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09 后沼镇_波谢洪尼耶遗风

作者:谢德林 字数:4375 更新:2025-01-07 13:28:53

母亲在后沼镇的举止跟在红果庄的表现迥然不同。她明显地克制着自己。她不发号施令,不发脾气,只是“好言相劝”,对谁也不使用轻蔑的小名(阿加莎尽管是从红果皮带过来的使女,但她叫阿加莎时总要加个“亲爱的”),她完全忘了世界上还有举手打人的事存在。可以认为:她感觉到自己现在是在别人家“当仆人”,甚至好象意识到她这个不久前还是个并不富足的贵族太太,有点啃不动这么一大块美味的肥肉,因而老是提心吊胆。

后沼镇是个拥有一千五百余名农奴的大镇,下辖数个村庄,共有三千余名男农奴。这个市镇分属三个地主所有。其中,我母亲和Э公爵占有同样大小的一份(各有农奴一千二百名),Г伯爵占有的一份最小,约六百名农奴(可是后来母亲买下了他这一份)。镇上有十来条街道,各有专名;市镇中心辟了一个商业广场,四周开设着各种商店。不过这个市镇特别引以自豪的却是两座宏伟的教堂,一座耸立在广场上,里面有一口五百普特重的大钟;另一座建筑在离开市镇稍远的墓地前。几座石砌的住宅,夹杂在一排排大都腐朽发黑的普通木屋中间,自有一派出类拔萃的气势,也是使农民们不无自豪之感的建筑物。这是掌握整个市镇命脉的财主们的住宅。

镇上没有学校,但大多数农民都会写字,或者更准确地说,能似通非通地涂涂画画,因为这里的农民从事饮食业的居多。他们会在油污的小纸片上记记“青鱼一吊(条),茶一格(客):油(又)一格(客):白九(酒)一杯两杯三杯酒”之类的账目。本地人的文化程度不会比这更高了。

从前,后沼镇完全掌握在Г公爵一人手中,他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分了它。长子和次子各分了相等的一份,老三分得全部产业的一半,外加在边远省份里的一份庄地。

当时分配遗产的办法非常特别,而且分得毫无眼光。不是按土地,甚至不是按村庄,而是按庄户来分。先分富裕庄户,再分中等庄户,末了分贫苦庄户,也不管这些庄户彼此相隔有多么遥远。有时,比如说,三个毗邻而居的庄户,分别归属于三个领主,它们的景况各不相同,缴纳的代役金也不一样。三家的成员若要结成亲眷,却必须办理一种特别手续,即一般属于不同封建领主的农奴们结亲时必须办理的那种手续。不错,这种分配遗产的办法大都流行于代役租制的领地上,因为在代役租制的领地上,这个或那个缴纳代役金的单位如何安排,安排在何处,对于地主倒是无所谓的事;但是,这种混乱的局面有时也存在于实行劳役制的领地上,特别是在分到 总之,这座庄园是被弃置的,处处都表明:业主们只到这儿来逗留一个短时间。没有仆役,也没有家奴;没有家禽,也没有牲畜。母亲一来到这里,便打开门廊,马马虎虎打扫一下房间;可是她刚坐上马车准备回家的时候,门廊又当着她的面锁了起来。有时候,特别是在冬天,母亲甚至根本看都不看一眼宅子,便歇在账房里,因为她对于食宿一向是不讲究的。

后沼镇以商业发达闻名,每逢礼拜二有集市。冬天赶集的人很多,夏天却常常只来了几辆大车。从前,商业点的建立非常奇特,直到如今我还说不清楚,比方,为什么远离交通要道而且位于谷地里的后沼镇竟成了商业重镇。

那一带地方有七个这样的商业点,一周七天,商人们每天一个点的赶集。他们大多做麻布和皮革买卖,但在店铺里也出售农民需要的各种用品。饮食业特别兴旺,比如,后沼镇一地,便有十多家饭馆。

