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柏勃斯德之巨作《吉诃德先生》

作者:夏衍 字数:2761 更新:2025-06-10 15:53:46

〔1〕

学生时代耽读过的《吉诃德先生》的印象,因为电影院的广告而重新浮上心来。老丑偏执的“骑士”,瘦弱可怜的牲口,无知肥满的村姑,狡猾贪食的从者,印象依旧是这么一套。可是我们现在该用怎样的眼光来估断这一张影片?

原作《吉诃德先生》的出版,是在1605年的秋天。17世纪初期,西班牙因为商业资本主义的勃兴,经济组织有了重大的改变,在中世纪封建时代保持着支配势力的贵族阶级,尤其是大地主贵族(骑士),很快地崩溃没落而转化到杂阶级的知识阶级。在这急迫的转换时代,敏感的知识阶级一方面明白地认识了本身没落的当然,但是在其他一面对于逝去的体制组织,又不能没有一抹爱惜和追怀之感。这种心理上的“两面性”在文学上反映出来,就是一方面对濒死的骑士阶级给以辛辣的讽刺,同时在他方面又不能不对这已经变成了“过去的影子”的悲怆而滑稽的骑士表示一掬同情之泪的《堂吉诃德》!

不论以故事的形式,以主人公的素描,乃至以作者的观念形态,《吉诃德先生》明白地是对于骑士阶级的反抗,拉芒却村的贫穷的乡士堂吉诃德,因为爱读骑士小说而想再建古代骑士的勋功,选择了贵妇,雇佣了兵士,不顾眼前的现实,勇敢地在和一切地上的压迫者作斗争。他将风车当作了巨人,将酒场认作了城堡,乃至将海贼看作了被人虐待的英雄。他所干的一切都和时代相反。理想中的善行,都是现实上的毒害,他想救助众人,而众人反将他的救助当作最大的不幸。可是贫穷、挫折、幻灭,这一切都不足以摇动他的信念和乐观,一直到他死亡在荒废了的檐下为止,他的心境始终是幸福而平静的。

假使说,作者用堂吉诃德表现了没落贵族的理想主义,那么很明白地从卒桑丘是代表了农民的物质主义。在这儿,塞万提斯意识着自身的阶级地位,认清了贱民快要代替贵族的必然,所以吉诃德先生已经不能再用以上向下的态度而只能用平等和友爱的眼光来对付他的从卒。在原作第二部,这位胆怯而狡猾的桑丘变成了治理地方的知事,从这一点观察可以说是极自然的事情。

在两种社会体制交替的转换时代,最容易热狂和焦躁的是这介在中间的杂阶级的知识阶级,阳性而乐天的就成了堂吉诃德,阴性而悲观的就变了哈姆雷特。当然,堂吉诃德而能更客观地凝视现实,也未尝不可以进一步而变成新时代的建筑的技师。在塞万提斯的吉诃德里面,我们明白地看出了作者一方面毫不容情地剔抉、嘲弄和鞭笞没落者的亡灵,而他方面却又用温暖的同情和爱怜的热泪来替这没落者辩护、矫正和激励的姿态。焦躁和热狂着的知识阶级!望你们从这时代的影子中间,认识了吉诃德先生的运命,然后乐天、勇敢,至公寡欲地去遂行吉诃德先生的历史的使命吧!

1933年,由一个被希特勒的德意志驱逐出来的艺人G.W. 柏勃斯德来摄制这部影片,这决不是偶然的事情。

塞万提斯是一个16世纪末叶的没落的小地主贵族,柏勃斯德却是呼吸着战后德意志之空气的、以敏感和苦闷为生命的20世纪30年代的小市民的知识阶级,塞万提斯对于吉诃德先生的爱憎两面性和我们这亡命的艺人是有历史的共通点的。

柏勃斯德是有强烈的“正义感”的知识阶级,他居住在战后的德国,他所描写的只是那些娼妓、乞丐和只为战争伤残毁灭了的人们。在《没有愉悦的街》,在《乞丐歌剧》,他不探索原因,不指示出路,描写了所谓世纪末的忧郁和悲哀,但是在《西部战线1918年》,乃至在《炭坑》,他已经危机一发地踏上了两个世界的交点。在此,他的思想的成长,抵触了他所生存着的社会的基础,他不能永远地逃避到Atlantis的禁宫,他更不能像贤明而懦怯的Von Stanberg 〔2〕 一样的以色情的世界去寻觅他的出路。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以敏感和苦闷为生命的知识阶级,所以当他不能飞跃得比《炭坑》更高的时候,他只能苦笑着去改串吉诃德了。

据最近的消息,这位“巨匠”已经和美国的华纳公司签订了合作的合同。Nazis 〔3〕 的德意志不能回去,法兰西也只能改串强笑为欢的小丑,那么他去参加最近以暴露作品轰动一时的华纳,可以说是合理的事情。《炭坑》的作者柏勃斯德!你得在华纳制作一些超过《第42号街》、Life Begins 〔4〕 和《饥饿的美利坚》之类的作品,你的动静,是被全世界的真实的影技艺爱好者凝视着的!

在《吉诃德先生》,柏勃斯德依旧保持着固有的作风,最显著的特征是摄影机位置与,setting 〔5〕 、演技之间维系着紧密的关系(《西部战线1918年》以来为柏勃斯德置景的Andreef 〔6〕 在这片子中当了助理导演,对于这一点有了更好的帮助)。他的那种流畅无碍的移动摄影、明白有效地说明和巩固了人物和环境的关联,在这一点,与无目的地使用移动摄影而使观众疲劳的导演相比,是有他的特殊性的。第二,是摄影机角度的立体的使用,例如first scene 〔7〕 ,仰角摄影的先生的medium bust 〔8〕 ,接着是俯瞰摄影的侄女玛丽的中景,又如吉诃德先生到地下室去做武士装的时候,同样是仰角的吉诃德和俯瞰的桑丘,这种俯、仰角的活用,在柏勃斯德已经不单是为着构图的必要,而且很有效地表现了剧中人的个性,吉诃德先生在舞台受封的那个仰角摄影,充分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孤傲与自尊。第三,对于移动摄影,在前半,柏勃斯德已经不像《伏虎美人》,因为在这里需要着轻松的节奏,可是在最后的那个场面,吉诃德先生死后的那一个较长的移动摄影,速度就改成了非常的迂缓,这目的是在表示着剧中人的怆伤和绝望,这镜头Tempo和剧情起伏的关系,也是充分地有吟味之必要的。

关于演技,不想在这儿多写,但是对于Farkas 〔9〕 的摄影,我以为有特别的推荐之必要。

注 释

〔1〕  原载上海《晨报》1933年12月14日“每日电影”副刊,署名沈宁。

〔2〕  Von Stanberg,冯·斯坦贝尔格,《伏虎美人》中的角色名。

〔3〕  Nazis,纳粹。

〔4〕  Life Begins,《生命开始了》,美国影片,1932年出品。

〔5〕  setting,场景。

〔6〕  Andreef,安德烈耶夫,本片的导演助理。

〔7〕  first scene,第一场。

〔8〕  medium bust。中景。

〔9〕  Farkas,法尔卡斯,本片的摄影师。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