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

作者:陈修园 字数:12216 更新:2025-06-10 14:49:43

【原文】

五淋① 病 皆热结 淋者,小便痛涩淋沥,欲去不去, 欲止不止是也,皆热气结于膀胱。

【注释】

①五淋:即膏淋、石淋、劳淋、气淋、血淋。

【语译】

五淋的表现,小便赤涩热痛,点滴难出,欲尿不出,欲止不止。其病因,都是湿热结于膀胱所致。

【原文】

膏石劳 气与血 石淋下如沙石,膏淋下如膏脂,劳 淋从劳力而得,气淋气滞不通、脐下闷痛,血淋瘀血停蓄、茎中割痛。

【语译】

膏淋、石淋、劳淋、气淋、血淋,是五淋的病名。石淋,小便时如见沙石,尿道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即“下如沙石”者。膏淋,小便混,色如米泔,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即“下如膏脂”者。劳淋,小便淋沥不畅,时作时止,遇劳即发,即“从劳力而得”者。气淋,少腹膨满胀气,常有余沥未尽,即“气滞不通,脐下闷胀痛”者。血淋,热邪损伤血络,瘀血停蓄膀胱,尿道疼痛,状如刀割。

【原文】

五淋汤(1)  是秘诀 石淋以此汤煎送发灰、滑石、石 首鱼头内石(研末)。膏淋合萆薢分清饮 (2) 。气淋加荆芥、香附、生麦芽;不愈,再加升麻或用吐法。劳淋合补中益气汤 (3) 。血淋加牛膝、郁金、桃仁,入麝香少许,温服。

【语译】

五淋汤是治疗各种淋证的秘诀。石淋,以此汤送服发灰、滑石粉、石首鱼内的石头(研末)。膏淋,用此汤与萆 薢分清饮合服。气淋,加荆芥、香附、生麦芽;不愈,再加升麻或用吐法。劳淋,与补中益气汤合用。血淋,以此汤加牛膝、郁金、桃仁水煎,入麝香少许,温服。

【原文】

败精淋①  加味啜 过服金石药,与老人阳已痿,思色以降其精,以致内败而为淋,宜前汤加萆薢、石菖蒲、菟丝子以导之。

【注释】

①败精淋:意指精液衰败而致淋。《医学从众录》中陈念祖谓“过服金石热药,败精为淋;与老人阳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以致小便牵痛如淋。”

【语译】

败精淋,也要用五淋汤加味治疗。由于过服金石药,或老人肾气已衰而色欲过度,以伤肾精,而导致内败为淋,应该用五淋汤加萆薢、石菖蒲、菟丝子来治疗。

【原文】

外冷淋①  肾气咽 五淋之外,又有冷淋。其症外候恶 冷,喜饮热汤,宜加味肾气丸 (4) 以盐汤咽下。

【注释】

①冷淋:陈念祖谓“四肢口鼻冷,喜饮热汤,小便不畅,水积膀胱。”

【语译】

五淋之外,又有冷淋。其症状表现为肢寒恶冷,喜饮热汤,小便淋沥不畅。应该用淡盐汤送服加味肾气丸治疗。

【原文】

点滴无 名癃闭 小便点滴不通,与五淋之短缩不同。

【语译】

小便点滴全无,称为癃闭,与五淋的小便短缩不同。

【原文】

气道① 调 江河决 前汤加化气之药,或吞滋肾丸 (5) 多效。《孟子》云: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引来喻小便之多也。

【注释】

①气道:人体内气的通道。

【语译】

治疗癃闭,应当调理气机。气机调顺,小便自然畅通,就像《孟子》里所说的江河决口一样,一泻而下,不可抵御。可用五淋汤加行气、化气之药,或吞服滋肾丸,多有疗效。

【原文】

上窍① 通 下窍① 泄 如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而水自通。宜服补中益气汤 (3) ,再服以手探吐。

【注释】

①上窍、下窍:这里泛指人体上下气之通道。

【语译】

如果上窍通畅了,下窍也就可以排泄。就像滴水的器具,封闭其上窍而倒悬向下,则水点滴不能漏下。打开上部的封口,则水就会自然流通(这就是气行则水行的道理)。应该服用补中益气汤,或配合以手探吐的方法。

