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永新县志卷四 地理志

作者:萧玉春 字数:15927 更新:2025-06-10 15:29:09

古迹 茔墓 风俗 物产土贡附

古 迹

永新故城 在今县西三十五里,吴置县于此。《明一统志》。吴立永新县,属安城郡。至隋,郡废,以县并入泰和。有故城在治西三十五里,《名胜志》。相传吴宝鼎间筑。隋并永新于泰和,城废。万历志。

按,《三国志》:永新置县,当在建安二十年以前,论详“沿革表”。兹云吴宝鼎间筑,或置县在前,而后立城欤?

广兴县故城 在县西八十里,万历志。晋大康初置广兴县,属安成郡,隋废。《方舆纪要》。地今隶莲花厅。

南平州故城 在县西二十里。万历志。唐武德五年复置广兴县,属南平州。八年州废,并入太和。志云:县西二十里有南平故城,即唐初南平州治也。《方舆纪要》。

按,万历志原按云:古今志郡境,并无广兴县名,隋改泰和为南平州,其壤亦不在永新治内,二城必世传之谬。考《太平寰宇记》:晋大康初,分永新地置广兴县,属安成郡,自后废置不一,具详“沿革表”中,何云不在郡境?又《唐书》:武德八年,废南平州,省永新、广兴、东昌入泰和。显庆二年,复析泰和,置永新县。或者广兴、南平州地,仍割入永新,后人以其遗迹在此,故纪之耳。《禾川书》云:刘呆斋《南城钓隐子记》,南城在九输洲西南,最平旷,相传六朝尝规为邑治,南城命名所由昉。南城距今县西二十余里,则南平故城或即在此。

捣衣石 在永新县。旧传唐颜鲁公真卿尝游息其上。《明一统志》。王象之云:颜鲁公捣衣石,在永新县前市,故老相传公尝盘桓其上,以为石可捣衣,故名。《名胜志》。石在县北三十里捣石村。广四尺,长倍之,色莹黛。相传颜鲁公为吉州司马,行部到此,抚石,爱而憇焉。谓可捣衣,叩之,声甚清越。今更千年,土花不蚀。后有冒公裔者,窃徙,不里许,雷雨忽作,乃置之去。万历志。

颜琅生记略云:捣石之名久矣,唐鲁公官吉州,道过花溪,见一石秀润如玉,扣之作琴声,余响不绝,公谓“四面方平,得非古之砧石乎?”及月夜,人闻捣衣声,就之,声出石间,使人有秋风千里之思。至今称为捣石者,因鲁公也。公五世孙诩来为令,访求祖迹,爱花溪山水清绝,遂家焉。有子七人,孙枝甚众。琅生岁时展祭,入祠见石,兴思鲁公。后祠毁石存,土花不蚀,爰率子弟毓奇、耀辉等建亭覆之,存古迹,实重祖德也。

国朝邑人刘见龙诗云:“怪石无端秋自鸣,西风吹作捣衣声。天涯多少繁霜鬓,此夜同牵万古情。”

龙溪 二字在禾山龙门石壁上,唐颜真卿书。旧字高二丈许,摹拓者必附梯。今字渐近平地,而崖壁无少损。《名山志·胜考》。谶云“交运转禾山,龙溪使手攀”云。《府志》。

明邑人李钧《观龙门石刻》诗云:“瀑布悬岩削琬琰,鲁公大笔垂琅玕。日边鸾凤浑骞翥,雨底蛟龙强屈蟠。拂拭仅容闲客过,摩挲难遣俗流看。也知忠义留心画,尚使奸谀胆易寒。”丰城鄢见《龙溪字》诗云:“惊雷入地川声壮,奇鬼攫人石骨奇。鲁公题作龙溪字,胜咏抒山三癸诗。”国朝邑人贺靖国《鲁公石迹》诗云:“龙门蘸笔亦何工,今古游人看未穷。透纸画沙君莫拟,平原浩气贯其中。”临川李绂《鲁公字》诗云:“平原垂劲节,柔翰识心传。正直神丁守,精灵鬼斧镌。摹嗔肥转失,钩惜体相悬。化剑虚求水,亡珠忽在渊。猊应奔抉石,龙直欲跳天。扫壁悲陈迹,临池感昔贤。漏痕青藓灭,钗脚紫藤缠。兴废谁当测?高低孰与迁?陈仓泥半落,邹峄火都然。不畏惊雷妒,捶崖纸拓千。”

三相堂 在永新县禾山罗汉洞侧。唐姚崇、牛僧孺,宋刘沆皆尝游学其间,故名。《明一统志》。堂在旧禾山寺右,宋寺僧建之,侍讲龚公为之记。今寺存而堂废。万历志。

宋侍讲龚源记云:“吉之永新县,西出六十里为禾山。山有甘露寺,寺有三相堂。三相者,唐姚公崇、牛公僧孺,今朝刘公沆是也。禾山,自邑清凉峡循龙门数十里至寺,禾山最僻,而寺占山为尤深,故人迹罕到。到者皆爱而忘归,盖其峰峦层出,云木蔽虚,一胜地也。世传三公游学于此。刘,永新人,信然。按,《唐书》:姚,陕石人;牛,实隋奇章公之后,少居下杜,资赐田为生。东南望庐陵郡,乃江南道右采访使,所莅相去甚远,顾肯来此,何哉?然古之游学,或之四方,或不出其里,各随其志。固有生乎龙门,长而南游至九嶷,浮沅湘乃已者。则二公之来禾山,理或有之。虽然,人情所安,随地转徙。方其隐居屏处,衣疏甘粝,目送残云,耳接鸣泉,徜徉取适,盖将终身焉不厌。一旦去幽翳,取荣显,心满志得,正簪笏于庙堂之上,追惟平昔所居,正如梦中经从。既寤之后,无甚眷眷之意。而其居,人方且称夸相慕,触目生感,遇平石则曰‘此公之所尝坐也’,遇长松则曰‘此公之所尝倚也’。游人至此,徘徊其下,顾瞻叹仰,或刻记,或赋诗,盖亦人情也。刘公尝留诗山中,有‘义山山下有灵泉,泉号聪明自古传’之句,则此山之人,其眷眷可知也。堂之建久矣,始在寺罗汉洞之阴,今志传禅师徙之善法堂之西隅,且塑三相之像盛具。其邑人龙思序本末,属余记之。思,有道之士也,不赴选部,而事方外久矣。而志传‘东林聪公与其来住持’,实思延请。且言法说微妙,道韵冲淡,视天下之物无足以经意者,其事像设,盖亦因人情之所愿而为之,以为山门之光。然则余之言岂可已哉!”绍熙五年七月中元日。”

