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四十八章 学部成立后学堂教育之推进

作者:陈青之 字数:8624 更新:2025-06-10 15:15:32

第一节 概论

学部设立于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距光绪二十九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整够两年。当《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国家教育制度虽然规模大备,其实尚未见诸实行。自学部成立以来,负专责的有了人,于是全国教育渐呈活气,进步大有一日千里之势;自此以后,也可以当着另一个时期。计自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至宣统三年九月,在此六年中,学部所办的成绩却也不少。我们此处仅就关于学校教育范围以内举其重要者,汇为四点:(1)对于女子教育之正式规定,(2)对于小学教育之极力提倡,(3)对于师范教育之比较注意,(4)对于本国学堂之设法推广。关于第一点,如光绪三十三年之制定女子小学堂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于是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始有地位。关于第二点,如光绪三十四年之特许小学堂招生时资格从宽;宣统元年颁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编定国民必读课本,规定小学堂教员之检定和优待办法;宣统元、二两年之两次改良小学堂章程;宣统三年之规定小学经费章程,这一切皆比较从前进步些。关于第三点,如光绪三十一年广东教忠学堂改为初级师范学堂之类;光绪三十二年之通行各省尽力推广师范生名额,并要撙节游学经费以全力办理师范学堂;宣统二、三两年之两次变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光绪三十二年及宣统二年之两次变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皆是比较以前切实些。关于第四点,如光绪三十二年,屡次咨行各省将军督抚,对于以后学生出洋游学,务必严加限制,以便节省游学经费尽力移办国内学堂的种种办法,亦有价值。此外,如光绪三十二年教育宗旨之重定,同年,法政学堂脱离大学堂而独立,光绪三十四年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脱离京师大学堂而独立,宣统元年京师大学堂筹办分科大学,宣统二年拟定试办义务教育章程:皆是学部成立以后之进步的表现。不过此时却有一个开倒车的倾向,即宣统二年,在各种学堂之外,另成立了一个存古学堂系统。其意或在特别造就一班保存国学的人才出来了,借以挽救狂澜;哪知不到两年,清廷推翻,而此项所以保存国学的学堂也随着云亡了。

清宣统年间的高等巡警学堂

第二节 女子教育与简易学塾

一 女子小学教育之正式规定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现已改为鲁迅中学。

女子小学堂以“养成女子之德操,与必需之知识、技能,并留意使身体发育”为宗旨。内分高、初两等,分设、并设均可,并设者取名女子两等小学堂。女子初等小学入学年龄以七岁至十岁为合格,高等小学入学年龄以十一岁至十四岁为合格。初等小学的课程凡五科:一、修身,二、国文,三、算术,四、女红,五、体操。此外以音乐、图画为随意科,可酌量加入。高等小学的课程凡九科:一、修身,二、国文,三、算术,四、中国历史,五、地理,六、格致,七、图画,八、女红,九、体操。此外,以音乐为随意科,可以酌量加入。两等小学修业年限均定为四年,但每周授课时间,初等以二十四点至二十八点为限,高等二十八点至三十点为限。两学堂的级数各以六学级为限,并设者以十二级为限,每学级的名额不得超过六十人。以上皆系本科,除本科以外,可依地方情形,设半日班及补习科。

女子小学堂的行政组织及管教员,均与男子学堂大致相同。但有两点可注意:(1)须与男子小学堂分别设立,不得混合;(2)凡堂长、教习均须以女子充当,不过可设置男子经理一人,管理学堂一切规划、措置及公文书件收支等项,并学堂外一切交涉事务。此外关于训育方面与男子不同者,另有三点:(1)不许远悖“中国懿媺之礼教”,不许沾染“末俗放纵之僻习”;(2)禁止缠足的恶习;(3)女子性质及将来之生计皆与男子殊异,所施教育务须各有分别。