【原文】

外窍① 开 水源② 凿 又法:启其外窍,即以开其内 窍。麻黄力猛,能通阳气于至阴之地下;肺气主皮毛,配杏仁以降气下达州都,导水必自高原之义也,以前饮加此二味甚效。夏月不敢用麻黄,以苏叶、防风、杏仁等分,水煎服,温覆微汗,水即利矣。虚人以人参、麻黄各一两,水煎服,神效。

【注释】

①外窍:汗孔,又称“鬼门”。《素问•汤液醪醴论》有“开鬼门,洁净府”之句。

②水源:水的发源地。此处指肺、肾。“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

【语译】

毛孔开泄,就能疏凿水源,即宣发肺气,通调水道。又法:开启其外窍(汗孔),即是疏通其内窍(膀胱)。麻黄力猛,能宣发肺气,通调水道。肺主皮毛,配合杏仁以降肺气,下达膀胱,是导水必自上而下之义也。用前饮(五淋汤)加此二味甚效。夏天不敢用麻黄,可以用紫苏叶、防风、杏仁各等分代替,水煎服,稍加衣被,微微取汗,小便就通利了。身体虚弱的人,加人参、麻黄各一两,水煎服,有神效。

【原文】

分利多 医便错 愈利愈闭矣。

【语译】

只从分利小便着手,效果往往不好,反而愈利愈闭。这样治疗是错误的。

【原文】

浊又殊 窍道别 淋出溺窍,浊出精窍。

【语译】

浊与淋不同。浊,指小便混浊,色如米泔,排尿不痛,有白浊、赤浊之分。陈念祖谓“浊出精窍,与淋出溺窍者不同”。

【原文】

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语译】

本证如果用治五淋的五淋汤来治疗,会使肾精愈利愈亏,而使因下元失于固摄的白浊证更为严重。

【原文】

肾套谈 理脾恪①  治浊只用肾家套药,不效。盖以脾 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小水浑浊。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注释】

①恪:恭敬、谨慎。

【语译】

治浊病只知道套用一般治肾的方药,效果当然不会好。应该谨慎地从脾治疗。健脾是治疗湿浊的关键。陈念祖在《医学从众录》中说:“方书多责之肾,而余独求之脾。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为浊病。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治之之法,不外导其湿热,湿热去而浊自清矣。”

【原文】

分清饮(2)  佐黄柏 萆薢分清饮加苍术、白术,再加黄柏苦以燥湿,寒以除热。

【语译】

应该用萆

薢分清饮加黄柏、苍术、白术治疗,苦以燥湿,寒以除热。

【原文】

心肾方 随补缀 六八味汤丸加龙、牡,肾药也。四 君子汤 (6) 加远志,心药也。心肾之药与前饮间服。

【语译】

六味地黄汤、丸和八味地黄汤、丸,或再加入龙骨、牡蛎,是从肾治疗的方药。四君子汤加远志,是从心治疗的方药。治湿浊,除选用萆 薢分清饮之外,间服这些治心肾的方药,随时补充点缀,那治疗方法就更全面、效果更好。歌曰:白浊多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原文】

若遗精 另有说 与浊病又殊。

【语译】

遗精与浊病又不同,另有其特殊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原文】

有梦遗 龙胆(7) 折 有梦而遗,相火旺也。余每以 龙胆泻肝汤送下五倍子丸 (8) 二钱,多效。张石顽云:肝热则火淫于内,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又云:多是阴虚阳扰,其作必在黎明阳气发动之时,可以悟矣。妙香散 (9) 甚佳。

【语译】

有梦而遗精,是属于相火妄动,可以用龙胆泻肝汤送服五倍子丸二钱(6g),用以泻火,多有效果。张璐(石顽)说:肝热则火淫于内,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又说:病因多是阴虚阳扰,其发作必在黎明阳气发动之时,可以理解。用妙香散治疗,效果甚好。