聪明台 庐陵禾川县之北,有山名絮芋源,下有古台,古老传为聪明台。牛僧孺乃舍其上而肄业。《江南野史》。

唐二相寓宅 并在县东北思贤乡,近后隆山。万历志。

唐鄱阳侯尹濯寓宅 在县治西二百步。侯遭唐末大乱,避地寓居永新。既没,邑人感侯德,以故宅地建祠祀焉。今祠废为城隍庙,侯裔已改祠墓北云。万历志。

八花台 在县北,相传五代时刘煦筑。今废。万历志。

澄源松 南唐无殷禅师手植。在禾山。据《禾山一灯集》增。

明丰城鄢见诗云:“正位为根机用叶,因缘萝薜主中宾。莫言古树非尊宿,翠竹黄花伴法身。”国朝贺贻孙《禾山古松歌》云:“古松屡经人天护,霜雪斧斤两不妒。悬萝挂薜当风立,耳根谡谡青龙怒。禾山之侧水如雷,水声松声夜相催。巢鹤胎成已千岁,仙人骐骥去复来。我若把酒弄松月,鹤唳仙乐相徘徊。松边古树刳其腹,穿云漏月与天瞩。腹中老猿腾树巅,臂绕蛇藤盘空曲。不知春从何处生,腊寒独放一枝绿。此树烟中真绝奇,与松结好无穷期。百花红时犹堪傲,青青岂待岁寒知?当年辛苦何人种,历遍繁华无处用。输扁过此应踟蹰,闲看松间鹤影动。”贺靖国诗云:“老尽风霜一干奇,青黄散彩匝为枝。森森敲破虚空响,恰似鼓声未了时。”刘棻诗云:“虬枝翠叶老犹龙,何事澄源树梵宫?微示西来今日意,庭前柏子已葱葱。”

眠竹 在县北二都。相传宋隐士曾庭坚遇方外人谈元于此,久之,各倦思卧,遂覆筱竹,寝其上,既觉,其人已去,竹遂眠生至今云。万历志。

刘楚公宅 在后隆山前。世传姚相尝寓居此地;后牛相自郴遭寇难,母子复求姚故地居焉,筑读书台其上。至宋刘楚公父素,乃即故址筑台曰“聪明”而宅其下。后楚公母夫人忽梦衣冠丈夫,称牛丞相来,遂生楚公。盖三相皆兴于此地,故至今名其乡曰“相乡”云。万历志。

按,《江南野史》载:古有聪明台,牛僧孺曾肄业其上。似台原筑于唐以前。《宋史·刘沆传》谓沆祖景洪,即牛相读书堂故基筑台曰“聪明”。兹又称其父素筑。其说互异,姑存俟考。

聚喜亭 在县外。亭临江水,宋政和间大旱,县令侯彭老祷雨得应,邑人咸喜。彭老因作亭识之。万历志。

候仙亭 在县西三十里。宋县令侯彭老治邑有惠政,去后,民思之,作亭以候其来,故名。万历志。

墨庄 在县西六十里龙田。宋岳武穆讨杨么,过境,有富人刘景晖出粟饷师一日。武穆多其义,书此二字遗之。今墨迹犹存。万历志。

国朝茶陵彭维新《龙溪墨庄序》云:“黑庄者,岳忠武王之墨宝也。当昔杨幺寇宋,忠武挟义以讨之,中道绝粮,陆过龙溪,宋刑部尚书刘君子玉之五世孙景晖,饷师三日。忠武多其义,奏之朝,荣以驸马,并遗书‘墨庄’二字。刘氏子孙勒诸家庙,天下争得而共宝之。夫景晖之祖,九世仕宋,其忠于宋可知矣。景晖体祖宗之意而义忠武,其义忠武实所以忠宋也。忠武之讨杨幺,义矣,其为宋而讨杨么,实忠武之忠。以忠义之王而遇忠义之士,故两相契合若斯。忠武书此使垂万世,直欲刘氏子孙与天下后世,共守此忠义于不朽云。”

永丰刘绎记云:“墨庄之名,人皆知为吾家故典。溯自三刘继绪,纪载日彰,朱子一记,尤为世传。然家乘邑志,庸耳俗目,有不能及或略而忽焉。独永新龙溪派得岳忠武大书勒石,以一家之故事传之远近,为有目同瞻,赖公之灵用垂不朽。天下后世睹此二字,莫不重公手迹,以为风骨精神,凛然有生气,至争相抚拓以镇宅邪。四方士大夫多题识,采风者或以资金石之考焉。窃尝思忠武之忠实本于孝,忠武之勇皆由于学,惟其至性纯笃,又酝酿于经史,通达古今治乱兴亡之故,故其发为事业,足以旋乾转坤,而成败利害有弗计。非如血气之用,出于一时慷慨之为。观此碑者,当论其世,知其人可也。呜呼!自吾先世积善贻后,当日之保有此庄者,薪传不绝,至今七百年来,书香一脉。凡吾宗支之分形同气者,咸知渊源之有自,不可谓非此庄之余泽也。夫读父书,遵母训,忠武之志也。慕公之孝,求公之学,是刘之贤子孙也。由是以思,则对此书如见先贤,如见远祖,岂独为球图之守而已哉。绎系出清江之后,数典敢忘?愿与宗人共勉。为忠孝世守诗书之泽,庶不致有庄荒之叹也夫?同治壬戌三月。”

