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03章 “杜兰德号”和黛吕舍特_海上劳工

作者:雨果 字数:15087 更新:2025-01-07 13:57:30

一 絮语和烟

人的身体很可能仅仅是一个形骸。它遮盖起我们的真相。它在我们的光明或者我们的阴影上面变得越来越厚。真相,便是灵魂。说得绝对一些,我们的脸是一个面具。真正的人,存在于人的外表之下。如果人们看见那个隐藏在被叫做肉体的假象后面的人,那就会万分惊讶。把外表的东西看成是真正的东西,这是人们共同的错误。例如有这样一个少女,倘若能看到她的真面目,她就是一只小鸟。

一只外形是少女的鸟,有什么能比它更美妙呢!请想象一下,你家里如果有这样一只鸟,那该多好呀。这就是黛吕舍特。多么美妙的小家伙!谁都会忍不住对她说:“你好,鹡鸰小姐。”人们看不见她的翅膀,可是听得见她的啁啾声。她不时地歌唱。絮絮叨叨说话,她比不上成年人,唱起歌来,她却胜过他们。在这样的歌声里包含着秘密,一个处女具有天使的外貌。当她成了妇人,天使就离开了,但是以后天使会再回来,将一个小灵魂带给母亲。在等待生命的期间,将来有一天也会成为母亲的有很长时候是一个孩子,在少女阶段,始终是小女孩,这是一只莺。谁看见她都会想:“她多么可爱,不要飞走呀!”这个温柔亲热的小东西在家里舒适自由,从这根树枝到那根树枝,就是说,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走进,又走出,走近,又走开,梳理羽毛或者梳理头发,发出各种轻微柔和的声音,对着你的耳朵低低诉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她问这问那,人们一一回答她;人们问她,她就啁啾鸣叫。人们和她唠叨个没完。唠叨,这能够消除认真的谈话的疲劳。在这个小东西的身上带着碧空的成份。她的那种蓝色的思想搀和到你的黑色的思想里。她是这样轻盈,这样飘逸,这样容易逃走,这样难以抓住,可是又满怀好意地让人看得见,又似乎不能让人摸得到,因此应该感谢她。在人世间,美是必不可少的。在世界上,没有任何职责比“令人喜悦”更为重要了。树林里没有蜂鸟会使人感到失望。散发快乐,扩展幸福,在阴暗的事物当中露出光明,是包在命运外面的金层,是和谐,是雅致,是优美,这些都在为你服务。美,因为是美,使我们得到益处。这样一个创造物有这种魔力,能够迷惑她周围的人。有时她自己丝毫不知道这一点,这样只会使她的魅力更加完美。她一出现,便会发出光芒;她一走近,便会带来温暖;她走过去,大家感到高兴;她站住,大家觉得幸福。对着她看,这是生活的乐趣。她是有人的面容的奥罗拉①。她不用做任何事,只要在那儿这就足够了。她使家庭成了伊甸园②,她全身都发出乐园的气息。这种最大的欢乐,她不用费力,只消在大家的身边呼吸,便能分送给所有的人。她的微笑,谁也不知道是怎么的,竟会减轻一切活着的人一起拖着的大锁链的重量,你要我怎样说才好呢,这是神奇的事。黛吕舍特便有这样的微笑。我们甚至可以说,黛吕舍特就是这样微笑的。有某种东西比我们的脸更像我们,那是我们的表情。有某种东西比我们的表情更像我们,那是我们的微笑。微笑着的黛吕舍特,就是黛吕舍特。

--------

① 奥罗拉,是罗马神话中的晨光女神。

② 伊甸园,是《圣经》中上帝安排给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居住的园子,转义为乐园,乐土。

泽西岛的人和格恩西岛的人的血液是一种特别有魅力的血液。那儿的妇女,尤其是少女,都天真单纯,如花一样艳丽。她们是撒克逊人①的白皙和诺曼底人的鲜艳的结合。面颊是玫瑰红色,眼睛是天蓝色,只是两眼缺少星星的光芒。英国的教育使她们的眼神迟钝了。有朝一日这双清澈的眼睛里出现巴黎女人的深沉,那么它们便会变得不可抗拒。幸而巴黎还没有走进英国女人中间。黛吕舍特不是一个巴黎女人,但是同样也不是一个格恩西岛女人。她生在圣彼得港,然而是梅斯莱希埃里把她培养成人的。他要培养她成为娇小可爱的姑娘,她果然成了这样的人。

黛吕舍特的目光总是显得懒洋洋的,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又带着挑衅的意味。也许她不懂得“爱情”这个字眼的意思,她乐意让别人爱上她,不过她并没有一点恶意。她从未想过任何婚姻的事。那个从法国流亡出来在圣桑普森定居的年老贵族说过:“这个小姑娘真迷人。”