【原文】

无梦遗 十全设 无梦而遗,是气虚不能摄精,宜十 全大补汤 (10) 加龙骨、牡蛎、莲须、五味子、黄柏,为丸常服。

【语译】

无梦而遗精,是属气虚不能收摄,宜十全大补汤加龙骨、牡蛎、莲须、五味子、黄柏,制丸常服,补养气血。

【原文】

坎离交①  亦不切 时医遇此症,便云心肾不交,用茯神、远志、莲子、枣仁之类,未中病情,皆不切之套方也。

【注释】

①坎离交:坎属水,代表肾;离属火,代表心。坎离交,即心肾相交的意思。

【语译】

时医遇到梦遗,一般认为是心肾不交,便采用茯神、远志、莲子、酸枣仁之类的药物,都不能切中病情,是不切实际的套方。

【按语】

要旨

陈念祖首先点出膏淋、石淋、劳淋、气淋、血淋即为五淋。又进一步描述了五淋的临床表现。指出癃闭是指小便点滴难出,甚则闭塞不通的一种疾病,与五淋有所不同。细分之,其中又以病势较缓者为“癃”,病势较急者为“闭”。赤白浊,统称为湿浊或尿浊,是指小便混浊,色如米泔,排尿时并无不适的病证。由于病因不同,临床上又分为“白浊”、“赤浊”两种。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的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出的,叫“滑精”。

陈念祖对以上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所用方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后世医者颇为有益。

病名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说明淋病是以小便不利,尿道刺痛为主症。本章节又据其症状将其分为五淋,即膏淋、石淋、劳淋、气淋、血淋。

癃闭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是指小便不利,点滴难出,甚则不通的疾病。

赤白浊,指小便排尿如常,但尿液混浊的疾病。白浊,指小便色如米泔,凝如膏脂。赤浊,指小便混浊而色赤。

遗精,是指精液自泄的病证。其中,有梦而遗者,叫“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出者,称“滑精”。

西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乳糜尿、前列腺疾病等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五淋的病因病机: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多,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可发为五淋。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年老、久病体弱,以及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导致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因而小便淋沥不已。恼怒伤肝,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或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气化也可导致五淋。

癃闭的病因病机: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心火下移小肠,肾热移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气化不利,可成癃闭。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可成癃闭。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脾虚而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可成癃闭。老年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可成癃闭。七情所伤,肝气郁滞,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通,可成癃闭。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路,亦可成癃闭。

赤白浊的发生,多由饮食肥甘,脾失健运,酿湿生热,或病后湿热未清,蕴结下焦,清浊不分而引发。若热盛灼络,络损血溢,或脾虚不能统血,血随尿下,则为赤浊。病延日久,脾肾两伤,脾虚中气下陷,肾虚固涩无权,则精微下流,而成白浊。

遗精的发生,总由肾气不能固摄而致。而肾气不能固摄的原因,多与情志失调、房室过度、手淫所伤、饮食失节、湿热下注等因素有关。如相火妄动,心肾不交,精室被扰,应梦而遗。劳伤心脾,气不摄精;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不升清,湿浊内生,流注于下,蕴而生热,热扰精室;肾气不足,精关不固等,均可引发遗精。

治疗

淋证

热淋:

症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涩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可以采用清热利湿通淋之法,以八正散(1) 加减治疗。若大便秘结,可重用生大黄,以通腑泄热。若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小柴胡汤(2) 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石淋:

症见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可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法,以石韦散(3) 为主方。并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功能。腰腹绞痛者,可加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如见尿中带血者,可加小蓟、生地黄、藕节,以凉血止血。如间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如石淋日久,症见虚实夹杂,当标本兼治,宜二神散(4) 合八珍汤(5) ;阴液耗伤者,加六味地黄丸(6) 。

气淋:

若为实证,小便涩痛,淋沥不畅,少腹满痛,苔白,脉弦。可用利气疏导的方法,宜沉香散(7) 加味。胸闷胁痛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理肝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牛膝以活血行瘀。

若为虚证,少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白,舌淡,脉虚弱无力。可用补中益气法,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若兼血虚肾亏者,可用八珍汤(5) 倍茯苓加杜仲、枸杞、怀牛膝,以补气养血,脾肾双补。

血淋:

若为实证,小便赤涩热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急剧,苔黄,脉滑数。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以小蓟饮子(8) 合导赤散(9) 加减。若血多痛甚者,可加服三七粉、琥珀粉,以化瘀止血。

