的东西。其中插入的几个短故事,像《尼姑下山》(即后来《思凡》之所本),和《劝姐开荤》,同为最强烈的人间性的号呼,肉对于灵的反抗。自五十七折以后,写目连挑经担和母骨到西天去求佛,大类《西游记》的故事。也有白猿保护着他,也有火焰山,也有寒冰池,也有烂沙河,也有脱去凡胎的一幕,多少总受有“西游”故事的影响。而青提夫人的游十殿,也许是要当作实际上的劝惩之资的,故写得格外的详细,惨怖。

汪廷讷的《长生》、《同升》二记,也和屠隆的《修文》、《昙花》同样的荒唐可笑。《长生记》叙述某人因虔敬吕仙而得子成道事;《同升记》写三教讲道度人事;其中主人翁也皆为汪氏他自己。

廷讷字昌朝,一字无如,自号坐隐先生,无无居士,休宁人,官盐运使。有《环翠堂集》。他在南京,有很幽倩的园林,常集诸名士,宴饮于园中。(详见《南宫词纪》)所作《环翠堂乐府》,据说凡十八种,但今所知所见者,只有十五种。《同升》、《长生》外,为《狮吼》、《天书》、《三祝》、《种玉》、《义烈》、《彩舟》、《投桃》、《二阁》、《七国》、《威风》、《飞鱼》、《青梅》、《高士》诸记。其中有写得很好的,像《狮吼记》,叙述陈季常妻柳氏的奇妒事,便是绝好的一部喜剧。清人所作《醒世姻缘传》小说,中有一部分故事,便系剽窃《狮吼》的。《三祝记》之写范仲淹微时事;《种玉记》之写霍中孺事;《义烈记》之写汉末党祸事(以张俭为主人翁);《天书记》之写孙、庞斗智事,都很不坏。惟《三祝》的情境,间亦窃之于古戏(即《吕蒙正破窑记》)。在浓妆淡抹、斗艳竞芳的风尚之中,廷讷诸作,还算是很灵隽自然的。周晖《续金陵琐事》云:“陈所闻工乐府,《濠上斋乐府》外,尚有八种传奇:《狮吼》、《长生》、《青梅》、《威风》、《同升》、《飞鱼》、《彩舟》、《种玉》。今书坊汪廷讷皆刻为己作。余怜陈之苦心,特为拈出。”此话如可靠,则廷讷的传奇,大都皆非己作了。所闻字荩卿,金陵人,曾编刻《南北宫词纪》。说廷讷以资买稿,攘为己有,或不能免。如以《长生》、《同升》诸作,也并作为他人之作,未免过甚其辞;特别《长生记》,似不会是倩他人代作的。因为,那里面是充满了廷讷自己的荒唐的思想。

梅鼎祚结束了骈俪派的作风。骈俪派到了他的《玉合记》,也便是登峰造极,无可再进展一步的了。鼎祚字禹金,宣城人。弃举子业,肆力于诗文。尝编纂《青泥莲花记》、《才鬼记》等,甚见其搜辑的渊博。《玉合》外,并有《长命缕》,叙单符郎、邢春娘事。《玉合》叙述韩翃、章台柳事,几至无句不对,无语不典。遂与《玉块》之“板”,同传为口实。《曲品》云:“词调组诗而成,从《玉块》派来,大有色泽;伯龙极赏之。恨不守音韵耳。”从《玉合》以后,骈俪派便趋于绝路。汤显祖、沈璟出现于万历间,遂把这陈腐笨拙的作风,如狂飚之扫落叶似的,一扫而空。

参考书目

一、《曲品》 明吕天成编。有暖红室刊本,有《重订曲苑》本。

二、《曲律》 明王伯良撰,有明刊本,《读曲丛刊》本,《曲苑》本。

三、《曲录》 王国维编,有《晨风阁丛书》本,《重订曲苑》本,《王氏遗书》本。

四、《曲海总目提要》 大东书局铅印本。

五、《六十种曲》 明阅世道人编,汲古阁刊本。

六、富春堂、文林阁、继志斋所刊传奇不少。

七、《金陵琐事》 明周晖编,有原刊本,同治间刊本。

八、《南宫词纪》 明陈所闻编,有万历刊本。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