黛吕舍特的手是世界上最好看最纤巧的手,她的脚和她的手非常相称,梅斯莱希埃里总说:“这是苍蝇的四条腿。”她全身都充满了善良和温柔。她的家庭和财产,是她的叔叔梅斯莱希埃里;她的活计,是任性地生活;她的才能是唱几首歌曲;她的天赋是美丽;她的性格是天真;她的品质是无知。她有克里奥尔人②的优美的怠惰,其中又夹杂着冒失和机灵。她像小孩一样调皮快活,不过又有点喜欢伤感。她的打扮有点岛上人的味道,雅致,但是不得当。帽子上终年都装饰着鲜花。她的前额天真无邪,脖子纯朴诱人,褐色的头发,白皮肤上有少许夏日晒出的红斑点,大嘴轮廓完美。在这张嘴上,始终闪着可爱而又危险的微笑。

这就是黛吕舍特。

有时候,在日落之后的晚上,黑夜和大海融合在一起,暮色给波浪添上一种恐怖的气氛。人们看见在翻腾的险恶的海浪上面,一个谁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形状的东西驶进了圣桑普森的狭窄的水道。那是一个又发出嘘嘘声又发出喀啦声的怪物似的黑影,一个吼叫如猛兽、喷烟如火山的可怕的家伙,那是一个在浪花中流涎的类似七头蛇的东西,它拖着一团雾,拼命拍打着鳍,口中冒着火焰,向城里猛冲。这就是“杜兰德号”。

--------

① 撒克逊人,古日耳曼人的一支。自公元5 世纪中叶起,部分撒克逊人渡海至不列颠,与盎格鲁人等融合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二 永远不变的乌托邦①故事

一八二……年,一只汽船出现在拉芒什海峡的海面上,这可是一件惊人的新鲜事情。整个诺曼底海岸为之惊慌了很长时间。今天,十一、二只汽船在大海的天际你来我往,交错而过,也不会引人抬头看了。最多有那么片刻工夫,它们能使特别地道的行家有兴趣地从它们冒出的烟的颜色,来分辨是烧的威尔士②的煤还是纽卡斯尔③的煤。它们驶过去,这很好。如果它们驶过来,那么欢迎。如果它们离开,祝它们一路顺风。在本世纪的最初二十五年,人们对于这些发明显得并不那么冷静。

那些机器和它们冒的烟在拉芒什海峡的岛民看来是特别的不顺眼。在这些清教徒①的岛上,英国王后用了氯仿②分娩,被指责违反了《圣经》③,汽船的 ④ 原为英语。

⑤ 原注:《创世记》 ⑥ 利维坦,犹太教神话中的一种兽,《圣经·旧约》中象征邪恶的海中怪兽。

⑦ 富尔顿(1765—1815),美国工程师,发明家,艺术家,1807 年制造著名的“克莱蒙脱号”汽船,在哈得孙河上航行成功。

① 利文斯顿(1746—1813),美国 ⑥ 指利维坦。

学者抵制汽船,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不可能有的东西,教士抵制汽船,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亵渎宗教的东西。科学定了它的罪,宗教罚它堕入地狱,富尔顿成了路济弗尔⑦的化身。海滨和乡村的单纯的百姓,由于这样新鲜东西给他们带来不安,也赞同了那些谴责。关于汽船,宗教的观点是这样:水和火是分离开了的。这种分离是上帝安排的。谁都不应该把上帝结合起的分开,谁也不应该把上帝分开了的再结合起来。乡下人的看法只是:那玩意儿叫咱害怕。

在那么早的年代,敢于创办这样一个企业,在格恩西岛和圣马洛之间行驶汽船,只有梅斯莱希埃里一个人。只有他好像自由思想家⑧一样能够有这种设想,又好像勇敢的水手一样实现他的计划。他的法国人的一面使他产生想法,他的英国人的另一面使他实现这个想法。

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的呢?且等下文交待。

--------

⑦ 路济弗尔,基督教对堕落以前的撒旦的称呼。

⑧ 指不信教的、摆脱宗教束缚的思想家。

三 朗泰纳

离我们叙述的事情发生的时期大约四十年以前,在巴黎郊区,巡查的城墙附近,野狼穴和伊苏瓦尔墓①之间,有一所可疑的房子。那是一座孤零零的破屋,随时都会出现杀人抢劫的危险的地方。那儿住着一个好像是有产者的匪徒,他从前是萨特莱②的检察官的文书,后来干脆做了强盗,他的妻子和孩子和他住在一起。他以后将会在重罪法庭上出现。这一家人姓朗泰纳。在这座破屋里的一只桃花心木衣柜上,可以看到两只印着花的图案的瓷杯,上面还有金字,一只上的字是:“友谊的纪念”,另一只上是:“敬重的礼物”。孩子乱糟糟地待在这所破旧的房子里,成天见到的都是罪恶勾当。父亲和母亲过去是半个有产者,孩子自然学习识字。他们抚育孩子。母亲面色苍白,几乎是衣衫褴褛,像机械一样呆板地教育她的孩子,教他拼读,而且常常停下来,因为要帮她的丈夫搞什么诡计害人,或者是向过路的人卖身。在这段时间里,《耶稣的十字架》③那本书依旧打开着,放在她刚离开的那儿的桌子上,孩子坐在旁边沉思。