二 女子师范教育之初步成立

此时所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的章程,只有初级一种,以“养成女子小学堂教习,并讲习保育幼儿方法,期于裨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宗旨。学生入学的资格规定如下:(1)须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四年功课者;(2)须年在十五岁以上者;(3)须身家清白,品行端淑,身体健全,且有切实公正绅民及家族为之保证者。课程凡十三科:一、修身,二、教育,三、国文,四、历史,五、地理,六、算术,七、格致,八、图画,九、家事,十、裁缝,十一、手艺,十二、音乐,十三、体操,但音乐可作为随意科。每周定为三十四点钟,以四年毕业。每班学生以四十人为限,每学堂不得过二百人。以上为师范本科,除本科外,可酌设预备科,收纳在女子高等小学堂二年级以上、年在十三岁以上有志入师范之女生。凡师范科当设附属女子小学堂及蒙养院一所,以便师范生实地练习。内中教习可聘外国女子充当,但本国教习是否禁止男子充当没有明文规定。此项学生不收学费,学生毕业后须服务三年,即在毕业后三年期内有充当女子学堂教习或蒙养院保姆之义务。

关于训育方面之要点:(1)使将来能适合于女子学堂教习及蒙养院保姆之用;(2)务时勉以“贞静、顺良、慈淑、端俭”诸美德,使将来成为贤妻良母;(3)务期遵守中国向来的礼教和懿媺的风俗,凡关于一切放纵自由之僻说——男女平等、自由结婚或为政治上之集会演说等事,务须严切屏除;(4)务须注意于身体的强健,不许缠足,对于已缠足的女子尤须劝令逐渐解放。

清末民初女子学堂毕业证

三 简易识字学塾章程之颁布

此项学塾,具有下列几种性质:(1)是半日学校,(2)是义务学校,(3)是平民补习学校,(4)又是一种私塾的改良学所。其意在普及教育于民间,使无力读书的贫寒子弟或年长失学的民众,得到一个求学的机会。设立的地方分两种:一附设于官立、公立、私立各学堂内,一租借祠庙及各项公所另行开办。课程分三科:一、简易识字课本,二、国民必读课本,三、浅易算术——珠算或笔算。此外还有体操为随意科。授课时间,每日以二时至三时为限,或于上半日,或于下半日,或于放假期内举行。毕业期限分两种:一、为幼年贫寒子弟,以三年为原则;二、为年长失学的民众,自一年至三年,长短听便。此项学塾一律不收学费,学生毕业以后,有志升学者得升入初等四年级。

第三节 中小学与师范教育

一 小学教育之变更

小学教育自学部成立以来,变更了两次:一在宣统元年三月,一在宣统二年十二月。前者只变更了初等小学堂的章程,后者把两等全变更了。变更的原因很多,而以旧章所规定的科目太多,读经时间太重,不合于儿童教育,所以两次所变更的都以课程为主要。我们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于下:

第一次将初等小学分为二科三类:一为完全科,照旧五年毕业;二为四年毕业的简易科及三年毕业的简易科。完全科的课程分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乐歌及体操六科;仍以手工、乐歌为随意科;其原有之历史、地理、格致三科,则编入文学读本内教授。关于读经一科有三种变更:(1)教材略为缩减,只授《孝经》、《论语》及《礼记节本》三种;(2)时间略为减少,前两年不读经,到后三年每周读经十二小时;(3)教法原只有讲解、诵习两项,现在改为讲解、背诵、回读、默写四项。关于国文一科,钟点较以前加增数倍,第一年级每周授课十八小时,第二年级每周授课二十四小时,第三、四、五年级每周授课皆十二小时。至于全课程,每周授课时间亦略有变更:第一年仍为三十小时,自第二年至第五年,肯定为三十六小时。暑期日,以半日温习旧课,以半日休息。简易科的课程,以修身读经、中国文学及算术三科为必修科,仍以国文钟点占最多;其体操一科,如学堂设在城镇者也列为必修科,设在乡村者暂作随意科;原来的手工、图画二随意科仍旧。此项课程,勿论三年毕业或四年毕业,皆可适用,不过授课时,把教材略有伸缩。至授课时刻及放假日期,与完全科一样。

此项新章颁行一年,又觉有些不便,乃于宣统二年又变更一次。将三类的初等小学并为一类,一律定为四年毕业,从前所有简易科名目一律取消。课程以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术、体操五种为必修科,以图画、手工、乐歌三科为随意科。读经讲经钟点较前更少,前两年无有;第三年读《孝经》、《论语》五小时,第四年读《论语》,也是五小时。至授课时间:第一、第二两年,每日四小时,每周二十四小时;第三、第四两年,每日五小时,每周三十小时。