一经堂 在县东南,谭微仲建。《通志》。

宋吉水杨万里《一经堂记》云:“吾友刘彦纯以书抵予曰,永新谭君微仲者,翩翩衣冠之佳子弟也。自微仲之祖致政公以明经诣大常,晚以特恩得官。其叔父朝奉公年甚少,第上第,垂及光显矣,而年不待。朝奉公有子曰明仲,今主袁之宜春簿。微仲者,朝奉公之侄子而明仲之从兄也,力学而未有遭,作堂,丛书以教其子四人,取诸韦氏而命之曰‘一经’,介吾书以乞予言。予于是叹曰:‘远哉其志也,谭氏其兴乎!为子计者,不可守不为也。’世之君子,门户失守而后以赀,赀又失守而后以田,田又失守而后以书。盖门户有寒有炎,而田与赀有去有来。逐之莫去,捐之莫取者,书也。三失而一不失者也,是故守家者莫固于书。然予常见好书者以某书矜曰:‘此某相之家藏也。’又以某书矜曰:‘此某从官之藏也。’予视其家,则固非好书者之故物也,亦非某相、某从官之故物也,乃前此某相、某从官之故物也。自好书者之身逆而数之,率一书三易人。然则书又未可恃也?书盖有可恃者矣,不藏于家而藏于身则几矣。今致政公传之朝奉公,朝奉公传之微仲,微仲传之其子,其书四世而不去,如谭氏者鲜乎哉!微仲之子,皆能读书为文章,谭氏其果兴乎!故老相传义山、禾水之秀气,尝出相者三,其信然也耶。是气也,沉而不升,黯而不光者几年矣!谭氏之居,吾闻义山在其上,禾水在其下,当能候之。彦纯盍之问焉以告予也。乾道戊子二月既望。”

宋安福王庭珪《题谭微仲一经堂》诗云:“汉儒重道独专经,唐室初增博士名。韦氏起家乃相国,稚圭能说亦公卿。司空城旦污潢潦,古壁遗文灿日星。异日诸郎拾青紫,传家何用满筲籯?”

和丰楼 宋淳熙初,县令邵朴建,取时和岁丰义。今废。万历志。

读书台 在县东一里,宋隐士龙衮筑。据《翼云堂遗集》增。

元邑人龙仁夫诗云:“义山苍苍光夺目,袍陂滟滟流紫玉。风尘澒洞三千里,辽鹤声吞不敢哭。吾家兄弟数十人,天北天南各晨星。灵台辟阖书万卷,难兄奇事令人惊。昭洹使君无尽藏,金谷愁绝一惆怅。吾家合浦老珠回,灯火玉龙三万丈。读书何志志圣贤,好语已嘱台中仙。吟诗读史怕长语,惟有故国心惨然。台前已作茅三间,明年麟洲挂一箪。形容变尽语音在,老眼政尔堪铅丹。书声夜发惊龙睡,楚国归来台月曙。”明邑人刘光震《过读书台诵遗诗》,诗有序云:“读书台,在龙氏宅右,予家比邻也。其始迁祖龙君章所筑,而《读书台歌》,则君章裔孙麟洲之所作也。君章先生讳衮,隐居不仕,搜寻佚事,辑录成编,名曰《江南野史》,凡以写不平而传来兹也。麟洲先生讳仁夫,绳厥祖武,慨台址之荒凉,复为作歌,音调悲怆。予读之,深高山之仰。因赋一律,以志其后。”“亭忆琵琶慨赋诗,读书台在怅归迟。曾编史纪江南佚,复作歌鸣塞北悲。念昔恩深伤国事,欢今泽远慰孙贻。花香几度春风好,绕彻桐芳抽瑞枝。”国朝邑人龙亨绣诗云:“茫茫千古独登临,静倚栏杆触绪深。落日满山依古树,归云度水逐翔禽。休从四海持鸣剑,且向孤台抚素琴。一望江南成底事?孤怀落寞寄遥吟。”“义山多态爱青苍,禾水无心细浪扬。钓客不来空皓月,诗人已往付残阳。依稀杰阁留遗迹,怅望孤城历战场。独有礽孙来吊古,白云相与叹人亡。”

宋刺史张钢宅 在县东门外二里。万历志。

无尽藏堂 在县东门外。横江张司理德坚建。《通志》。

宋吉水杨万里《无尽藏堂记》云:“永新县东郭外右十里曰横江,张司理德坚居之。近无邑喧,远不林荒,乃筑山园,以郛万象。刳壤为泚,实以芙蕖,布砾为径,夹以海棠,为亭为轩,以憇以临。园成,以吾友刘景明游焉。德坚若不满意者,顾曰:‘是非不佳,然人为,非天造也。’乃与景明竹杖芒履,循海棠径北行百许步,至禾江之滨。德坚却立曰:‘止,吾得佳处矣。’盖江水西来,渺然若从天流出,至是分为两,中跃出一洲,如横绿琴,咮昂尻庳,美竹异树,不艺而蔚。水流乎洲之南北,崖若裂,碧玉钗股,势若竞骛,声若相应,若将胥命而会于洲之下。览观未竟,云起禾山,意欲急雨。有风东来,吹而散之,不见肤寸。义山之背,忽白光烛天,若有推挽一玉盘,疾驰而上山之巅者,盖月已出矣。景明贺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东坡尝为造物守是藏矣。自坡仙去,夜半有力者窃藏以逃。尝试与子追亡收逋,而贮储于斯乎?’德坚乃作堂于其处,而题曰‘无尽藏’云。”