父亲和母亲有次在作案的时候,被当场逮住,以后在定罪的黑夜里消失了。孩子也不见了。

莱希埃里在出门漫游的途中,遇到一个和他一样的冒险家,将这个人从不知道是怎样的险境中救出来,帮了他大忙,他非常感激。莱希埃里对他很中意,收留了他,把他带回格恩西岛,并且发现他对沿海航行很内行,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合伙人。这个人就是已经成了大人的小朗泰纳。

朗泰纳和莱希埃里一样,有一个健壮的颈背,两只相距很宽的有力的肩膀,能够扛起重担,还有像赫拉克勒斯·法尔内塞①那样的腰。莱希埃里和他气派相同,外貌也相似。朗泰纳个儿要高一点。谁要是从他们背后看到他们并肩在港口散步,都会说:“那是两兄弟。”从正面看,那便不同了。莱希埃里身上所有敞开的地方,在朗泰纳身上却全是关闭的。朗泰纳言行谨慎。朗泰纳善于击剑,会吹口琴,能在二十步远的地方一枪打中烛花。他的拳头很利害。他会背诵《亨利亚德》②的诗句,会圆梦。他能熟背特雷纳依的《圣德尼之墓》③。他说他和被葡萄牙人叫做萨莫林的卡利卡特④的苏丹有过来往。如果能够翻阅一下他随身带的小记事本,会在许多记录当中看到像这一类的批语:“在里昂圣约瑟夫监狱的某一间黑牢的墙上的裂缝里藏有一把锉刀。”他说话缓慢,很有分寸。

--------

① 是两个地名。

② 萨特莱,巴黎当时有两个叫萨特莱的城堡,一叫大萨特莱,为法院,一叫小萨特莱,用做监狱,先后均被毁。本文中所指的当为大萨特莱。

③ 《耶稣的十字架》,是1839 年出版的一本儿童读物,内容有宗教、算术、诗歌等,尤适合儿童教养院使用。

① 赫拉克勒斯·法尔内塞,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神勇无敌。

② 《亨利亚德》是伏尔泰的一部史诗,以法国16 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

③ 据本书原版本注,这是一本哀歌集,初版于1806 年,后几次再版。

④ 卡利卡特,现名科泽科德,印度喀拉拉邦一港口城市。

他自称是一位圣路易骑士⑤的儿子。他的内衣衬衣都不成套,上面标着不同的文字。没有人比他对荣誉攸关的事更敏感的了。他打架,还杀人。

他的眼睛里闪着一个做女演员的母亲的目光。

力量成了包住诡诈的外衣,朗泰纳便是这样一个人。

有一次,他在一个市集上对着“摩尔人的脑袋”①出色地打了一拳,博得了莱希埃里的好感。

在格恩西岛,大家都毫不知道他冒险的经历。那些经历真是五花八门。如果命运有一个衣物柜,朗泰纳的命运应该穿的是意大利喜剧中的丑角服装。他见过世面,以往的生活很放荡。他是一个环球航行家。他干过的职业形形色色。他在马达加斯加做过厨子,在苏门答腊做过养鸟人,在火奴鲁鲁当过将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②当过宗教新闻记者,在奥姆拉乌特做过诗人,在海地参加过共济会③。他以最后的这个身分在大戈阿夫④发表了一篇悼词,当地的一些报纸上还保留了这样的片段:“……永别了,高尚的灵魂!你现在在蔚蓝色的苍穹飞翔,你无疑会遇到小戈阿夫⑤的出色的神父莱昂德尔·克拉莫。你告诉他,由于十年辉煌的努力,你建成了小牛湾的教堂!永别了,卓越的天才,模范的会员!”他的共济会会员的面具,正像人们见到的那样,并不妨碍他戴上天主教的假鼻子。作为共济会会员,他和进步人士观点一致,作为天主教徒,他和循规蹈矩的人站在一起。他称自己是纯粹的白种人,他憎恨黑种人。但是他确实很钦佩苏洛克⑥。一八一五年,在波尔多①,他是一名绿党②。在那个时期,他的保皇主义的激情从他的前额向外伸出来,表现为一根极大的白羽毛。他生活得好像日月食那样,出现,消失,又出现。这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无赖。他懂土耳其语,法语中“被送上断头台处决”,他说成nébo■ssé③。他曾经在的黎波里④做过一个大学</a>生家里的奴隶,他在棍棒底下学会了土耳其语。他的职务是晚上到清真寺门口,对教徒们高声朗读写在小木板上或者骆驼的肩胛骨上的《古兰经》⑤。他很可能做过背教者⑥。

他什么事都能胜任,包括更坏的事。

他能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紧皱眉头。他说:“在政治方面,我只尊重不受任何影响的人。”他说:“我赞成风俗习惯。”他说:“应该把金字塔放回它原来的基础上。”他喜欢快快活活,待人热诚。他的嘴的形状会否定他说的话的意思。他的鼻孔很可能被看成是牛马羊的鼻孔。在他的眼角交叉着一些皱纹,各种各样隐秘的思想都在那儿集中。他的面部表情的秘密也只有在那儿才能看出来。他的鹅脚爪是秃鹫的爪子。他的头盖骨的顶部是低下去的,鬓角很宽。他的畸形的耳朵长满了毛,好像说:“不要对在这个洞里的野兽说话。”