高等小学的课程亦酌加修改:以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九科为必修科;以手工、乐歌、农业、商业四科为随意科。关于读经一科,教材及钟点较以前略为减少,第一年读《大学》、《中庸》、《孟子》三经,第二年读《孟子》、《诗经》二经,第三年读《诗经》、《礼记节本》二经,第四年读《礼记节本》一经。前三年,每周读经十一小时,第四年,减为十小时。其余,没有什么变更。按以上两次所变更的要点有:(1)初等小学的年限缩短;(2)必修课程的名目削减;(3)读经一科大为减少,图文的钟点加多;(4)增加了乐歌一科。除第一点外,皆比较以前进步。

二 中学堂之分文实两科

清末宣统学部书局印花

宣统元年修改小学堂章程时,中学堂章程也随着修改。修改中学堂的原奏有这样几句话:“臣等公同商酌,筹度再三,远稽湖学良规,近采德国成法,揆诸学堂之情形,实以文、实两科为便。盖与其于升学之时多所迁就,何如于入学之始早为区分,与其蹈爱博不专之讥,何如收用志不纷之效。”此时学部当局的意见,以为大学堂及高等学堂既已分科,中学不分,将来难于升学;且中学生年龄已长,兴趣与志愿各不相同,原定中学课程过于繁重,易蹈博而不精之病,所以仿照德国中学的办法,分为文、实两科。课程仍照原章十二门分门教授,不过按照文、实的性质,各分主课与通习二类。文科以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五科为主课,以修身、算学、博物、理化、法制、理财、图画、体操八科为通习。实科以外国语、算学、物理、化学、博物五科为主课,以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历史、地理、图画、手工、法制、理财、体操十课为通习。主课各门授课时刻较多,通习各门较少,学生初入学时即行分科学习,皆以五年毕业。到宣统三年,又将文、实两科的课程改订了一番,把读经的钟点减少,把外国语的钟点加多,但每周授课仍旧三十六小时。

三 师范教育之变更

“方今振兴教育,以小学堂为基础,而教育亟宜养成,故师范尤要”,这是学部在光绪三十二年三月,通行各省将军督抚,请推广师范生名额一电中开首一句话,也就是变更师范教育组织的原因。

(一)关于初级师范的变更。自是年通行各省,要他们在省城师范学堂内,至少迅设一年卒业的初级简易科,以应急需;以后,到宣统二年,因完全科有了陆续毕业的学生,乃将简易科停办。到宣统三年,因增加初级小学,或半日小学师资,又添设了两类的小学教员养成所:一为临时小学教员养成所,一为单级教员养成所。前者以一年以上、二年以下为毕业期,后者又分甲乙两种——甲种一学期毕业,乙种两学期毕业。

(二)关于优级师范学堂之变更。在《奏定学堂章程》内,原有优级师范设立选科的名目,不过办法未曾规定。自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学部通行各省推广师范学生名额一电中,乃将选科办法说及了一个大概。选科分为四类:一、历史地理,二、理化,三、博物,四、算学。每类学生定额五十名,皆以二年毕业,以“养成府立师范学堂中学堂教习”为宗旨。到本年六月,遂正式拟定了选科章程:(1)优级师范学堂选科之设,以“养成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之教员”为宗旨;(2)每省设学堂一所,学生名额最少须满二百人;(3)学生入学资格以曾由师范简易科毕业,或在中学堂修业有二年以上资格者为合格;(4)课目分本科及预科:预科一年毕业,本科二年毕业。到宣统二年,因教育发达以后,选科毕业不能胜任中学教员,又通行各省,除边远省份外,一律俟现时各学堂选科生毕业后,专办完全科。

此外,在光绪三十二年,还有一种组织。在师范学堂内,添设五个月毕业的体操专习科,以“养成小学体操教员”为宗旨。课程分体操、游戏、教育生理及教授法等科。学生定额一百人。