宋庐陵周必大《寄题永新张氏无尽藏堂》诗云:“山间明月江上风,取之不禁用不穷。仇仙一发醯鸡蒙,往往择胜贪天功。斯堂飞梁挟双虹,坐客常满樽不空。翰林主人极形容,无奈圆缺与雌雄。岂知清都广寒宫,默存身入游其中。长春不夜四序同,御寇、法善聊相从。”

兴文阁 在永新县学西。宋县令柴必胜建。万历志。文天祥题扁。《明一统志》。

奉天敕命符白玉蟾书 昔华潭有巨蟒为害,遇泛涨,涌水灌城,故书此镇之,害遂除。乾隆志。

国朝永丰郭仪霄《昊天观访白紫霄真人碑篆》诗并序云:“碑在永新县治南昊天观中,篆形如蛇。旧志载:白紫清真人书此,为永新镇水灾。近为居民以亵衣晒于碑端,碑为雷击断。道光六年丙戌,县大水,漂没田庐,城亦倾圮,居民溺死者甚众。感为作诗。”“紫清仙篆丰碑高,精灵耿耿飞霜毫。留作禾川压水怪,老蛟敛迹乖龙逃。仙灵所寄讵敢亵?何物老妪被不洁?雷公叱空电火掣,霹雳一声碑截裂。山蛆忽出蔽江流,鲸吞鼍吸江声愁。天昊喷波鬼马走,可怜赤子皆鱼头。灶火无烟哭声死,田庐漂尽堆泥滓。城郭东西半倾圮,县门冷落真如水。即今安定记当年,残碑荒草卧寒烟。秘耀埋光山鬼玩,水牛砺角童敲鞭。呜呼!碑亭废址今犹昔,摩挲有客披荆棘。龙蛇篆断失真灵,回首西风感仙泽。”

八角台 在县东。宋邑人左谟建,今废。万历志。

凤凰台 在县北濠中。相传宋县令梅玘筑。台成,适祥鸟至,因名。《明一统志》。

贞隐亭 咸淳中,隐士陈森翁筑于冷泉岩。《豫章书》。

宋探花胡幼黄宅 在县西门外。万历志。

八砖 元兵破永新,谭妇赵氏抱婴儿随舅姑走县学文庙中匿。兵至,杀其舅姑,执妇欲污之,不可,临以白刃。赵大骂,遂遇害,血渍于文庙两楹间八砖,为妇与婴儿状,久而宛然,若写形在地。见者神竦发立,凛然有生气也。或磨以沙石,终不灭,锻以炽炭,状益显如新。《函史》。

国朝邑人贺贻孙《八砖记》云:“宋季,永新乡进士彭震龙,帅八姓忠义从文信国勤王。信国兵败,震龙犹固守永新。同邑叛人刘槃者,初仕宋为大将,降元,引兵屠城,震龙等皆死之。是时。谭妇赵氏夫妇闻变,抱其三岁儿随舅姑匿学宫。元兵至,杀舅姑及其夫,欲污赵氏。赵氏愤甚,抗声大骂。贼怒,杀之,并刃其子。血流圣殿八砖,若妇人抱婴儿状。时元十四年七月十九日也。有屠者伏梁上,出为人言甚悉。久之,有司谒学宫,见血砖,涤之不去,磨以沙石又不去,复锻以猛火,乃更鲜明。其后,明季知县某以岁久砖坏,筑土和灰石以墁之,其厚三寸,须臾血痕出墁上如前状。至国朝顺治庚子,知县王登录复加墁焉,厚倍于前墁,血痕复出新墁上如前状。时已阅三朝四百余年矣。余乃睹八砖而忾然叹也。方元兵之下江南也,駃騠腾云,旌麾蔽日,雷轰电扫,海沸山摇,岂非一时盖世之雄哉!然何以力足以斩炎宋磐石之宗,而不足以折闺阁芳烈之气?势足以遏钱塘滔天之潮,而不足以灭升斗溅地之血?威足以屈二百州厥角稽首,而不足以禁一妇人切齿咋舌?则是江南已亡,豪杰已死,而赵氏之心独不死也。夫惟赵氏之心不死,是以赵氏之血不磨。遥想其时慷慨之情,愤骂之状,盖已震天地哭鬼神,贯金石而薄日星矣。八砖淋漓岂偶然哉?呜呼伤矣!火德衰矣,元运新矣,北辕驾矣,南舟覆矣。彼乱臣贼子附焰助虐,以为声灵与天无极也。岂知转盼八十年,欲求奇渥、温帝迹雄图于沙漠穹庐间,但有朔风积雪凛人肌骨,而彼伯颜、张弘范诸人功业、旂常、甲第、钟鼎、铁券、带砺,已与烟草同其销没矣。若所谓叛人刘槃者,不但人骨俱腐,并其子孙亦自削其家谱名字,以灭人耳目。独此八砖,殷殷斑斑,辉耀学宫,千秋万世,传之无穷。然后知彼时幅员之壮,兵威之强,以八砖视之,不过剑首一吷,蜉蝣一瞬而已。后之乱臣贼子,过我宫墙,徘徊八砖之间,其尚蹶然动心也夫!”

