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自序

作者:胡云翼 字数:3312 更新:2025-01-07 14:40:36

中国文学虽然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的历史,但向来没有系统的文学史的记述。直至清末宣统二年(1910)林传甲氏始编成一部《中国文学史》,用为京师大学教本。这是文学史的第一部。至最近十余年来,文学史的专著乃风起云涌地出版。据我所知,已有下列二十种之多。

(1)《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

(2)《中国文学史》(曾毅)

(3)《中国文学史大纲》(顾实)

(4)《中国文学史》(葛遵礼)

(5)《中国文学史》(王梦曾)

(6)《中国文学史》(张之纯)

(7)《中国文学史》(汪剑如)

(8)《中国文学史纲》(欧阳溥存)

(9)《中国文学史纲》(蒋鉴璋)

(10)《中国文学史大纲》(谭正璧)

(11)《中国文学史略》(胡怀琛)

(12)《国语文学史》(凌独见)

(13)《白话文学史大纲》(周群玉)

(14)《中国文学小史》(赵景深)

(15)《中国文学进化史》(谭正璧)

(16)《中国文学ABC》(刘麟生)

(17)《中国文学史》(郑振铎)

(18)《中国文学史》(穆济波)

(19)《白话文学史》(胡适)

(20)《中国文学史》(胡小石)

(其余,断代史如刘师培《中古文学史》;分类史如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皆未列入。)

这二十种编辑方法与选取材料各有异同的文学史专著,如果要加以细密比较地批评,恐怕写成一部十万字的书还不能说得清楚。好在我们在这里并没有详加批评的必要。但大体说起来,实有多数不能令我们充分地满意。在最初期的几个文学史家,他们不幸都缺乏明确的文学观念,都误认文学的范畴可以概括一切学术,故他们竟把经学、文字学、诸子哲学、史学、理学等,都罗致在文学史里面,如谢无量、曾毅、顾实、葛遵礼、王梦曾、张之纯、汪剑如、蒋鉴璋、欧阳溥存诸人所编著的都是学术史,而不是纯文学史。并且,他们都缺乏现代文学批评的态度,只知摭拾古人的陈言以为定论,不仅无自获的见解,而且因袭人云亦云的谬误殊多。就中以曾毅的《中国文学史》为较佳,然系完全抄自日人儿岛献吉郎之原作,又未能更正儿岛献吉郎氏之错误处,故亦不足取。至于最近几年的文学史作者,其对于文学观念之明了,自较前大有进步;编著文学史的方法亦较能现代化。只可惜这些著者对于中国文学多未深刻研究,编著时又多以草率成之,卒至谬误百出,如凌独见、周群玉之所著,其错误可笑之处真触目皆是。文学史书堕落至此,实堪浩叹!就中较能令我们快意的,则为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及谭正璧的《中国文学进化史》。赵著自有见解,行文隽美,但可惜只叙及文人方面的文学,而忽视最有价值的民间文学,即《诗经》亦在其摒弃之列,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谭著能将近代最进步的关于中国文学的著述,编辑成书,内容颇为完善,但其叙述的体例似嫌未妥,而小小的错误亦在书中常常发见。此外如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史》,内容至为丰富,可作详细的参考读物,然至今仅见其发表中世卷的一小部分,无从批评其实质。刘麟生的《中国文学ABC》则嫌过于简略,胡怀琛的《中国文学史略》则简直是一本流水账簿,皆有不可掩护的缺点。严格点说来,我们认为满意较多的实只有吾家教授胡小石的《中国文学史》及吾家博士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胡小石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讲稿,叙述周密,持论平允,是其特色;其缺点则亦嫌忽视民间文学的发展。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论其眼光及批评的独到,实是最进步的文学史;只可惜过于为白话所囿,大有“凡用白话写的作品都是杰作”之概,这未免过偏了。如王梵志的诗究竟有什么了不得之处,竟劳胡先生在珍贵的篇幅上大书特书而加以过分地赞美呢?这真令我百读百思都不得其解!

