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八节 外感咳嗽

作者:秦伯未 字数:2452 更新:2025-06-10 14:48:21

中医常把咳嗽分为两大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是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这种咳嗽有时属于外感病兼症之一,有时亦以主症出现。下面则以咳嗽为主症阐述其诊治。

一、病因病机

咳嗽是肺脏疾患。肺司呼吸,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气体出入的主要器官。外邪侵袭的途径,可由口鼻而入,也能从皮毛感受。当其感受外邪之后,影响肺气清肃,并产生痰浊,上逆为咳。

外感咳嗽也能引起其他内脏症状,常见的有气滞的胁痛、痰多的呕恶。但必须明辨传变,分清主次,不能一见胁痛或呕恶便认为是肝病或胃病,以及引用“肝咳”和“胃咳”等名称。

二、辨证

一般外感咳嗽,先有喉痒,随作咳呛,痰浊逐渐增多。或同时伴有鼻塞流涕,或恶风头胀及轻微发热,也有先是恶风头胀,鼻塞流涕,一二天后开始喉痒作咳。咳嗽繁剧时能使声嘶音哑,精神疲困。

由于外邪的性质不同,有偏于寒的称做“风寒咳嗽”,偏于热的称做“秋热咳嗽”。初起症状相似,主要是辨别痰浊和兼症。风寒咳嗽痰白而稀,咯吐痰利;风热咳嗽浓痰色黄,不易咯吐,常兼口干、咽痛等症。此外还有一种“秋燥咳嗽”,多发于秋初燥气流行季节,干咳无痰或痰如黏胶难出,伴见鼻干、咽干、唇燥、咳甚胸痛。

外感咳嗽的脉象多为浮滑,挟有燥热者则带热现象,但初起和轻浅的不甚明显。舌苔在风寒多薄白,风热多薄黄,燥热则舌尖多红。

三、治疗

外感咳嗽既以外邪为主因,治法应以祛邪为主,病位既在于肺,便应宣畅肺气,故总的治疗法则为宣肺祛邪。再就本病的特征,佐用化痰顺气。使外邪能散,肺气能清,咳嗽自然停止。大忌见咳止咳,反使肺气不畅,外邪内郁,痰浊不易排除,咳嗽愈加繁剧,同时病在上焦,药宜轻扬,所谓“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否则也是达不到宣肺目的的。

1.辛平宣肺法:适应于外感咳嗽初起,风寒或风热证象不明显,用此平剂宣肺化痰。

炙麻黄2.4g,炒牛蒡6g,光杏仁9g,象贝母9g,化橘红9g,炙甘草2.4g。

这是三拗汤加牛蒡、贝母、橘红,增强宣肺化痰的力量。喉痒甚者加胖大海4.5g。

2.辛温宣肺法:适应于风寒咳嗽痰多、恶寒,或伴低热,宣肺化痰的同时有发汗解表作用。

紫苏4.5g,炒牛蒡6g,前胡4.5g,清半夏4.5g,陈皮4.5g,光杏仁9g,苦桔梗3g,炒枳壳4.5g,生姜2片。

这是杏苏散加减。紫苏入肺经兼入脾经,疏散风寒之外又能芳香化浊,故宜于外感风寒而痰湿较重之证。方内亦可加麻黄,或在辛平宣肺法内加桂枝3g、生姜2片,也能转变为辛温性质,便是麻黄汤加味了。

3.辛凉宣肺法:适应于风热咳嗽伴有口干或低热,具有祛风、清热、化痰三者的效能。

薄荷3g,桑叶4.5g,蝉衣3g,光杏仁9g,象贝母9g,连翘6g,苦桔梗3g,生甘草2.4g。

这是桑菊饮加减,风邪重者加防风4.5g;内热重者加黄芩4.5g。本病最易引起咽喉红痛,方内虽有甘桔汤的成分,还可同时加射干2.4g。

4.清燥宣肺法:适应于秋燥咳嗽,疏邪之中照顾润燥,不同于清热。

炒香豉9g,桑叶4.5g,前胡4.5g,南沙参4.5g,瓜蒌皮9g,焦山栀4.5g,干芦根9g,甜苦杏仁各4.5g。

这是桑杏汤加减。秋燥系一种新凉,与一般所说的燥热有别,《温病条辨》上明确指出:“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因有燥热现象,故佐清润,重者亦可加麦冬、连翘。但与清燥救肺汤的性质又有很大差别。

5.辛润苦温宣肺法:适应于外感咳嗽日久不愈,或稍减复剧,喉痒咳嗽不利,甚则气短面红。

荆芥穗4.5g,苦桔梗3g,炙紫菀4.5g,炙百部4.5g,白前6g,陈皮4.5g,炙甘草2.4g,枇杷叶9g。

这是止嗽散加味。能散外邪,顺气豁痰。目的仍在宣化,不同于一般止咳剂。

以上处方的用量,可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年龄和体质斟酌增减,但从一般来说,不需要而且也不宜过重。此外,外感咳嗽病浅易治,有些简便治法和民间单方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

(1)伤风喉痒作咳,用胖大海两三个泡饮,兼有喉痛者加藏青果两个。

(2)风寒咳嗽伴有恶寒头痛,用紫苏6g、生姜2片煎饮。

(3)喉痒咽干,咳嗽不爽,用白萝卜或青萝卜煎汤,亦可生食。

(4)秋燥咳嗽,用生梨1个,挖去心,纳入炙麻黄3g、贝母6g,蒸食。

四、临床体会

外感咳嗽是一个常见病,亦须正确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免久咳伤肺。

治疗外感咳嗽,必须掌握宣肺祛邪的原则,如果见咳止咳,反使咳不爽而拖延增剧。但不宜过于宣散,否则亦使肺气受伤,咳不易止。

服宣肺药后须注意避风,伴有恶寒低热的应使微微汗出。并忌食鱼虾腥味,防止刺激增咳。

诊治外感咳嗽,主要是分辨外邪的性质,一般初起用药不宜偏凉,凉则邪不易散。同时须与其他病证作鉴别,如小儿麻疹初期类似风热咳嗽,老年痰饮病往往受寒咳剧,均不可误作一般外感咳嗽去治疗。

外感咳嗽可能兼挟其他病证如腹痛泄泻之类,或两者同治,或分别先后缓急治疗。有些药物如杏仁等有润肠作用,不宜用于咳兼泄泻者。还有体弱的感受外邪即易咳嗽,及有些患者在某种病证上又受外邪而咳嗽,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去辨证治疗。

外感咳嗽与感冒有共同之外,亦可互相参照。

[秦伯未.中医杂志,1965,(1):3.]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