国朝临川李绂《谭烈妇血砖》诗云:“杏花堂殿春风冷,振衣下拜千秋影。苔泥剥落半欲昏,青碧模糊犹可省。世远惊嗟旧事奇,临危想象贞心猛。但识三生重恩义,何知一死怜要领。芳魂不化血留迹,仿佛婴儿抱娘颈。横天正气散成霞,入地丹心凝作矿。自染青泥托剑光,岂缘红粉留妆靓。阴风磷火夜煌煌,遥参日月同光景。当年神州尽陆沉,区区八砖宁足逞?山河破碎丞相愁,此中一片犹完整。即今朝市更三迁,玉盏金瓯何处永?神呵鬼守独不坏,汗青斑管谁当秉?欲持尺土望文山,大节精忠双耿耿。”县令张士琦《圣殿观血砖吊谭烈妇用巨来元韵》诗云:“英英碧血不知冷,五百年来争吊影。立懦廉顽得圣依,须戟对之发深省。一死鸿毛忽泰山,舍生就义何其猛。当时信国称孤忠,百折丹心世引领。岂期闺阁有完人,骨碎铦锋膏溅颈。烈节犹怜身后名,只恐埋没今在矿。磷磷白日阴房青,抱儿跃出装明靓。自是精魂迥不磨,血痕砖老非虚景。赫奕直令毛发寒,相看颜色谁能逞。义岭嵬峨禾水清,日星辉并千秋永。说到奇灵汗湿襟,江河自下民夷秉。愧我题词独后期,经心尘务空怀耿。”邑人刘世衢《文庙观谭烈妇八砖血遗迹》诗云:“无分玉石火然崐,遗血八砖凛凛存。入夜青生惊夙熖,何年碧化见新痕?冰心不玷悬空镜,铁骨难摧插地根。为傍圣居扶世纪,芳声端合老乾坤。”唐继峤《谭节妇八砖遗迹》诗云:“赵氏遗砖万古存,常携幼子伴贞魂。笄帏亦切同仇恨,陵谷不迁化碧痕。啮指早题衣上句,伏梁要信屠儿言。逆槃终自腥兵血,起为夫人酹一樽。”

水窗先生刘友益宅 在城西香城灞。万历志。永新县西有地名水窗,宋末刘友益居之,学者称水窗先生。《名胜志》。

三冯宅 在县治西八十步双桂巷。万历志。

空月亭 在今东山寺左。僧非空建,通判林春泽书扁。万历志。

石潭林星 明邑人刘髦所居,在仰山下。其子定之记云:“先君居石潭,学者称石潭先生。石潭之滨,林木蔽虚,屋于林下,故名。”《通志》。

舫轩 段所隐居林谷间,架屋于塘,逍遥自适,人称舫轩先生。采吴绰《迂生传》增。

段所自咏诗云:“老来无意向江河,一室如船在涧阿。四面轩窗都是水,几番风雨不惊波。鲈鱼入馔秋来美,鸥鸟忘机日渐多。清致可人明月夜,唔咿声里杂渔歌。”

孝感堂 禾川监察御史刘性善迎母奉养于此。乡邑士大夫以其孝名之。《通志》。

明泰和大学士王直《孝感堂记》云:“孝感堂者,监察御史禾川刘性善奉亲之堂也。性善母王氏生性善才五月,而父出之。时外大父邦仁举明经,知朔州,因携以行。性善稍长,知本末,尝涕泗吁天,欲见其母不可得。母转侧远外,二十年乃归。岁辛巳,性善访知其处而往省之,母子号恸,几不能生。时性善已被推择为县学弟子员,即月馈廪膳之半以奉母,而日夜泣请于父,愿复为母子。词旨恳切,有足动人者,父怜而许之,于是遂迎以归,作堂以奉养焉。乡邑士大夫以性善之孝,能动其父而致母之还也,名其堂曰孝感之堂。性善既为御史,不得躬事亲而思之不置,乃谒告归省,将以禄赐之余为亲欢。过予,道其名堂之意而请为之记。予谓父母,子之所由以生,各安其位而享其养焉,此人伦之常也。不幸乖忤以失其常,而能积诚尽孝,委曲将顺,而使卒复于常,非善处变者不能也。若性善者,亦可谓诚孝者耶。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阳亢阴伏,物乌能遂其性哉?有至人者,以其恳恳之诚,而伸其惓惓之祷,则和气应,甘泽下,物之枯然瘁者皆勃然以兴。天之高,地之厚,而可以感通如此,况亲若父母乎?然则有不幸遇此而抱终身之戚,不能伸一日之志者,非诚孝有未至耶?则予于斯堂,安得不深嘉而重叹之哉!”

捣石清隐堂 鲁公裔琦建。《通志》。

明南城罗圯记云:“捣石颜氏,永新大宗,以‘捣石清隐’名其堂,而走其子玺求记于予者,隐君琦也。捣石者,相传鲁公刺吉时,得异石于永新,用以捣衣。比召为御史,石随而亦以捣彻于禁中。玄宗取试之,无声也,复归之公,声如初。公后四世孙永新令,求石所出,家焉,而捣石之颜始此。人以公故也,率不敢蹈且籍,豪夺吏不敢舞手以临,盗之过也不敢窥其门,颜故得日以大而蔓延为北郭之宗,若北郭之英也。予未得至其处谒君,意永新当衡郴之麓,山之虎蹲人立,与泉之雪飞雷响,贡奇献媚于穹堂华屋间者四环而集,捣衣石卧之地无见也。然颜为鲁人,非兹石也,永新乌有颜氏哉?石非遭于公手,则虽于此日发千砧,尽和氏之璞也,亦不过与歌姬舞女流转于富贵之家为玩具耳,矧捣衣之粗不者乎?且使兹石也,捣于公家有声若是焉,移而捣于禁中亦有声若是焉,则徒充上方一物而已,了无著于公也。公之子孙虽令永新,会代而归宜矣,又从而家之,其得为智乎?捣石今虽有颜氏,正与编氓等。君而以捣石名,吾诟之矣。惟其喑哑于万乘,而独见声于公,石亦灵矣哉。有若真能别白夫忠臣暗主几微祸乱之萌,与昔之言于晋者类也,而特非妖耳。然则兹石之祥于颜明也。凡天下之颜,当知重之,矧居永新者乎?若君者,可谓知所重而不忘世守矣,非汩汩于山泉间隐者也。清秋月夕,鲁公有灵,其亦来降斯堂而试听捣声乎?宜为之记。君之有齿有德,为乡大宾,他善若雨霖也,进士王仲信、李用献方日与大夫言之,予可略也不书。”