--------

⑤ 圣路易骑士团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创立的。

① 摩尔人的脑袋,是当时一种市集上常可见到的测力机,有一脑袋模型,对准一拳可测出力气大小。

② 加拉帕戈斯群岛,为厄瓜多尔一群岛,又名科隆群岛。

③ 共济会,一秘密团体,起源于中世纪的石匠和教堂建筑工匠的行会。

④ ⑤大戈阿夫和小戈阿夫,在海地。

⑥ 苏洛克(1782?—1867),奴隶出身的海地总统,后又于1849 年自称为皇帝,1859 年被推翻,在流亡中死去。

① 波尔多,法国西南部城市。

② 绿党,因所戴帽徽是绿色的,故名,是1815 年在法国南方建立的保皇党。

③ 据本书原版本注,这并非土耳其语,而是一句俄语“别害怕”变来的。

④ 的黎波里,今利比亚首都。

⑤ 《古兰经》,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

⑥ 指改信伊斯兰教。

有一天,在格恩西岛,谁也不知道朗泰纳上哪儿去了。

莱希埃里的合伙人“溜掉了”,合伙用的银箱全空了。

在这只银箱里自然有朗泰纳的钱,可是也有莱希埃里的五万法郎。

莱希埃里四十年来,做沿海航行的海员和船上的木工,靠了他手艺高超和为人诚实,攒了十万法郎,朗泰纳偷走了一半。

莱希埃里遭到一半的破产,并没有灰心丧气,立刻就考虑如何重新振作起来。一个勇敢的人的财产可以被人夺走,可是他的勇气是夺不走的。那时候,大家刚开始谈论汽船,于是莱希埃里想到来试一试这种被人争议的富尔顿的机器,用火船①连接起诺曼底群岛和法国大陆。他根据自己的这个想法,孤注一掷,将余下的钱全部用到了这件事上。在朗泰纳卷逃六个月以后,大家惊愕地看到从圣桑普森的港口里驶出一只冒烟的船,就像在海上发生了火灾一样,这是 ① 帕潘(1647—1714),法国物理学家,发明家,1679 年发明蒸汽高压锅,1707 年在富尔达河上试航了一只汽船。

② 富尔达河在德国东部。

③ 明轮,是一种船用推进器,状如车轮,因大部分在水面以上,故称“明轮”。

④ “蒙特贝洛号”在1812 年下水,是当时的一等战舰。

⑤ 是一种战舰。

⑥ 这里指古法尺,每尺相当于三百二十五毫米。下文中出现的都是古法尺。

⑦ 在今德国弗伦斯堡附近。

⑧ 弗伦斯堡,德国最北端的大城市,弗伦斯堡湾顶端的港口。

五 魔鬼船

“莱希埃里的圆头帆船”没有依照帆面风压中心①安装桅杆,这不是它的缺点,因为这是造船业的一条规则。此外,船只用火力做为推动力,帆就成为次要的了。还要指出的是,一只有明轮的船对给它装不装帆是无所谓的。这只“圆头帆船”太短,太圆,太矮又太壮,船舭②和船侧后半部都太大,大胆的造船的人没有想到把它造得轻巧一些。“圆头帆船”也有小帆船的一些缺点和优点。它前后颠簸不大,可是左右摇摆得利害。它的明轮罩太高了。照它的长度来看,它的横梁太多了一些。笨重的机器把它塞得满满的。为了让船只能多装货,不得不过度地加高了舷侧,这就使“圆头帆船”几乎出现了一七七四年的战舰那样的缺点,那是一种不合规格的样式,它必须拆除桅杆以后才能很好地作战和航行。因为船身短,船转向应当快,转动用的时间和船身的长度有关,但是它的重量却使短小给它带来的方便丧失了。它的船中肋骨太宽,因此船就走不快,原因是水的阻力跟沉入水中的最大的截面和船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船头是垂直的,在今天这也许不是缺点,可是在那个时候,始终不变使用的是倾斜成四十五度。船体所有的曲线都连接得十分合适,但是要偏斜航行,它们不够长,尤其是和一向从侧面排出的成棱柱形的海水平行的时候。遇到大风大浪的天气,这只船一会儿船头吃水,一会儿船尾吃水,这说明重心有一个毛病。由于机器的重量,装载的货物不在原定的地方,重心常常移到主桅的后面,于是就得借助蒸汽的力量,不能信赖主桅帆,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主桅帆起的作用不是使船在上风处,而是会使船首偏航。当紧挨风向的时候,唯一的办法是突然松开主桅帆的下后角索,这样,风被前下角索固定在船头,主桅帆就不再像是船尾帆了。这种操作是很困难的。舵是老式的,没有像今天这样的舵轮,而是用的舵柄,它在固定在艉柱的铰链上转动,被一根横放在船尾框架上面的小梁推动。两只类似交通艇的小船吊在吊艇杆上。船有四只锚:备用大锚,副锚,也就是工作锚,working-anchor①,还有两只八字锚②。这四只锚和锚链一起抛在水里,看情况,有时由船尾的大绞盘操作,有时由船尾的小绞盘操作。在那个时期,蒸汽起锚机还没有代替撬棒③的断断续续的力量。只有两只八字锚,一只在右舷,一只在左舷,所以船不能再抛下 可是梅斯莱希埃里轻视,或者不如说不懂得虚荣心那一套。他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这便是他的快乐。做必要的人比做得人心的人更使他关心。我们说过,他只有两样心爱的宝贝,因此,他只有两个抱负:“杜兰德号”和黛吕舍特。

