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同学一首别子固

作者:阴法鲁 字数:1732 更新:2025-06-10 15:43:56

王安石

【题解】

这篇文章是王安石二十三岁时写给朋友曾巩的。当时,二人都年少而怀有经世济时的大志。他们互相慰勉,以期携手共进。本文以从容淡雅的笔调叙说了对曾巩(子固)的爱慕,并时时以另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孙侔(正之)作为陪衬,使对朋友的依依怀恋之情显得更加诚挚。文章寄托了作者向往高远目标的志向,同时还多少流露出一种苦于同道者甚少的惆怅心情。情思隽永深长,耐人寻味。

标题中的“同学”二字,是作者表示要和子固共同学习、互勉共进的意思。“一首”即一篇,古代诗文词赋一篇都可以称作一首。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余,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江之南:长江以南,这里指江西。王安石与曾巩都是江西人。

子固:即曾巩,子固是他的字。北宋著名散文家。比王安石年长两岁,年轻时与王安石相要好,同有辅国大志。

正之:即孙侔,正之是他的字。据说他为文奇古,曾客居江淮间,立志不仕。

辞:相互应对的言词。

币:缯帛,古人通常用作互相赠送的礼物,也作为礼物的通称。

若:与,和。

适然:当然。

不予疑:即不疑予,“予”是提前的宾语。

扳(pān):通“攀”,援引。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之一,要人们处理事情不偏不倚。

轥(lìn)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论语·先进》有“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话,后来人们常用“升堂入室”来比喻学习由浅到深的进程。轥,车轮,这里用作动词。造,到。

自必:自信一定做到。

系:牵绊。

【译文】

江南有个贤人,字子固。他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那种贤人,我仰慕他,并把他当作朋友。淮南有个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那种贤人,我仰慕他,也把他当作朋友。

这两个贤人,不曾互相拜访,不曾互相交谈,也没有书信、礼品的来往赠答。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多么的少啊。可以说:这是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也必然是学习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相似也是自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说起子固,正之对我的话毫不怀疑。回到江南,向子固说起正之,子固也认为正之是像我说的这样。于是我又知道被称为贤人的人,彼此言行既相像又互相信任不疑。子固写了一篇《怀友》赠给我,主要的意思是希望互相帮助,以便达到中庸的标准方肯罢休。正之也曾经这样说过。

稳稳地驾着车子从容不迫地走着,经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到它的内室,除了这两个贤人还能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认为自己一定能达到中庸的标准,但也愿意跟在他们左右奔走,在二位的帮助下,或许能够达到。

唉,从公事来说,各有自己的职守,从个人来说,又有私事的牵累,我们之间不能经常见面聚会。作《同学》一篇,与子固辞别,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