环景楼 在县南桂冈下。《通志》。

刘定之《环景楼》诗并序云:“吾邑诸吴,桂冈为旧。莘乐,元名进士。其子夔府教授块翁;其女之子胡文穆公广,今学士与俭,亦其远宗也。光亨构楼桂冈之下,名以环景,予寄诗题其上。”“桂冈峙东户,秀与义山属。其南见鹅岭,七级崚嶒玉。万年峰几重,迢递互起复。朔吹振北林,夕阳挂乔木,吴宗居几世?乐哉事耕读。登楼环万畴,近远散樵牧。好景足娱人,无心縻世俗。永怀先耆哲,圭组联芳躅。至今重乡评,词翰燿烨煜。会见碧涧泉,琮琮响相续。乐土莫长恋,课子哦省烛。”

八砖亭 明嘉靖间,庙学既迁,县令马符即礼殿戟门故址建亭以覆血影。嗣学移还故处,即废。参乾隆志、《禾川书》。

浮玉洲 在城东北江心。明万历间,县令余懋衡于漂布滩下流湍急处垒石成洲,颜曰“浮玉”,又架阁其后曰“文星”,前题“小瀛洲。”为禾川八景之一。参乾隆志、《禾川书》。

明安福邹德溥《饮浮玉洲》诗云:“中江立石盘,骋望暮凭栏。霄擢金人耸,足浮玉柱寒。波光千树杪,岫色五云端。把酒豪无极,临风欲振翰。”国朝邑人江右台《二水抱流》诗云:“谁将东郭龙潭水,剪作双江抱玉浮?异派同支流不尽,几人会得活源头?”陈方旭《浮玉洲晚眺》诗云:“乘兴临高阁,秋容一望收。赤霞扶景丽,红叶缀林幽,烟散水疑落,云移山欲流。相看饶野趣,何必话沧洲?”邑谕谢家凤诗云:“禾阳山下水,滔滔去靡极,何年地维裂?撑起一拳石。岩岩峙中川,昼夜汩潮夕。上有昆耶城,镇此蛟鼍窟。初日蜃气交,珠宫绚金碧。树影横轩窗,鸟声傍几席。乘春偶一过,浮生即半日。天风细细吹,云静四山出。”邑人刘景清诗云:“银沙碧草净秋波,四面楼台上下坡。清磬一声群籁寂,芦花深处月明多。”李锡诗云:“日暖芳洲春草生,东风随意趁闲行。狎鸥共戏江沙浅,时鸟争啼岸柳晴。步屟却缘曲水引,楼台正与好山迎。练衣挂石便成梦,落日城头暮鼓鸣。”

春风亭 在永新县治内。《明一统志》。

智仁亭 在旧学前。万历志。

有此楼 在县治右。据乾隆志县“署图”增。

茔 墓

马王墓 在县北四十里钟溪,不详所自出。世传五代时,马殷祖葬焉。然殷之先非出于邑也,岂以殷起于湖南,地相近而传之误邪?姑存其名以俟考。万历志。

丞相姚崇母墓 在县学东三十五步许。万历志。

丞相牛僧孺母墓 葬于县之西南才德乡大学里。《江南野史》。墓在县西三十里芰田,峰峦拱揖,宛如侍卫,曲涧流汲,萦迴数折而出。详宣德旧志。万历志。

按,《禾川书》云,《唐书·姚崇传》:为凤阁侍郎,以母老乞解职侍养。又,杜牧撰《牛僧孺墓志》:除河南尉,拜监察御史,丁母夫人忧。据此,则二公既宦后,其母尚无恙,谓死于未第之前似当有讹。然予考二公父祖,皆名登仕版,媵妾之置,理固有之。则前之旅葬吾邑,与后之终养丁忧,或者有嫡庶之分亦未可知。

大理评事龙况墓 在义山盐堆岭。万历志。

鄱阳侯尹濯墓 在县治西二百步。《太平环宇》记。隆庆间,裔孙尚书台为立祠。康熙志。

南唐

大理卿萧俨墓 在禾山下。万历志。

颜诩墓 在双乳峰之麓。万历志、《山川志》小注。

颜诩妻孔氏墓 在县北八都温塘。康熙志。

按,万历志“宅墓”内载:诩墓在县北四十里八都温塘。而《山川志》双乳峰小注:颜诩墓在其麓。前后矛盾,不知温塘系诩妻孔氏墓。康熙志既知改正,而诩墓不载。兹仍从万历志、《山川志》注订正。

知州张钢墓 在县北二十里中村。周益公必大撰墓表;章颖撰神道碑;子潞、渊创庵墓,前名曰“净觉”。万历志。

丞相刘楚公沆墓 在县北十里。仁宗御篆“思贤”之碑,碑阴有丞相像;吕惠卿撰神道碑。万历志、《一统志》。

水窗先生刘友益墓 在禾山乡五都大丰塘刘郎山。据《揭曼卿集》录。

提举龙云从墓

按,云从墓旧志未载。《吉安李志》载,未详何地。《卢志》注:在县北后岭。不知何据,俟考。

提举李祁墓 在永新雷公峡,去茶陵三十里。弘治己酉,族孙东阳托吉安郡守顾天绿修理,自为文表之。采《怀麓堂集》补。

茶陵李文正东阳《雷公峡》诗云:“我家有遗谱,云自洮州发。茶陵世繁衍,树德务耕垡。自宋三百年,历元未衰歇。公生实天挺,少小负奇骨。策试发甲科,词林力不竭。一官佐提举,踪迹遍吴越。有母还故乡,兴言采薇蕨。兵戈满天地,瞻拜阻宫阙。避乱入永新,孤身任飘突。希蘧表微意,志比蹈溟渤。皇明始革命,丘壑成林樾。大节幸不亏,遗文为余阙。尤多金石篇,碑板劳剞劂。卓尔称巨儒,巍然耸高阀。秋风动雷峡,孤冢高峍兀。不才愧苗裔,今旦得参谒。仓皇问故地,散乱访遗魄。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讷。”