不管怎么样,他已经参加了大海的抽彩给奖的赌博,而且得到了头奖。

这个头奖就是在航行的“杜兰德号”。

--------

① 原为英语,意为:绅士和贵族。

七 同一位教父和同一位主保圣人

莱希埃里造好这只汽船以后,他为它命名。他给它取名“杜兰德”。“杜兰德”,我们以后就只叫它这个名字了。我们也可以不管印刷上的什么惯例,不用在“杜兰德”这个名字下面划着重线③,这样就符合了梅斯莱希埃里的想法,因为对他来说,杜兰德几乎是一个活人。

“杜兰德”和黛吕舍特,这是同一个名字。黛吕舍特是一个爱称④。这种爱称在法国的西部使用得非常普遍。在乡村,圣徒常常在他们的名字上加上他们所有的爱称和加强词义的词缀⑤。人们以为是好几个人,其实只是一个。这些男女主保圣人本身有不同的名字不是什么少见的事。利丝,利塞特,利萨,埃利萨,伊莎贝尔,利丝贝特,贝特西,这么多名字都是伊丽莎白一个人。很可能马霍,马克鲁,马洛,马格卢瓦尔是同一个圣徒。不过我们并不坚持这个看法。

女圣徒杜兰德是昂古列姆①和夏朗德的一位圣徒。她是否符合圣徒标准?这是和波朗德派②有关的事。不管符合不符合,反正她已经有了好些小教堂了③。

莱希埃里还是一个年轻的水手的时候,在罗什福尔,也许是在某个美丽的夏朗德姑娘身上,或许是在长着漂亮的指甲的轻佻的女裁缝身上,认识了那位女圣徒。他一直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所以后来把它送给了他心爱的两件宝贝,把“杜兰德”给了“圆头帆船”,把“黛吕舍特”给了女孩。

他是船的父亲,女孩的叔叔。

黛吕舍特是他的故世的哥哥的女儿。她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他收养了她。他代替了父亲和母亲。

黛吕舍特不仅仅是他的侄女,还是他的教女。是他抱着她在洗礼盆上行的洗礼④,也是他为她找了这个主保圣人:杜兰德女圣徒,还有这个名字:黛吕舍特。

我们在前面交代过,黛吕舍特是在圣彼得港出生的。在她出生那天她就给登记在堂区的记事簿①上了。

当侄女是一个女孩的时候,当叔叔是一个穷人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黛吕舍特”这个名字,可是,等到小姑娘成为小姐,等到水手成为上等人,“黛吕舍特”这个名字使人听了刺耳。大家都感到惊讶。

--------

② 奉基督教圣人为个人或团体、城镇等的保护神,称为主保圣人。

③ 加着重线,表示是船名。

④ 表示亲热、关系亲密的称呼。

⑤ 在一词前后加上词缀,如archi(表示“首位”、“极端”的意思)。

① 昂古列姆,在今法国夏朗德省。

② 波朗德派,是比利时天主教耶稣会会士组成的小团体,致力于编纂出版按圣徒瞻礼日顺序编排的《圣徒行传》。最初倡导者为耶稣会会土罗斯威德,1629 年罗斯威德去世,波朗德(1596—1665,又译博兰德)率领一些人继续这一工作。《圣徒行传》前两卷于1643 年在安特卫普出版。波朗德为了搜集资料,考核事实,在意大利的许多图书馆进行了研究核证工作。

③ 指奉为主保圣人。

④ 洗礼,基督教入教仪式,受浸礼者全身浸入盆或池中片刻。

① 堂区记事簿,登记本堂区内基督教徒出生、受洗、命名、结婚、丧葬等事的簿册。

他们问莱希埃里:为什么要叫黛吕舍特?他回答道: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别人好几次想给她改一个名字。他都不同意。有一天,圣桑普森的一位上流社会的漂亮太太,一位不再干活的有钱的铁匠的妻子,对莱希埃里说:“以后我叫您的女儿南锡。”他说:“为什么不叫隆勒索尼埃②呢?”这位漂亮太太不肯罢休, ② 一指烟斗冒的烟,一指汽船冒的烟。