第四节 高等教育

一 法政学堂之分设

《奏定学堂章程》,在大学堂内,有政治一科;其外有进士馆,没有法政专设学堂的名目。自光绪三十二年,学部因给事中陈桂庆的建议,遂有正式的法政学堂的组织。首先设立的为京师法政学堂,即以进士馆的馆舍为堂舍。在开办之初,课程分为二类四种。第一类为正式的,分预科及本科二种;第二类为临时的,分别科及讲习科二种。正式的法政学堂略高于高等学堂的程度,预科两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招收预科生以中学堂毕业生为合格,两年毕业以后升入本科,本科课程又分法律、政治二门。别科一项,略带速成性质,专为各部院候补候选人员及举贡生监年岁较长者设立的,限以三年毕业,不设预科。讲习科一项,则程度更低,专为各部被裁人员及新任职员设立的,学科及修业年数皆不限定。前三种,皆须经过考试始能取得入学的资格,后一种,只由各衙门咨送,不必经过考试。当是时,因立宪的呼声日迫,急需此项人才,学部于是通行各省一律添设法政学堂,到宣统二年又奏准私人设立。自此以后,法政学堂遍于全国,完全与大学堂脱离而独立了。

北洋法政学堂

二 存古学堂之另一系统

存古学堂之创设,始于光绪三十一年,鄂督张之洞。张氏本是以“斯文”为己任的一个人,眼见西洋文化有逐渐打倒东洋文化的危险,遂在武昌城内创设存古学堂,以保国粹而挽狂澜。当初所立课程,分经学、史学、词章及博览四门,到光绪三十三年,详定章程,把博览一门取消,只存三门。迨后江苏巡抚陈启奏乃在江苏应声而起了,到了光绪三十四年,掌山西道监察御史李浚再进一步,建议清廷,请饬各省一律仿照鄂省开设存古学堂一所。学部即行采纳,于分年筹备折内,拟定自宣统二年起,通行各省,一律开设;所以到了那一年,四川总督赵尔巽就在四川遵办,而存古学堂遂在各学堂系统之外另成一个系统了。到了宣统三年,学部又把张氏所定的章程修订了一番,我们摘录其要点如下:(1)宗旨及设立:存古学堂以“养成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及与此同等学堂之经学、国文、中国历史教员”为宗旨,并以预储升入经学科大学之选。每省以设立一所为限。(2)编制及修业年限:存古学堂分设中等科及高等科,前者五年毕业,后者三年毕业。(3)学年入学资格:中等科以高等小学堂四年毕业生为原则;以读完五经、文笔通适之高才生为例外,但旧日之贡生生员中文优长者,经考试取中后亦可插入三年级;高等科以举人之中文优长兼习普通学者为合格。(4)名额:每级至少须满六十人,否则应从缓设。(5)课程:分经学、史学及词章三门,各门勿论中等或高等,均分主课、辅助课及通习课三类。经学门以经学为主课,以史学、词章为辅助课,以算学、舆地、外国史、博物、理化、体操、农业大要、工业大要、商业为通习课,但在高等科,于通习课中则减去农、工、商等大要的科目。史学门以史学为主课,以经学、词章为辅助课,其通习课与经学门全同。词章门以词章为主课,以经学、史学为辅助课,其通习课除减去理科一类科目外,与前两门全同。

筹设存古学堂奏折

三 京师大学堂之完成

京师设立大学堂,倡议于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始正式成立。当时由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拟具章程八十余条,派孙家鼐为管理大臣,极力筹备。孙氏即借景山下马神庙四公主府为基址,派张元济为总办,美人丁韪良为总教习,并将原章稍稍改变。戊戌政变,西太后把所有新政一律取消,只留大学堂一所未曾废止,但不到二年庚子祸作,大学堂遂无形停办了二年。辛丑以后,清廷旧党皆已稍稍觉悟,兴学之声浪又高潮起来了,遂派张百熙为管理大臣去接办。张氏很具了一番兴学的热心,一面辞去丁韪良,另聘吴汝纶为总教习;一面筹建广大的校址。首先成立大学预备科及速成科:前者分政、艺二科,后者分仕学、师范两馆。并草拟全学章程六件,于光绪二十八年奏准通行,即一般所称的《钦定学堂章程》。到光绪二十九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改管理大臣为学务大臣,以孙家鼐充当,另派张亭嘉为大学堂总监督,而京师大学至此始成独立机关。但进仕及师范两馆,先后分开为法政学堂及优级师范学堂,所存者只一预科。到了宣统元年,筹办分科大学,设经科、法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共七科;各科除经科由各省保送举贡考入外,一律以预科及译学馆毕业生升入。至二年,才正式开学,有学生四百余人,筹备十五年以来之京师大学堂自此始具世界各大学之雏形。

