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十一

作者:杨慎 字数:14334 更新:2025-06-10 14:27:32

第十一段 說明朝

西江月

萬里江山傳舍,千年基業浮萍。英雄無數葬荒坵,何必你爭我鬬。

漫說胡元逐北,請看明室龍興。前人田地後人收,都是循環天理。

詩曰

哀遍江南淚未收,聲聲唱徹秣陵秋。有明二百餘年史,付與漁樵佐酒籌。

茫茫宇宙幾千秋,顚倒羣生不自由。箇箇争名騰驥足,紛紛逐利博蠅頭。有時舊夢渾成鹿,無限新愁欲汗牛。荆棘銅駝興感歎,大江空自向東流。

世事如碁局局新,帝王功業等灰塵。長江後浪推前浪,歷代新人續舊人。賦治三軍争勝敗,位分八卦定君臣。金城千里傳孫子,玉食萬方實苦辛。同室操戈如宿敵,蕭牆起禍失相親。須知搆怨由争國,漫說興師為弔民。問鼎有心嘗染指,蓋棺無地可容身。何如出世超凡客,閒度長生不老春。世上萬般都是假,人間百事有誰眞。知音幸遇氷絃撥,待把明朝始末陳。

話說胡元失鹿,羣雄並起。其時劉福通據亳州,徐壽輝據蘄水,方國珍據浙東,明玉珍據成都,張士誠據泰州,陳友諒據江州。明太祖以一淮右布衣,崛起而廓淸之。

明太祖者,姓朱氏,名元璋,代元而有天下,建都金陵。位太孫惠帝允炇、後成祖棣,北遷燕京,傳仁宗髙熾、宣宗瞻基、英宗祁鎭、景帝祁鈺、憲宗見深、孝宗祐堂、武宗厚照、世宗厚熜、穆宗載垕、神宗翊鈞、光宗常洛、熹宗由校、莊烈帝由檢,前後凡十六主,國祚二百七十有七載。闖賊犯闕,滿淸入關,有明國運遂盡。今將其興亡治亂之蹟,約畧舉之。

九十載,胡虜元,入主中夏。

指顧間,四海内,英雄並興。

明太祖,孤無依,託身皇覺。

郭子興,據濠上,始往投軍。

時郭子興據濠州,太祖往投之。子興卒,諸將奉太祖為吳王,收納英賢,人心悅服。

威名著,豪傑從,風雲際會。

諸文臣,與武將,出類超羣。

文臣如劉基、宋濂等,武將如徐達、常遇春等,皆一時名流傑出。

先平漢,次滅吳,羣雄悉伏。

陳友諒國號漢,張士誠國號吳。

常遇春,和徐達,直入都城。

元順帝,夜開門,抱頭北竄。

大明朝,建基業,定鼎金陵。

戒勿殺,馬皇后,中宮賢助。

太祖先投郭子興,子興以養女馬氏妻之,後立為皇后。太祖渡江時,馬皇后嘗戒之曰:方今豪傑並争,雖未知天命所在,以妾觀之,惟以勿殺人為本,人心所歸,卽天命所在也。太祖深納其言。

禁宦官,永不得,預政典兵。

太祖謂侍臣曰:閽寺朝夕左右,其小善小信,皆足以固結君心,苟為所惑,將必假威福,竊權勢,而階亂者多矣。朕故立法,寺人不過侍奉灑掃,不許干預政事,所以懲將來也。自今内侍,倂不許讀書識字。

改制度,崇經書,倂定禮樂。

登極之後,詔衣冠如唐制,又詔以太牢祀先師孔子於國學。又命侍臣書《大學衍義》兩廡間,曰:前代宮室,多施繪畫,今書此,朝夕省覧,豈不愈於丹青乎。

磨人才,設科舉,海内昇平。

國珍轡,友諒牀,兩不經意。

太祖嘗郤方國珍玉轡,毁陳友諒金牀,曰:此與孟昶七寳溺器何異。

戒為文,毋浮藻,務求理明。

太祖謂詹同曰:古人為文,或以為道德,或以通世務,卽典謨之言,皆明白易知。近世文士,不究道德,不明世務,立詞艱深,意實淺近,何裨實用。自今文字,但取通道理、明世務,毋事浮藻。

號洪武,卅一年,海内熙洽。

皇太孫,繼大統,改元建文。

性仁孝,好讀書,毫無失德。

纔四年,邊北地,漫起戰雲。

永樂帝,蓄雄圖,靖難兵起。

應讖言,北來燕,飛入南京。

太祖嘗謂劉基曰:南京城池險固,日後料無能破之者。基對曰:誠然。除非燕子飛入,必無能入之者。

建文帝,生與死,千古疑案。

燕兵薄京城,建文帝命李景隆及谷王橞守金川門,景隆開門迎燕王入。須臾宮中火起,大内灰飛,建文帝不知所終。或云當日由地道出亡,削髮為僧,入蜀入滇。至今猶懸疑案。

一心心,恐負了,殺叔惡名。

建文帝命耿炳文率兵三十六萬,分道北征,戒之曰:昔梁元帝有言,一門之内,自極兵威,不仁之極。今爾將士,與燕王對壘,務體此意,毋使朕負殺叔父名。炳文兵至北,因部將張保降燕,言狀與戰大敗。帝有憂色,黃子澄薦李景隆代之。