十一 看看谁能当丈夫

黛吕舍特长大了,还没有结婚。

梅斯莱希埃里把她培养成一个双手白嫩的少女,也使她成了爱挑剔的人。这样的教育以后会反过来对你不利。

此外,他自己还要更挑剔。他想象中的黛吕舍特的丈夫多少也是“杜兰德号”的丈夫。他真希望一下子嫁出去他的两个女儿。他真希望一个女儿的领路人能够也是另一个女儿的领航人。什么是丈夫?丈夫就是一次横渡中的船长。为什么不让女儿和船有同一个主人呢?夫妻生活服从潮汐安排。谁懂得指挥一只船的就懂得指挥一个女人。这是两个从属于月亮和风的臣民。西尔克吕班只比梅斯莱希埃里小十五岁,他只能做“杜兰德号”的暂时的主人,应当有一个年轻的领航人,一个永久性的主人,一个创始者、发明家、创建人的真正的继承人。“杜兰德号”的永远不变的领航人最好也是梅斯莱希埃里的女婿。为什么不把这两个女婿合并在一个人身上呢?他牢牢地抱着这个想法。他在自己的梦中看见一个未婚夫出现过。一个健壮的桅楼水手,全身晒得黄中透黑,海上的大力士,这就是他理想中的人。这可完全不是黛吕舍特理想中的人。她做的梦更加有粉红色。

不管怎样,叔叔和侄女好像都同意不用着急。等到大家看到黛吕舍特成为一个很可能的法定继承人的时候,求婚的人会成群地前来。这些殷勤的人都没有良好的品质。梅斯莱希埃里感觉到了这一点。他低声抱怨说:“金子一般的姑娘,铜一般的求婚者。”他一一回绝了那些来求婚的人。他等待着。她也等待着。

奇怪的事情是,他不大喜欢贵族。从这方面来看,他不像是一个英国人。人们会很难相信他甚至拒绝了泽西岛的甘杜爱家的某一个人和萨克岛的布格内—尼科兰家的某一个人对黛吕舍特的求婚。大家都毫不犹豫地断言,他没有接受奥里尼的贵族的要求,他也拒绝了爱德家族的一个成员的建议,这个家族肯定是忏悔者爱德华①的后代。不过我们怀疑这个说法是不是事实。

--------

① 忏悔者爱德华(约1003—1066),英格兰国王(1042—1066 在位),因笃信宗教,获“忏悔者”这一称号,曾兴建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即位之初重用戈德温伯爵,并娶其女。1051 年放逐戈德温家族,但戈德温兴兵叛乱,被迫恢复其权势,并指定其子哈罗德为他的继承人。

十二 莱希埃里的性格中的例外

梅斯莱希埃里有一个缺点,一个很大的缺点。他恨教士,不是恨某一个人,而是恨某件事物。有一天,他看书(因为他常看书),看到伏尔泰的作品(因为他常看伏尔泰的作品)里有这样一句话:“教士们是猫。”这时他放下书来,有人听到他低声咕哝道:“我觉得自己是狗。”

不妨回想一下,当他建造当地的“魔鬼船”的时候,教士,路德教教徒,加尔文派教徒和天主教徒一样,猛烈地反对他,又慢慢地迫害他。对航行进行改革,力图给诺曼底群岛带来进步,用一种新发明当做白粉粉刷可怜的小小的格恩西岛,我们没有隐瞒过,被认为是一件该死的轻率的事。因此人们稍稍谴责了他。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在这儿说到的从前的教士和现时的教士完全不同,现时的几乎在本地所有的教堂里的教士都自由地倾向进步。当年的那些人千方百计地阻碍莱希埃里。他们能够利用讲道和说教设置的许多阻力来对付他。教士厌恶他,他也厌恶教士。不过他们的憎恨和他的憎恨相比,却显得情有可原了。

但是,要承认这一点,他对教士的厌恶是一种天生的特性。他不需要因为受到憎恨所以才憎恨他们。正像他说的,他是狗,是这些猫的死对头。他在观念上反对他们,而最顽强的是他在本能上反对他们。他感觉到他们有潜伏的爪子,他向他们露出了自己的牙齿。应该说,这显得有点轻率,不总是那样恰当。不加区别,是一个错误。没有结成整体的、完完全全的憎恨。萨瓦①的副本堂神父也得不到他的好感。对梅斯莱希埃里来说,是无法相信有什么好教士的。因为讲求哲理,他失去了少许明智。宽容的人气量也会狭小,就像稳重的人也会发怒一样。但是莱希埃里是很温厚的人,他不可能真正地对人充满憎恨。他宁愿击退别人的攻击,而不愿主动进攻别人。他和教会中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伤害过他,他仅仅只是不想对他们有好感而已。他们的憎恨和他的憎恨之间的细微的差别在于他们是满怀敌意,而他只是有些反感。

格恩西岛虽然不过是一个小岛,却有地方容得下两种宗教。它有天主教和新教。我们还要补充说,在同一个教堂里两种宗教却不能并存。每一个宗教信仰有它自己的教堂或者小教堂。在德国,例如在海德尔堡①,便没有这样讲究。那儿的人把教堂分成两半,一半给圣彼得②,一半给加尔文③。两半之间有一道隔板,好防止双方动拳头。两部分同样大小,天主教徒有三个祭台,胡格诺派也有三个祭台。因为仪式举行的时间全都相同,唯一的一口钟同时为两种宗教仪式敲响。它同时召唤教徒去上帝那儿或者去魔鬼那儿。非常简单化。④