若为虚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明显,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可用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的方法,用知柏地黄丸(10) 以滋阴清热,并可加墨旱莲、阿胶、小蓟,以补血止血。

膏淋:

若为实证,小便混浊,色如米泔,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尿道热痛,舌红,苔黄,脉数。可用清热利湿、分清泻浊之法,以程氏萆薢分清饮(11) 加减。若少腹胀,小便不畅,加乌药、青皮;小便夹血者,加小蓟、藕节、白茅根。

若为虚证,久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软无力。可用补虚固涩之法,以膏淋汤(12) 治疗。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13) ,益气升陷,滋肾固涩。

劳淋:

症见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弱。可用健脾益气之法,以无比山药丸(14) 加减。如脾虚气陷,少腹坠胀,小便点滴难出,可配合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陷。如肾阴亏虚,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脉数,可配合知柏地黄丸(10) ,滋阴降火。肾阳虚弱者,可配合右归丸(15) ,以温补肾阳。

癃闭

膀胱湿热:

症见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苔黄腻,舌红,脉数。可选用清热利湿、通利小便之法。以八正散(1) 加减。若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若见心烦,口舌生疮,可合导赤散(9) ,以清心火,利湿热。若湿热久恋下焦,又可导致肾阴灼伤,而见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光红而少苔,可改用滋肾通关丸(16) 加生地黄、车前子、牛膝等,以滋肾阴,清湿热,助气化。若因湿热壅滞三焦,气化不利,尿量极少,面色晦滞,胸闷烦躁,呕吐恶心,口中尿臭,甚则神昏谵语,宜用黄连温胆汤(17) 加车前子、白茅根、木通,以降浊和胃,清热化湿。

肺热壅盛:

症见小便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或有咳嗽,苔黄,脉数。可用清肺热、利水道之法,以清肺饮(18) 加减。如心火旺盛,心烦,舌红,可加黄连、竹叶,以清心火。舌红少津,肺阴不足,可加沙参、白茅根,以滋养肺阴。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杏仁,以通大便。有鼻塞、头痛、脉浮者,可加薄荷、桔梗,以宣肺解表。

肝郁气滞:

症见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胁腹胀满,苔薄黄,舌红,脉数。可采用疏调气机、通利小便的方法,以沉香散(7) 加减。若气郁化火,可加龙胆草、山栀子以泻其火。

尿路阻塞:

症见小便点滴而下,尿如细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可用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之法,以代抵当丸(19) 加减。如病久气血两虚,面色不华,可加黄芪、丹参、当归身以补养气血。如尿路有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瞿麦、萹蓄通淋利水。如兼见血尿,可加服三七粉、琥珀粉。

中气不足:

症见小腹坠胀,小便难出,或量少难出,精神疲惫,不思饮食,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可用升清降浊、化气利水之法,以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20) 加减,以补气升阳,化气利水。

肾阳衰惫:

症见小便不畅,排出无力,面色白,神气怯弱,恶寒肢冷,腰膝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尺弱。可用温阳益气、补肾利尿之法,以济生肾气丸(21) 为主方。若命门火衰,致三焦气化无权,小便量少甚则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宜千金温脾汤(22) 合吴茱萸汤(23) 加减治疗

赤白浊

湿热内蕴:

症见小便混浊,或夹凝块,上有浮油,或带血色,或夹有血丝、血块,或尿道灼痛,口渴,苔黄腻,脉滑数。宜用清热化湿之法,以程氏萆薢分清饮(11) 加减。

脾虚气陷:

症见尿浊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小便混浊如米泔,小腹坠胀,小便不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进食油腻则发作,舌淡,脉虚数。可采用益气健脾、升阳固涩的方法,以补中益气汤合苍术难名丹(24) 加减治疗。如尿浊夹血者,可加小蓟、藕节、阿胶、墨旱莲。若见肢冷便溏,是脾虚及肾,可加附子、炮姜。

肾元亏虚:

症见尿浊迁延日久,尿液乳白如脂,精神委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偏于阴虚者,可见烦热,口干,舌红,脉细数。偏于阳虚者,可见面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其治法,偏于阴虚者,可滋补肾阴;偏于阳虚者,可温肾固涩。阴虚者用知柏地黄丸(10) 、二至丸(25) 加减;偏于阳虚者,宜鹿茸补涩丸(26) 加减。