明成祖,初改元,殺戮忠良。

方孝孺,練子寧,鐵鉉景淸。

燕王登極後,改元永樂。○方孝孺官翰林學士,金川門破被執,成祖命草登極詔,孝孺悲哭,聲徹殿陛。成祖降榻慰之曰:先生毋自苦,朕欲法周公輔成王。孝孺哭且駡,投筆於地。復強之,乃大書燕賊篡位四字。成祖怒,命磔於市,宗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追諡文正。○練子寧官御史大夫,被執不屈,命斷其舌磔之。○鐵鉉官兵部尚書,被執,背坐庭中嫚駡。令其一囬顧不可得,割其耳鼻,爇其肉,納鉉口中,問其甘否,鉉厲聲曰:忠臣之肉,有何不甘。遂磔之。至死駡不絶口。○景淸官御史大夫,燕王卽帝位,淸早朝,懷刄欲剌之。被執磔於市,並籍其鄉里。

廢三衛,邊北空,撤開藩籬。

太祖置三衛兵,以為北邊藩落。成祖廢之,以為滿淸入關之漸。

十八年,徙都燕,頻年北征。

永樂十八年,改都燕為北京。成祖嘗自將征韃靼,征阿魯台,征瓦剌。遷都後,每年北征,二十二年崩於師。

登極後,法聖王,修德行仁。

任賢能,去讒佞,也算明君。

先慘忍,後英明,逆取順守。

明仁宗,繼父統,眼識忠臣。

仁宗名髙熾,成祖長子,監國幾二十年。及登大位,卽出夏原吉於獄,咨以國事。且謂方孝儒等皆忠臣,宜從寛典。

任黃淮,楊士奇,楊溥蹇義。

黃淮等初皆與夏原吉繫獄,仁宗卽位,復其官,又賜蹇義、楊士奇等繩愆糾謬圖章,曰:朕初卽位,卿等須協力輔佐,凡政事闕失,或言之而朕未從,用此印密疏,其毋憚再三。

洪熙間,嫓三代,於變黎民。

仁宗登位,改元洪熙。

正南面,甫朞年,遽然晏駕。

有髙煦,太狂背,謀逆不成。

宣宗立,聽楊榮,安邦上策。

一霎時,除大憝,御駕親征。

髙煦,成祖次子,封漢王。宣宗,仁宗長子,名瞻基,改元宣德。○成祖時,髙煦便謀不軌,安置樂安州,至是遂反。楊榮勸宣宗親征,車駕至樂安城北,城中欲執髙煦以獻,煦勢窘,遂衣白席藁以降。羣臣請正典刑,不允,挈歸京師鎖禁之。

降胡冦,全趙王,中外懾服。

胡冦兀良哈率萬騎侵邊,宣宗親征,分鐵騎為兩翼夾擊之,又親射殪其前鋒三人,大敗之。復以數百騎直前,敵望見黃龍旗,悉下馬羅拜請降,乃班師。○趙王名髙燧,成祖三子。宣宗征髙煦還,車駕次献縣,尚書陳山請乘勝襲趙王,令楊士奇草詔,士奇曰:今上親叔二人,有罪者不可恕,無罪者當厚之。帝乃封羣臣奏章,遣使齎以示,令自處。使至,趙王大喜曰:吾生矣。卽請削護衛,上表謝恩,言者遂息。上謂士奇曰:使朕不失親親之道,皆卿之力也。

製猗蘭,遠僧道,諍納微行。

宣宗下詔求賢,御製猗蘭操曰:蘭生空谷兮,曄曄其芽;賢人在野兮,其道則光;嗟蘭之茂兮,衆草為伍;嗚呼賢人兮,汝其子輔。○有僧自陳欲化緣修寺,祝延聖壽者,上斥之,顧謂羣臣曰:人情莫不欲壽,古商周盛王,皆享國綿遠,其時豈有僧道神仙之說。秦皇漢武求神仙,梁武帝宋徽宗崇僧道,效騐可見矣。世人終不悟,甚可嘆也。○時宣宗頗好微行,一夕,以四騎出臨楊士奇宅,士奇俯伏言:陛下奈何以宗廟社稷之身,而自輕塵埃,昏暗中誰識至尊。萬一識之,有寃夫怨卒者,窺伺竊發,誠不可不慮。後旬餘,錦衣衛獲二盗云:欲俟車駕出,伏道旁林莽中作亂。上誅之,嘆曰:士奇言不虛。賜以白银文綺。明日,士奇入謝,上曰:愛朕莫如卿,自今不復微行矣。