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部理想的完善的文学史,其原因并不在这些文学史家没有天才和努力,实因中国文学史的时期太长、作者太多、作品太繁,遂使编著中国文学史成为一件极困难的工作。浅学如我,自然更不敢冒昧来担负这样重大的责任。但因自己六年前曾经写过一部《中国文学概论》(其上卷已由上海启智书局出版),内容过于简陋,自己时常想改作;去年夏天又重受书局之托,嘱我编写一部给大学和高中学生参考的文学史,乃决计着手编著。中间曾因事停顿数次。现因预备用为学校教本,遂将全书在短期中写定付印。我自知这本书必有许多偏枯的地方,但我也自信我的编辑方法、取材见解,是比较进步的。为求读者的深切了解,还有几点浅薄的意思,似乎必要向读者加以说明:

第一,文学向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学即如章炳麟所说“著于竹帛之谓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即是说一切著作皆文学。这样广泛无际的文学界说,乃是古人对学术文化分类不清时的说法,已不能适用于现代。至狭义的文学乃是专指诉之于情绪而能引起美感的作品,这才是现代的、进化的、正确的文学观念。本此文学观念为准则,则我们不但说经学、史学、诸子哲学、理学等,压根儿不是文学;即《左传》《史记》《资治通鉴》中的文章,都不能说是文学;甚至于韩、柳、欧、苏、方、姚一派的所谓“载道”的古文,也不是纯粹的文学(在本书里之所以有讲到古文的地方,乃是借此以说明各时代文学的思潮及主张)。我们认定只有诗歌、辞赋、词曲、小说及一部美的散文和游记等,才是纯粹的文学。

第二,文学史的分期向无公认一致的说法。因为要把脉络一致的文学史硬划断为几个时期来叙述,本是很勉强的事。有许多人很反对用政治史上的分期来讲文学。他们所持最大的理由,就是说文学的变迁往往不依政治的变迁而变迁。此说固未尝全无理由,但我觉得中国文学与政治实有至密切而不可分离的关系。各种文体因得到政治的后援而发达,那是很明显的,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皆然。我们又看,每一个比较长期的时代,其文学都形成一条与政治相呼应的“初、盛、变、衰”的起伏线。又每一个时代的初期的文学,都不免仍袭前代的旧作风(至秦、隋、五代等短促的时代,则完全浸没在前代的作风里);每一个时代的中期,都能确立一种新的文学作风;每一个时代的末期,则都不免形成文派分歧的变格,或向后开倒车。各种文学盛衰变迁的关系,都可以从政治的时代背景去求解释。处处都可以看出文学受各不同的政治时代的推移而进化的痕迹。所以,我认定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最好还是以依据政治时代的分期较为妥当。此外,实更无较完善的分期法。

第三,过去的文学史多偏重于死板板的静物叙述,只知记述作家的身世,批评其作品。至于各个时代的文学思潮的起伏、各种文体的渊源流变,及关于各种文学的背景及原因的分析,皆非其所熟知。如胡怀琛的《中国文学史略》,竟是一部名词目录,真是可笑。其他的文学史亦颇多散漫琐碎,无法统率一致者。我在这本文学史上最注意的就是纠正这方面的错误。我要把各时代散漫的材料设法统率起来;在可能的范围内,要把各种文体、各种文派、作家及作品,寻出它们相互间的联络的线索,作为叙述的间架;同时,我注意各个时代文学思潮的形态及其优点与缺点,注意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各种文派的流变。总之,我尽力地使我的文学史能够成为一部活的脉络一致的文学史,虽然这也许是我一个力不胜任的妄想。

这上面所说的三点,是我对于编著文学史几个重要的信念。这本十余万字的文学史就是根据这几个信念写成的。此外,普通所认定对于文学史的叙述,应抱持谨慎、客观、求信的态度,对于文学史上所下的批评,应求其正确,恰合于现代的文学赏鉴观念。关于这些,我也不曾忽略。不过像这样一部复杂广大的文学史,写定的时间还不到半年,其中疏漏错误之处,自所不免。那都请高明之士加以指正吧。

胡云翼

二十,八,四(1931年8月4日)上海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