上面说过,镇上有好些财主——他们使镇上的生活带来了富裕、甚至阔绰的色彩。有几位财主做几万卢布进出的买卖,有的甚至在莫斯科开了店铺。但大多数农民是贫穷的,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在破旧的勉强能住人的小屋里栖身,完全被财主们踩在脚下。然而,即便是所谓一贫如洗的人,也硬撑着要图个体面,他们爱惜男人的蓝布大褂和女人的花缎坎肩,比眼珠还爱惜。逢年过节简直很难从衣着上分辨出谁富谁穷。

饭馆业是镇上居民所从事的主要行业。大多数年轻人几乎在少年时期便离乡背井,到城市里,而且大多是到莫斯科去当饭馆的堂倌。

后来我常常碰见这样的事:只要走进莫斯科一家饭馆,准能听到这样的话:

“尼卡诺尔-瓦西里依奇!您来啦!请抬抬您的贵手①!”

①表示要向他行吻手礼。

说这话的原来是个后沼镇的农民,他还是在我小时候见过我,不知怎么现在还认得出我。

他们在夏季割草期间,或者圣诞节谢肉期间有人举行婚礼时,回家来欧几天。这时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饭馆里的忙乱生活把这些年轻人累得筋疲力竭,也把他们带坏了。他们当中难得见到几个漂亮、强壮的人;大多是些枯瘦、衰弱、干瘪的人。特别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牙齿坏得一塌糊涂(老人们说,“都是喝茶、吃糖、抽烟弄坏的!”),这往往成为送去服兵役的障碍。可是这个行业非常吃香,要改变也改变不了。要不然,只有当代役租农奴一途。

各个村子里也有类似情况,不过规模小些罢了。村里的青年们毕竟比较单纯、比较结实,而且不是人人都到外面去找出路。村里的老人们甚至爱上了土地滁了自己的土地,他们还向镇民租点土地,勤奋耕作。村里的人也长得魁梧些,不象镇上的人那样瘦弱。但是镇上的人看不起村里的人;比如,村里的人就不能染指商场的收入;村里的农民几乎永远爬不上世袭领主的地位,甚至在教堂里,每逢过节的时候,他们都被穿戴时髦的镇民挤到后排站着。

不过,镇上的女人大多是漂亮的。她们不干沉重的农活,丰腴、高大,与其说她们是乡下女人,还不如说她们象城市的小市民。可是,她们擦多了脂粉的脸皮,以及为了模仿城市女商人的时髦而染黑了的牙齿,反而大大破坏了她们的容貌。关于后沼镇的妇女们的贞操,有许多不足称道的传闻,不过,据说这只怪丈夫经常不在家里,而老头子们的欲火又太旺盛;这些老头子也是在饭馆的混乱环境中度过青年时代,因此不太讲究伦常。父子之间往往弄到破口大骂的地步,结果却总是年轻人被传到总管的账房去,当着父亲的面挨一顿鞭子。

逢年过节,后沼镇的镇民打扮得特别漂亮。镇上的大钟刚敲 “妙极啦:“

但是有时候,母亲却闷闷不乐地坐在桌旁。这分明是因为莫吉里采夫有什么事没顺着她,或者是她以她自己特有的神经过敏,对他生了疑心。这时,大家便默默不语地吃着饭。怪不得莫吉里采夫常常劝说母亲:

“您别疑心,相信我吧,太太!您自己以后会看出来的……”

“我现在就看出来了,”她气虎虎地顶嘴道,“我现在就看出,你是个神学专家,说得天花乱坠,可就是没有一句实话……至于你,干吗耍倔脾气!”她拿我来出气了,“干吗绷着脸,干吗不吃:小祖宗,这儿可没有甜蛋饼和奶油糕。人家给你什么就吃什么,不吃给我滚。”

后来大家不再说话,很快吃完了午饭。

饭后,母亲回到卧室里,莫吉里采夫也回到他自己的房间去,于是整个宅子里沉入了静寂的睡乡。阿加莎仍然坐在母亲卧室门外一张矮板凳上,也打着盹儿。我依旧一个人,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将军好还是当主教好呢?——我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但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过无数次了:忽而觉得当将军好,忽而觉得当主教好,可是后来,连这个问题也不再引起我的兴趣。寂寞,寂寞,寂寞!那些在空旷的广场上玩羊拐子游戏,不知道人世间的孤独为何物的乡下孩子比我快乐一百倍……