宣德帝,十年間,美中不足。

廢胡后,囚陳祚,並死戴綸。

册孫貴妃為皇后,胡皇后退居别宮,賜號靜慈仙師。○時上方博綜經史,祚疏請御經筵,講宋儒眞德秀《大學衍義》,上怒曰:《大學》不知,豈堪作皇帝。遂擊獄。○綸以諫獵忤旨,下詔死。

英宗立,任三楊,天下安乂。

英宗,宣宗長子,名祁鎭,改元正統。○楊士奇為西楊,楊溥為南楊,楊榮為東楊,皆為大學士。

張后崩,生殺權,盡歸王振。

張后,仁宗后。上卽位,年方九嵗,詔凡朝延大政,白於張太后然後行。○初,張太后以王振侍帝无狀,欲殺之,帝固請乃免。及帝親政,命掌司禮監,寵信之。自是擅權專恣,殺侍講劉球,獄大理寺少卿薛瑄,枷祭酒李時勉於國子監門。

朝綱壞,邊不修,也先入宼。

也先,瓦剌順寧王脫懽之子。也先大舉入寇,王振挾帝親征,百官苦諫不從。車駕入居庸關,至宣府,人情洶洶,隨駕文臣連上章留之。欽天監正彭德淸斥振曰:象緯示警,不可復前;若有疏虞,陷乘輿於草莽,誰任其咎。振怒詈曰:倘有此,亦天命也。會前軍相繼覆没,振始有回意,駐師土木。也先四面圍之,帝與親軍突圍不得出,被擄去。

旣喪師,復辱國,御駕蒙塵。

有郕王,始監國,後卽帝位。

英宗被擄,其弟郕王祁珏,奉太后孫氏旨監國,尋命卽帝位,是為景帝,改元景泰,遥尊英宗為太上皇帝,族誅王振,籍其家。

任于謙,定國是,本固邦寧。

時京師疲卒不滿十萬,徐珵請帝南遷,于謙曰:言遷都者可斬。京師天下根本,若一動,則大事去矣,宋之南渡可鑒也。帝意遂決,以謙為兵部尚書,提督各營兵馬。謙募義勇,繕兵甲,修戰具,分守九門。也先南犯,屢出奇計擊郤之,也先由是氣沮。

羅亨信,鎭北門,設策捍禦。

時邊城多陷,朝議復召宣府總兵官入衛,京師人心皇皇,或欲棄城就道。都御史羅亨信不可,仗劍坐當門拒之,令曰:敢有出城者,手斬之。衆始定,城中老幼歡呼曰:吾屬生矣。因設策捍禦,督將士死守,敵不敢攻。北門鎖鑰賴以保全,亨信之力也。

郤議和,不示弱,也先休兵。

大同參將許貴言也先來議和,兵部尚書于謙曰:今日之事,理與勢皆不可和,蓋與賊寇有不共戴天之仇。和則背君父而違大義,此理不可和也。北人貪而多詐,萬一和議旣行,而彼有無厭之求,從之則不可,違之則連變 ,此勢不可和也。遂郤之,益嚴邊備。

捨奇貨,歸上皇,迎復闕禮。

也先初以上皇為奇貨,屢擁至城下索欵,于謙令嚴詞拒之,乃誠心送還上皇。史部尚書王直等議遣使奉迎,景帝不悅,于謙曰:大位已定,豈復有他。顧禮當奉迎,萬一也先懷詐,我有詞矣。帝意始釋,先後遣李實、楊善等齎書幣往瓦剌,止言報禮,不言迎復。及上皇還,送居南宮。禮部請元旦朝上皇於延安門,不許。

廢皇嗣,更顯見,紾臂奪兄。

初,英宗被擄,孫太后以太子見深年纔二嵗,不能總攝萬幾,命郕王代攝國政,尋命卽帝位。及英宗回國,送往居南宮,詔立皇子見濟為皇太子,于謙等諷諫均不從,改封上皇皇太子為沂王。

據寳位,方七年,南宮復辟。

景帝不豫,武淸侯石亨、右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以兵迎上皇於南宮,夜薄南城,毁門而入,奉上皇復位,仍廢景帝為郕王,尋卒。

