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癫狂痫第十七

作者:陈修园 字数:8496 更新:2025-06-10 14:49:40

【原文】

重① 阳狂 重阴癫 《内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注释】

①重:偏重。

【语译】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但癫者静,狂者动,癫者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狂者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且一般狂病的寸脉多见浮滑而长,癫病的尺脉多见沉涩而短,故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原文】

静阴象 动阳宣①  癫者笑哭无时,语言无序,其人常 静。狂者詈骂不避亲疏,其人常动。

【注释】

①宣:显示。

【语译】

癫疾,表现为哭笑无常,语言无序,一般处于比较安静的状态;狂者,则表现为打人骂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避亲疏,其人躁动不安。

【原文】

狂多实 痰宜蠲①  蠲除顽痰,滚痰丸 (1) 加乌梅、朱砂治之,生铁落饮 (2) 、当归承气汤 (3) 亦妙。

【注释】

①蠲:除去。

【语译】

狂病多属于实证。多是由于痰浊上扰清窍,蒙蔽心神而致。病起急骤,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哭号,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在治疗上应该蠲除顽痰,用礞石滚痰丸加乌梅、朱砂治疗,生铁落饮、当归承气汤也有很好效果。

【原文】

癫虚发 石补天①  磁朱丸 (4) 是炼石补天手法,骆氏 ② 《内经拾遗》用温胆汤 (5) 。

【注释】

①石补天:即女娲炼石补天,语意双关。此处借喻金石类重镇药治疗神明被扰的癫证,效果良好。

②骆氏:骆龙吉,宋代医生。著有《内经拾遗方论》8卷。

【语译】

癫病多属于虚证。多由于患者神气虚弱,心神失养或兼气郁痰结,阻蔽神明而致精神抑郁,神志恍惚,表情淡漠,魂梦颠倒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治疗方法以补虚镇怯,磁朱丸有重镇安神之效,如炼石补天,对于癫证有良好疗效。骆龙吉的《内经拾遗方论》用温胆汤治疗此病。

【原文】

忽抽搦①  痫病然 手足抽掣,猝倒无知,忽作忽止, 病有间断,故名曰痫。

【注释】

①搦:握的意思。

【语译】

若突然仆倒,不省人事,手足抽搐,两目上视,口吐痰涎、白沫,发作时间有长有短,发作间歇有久有暂,这就是痫病。

【原文】

五畜① 状 吐痰涎 肺如犬吠,肝如羊嘶,心如马鸣,脾如牛吼,肾如猪叫,每发必口角流涎。

【注释】

①五畜:狗、羊、马、牛、猪五种牲畜。《古今医鉴》云:“痫者有五等,而类五畜,以应五脏。”

【语译】

痫证发病,有的会发出五畜的叫声。这是因为痫证发于不同脏腑的原因。发于肺如犬吠,发于肝如羊嘶,发于心如马鸣,发于脾如牛吼,发于肾如猪叫,每发必口吐痰涎。

【原文】

有生病①  历岁年 由母腹中受惊,积久失调,一触而发。病起于有生之初,非年来之新病也。《内经拾遗》用温胆汤 (5) ,柯韵伯用磁朱丸 (4) 。

【注释】

①有生病:先天的、与生俱来的疾病。

【语译】

这种病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由母腹中受惊,积久失调,一触而发。病起于有生之初,并非后天新病。《内经拾遗》用温胆汤治疗,柯琴(韵伯)用磁朱丸治疗。

【原文】

火气亢 芦荟平 火气亢,必以大苦大寒之剂以降之,宜当归芦荟丸 (6) 。

【语译】

倘因火气亢盛,昏仆抽搐,平素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便干者,必须以大苦大寒的方剂以泻之,可用当归芦荟丸来治疗。

【原文】

痰积痼①  丹矾(7) 穿 丹矾丸能穿入心胞络,导其痰 涎从大便而出,然不如磁朱丸 (4) 之妥当。

【注释】

①痼:经久难治的病。

【语译】

如果是由于顽痰积痼、蒙闭心神引发者,可用丹矾丸来治疗。丹矾丸能穿入心包络,引导痰涎从大便排出。然而不如磁朱丸用之妥当。

【原文】

三症本 厥阴① 愆②  以上治法,时医习用而不效者, 未知其本在于厥阴也。厥阴属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之气逆,则诸气皆逆。气逆则火发,火发则风生,风生则挟木势而害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痰成必归迸入心,为以上诸症。