给事李钧墓 在五都。《吉安卢志》。

石潭先生刘髦墓 在石潭上。《吉安李志》。

阁学刘定之墓 在县北五里。吏部尚书彭时撰神道碑,兵部尚书商辂撰墓表。成化间敕葬。万历志、《一统志》。

右都御史刘敷墓 在义山上天岭下。礼部尚书张升撰神道碑,吏部左侍郎杨守祉撰铭。弘治间敕葬。万历志。

佥都御史左鼎墓 在一都。天顺二年敕祭葬。翰林院学士黄谏撰墓志铭,知制诰吕原撰碑铭。采墓志铭补。

节妇刘夫人墓 在永新。御史江玉琳之母,有飞影碑奇迹。《江西安志》。

参政马铉墓 在十都马仆射山之麓。弘治间敕祭葬。采蒋文定《忠节传》补。

尚书尹台墓 在城北凤凰山。吏部尚书曾同亨撰神道碑,礼部尚书董份撰墓志铭。万历九年敕葬。康熙志。

盐运司刘梦诗墓 在本都围中搏凤形。康熙志。

刑部尚书王概墓 在画角滩。《省志》、《一统志》。

副使刘光震墓 在趋陂。礼部侍郎李明浚撰志铭。采《李大虚集》补。

风 俗

元旦 礼拜天地祖先,次及尊长行辈,遂拜墓,谒亲邻。万历志。

立春 先期迎春于城东。合属官,俱盛服,彩亭,鼓吹,杂剧,载土牛,起春,簪花,列宴。民间祭先祖。万历志。

上元 剪纸为灯悬门外,或持之绕遍村,落日则以酒脯祀先墓,标纸钱于墓首而去。万历志。

清明 蒸馃杀生祭墓,插柳踏青为戏。万历志。

端午 食角黍,荐蒲酒,悬艾于门,采药,以雄黄酒遍洒堂室曰辟毒。亲戚交馈遗。万历志。

六月六日 曝衣。万历志。

中元 祀先,焚楮衣,设冥食。先是六月晦日迎先祖,设位于家,至是夜设馃酒送之。万历志。

中秋 玩月,置酒宴宾朋。万历志。

九日 登高,插茱萸,酾菊酒。万历志。

十月朔 作粉餈,割鸡、鹜祭墓。新丧者,子侄妻媳着衰绖,鸡鸣率亲戚上冢,杀豕拜奠,名曰挂新地。乾隆志。

冬至 巨室合祭始祖于族祠。万历志。

腊月二十四日 扫舍,祀灶,谓之小年。万历志。

除夕 换荼垒桃茢,修岁事,馈亲戚,守岁,迎旦。万历志。

婚礼 尚姓氏门阀。士大夫聘,简素奁,不以厚;庶民论财,聘用金银代币,奁必责厚。亲迎礼,旧无行者,第彩舆迎新妇,男女家密亲相送迎,中道会饮而别。万历志。

丧礼 士大夫家遵用朱子纂礼,停柩中堂,朝夕哭奠,至四十九日丧闭,子孙卧殡次。然溺信风水,重茔窆,葬日不循古法。其志墓祠土等仪,士人家率尚行之。万历志。

祭礼 凡故家有五世祠,四时祀高、曾、祖、考。合族有大祠,冬至祀始祖。始祖而下,高祖而上,间为先祖,祀用立春日,不知有袷僭也。其祖、父生诞、死忌之祭,则无贵贱通行焉。万历志。

其君子好义而尚文,其小人力耕而喜斗,而其俗信巫鬼,悲歌激烈,呜呜鸣鼓角,鸡卜以祈年,有屈宋之遗风焉。李远《送贺著作凭出宰永新序》。

君子尚礼而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万历志。

俗故尚守节,士标峻履,风教洋洋,流贞声而炳伟烈者踵相接焉,则江以西尤独胜也。龚锡爵《县志·序》。

永新土瘠赋重,其民志朴而思烦。朴固易与为治,而烦亦易与为乱。《水田居文集》。

序塾相望,弦诵相闻,儒术艺文,甲于江右。倪匡世《宁远堂诗选序》。

士尚气节,民力耕织,可激以义。万历志。

永邑人无巨贾富商,市乏四达五都,而一二世家乔木,自明季残破后降在式微者多矣。以故一切冠昏丧祭宾客往来之礼,皆以俭朴从事。民间除耕种外,不能名一钱之入。当岁丰,则贱粜半价不足以充输将;遇凶年,则利息倍称亦难以偿逋债。丰、凶既已若此,为民者何所望焉。李绍祖《颜园笔略》。

永俗俭陋。妇女多椎髻荆钗,不事容饰。即寻常之口脂、面药、螺黛、芗膏,闺阁中不能举其名,市肆上亦复无其物,如此类者颇多。人以为俗之可鄙者在此,而不知俗之可嘉者正在此。何也?盖男女居室,风化之源,与其侈而靡,无宁俭而陋。况世俗好姱,人情悦色,去人伦,无君子,皆自冶容者以为之诲也。故永邑之俭陋,犹有唐魏之遗风焉。同上。