--------

① 萨瓦,法国东南部地区名。

① 海德尔堡,德国南部城市,现又译为海德贝格。

② 圣彼得,是《圣经》中人物,耶稣十二使徒之一。耶稣死后,他为众使陡之首,集众门徒接受圣灵,建立教会。《新约》中的《彼得前书》、《彼得后书》传说皆其所著。

③ 加尔文(1509—1564),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派的创始人。

④ 据本书原版本注,雨果于1840 年10 月和1864 年9 月两次到过海德尔堡。他曾在1840 年10 月19 日写

过这样一段文字:“在德国常常看见教堂里纵向分成两部分,中间是一道有孔的木栅。”

德国人的冷漠能够将就这种相邻的关系。可是在格恩西岛,每种宗教有它自己的活动场所。岛上有正统派的堂区,也有异教徒的堂区。大家可以选择。既不选这个,也不选那个,这便是梅斯莱希埃里的选择。

这个水手,这个工人,这个哲学家,这个靠劳动发家的人,表面上非常单纯,实际上丝毫也不单纯。他有他的矛盾和固执。对于教士,他的看法是不可动摇的。他表达了蒙洛西埃①的观点。

他常常信口说出一些不得体的开玩笑的话。他有他个人特有的用语,希奇古怪,不过都有道理。去作忏悔,他叫做“梳理良心”。他识的字很少,非常少,他只在两次狂风之间随意读点东西,他的字加上拼写错误很难看懂。他的发音也有错误,不过并非都是幼稚的关系。当路易十八的法国和威灵顿的英国之间因为滑铁卢战役出现和平的时候②,梅斯莱希埃里说:“布尔蒙③是两个阵营当中做桥梁的叛徒④。有一次他写“教皇的职位”,却写成“教皇的丢位”⑤。我们不认为这是故意写错的。

这种反对教皇的行动并没有使他和圣公会的信徒和解。天主教的神父不喜欢他,新教的教区长也不喜欢他。面对最严肃的教义,他的不信奉宗教的情绪会几乎毫不节制地爆发。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去听雅克曼·埃罗德牧师关于地狱的讲道,讲的十分精采,从头到尾充满《圣经》里的话,证实了永罚①,肉刑,酷刑,罚入地狱,无情的惩罚,没完没了的焚烧,难以平息的诅咒,上帝的愤怒,上天的狂怒,神的报复,许多不容置疑的事情。他和一个教徒走出教堂的时候,有人听到他低声说:“您瞧,我有了一个古怪的想法。我认为上帝是仁慈的。”

这种无神论的种子是他在法国旅居以后带回来的。

虽然他是格恩西岛人,而且是相当纯的血统,可是因为他的“不恰当的”头脑,岛上的人把他叫做“法国人”。他自己并不掩盖它,他已经浸透了破坏性的思想。他那样狂热地造那只汽船,那只“魔鬼船”,就十足地证明这一点。他说过:“我吃的是八九年的奶②。”那可不是什么好的奶。

此外,他还因此造成了一些误解。要一心一意地永远待在一些小地方这是很困难的事。在法国,要“保全面子”,在英国,要“受人尊敬”,宁静的生活是以此为代价的。要受人尊敬,那就是说要遵守许许多多教规戒律,从严格地守主日③开始一直到规规矩矩地打领带。

--------

① 蒙洛西埃(1775—1838),法国作家,伯爵,所写作品坚决反对耶稣会会士。

② 1815 年6 月18 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村,拿破仑率领的七万二千名法军同英将威灵顿(1769—1852)率领的七万名英、荷、比、德联军展开决定性会战,法军大败,6 月22 日拿破仑决定退位,以后被流放圣赫勒拿岛。路易十八成为法国国王。

③ 布尔蒙(1773—1846),法国军人,本为保皇派,1800 年起与拿破仑合作,屡立战功,但在滑铁卢战役前夕投靠普鲁士人,又参加保皇派,后为路易十八效劳。

④ 莱希埃里原想说:“做桥梁的中间人”,因为在法语“中间人”后面多加了两个字母,成了“叛徒”。

⑤ 法语中两者发音几乎相同。

① 基督教认为犯大罪者,特别是有机会听到福音但拒不信从者,死后灵魂将下地狱受各种极刑,永不得赦,称为“永罚”。

② 指1789 年,发生法国大革命的一年。这句话意思是指莱希埃里承认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③ 主日,基督教对星期日的别称,教徒在是日“守安息”,专事宗教活动,不做其他工作。

“不要让人家轻视”,这又是一条利害的规定。让人轻视,这是开除出教的淡化了的说法。小城市是最容易产生长舌妇的地方,它们因为当地特有的恶意而出了名,这种恶意是从小型望远镜的小的一头看见的诅咒。最勇敢的人也惧怕别人叫他废物④。人们不怕枪林弹雨,也不怕狂风暴雨,但是在“傲慢太太”①面前却只好向后退。梅斯莱希埃里的顽固性要多于他的逻辑性。可是在这样的压力下面,他的顽固性也要屈服。他“把水放进了他的酒里”,这是另外一种满含潜在的让步之意的用语,有时候不可明言。他远远离开教士,可是他并不非常坚决地对他们关上大门。在正式的场合和规定的教士访问的时期,他会用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接待路德教的主任教士或者天主教小教堂的神父。相隔很长一段时间,他有时也会陪伴黛吕舍特去圣公会的教堂。我们说过,黛吕舍特只是在一年中的四个大节日才去那儿。