不言自喻,我是怀着多么难忍难挨的心情,来计算那区分晨昏的午饭、晚茶和晚饭之间的间隔的啊。

晚上又有许多事要办。快喝晚茶的时候,厨子来请示明天午饭做什么菜。但是母亲知道,她在后沼镇能吃到什么样的菜肴,完全取决于偶然的机会,所以老是这样回答;

“我能吩咐什么呢,亲爱的!上帝送来什么,你就给我们吃什么吧!只要能填饱肚皮,就谢天谢地啦!”

“今天没有弄到鲜牛肉,来个腌牛肉烧汤,您看行吗?腌牛肉倒挺不错。”

“嗯,就烧个腌牛肉汤吧。”

“热菜……他们送来了几只小乌鸡……”

“乌鸡就乌鸡好了。有汤喝,有菜吃,也够啦。”

奇妙的是,虽然拐角村(“好姑姑好姐姐”过去的庄园)离后沼镇只有五俄里路,而且那边的家务管理已经上了正轨,但母亲从来不叫人上那里去拿点食物来,她借口说,老是去要这要那,可能弄乱了帐目。因此,谷物和奶品就地卖给粮食贩子,家禽在冬季里全部运到红果庄去。

富裕农民时常请母亲晚上去喝茶、吃夜宵。在这种场合,她必带我同去。母亲可说是天生的财迷,因此她对后沼镇的富裕农民特别亲切。她甚至借钱给其中几位去周转,当然,利钱要得很高。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她终于站稳脚跟的时候,放债也成了她一笔可观的收入的来源。

接待的礼节,在农民家里是非常讲究的。

全家人站在宅院门口恭迎母亲(第一次光临时,主人端着面包和食盐站在前头欢迎贵客);然后让她走在大家前面,到了屋里又请她坐在圣像底下。但是,无论母亲怎样敦促,主人自己——即便是老人——却不肯就座。

“腿又不是花钱买来的——站站得啦!”主人回答道。

接待我们的房间,当然是整个宅子里最宽敞的房间,早打扫得干干净净,圣像前点了神灯。桌上铺着雅罗斯拉夫特产的花台布,摆着食品。也就是我上面说过的那些所谓“小店美味”。高脚杯里斟满了白酒,有时还有伏特加,倒好了茶。说不尽的客套话。

“请原谅!”

“别见怪!”

“别客气!”

谈的是生意经:买卖啦,承包啦,物价啦。有几位农民为官厅收购麻布、皮革、士兵呢等等,他们便讲述必须耍些什么花招才能使承办的商品顺利脱手。时间在相当活跃的谈话中过去,只是房间里空气很坏,非常问人,因为主人一家子认为陪客陪到底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连窗外街头上也麇集了一群看热闹的人。

十点光景,我们回到家中,我上床睡觉时已经疲惫不堪,几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这样过了三、四天(母亲到这里来很少超过这个期限);临了,在吃过一顿较早的午饭后,一辆双套马车驶近台阶前,载走了英吉里采夫,次日黎明,我们也离开了后沼镇。

“怎么样,你喜欢呆在后沼镇吗?高兴吗?”母亲问我。

“喝,好妈妈!”我高声答道,竭力装出一副非常高兴的面孔①。

①这里我顺便讲一件在本篇中没法插叙的趣事。在后沼镇领地上已经变成母亲的财产的农民中;有一个姓波德列卓夫的农民,大家管他叫“老爷”。的确,他曾经用前业主的名人买了五十名农奴,作为他的财产。那地主井不过问他的管理工作,虽然经常有人控告这位“老爷”。那地主在状子上批道:“该农奴等系波德列卓夫之财产,而财产在余看来乃神圣不可侵犯之物。”母亲买下这块地后,便根据法律同波德列卓夫的农奴打交道,也就是对他们defacto(拉丁语:实际上——译者)行使自己的地主权利——作者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