【注释】

①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②愆:罪过。

【语译】

一般医生常用以上治法仍不收效的原因,是不知狂、癫、痫三证的病因都在于厥阴肝经。厥阴为风木之脏,与少阳胆火同居。厥阴肝气上逆,则诸气随之上逆。气逆则生火,火发则生风。风生则挟肝木之势而克脾土。脾为生痰之源,脾土病则水不运化,聚而成痰。痰成则必然归于心,发为以上诸证。

【原文】

体用① 变 标本② 迁 其本阴,其体热。

【注释】

①体用:体是主体,用是作用,也就是物质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病因与症状的关系,体质与病情的关系,脏器与功能的关系,等等。

②标本:标,末也;本,原也。原义是指树木的根干和枝梢的关系。本处陈念祖所指“本”即先病的厥阴肝,“标”指后病的脾和心。

【语译】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随着患者体质强弱和症状缓急的不同,在治法上也就应该有先治本或先治标的区别。

【原文】

伏所主 所因先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语译】

如果要治疗疾病的主要症状,必须首先明确其发病的原因。

【原文】

收散① 互 逆从② 连 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 行之。

【注释】

①收散:指收和散两种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散者收之。”收法是收敛散漫的精气的方法;散法是疏散体内郁结病邪的方法。

②逆从:指逆治法和从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提出了治有从逆。

【语译】

根据其不同的病因,可采用收敛或疏散,从治或逆治的方法。

【原文】

和中气①  妙转旋 调其中气,使之和平。

自伏所主至此,其小注俱《内经》本文。转旋,言心手灵活也。其要旨在调其中气二句。中气者,土气也。治肝不应,当取阳明,制其侮也。

【注释】

①中气:指中焦脾胃之气。

【语译】

调和中焦脾胃之气,是一种微妙的治疗方法。如果治疗厥阴肝而效果不好,就应该治足阳明胃,增强脾胃的功能,以制肝。

【原文】

悟到此 治立痊 症虽可治,而任之不专,亦无如之 何矣。

【语译】

如果能把《内经》里论述的这些治疗原则领悟深透,治疗这些病就会收到良好效果。病证虽可以治疗,而医术不够专精,无论如何也是不可以的。

【按语】

要旨

陈念祖在本章节对癫、痫、狂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所用方药进行了全面论述。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有密切的关系。其病因与痰、火最为直接。其治法或祛痰,或重镇,或治肝,或调中,或收敛,或疏散,对该病的临床治疗颇具启迪与指导之功。

病名

癫、狂、痫都是精神意识失常的疾患。癫证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痫证以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为特征。其中癫与狂经常并见,故通常称之为癫狂。而痫证发作时多伴有牛羊叫声,人们多称之为羊痫风或癫痫。西医的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型精神分裂症、癫痫病可参考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癫狂证的病因病机,是以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火上扰,气血瘀滞为主要因素。阴阳的盛衰是癫狂证的主要因素。情志失调,如恼怒惊恐,损伤肝肾,或喜怒无常,心阴亏耗,肝肾阴液不足,木失濡润,屈而不伸,则默默寡言痴呆,语无伦次;或所欲不遂,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虚则神耗,脾虚则不能生化气血,心神失养,神无所主。痰气上扰清窍,蒙蔽心神,神志逆乱,狂躁不宁,歌笑骂詈,逾垣上屋而为癫狂。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而发狂。此外,癫狂证患者往往有家族史。

痫证主要由先天因素,七情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所引发。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惊恐。此外,由于出生时难产,产钳用之过力,导致头部外伤,或他时头部外伤,均可引起气血瘀滞,脉络不通,也可引发痫证。

治疗

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

癫证

痰气郁结:

症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可用理气解郁、化痰开窍之法,以顺气导痰汤(1) 加远志、郁金、石菖蒲等。甚者可用控涎丹(2) 以除胸膈之痰浊。倘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象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3) 取吐,劫夺痰涎。唯药性猛悍,自当慎用。吐后形神俱乏,宜以饮食调养。如深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治宜豁痰宣窍,理气散结。先用苏合香丸(4) 芳香开窍,继用四七汤(5) 加陈胆星、郁金、石菖蒲、远志之类,以化痰行气。如见不寐易惊,躁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系痰气郁而化热,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所致,宜清热化痰,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6) 。神昏志乱者,用至宝丹(7) 以清心开窍。

心脾两虚:

症见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减少,舌色淡,脉细无力。可用健脾养心、益气安神之法,以养心汤(8) 为主方。亦可与甘麦大枣汤(9) 合用。