总之,对于这些使他付出代价的妥协,他觉得很恼火,他不但没有和教会里的人靠拢,而且他内心里的反感更大了。他用更多的嘲弄来为自己出气。他这个人并不厉害,只是在这件事上显得有点尖刻。这一点没有任何法子能改变他。

事实上是他的性格完全如此,所以只好将就下去。

所有的教士他都不喜欢。他带着一种革命意味的不尊敬的态度。他很少区分这一种和那一种宗教仪式。他甚至不能正确地评价这样一个伟大的进步:不要相信真在论②。他在这些问题上的短视竟使他看不出牧师和神父之间的差别。他会把一位尊敬的圣师和尊敬的神父搞混。他说:“卫斯理③并不比罗耀拉①好多少。”当他看见一个牧师带着他的妻子走过的时候,他会转过头去。同时他嘀咕道:“讨了老婆的教士!”说这几个字时的荒唐的语气是当时在法国才有的。他曾经讲过,他最近一次在英国旅行,看到了“伦敦的主教夫人”。他强烈地反对这一类的结合,甚至表示极大的气愤。“长袍不能和长袍结婚②!”他大声说。圣职对他说来好像是单独一种性别。他会很自然地说:“非男非女,是教士。”他用很不得体的口气把同样的蔑视的形容语加到圣公会的教士身上和天主教教士身上。他用相同的用语来形容两种“黑袍”。关于教士,不管他们是天主教的还是路德教的,他都不愿费神改变一下那个时候大兵常用的比喻。他常对黛吕舍特说:“你愿意嫁给谁就嫁给谁,只要不嫁给一个教士。”

--------

④ “废物”,原汉译《圣经》中音译为拉加,据1980 年出版的现代中文译本《圣经》,译为废物,见《马太福音》 ① 指那种自负、无礼、刁钻的女人。

② 真在论,天主教神学圣事论学说之一。认为在弥撒中经过祝圣的饼和酒内,耶稣的肉体、血、灵魂和神性,真正存在于其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以来,新教各宗派对圣餐的看法不一,多数认为饼和酒只是耶稣体血的象征,耶稣的本体并不真正存在于其中。

③ 卫斯理(1703—1791),约翰·卫斯理,是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创始人之一,生于英国,曾做牧师四处传教,后脱离国教,建立独立的卫斯理宗教会。

① 罗耀拉(约1491—1556),依纳爵·罗耀拉,是天主教耶稣会创始人,1530 年至1534 年,邀集同伴仿效军队纪律创立耶稣会,制定会规,强调无条件执行教皇委派的一切任务。

② 一指女人的长袍,一指教士的长袍。

十三 娇柔可爱因此无忧无虑

话一说出口,梅斯莱希埃里便牢牢记住;话一说出口,黛吕舍特便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叔叔和侄女之间的细微的差别。

黛吕舍特是像我们见到的那样长大的,她还不大习惯有什么责任心。应该强调一下,一种不太认真的教育包含着潜伏的危险。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享福,这也许是不慎重的。

黛吕舍特相信,只要自己高兴,那么一切也都是美好的。此外,她感觉到她的叔叔看到她快乐他也快乐。她和梅斯莱希埃里的思想观点几乎差不多。她的宗教生活只是一年去教堂四次就得到满足了。大家能看到为了过圣诞节,她穿上好看的衣服。至于什么是生活,她完全不了解。她拥有了她应该有的一切,好让她有一天可以狂热地恋爱。在眼前,她始终是欢欢喜喜的。

她任意地唱歌,任意地絮叨,无拘无束地生活,突然说出一句话,就走过去了,做完一件事,就跑掉了。她是这样的迷人,除此之外,她还享有英国式的自由。在英国,孩子们都独来独往,姑娘们是她们自己的主人,青春不受任何束缚。这是那儿的习俗。以后,自由的姑娘成了奴隶般的妇人。我们在这儿对“自由”和“奴隶”这两个字眼是从好的方面来理解的,是自由地成长,奴隶般地尽职。

黛吕舍特每天早晨醒来,已经把前一天自己做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你问她上星期她做了些什么,会使她十分窘迫。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在某些迷惘的时候,心存一种神秘的苦恼,感到在她的喜悦和她的欢乐上拂过不清楚是怎样的生活的阴影。那些蓝色的天空也有那些云彩,不过那些云彩很快就消失了。她带着爽朗的笑声摆脱了这样的心情,而且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忧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又会如此宁静。她总是和一切东西玩耍。她的调皮淘气常使路过的人哭笑不得。她开男孩们玩笑。如果她碰到魔鬼,她也不会可怜它们,照样要戏弄它们。她长得这样俊俏,同时又是这样天真无知,使她不觉过分表现自己。她对人微笑,好像一只小猫用爪子抓人。被抓伤的人活该倒霉。她却不再会想到这件事了。昨天对她来说是不存在的。她生活在完完全全的今天。这就是过分完满的幸福。在黛吕舍特身上,回忆像雪会融化一样也会消失得毫无踪影。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