永俗信巫而不信医,故攻岐黄之术者甚少。每有病,则延巫觋于家以事祈祷。一或不愈,则巫必言此人生前过恶,获罪祇灵,遂听其辗转于床褥而不之救。此风最为陋劣,其煽惑编民无论矣,乃有子衿之族,学道之家,而亦为彼所眩溺者,何哉?其必如西门豹之一举而沉诸河,始为快耳。同上。

吾永自明,原额丁册共二万六千三百七十名。今现在之丁,只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名,又优免丁四百二十五名,缺额丁六千五百七十二名。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而不能复其旧者,何哉?此向莫非鳏居者多,而室家之完娶者少耶?予故于婚姻讼狱之事,不惜多方开谕。而溺女恶习,屡行出示严禁云。同上。

故家世胄,族有谱,家有祠,岁有祭祀,必以礼。长幼之节,疏不间亲,贵不下贱,苍头、臧获长子孙,数十世名义相续属不绝。家范肃于刑律,乡评严于斧钺。《府志》。

夫流俗与化移易,去鄙野之世既远,人率以文物相尚。禾民纤俭习劳,食粗粝,有终身不御旨羞纨帛者。然则愍曹桧之衰,宁不有取于思深之唐乎?惟尚气轻生,角门阀大小为仇,信师巫,溺堪舆家言。此则据穴夺棺,彼则椎埋寻报,触死法亦不顾,此诚古今所共叹为莫可如何者。昔宋人美士大夫秀而文,病细民险而健,永新其殆近之。乾隆志。

物 产

谷 有占、糯二种。占如早稻、晚稻、旱稻、大暑早、五月早、须占、红米占之类,其名甚夥;糯谷名类之多亦然,如早糯、晚糯、黑节糯、白壳糯之类。皆水耕,早晚成熟不一时。参万历志。

麦 有大小二种。大麦名牟,舂糅以食,可济谷乏;小麦名来,成面。然皆非土产之蕃者。万历志。

荞麦 叶青,花白,茎赤,子黑,根黄:备五方之色。万历志。

豆 有黄豆、红豆、黑豆、俗名乌豆。白豆、即饭豆。四色并绿豆、豌豆、蚕豆诸类。万历志。

麻 有黄、黑、白三种,皆可油。白者粥以成饼饵,余种与他土同。万历志。

芋 即蹲鸱,有水、旱二种。户耕比谷,民食,甚资之。万历志。

果 有桃、李、柑、橙、橘、柚、香椽、梅、柿、椑、枣,栗有大栗、毛栗、橡栗等名,樱桃、银杏、石榴、杨梅、枇杷、梧桐、消梨、林檎、木瓜、西瓜、红菱、紫芡、落花生之属。万历志。

蔬 有姜、芥、茄、苋、有赤苋、白苋、马齿苋。芹菘、即白菜。韭薤、葱、蒜、芫荽、茼蒿、寒菜、即丰菜。莴荬、茭白、蕹菜、赤根菜、苦菜、芦菔、俗称萝卜。油菜、黄瓜、梢瓜、甜瓜、白瓜、即冬瓜。瓠瓜、匏瓜、丝瓜、苦瓜、南瓜、西瓜、百合、石耳、笋、蕨、薯、蓣之属,惟玉版笋、水晶葱,因宋周益国之对而名益著。万历志。

药 有香附、谷精、山楂、五加、车前、夏枯、益母、楮实、紫苏、薄荷、香薷、茱萸、苍耳、瓜蒌、茵陈、葛根、荆芥、良姜、扁豆、木通、乌药、五倍、萆麻、石膏、寒水石之属。万历志。

花 俱常品,桂、菊、梅、山茶、兰芷、扁竹、萱草、芙蓉、蔷薇、荼蘼、棠棣、金凤、玉簪、葡蔔、木槿、千叶、石榴之类。其他异种,虽植之不蕃。万历志。

草 有凤尾、虎耳、狶莶、石蒲、长青。余种不悉载。万历志。

木 有松、柏、樟、楠、槐、柳、枫、桐、檀、椿、何、柞、女贞、栟榈、即棕。白杨、乌桕、苦楝、茶子、皂荚,近山之阴植杉最茂,土人利之。万历志。

竹 有圭竹、黄竹、紫竹、猫竹、淡竹、实竹、苦竹之类。又有小竹名观音、凤尾,人多植之园庭。万历志。

禽兽 类同他方,而溪多翡翠、雄翡、雌翠。、鸳鸯、鸂鶒、凫、野鸭。鹥、即鸥。鹭鸶、鹚鹋、驾鹅、鸬鹚、淘河之类。山有锦鸡、画眉、白鹇、文雉、竹鸡、练鹊、鹧鸪、啄木、鸬鸠、鹰、鹞、鸢鸱;虎、豹、鹿、獐、兔、麂、獾、豺、狸、野豕、豪猪、竹鼠之属。万历志。

鱼 饶诸溪,其名莫可殚纪,惟抱石鱼最著。而池沼所蓄多鲩、即草鱼。鲭、即青鱼。鲢、鲤、鳊、鲫、鲶、鳗、鳅、鳝、金鱼之属;其介类之出于池泽者,则有螺、蚌、龟、鳖、鲮鲤甲、即穿山甲。山蛤之类。万历志。

虫 卵生则有蜂、蝇、蚁、蛇、蜡虫、螳螂、蝇虎、蛱蝶、蜻蜓、蜘蛛、蟢子之类;化生则有蝉、萤、蚊、蛾、蟋蟀、莎鸡、蜣螂、土鳖、灶鸡之类;湿生则有田蛙、蛤蟆、土蚓、蜈蚣、蜗牛之类。新增。

土贡附

茶芽 二斤十二两。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