遗精

君相火动,心肾不交:

症见少寐多梦,梦则遗精,伴有心中烦热,头晕目眩,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心悸怔忡,善恐健忘,口干尿赤,舌红,脉细数。宜清心安神、滋阴清热之法,以黄连清心饮(27) 加减。若心肾不交,火灼心阴,可用天王补心丹(28) 加石菖蒲、莲子,以滋阴安神。若相火妄动,水不济火,可用三才封髓丹(29) 治疗。若久遗伤肾,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丸(10) 或大补阴丸(30) ,以滋阴降火。

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症见遗精频作,或尿时有少量精液排出,小便赤热混浊,或尿涩不爽,口苦,心烦,口舌生疮,大便溏臭,厚重不爽,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利湿热,宜程氏萆 薢分清饮(11) 加减。

劳伤心脾,气不摄精:

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食少便溏,劳则遗精,舌淡,苔薄,脉弱。宜调补心脾、益气摄精之法,以妙香散加减。若中气不升,可改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中气。

肾虚滑脱,精关不固:

症见梦遗频作,甚至滑精,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健忘失眠,低热颧赤,形瘦盗汗,发堕齿摇,舌红少苔,脉细数。宜补肾填精、固涩止遗之法,以六味地黄丸(6) 或左归饮(31) 加减治疗。

预后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都是临床常见病,尤其中老年人多见。一般情况,通过正确的治疗,都会有明显的好转或彻底治愈。如正气衰败,病情迁延日久,或有恶性病变(如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者,应配合相应的治疗。

康复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多为慢性疾病。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适当的调养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病因属于湿热者,饮食一定要清淡,忌烟酒,少食辛辣厚味。病因属阳虚者,又当注意保暖,饮食不可过于寒凉,以免更伤阳气。病情属于气虚者,更当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病由房劳伤肾者,又当节欲而慎房事。病情与情志有关者,又当调情志,忌抑郁,保持心情舒畅。

病案举例(萆薢分清饮)

肖某,男,37岁。患者在1年前因尿频、尿痛、尿道口时有白色黏液附着,在某医院查前列腺液后,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服用抗生素1个月后,症状略有好转,之后因饮酒、劳累、焦虑,症状时好时坏。刻下症见:尿频,排尿时灼热涩痛,尿道口时有白色黏稠分泌物溢出,会阴下坠胀痛,小便黄赤,大便较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辨为淋证,为湿热蕴结、痰浊阻络之证。治以清利湿热,化瘀通络。处方:萆薢12g,泽泻10g,天竺黄10g,枳壳10g,云苓15g,陈皮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莱菔子10g,生苡仁15g,黄柏10g,金钱草30g,丹参30g,王不留行10g,白花蛇舌草30g。上方每日1剂,连服1个月后,上述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前列 腺已正常。(韩学杰,李成卫.沈绍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59-160.)

【附方】

原书附方

(1)五淋汤:

《鸡峰》方。统治五种淋证。

赤茯苓9g 白芍 山栀子各6g 当归 甘草各3g 加灯心草14寸,水煎服。

(2)萆薢分清饮:

《丹溪心法》方。有温暖下元,利湿化浊之效。主治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乌药各10g 水煎服。

(3)补中益气汤(见中风附方)

(4)加味肾气丸(见水肿附方)

(5)滋肾丸:

《兰室秘藏》方,又名通关丸。治小便点滴不通及冲脉上逆喘呃等症。

黄柏 知母各30g 肉桂3g 共研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9g,淡盐汤下。

(6)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有益气健脾之效,主治脾胃气虚,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

人参(去芦)10g 白术 茯苓(去皮)各9g 甘草(炙)6g 水煎服。

(7)龙胆泻肝汤(见血症附方)

(8)五倍子丸:

《医学从众录》方。治遗精固脱之方。

五倍子(青盐煮干,焙) 茯苓各6g 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g,盐汤下,日二服。

(9)妙香散(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10)十全大补汤(见疟疾附方)