狂证

痰火上扰:

症见病起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象弦大滑数。可用镇心涤痰、泻肝清火之法,以生铁落饮为主方。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再用安宫牛黄丸(10) 清心开窍。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如属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可用加减承气汤(11) 以荡涤秽浊,清泻胃肠实火。烦渴引饮,则加石膏、知母以清热。甚者酌用龙虎丸(12) 以劫夺痰火。但服本方后,往往吐泻并作,只可暂用,不可多服,以免损伤肠胃。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13) ,以化痰安神。

火盛伤阴:

症见狂病日久,其势渐减,且有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舌质红,脉细数。可用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之法,以二阴煎(14) 加减。亦可合用定志丸(15) 以资调理。

此外癫狂二证常有瘀血内阻,除上述癫狂的相应表现外还可见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瘀阻,脉象沉涩。治疗应予活血化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汤(16) 或癫狂梦醒汤(17) 加减。

痫证

风痰闭阻:

症见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发则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伴有尖叫,舌苔白腻,脉多弦滑。可用涤痰息风、开窍定痫之法,以定痫丸(18) 为主方加减治疗。

痰火内盛:

症见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叫吼,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而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可用清肝泻火、化痰开窍之法,以龙胆泻肝汤(19) 合涤痰汤(20) 加减。若痰火壅实,大便秘结,可用竹沥达痰丸(21) 以祛痰泻火通腑。

心肾亏虚:

症见癫痫发作日久,健忘,心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苔薄腻,脉细弱。可用补益心肾、健脾化痰之法,以大补元煎(22) 、六君子汤(23) 加减。偏于肾虚为主者,亦可用河车大造丸(24) 调治。

预后

癫、狂、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多与情志因素、痰火上扰、气血瘀滞有密切关系。通过正确的治疗,基本可以控制发作,有些疾病还能够彻底治疗。但是,曾患有以上疾病者,不可以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水上作业及其他危险性工作。

康复

以上疾病除进行必要的治疗外,平时亦应适当服药,控制疾病的发展。日常生活的调理占有重要地位,患者必须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力求脱离发病之诱因。饮食要清淡,远离肥甘油腻之品,忌烟酒。

病案举例(礞石滚痰丸)

袁某,女,47岁。素有精神失常病,经治已愈数年,近因思虑太过,精神抑郁,遂又发病。由家人陪伴来诊,代诉精神错乱,时语无伦次,骂人,夜不能寐,心中烦热,头痛,常欲出走,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沉实,神态呆滞,表情淡漠。曾服西药安眠镇静之剂无效。辨为痰热内结,扰乱心神之证。治以泻热除痰,宁心安神。处方:礞石(捣碎)25g,大黄10g,黄芩15g,沉香15g,生地20g,玄参20g,甘草10g。服上方药6剂,大便下行,初则坚硬黏臭,继则黄褐,日1次;精神转佳,神志清晰,未见语言错乱骂人之状;烦热亦减;不需服西药亦能入寐3~4小时。再拟以癫狂梦醒汤加大黄。二方药交替服之,病已痊愈。[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9.]

【附方】

原书附方

(1)礞石滚痰丸(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2)生铁落饮:

《医学心悟》方。有镇心除痰,宁神定志之效。主治痰火上扰的癫狂证。

天冬 麦冬 贝母各9g 胆南星 橘红 远志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3g 玄参 钩藤 丹参各5g 辰砂1g 生铁落煎熬三炷香,取此水煎药。

(3)当归承气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方。治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

当归 大黄各30g 甘草15g 芒硝27g 为粗末,每次服60g,加生姜五片、大枣十枚,水煎,去渣热服,以大便利为度。

(4)磁朱丸:

《备急千金要方》方。有重镇安神之功。主治水不济火,心悸失眠,癫狂等。

磁石60g 朱砂30g 神曲120g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日服3次。

(5)温胆汤(见眩晕附方)

(6)当归芦荟丸:

即当归龙荟丸,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7)丹矾丸:

主治五种痫证。

黄丹30g 白矾60g 二味入银罐中,煅通红为末,加茶30g,煎汤,和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茶汤送下。

增补新方

(1)顺气导痰汤:

《类证治裁》方。有燥湿化痰,顺气宽胸之效。治痰痞,痰结胸满。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生姜 胆南星 枳实 木香 香附 水煎服。