京师大学堂匾

第五节 结论

在写完学校教育以后,我们得了五点结论:关于好的方面共计两点,关于坏的方面共计三点。

关于好的方面者:第一就是新教育在本期有长足的发展,学堂与学生数字迅速增加。本期新教育虽自甲午乙未以来已有时代先觉者大声疾呼,虽在戊戌年间已由政府发号施令,但政府有整个的计划及督促各省实地施行,要从辛丑议和以后。自辛丑至辛亥,十年之内,所有各种学堂、各项教育,均能逐一依次举办。依照学部历次统计,作概要的计算,学校数已达到五万二千五百余所,学生数已达到一百五十六万五千余名。这种迅速的发展,不仅前期没有,就是到了后期也难与比较。第二就是中国教育自数千年来到本期才有完备的制度。关于这一点,又分着两项说:一为教育行政机关的组织,我们已在前章说过了;二为学校制度的组织。在教育程度幼稚的时代,一个民族的学校教育只有大学、小学二级,没有中学的名目。且他们所注重的多半只有大学一级,所谓大学也只是成年人的教育。到了本期,凡初、中、高三个阶段的学校完全具备,且每段在纵的方面又分数等,在横的方面又分数种,而联结起来又完成一整个系统。所以除了特殊的教育又特别专门研究以外,本期的学校制度大体上总算是比较完备。

当时虽有国学、乡学之别,此不过学生资格及教材不同的关系,并非等级的区分。

关于坏的方面者:第一,本期新教育,完全为模仿的,没有一点创造精神;一部学制,除了极少欧、美化以外,所模仿的差不多完全是日本式的,——也可以说本期新教育就是日本式的教育。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整个从日本学制里头抄来。光绪二十九年的《奏定学堂章程》,除了张之洞附加了自己的几分经古教育以外,也是完全照抄的。以该章程内容看来,各级各种教育,规模宏大,不仅当时国家没有那大力量,就是民国以来也没有到此程度。学部成立以后,虽已感觉前项章程,不合于社会情形及国民生计,屡有修改,而整个制度依然如旧。一般留学毕业生,受了资本主义的数年教育,茹古不化,回到国来,又以他们个人所受教的来施教于国人,更使教育与实际生活格格不入,而学校与社会判若鸿沟。第二,本期表面上虽号称新教育,而骨子里面仍是旧教育的势力来支配。此项旧教育势力别为两类:一为科举,二为礼教。本期教育始于一八九五年,到了一九○五年才以明令正式取消科举;科举虽然取消了,而学堂的毕业考试莫不仿照科举形式,毕业奖励又皆给以科举出身。这种学堂科举化的办法,不仅为官僚阶级的主张,就是知识分子亦多表赞同,科举在当时势力之大可以推想而知。礼教包含经学及其他一切复古思想。在《奏定学堂章程》内,经学课程所占时间最多,执政者皆认为最主要的课程,学部成立以后,虽屡经削减,所占时间仍居重要地位。除了经学以外,所谓“修身”,所谓“人伦道德”,莫非维持礼教讲论复古的思想的表现。自光绪三十二年,张之洞在湖北创立存古学堂以来,一倡百和,到了宣统年间,在学制方面完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一点尤其是复古主义之最露骨的地方。第三,关于女子教育之偏视。在光绪三十三年以前,女子教育在学制上简直没有地位。《奏定学堂章程》包括女子教育于家庭教育之中,且说“中外习俗不同,此时未便设立女学”。到光绪三十三年,学部始正式规定女子教育章程,但只有女子师范及小学两项,而中学及大学尚没有地位。且屡次通令各方,预杜所谓“弊端”,不许她们参加运动,不许她们登台演唱,不许她们排队游行,好像这种种行动都足以惹起弊端似的。总之,本期的女子教育,尚未脱离闺秀教育,还是极端的贤妻良母主义。

《钦定小学堂章程》书影

本章参考书举要

(1)《学部官报》

(2)《学部奏咨辑要》

(3)《光绪政要》

(4)《教育杂志》

(5)《国风报》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