增补新方

(1)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主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小便混赤,尿时涩痛,淋沥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g 上为散,每服6g,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渣温服,食后临卧。

(2)小柴胡汤(见咳嗽附方)

(3)石韦散:

《证治汇补》方。有利水通淋排石之功。主治砂淋。

石韦 冬葵子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水煎服。

(4)二神散:

《杂病源流犀烛》方。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主治砂淋、石淋。

海金沙 滑石 水煎服。

(5)八珍汤(见疟疾附方)

(6)六味地黄丸(见虚痨附方)

(7)沉香散:

《金匮翼》方。有利气疏导之功。主治气淋,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少腹胀满,苔白薄,脉沉弦。

沉香 石韦 滑石 当归 王不留行各15g 白芍 橘皮各8g

(8)小蓟饮子(见血症附方)

(9)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方。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效。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以及心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热痛。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10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10)知柏地黄丸(见血症附方)

(11)程氏萆薢分清饮:

《医学心悟》方。有清热利湿,分清化浊之效。主治膀胱湿热,白浊,膏淋,尿有余沥,小便混浊,舌苔黄腻。

川萆薢10g 黄柏(炒褐色) 石菖蒲各3g 茯苓 白术各3g 莲子3g 丹参 车前子各7g 水煎服。

(12)膏淋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有补脾益肾之效。主治膏淋。

党参9g 山药15g 生地黄12g 白芍9g 龙骨 牡蛎各30g 芡实9g 水煎服。

(13)七味都气丸(见虚痨附方)

(14)无比山药丸(见血症附方)

(15)右归丸(见虚痨附方)

(16)滋肾通关丸:

即通关丸,见原书附方(5)。

(17)黄连温胆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18)清肺饮:

《证治汇补》方。有清肺热,利水道之效。主治肺热壅盛,失于肃降,水道不通的癃闭。

茯苓 黄芩 桑白皮 麦冬 车前子 山栀子 木通 水煎服。

(19)代抵当丸:

《证治准绳》方。有行瘀活血之效。主治虚人瘀血,败精内阻,小便点滴难出,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痛,舌质紫黯。

大黄120g 芒硝30g 炒桃仁60枚 当归尾 生地黄 山甲珠各30g 肉桂9~15g 为蜜丸。

(20)春泽汤:

《奇效良方》方。有化气行水之功。主治伏暑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泽泻9g 猪苓 茯苓 白术各6g 桂心7g 人参5g 柴胡3g 麦冬5g 水煎服。

(21)济生肾气丸(见水肿附方)

(22)千金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方。有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之效。主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手足不温,脉沉弦。

大黄12g 附子9g 干姜6g 人参9g 甘草3g 水煎服,大黄后下。

(23)吴茱萸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24)苍术难名丹:

《世医得效方》方。有健脾益气,温阳固涩之效。主治尿浊日久不愈。

苍术 小茴香 川楝子 川乌 补骨脂 白茯苓 龙骨 水煎服。

(25)二至丸:

《医方集解》方。有补肾养肝之效。主治肝肾阴虚,口苦咽干,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遗精,须发早白等。

冬青子(女贞子) 旱莲草 为丸。

(26)鹿茸补涩丸:

《沈氏尊生书》方。有温肾固涩之效。主治下元亏虚,不能固涩之尿浊。

鹿茸 麦冬 熟地黄 黄芪 五味子 肉苁蓉 鸡内金 山萸肉 补骨脂 人参 牛膝 玄参 茯苓 地骨皮

(27)黄连清心饮:

《沈氏尊生书》方。有清心安神之效。主治心火内动,神不守舍,心肾不交之梦遗。

黄连 生地黄 当归 甘草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人参 莲子肉 水煎服。

(28)天王补心丹(见虚痨附方)

(29)三才封髓丹:

《卫生宝鉴》方。有补肾泻火之效。主治脾肾不足,遗精腰酸,精神疲乏。

天冬 熟地黄 人参各15g 黄柏90g 砂仁45g 炙甘草25g 糊丸。

(30)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方。有滋阴降火之效。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

黄柏120g 知母120g 熟地黄180g 龟甲180g 猪脊髓为丸。

(31)左归饮(见虚痨附方)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