(2)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有祛痰逐饮之效。主治痰涎伏于胸上下,忽然胸背、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倦多睡,喉中痰鸣,多流涎唾。

甘遂 大戟 白芥子等分 上药研末,糊丸梧桐子大,食后临卧,淡姜汤下五七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数丸不妨。

(3)三圣散:

《儒门事亲》方。有涌吐风痰之功。主治中风闭证,失声闷乱,口眼 邪,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滑实者。对于癫痫,痰浊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者,亦可用之。

防风5g 瓜蒂(炒黄)5g 藜芦(去苗心)3g 共为粗末,水煎,徐徐服之。

(4)苏合香丸(见中风附方)

(5)四七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6)白金丸:

《外科全生集》载马氏经验秘方。有豁痰安神之效。主治痰阻心窍的癫痫痴呆,突然昏倒,口吐涎沫。

白矾90g 郁金220g 糊丸或水丸,每服3~9g。

(7)至宝丹(见中风附方)

(8)养心汤(见虚痨附方)

(9)甘麦大枣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10)安宫牛黄丸(见中风附方)

(11)加减承气汤:

验方。有泄热镇惊,化痰安神之效。主治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

大黄 风化硝 枳实 礞石 皂角 猪胆汁 醋

(12)龙虎丸:

经验方。有清热祛痰之效。主治阳明热结,痰蒙清窍,突发癫狂。

牛黄 巴豆 辰砂 砒石 为丸。原方未注用量,其中砒石剧毒,巴豆大毒。应用时,其用量、用法,特别注意。

(13)朱砂安神丸:

《医学发明》方,又名安神丸。有镇心安神,泻火养阴之效。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症见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怔忡,惊悸,甚则欲吐不果,胸中自觉懊侬,舌红,脉细数。

朱砂15g 黄连18g 炙甘草8g 当归8g 生地黄8g 上药为末,另研朱砂,水飞如尘,浸蒸饼为丸,如粟米大,朱砂为衣,每服15丸。

(14)二阴煎:

《景岳全书》方。有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之效。主治心火亢盛,心阴大伤,症见癫狂日久,神疲乏力,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赤。

生地黄6~9g 麦门冬6~9g 酸枣仁6g 甘草3g 玄参5g 黄连3~6g 茯苓5g 木通5g 灯心草20根 水煎服。

(15)定志丸:

《杂病源流犀烛》方。有补心益智,镇怯安神之效。主治心怯善怒,夜卧不安。

人参 茯苓 茯神各90g 菖蒲 姜远志各60g 朱砂30g(内半为衣) 蜜丸,每服6g,卧时白滚汤下。

(16)血府逐瘀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17)癫狂梦醒汤:

《医林改错》方。有活血化瘀,开窍醒神之效。主治瘀血内阻引起的癫狂证。

桃仁24g 柴胡9g 香附6g 木通9g 赤芍9g 半夏6g 大腹皮9g 青皮6g 陈皮9g 桑白皮9g 紫苏子12g 甘草15g 水煎服。

(18)定痫丸:

《医学心语》方。有涤痰息风之效。主治痰热内扰,男女小儿痫证,忽然发作,眩仆倒地,甚则瘈疭抽掣,目斜口 ,痰涎直流,叫喊作声。亦可用于癫狂。

明天麻 川贝母 半夏(姜汁炒) 茯苓(蒸) 茯神(去木蒸)各30g 胆南星(九制者) 石菖蒲(杵碎,取粉) 全蝎(去尾) 甘草(水洗) 僵蚕(甘草水洗,去嘴,炒) 真琥珀(腐煮) 灯草(研)各15g 陈皮(洗,去白)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各20g 丹参(酒蒸) 麦冬(去心)各60g 辰砂(细研,水飞)9g

(19)龙胆泻肝汤(见血症附方)

(20)涤痰汤(见中风附方)

(21)竹沥达痰丸:

《杂病源流犀烛》方。有化痰散结之效。主治痰涎凝聚成积,结在胸膈,咳吐不出,咽喉至胃脘狭窄如线疼痛,目眩头旋;痰热蕴结,神志昏迷,癫狂惊痫。

姜半夏 陈皮 炒白术 酒大黄 茯苓 酒黄芩各60g 炙甘草 人参各45g 青礞石 焰硝各30g(上二药共同火煅成金色) 沉香15g 以竹沥、姜汁为丸,小豆大,每服100丸。

(22)大补元煎(见虚痨附方)

(23)六君子汤(见隔食反胃附方)

(24)河车大造丸(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