石與曹,行僥倖,並徐有貞。

明英宗,旣復位,改元天順。

磔于谦,並王文,誣寃難伸。

石亨等誣于謙與大學士王文謀逆,下大理獄。文力辯,謙曰:亨等意如此,辯何益。乃磔謙等,榜其罪示天下。謙死之日,天下寃之。

石亨輩,不旋踵,謀逆遭刑。

石亨與曹吉祥,皆以謀反伏誅,徐有貞發雲南金齒為民,天下稱快。

薰與蕕,美與惡,萬世留名。

預機務,用李賢,庶事咸治。

賢氣度端凝,有大臣風,入閣内預機務,帝信用之,顧問無虛日,所薦引皆名臣。

建庶人,出幽禁,更見仁心。

建文帝少子文圭,成祖幽之中都,號為建庶人。英宗憐之,謂李賢曰:親親之義,實所不忍。賢對曰:陛下此念,天地鬼神實憐之,太祖在天之靈實臨之,堯舜之心,不過如此。遂遣出居鳳陽,聽其婚嫁,出入自由。庶人幽禁時,年方二嵗,至是已五十六,出見牛馬,亦不能識。未幾病卒。

憲宗立,崇兩宮,易儲忘怨。

英宗太子名見深,改元成化。尊錢皇后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后。○憲宗昔為郕王所廢,卽位後不念易儲之怨,追加郕王皇帝尊號。

釋戍邊,復故秩,盛德無倫。

英宗復辟時,陳循、江淵戍鐵嶺,至是釋之。追復于謙故秩,遣行人往祭其墓,並復其子冕世襲千户,給還王文之子宗彝家產。

惜有始,不有終,彭商去位。

彭時、商輅皆一代名臣,以太監汪直用事,引疾歸。

暱小人,遠君子,劉萬秉鈞。

萬安無學術,時萬貴妃有寵,安自稱貴妃子姪,遂得進用。劉吉多智數,與萬安比亦入閣。

僧繼曉,李孜省,並那汪直。

僧人繼曉,始以淫貪欺誑楚府事敗,走匿京師,夤緣梁芳等,引入禁中,封為國師,日誘帝為法事,縻帑無數。○帝好方術,方士李孜省以符籙進,寵幸日隆,許密封奏請。縉紳進退,多出其口。○太監汪直用事,與劉吉、萬安輩表裏為奸,上命監督十二團營。初,成祖置東厰,令宦官訪緝逆謀,與錦衣衛均權勢,至是又别設西厰,使汪直提督官校刺事,直遂羅織生事焉。

畀劉萬,為耳目,兼為腹心。

時劉吉、萬安用事,以汪直為腹心,以李孜省、僧繼曉為耳目。

水濟水,塗附塗,三大弊政。

寵宦官,塞言路,惑異端,時人謂之三大弊政。

滿朝中,空有那,王恕忠貞。

恕先後章奏五十餘上,皆阻抑權倖,天下慕之曰: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於是貴近側目,帝頗厭苦之,以切諫罷。

晏駕後,賢東宮,孝宗繼統。

孝宗名祐樘,改元弘治。

旣謙恭,又仁孝,四相同心。

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同時輔政,皆為一代名臣。終弘治之世,天下大治。

召王恕,去萬安,百廢俱舉。

恕家居久,言官論萬安者輒薦恕,上立召之。○上在東宮,稔聞萬安之惡,及卽位,於宮中得一小篋,皆房術也,署曰:安臣進。上遣懷恩袖示之曰:此大臣所為乎?安慚汗不能出一語。而科道交章劾之,上復令懷恩以書示,安猶無去意,恩摘其所懸牙牌曰:請出。安始惶恐歸第,在道猶看三星台,冀復用也。其無恥如此。

獄夢陽,貶鄒智,暗不傷明。

主事李夢陽指斥貴戚,壽寧侯張鶴齡啣之,訴於帝前,下之獄,旋釋之,中外歡呼:帝德如天之大。○庶吉士鄒智,為劉吉所嫉,貶廣東石城吏目,智辭朝詩有云:但願太平無一事,孤臣萬死更何悲。

武宗立,寵宦官,劉聖用事。

武宗名厚照,孝宗子,卽位後,改元正德。太監劉瑾,與其黨馬永成、髙鳳、羅祥、魏彬、邱聚、谷大用、張永俱用事,時號八虎。命瑾入掌司禮監,兼提督團營。

罷王鏊,並劉謝,獄楊一淸。

王鏊官吏部侍郎,入閣預機務,以劉瑾用事,乞休去。○大學士劉健、謝遷,均以劉瑾用事見罷。○一清總制三邊,通練時政,劉瑾憾其不附己,誣以破冒邊費,逮下錦衣獄。瑾伏誅後,始復官,三為總制,比之郭子儀云。

韓户部,雖忠心,以死報國。

韓文官户部尚書,是時逆瑾等橫甚,文毅然起曰:吾年足矣,不死不足以報國。乃上疏乞誅瑾等,不報,尋罷職,乘一騾宿野店而去。

終難能,勝閹宦,勢燄薰蒸。

迨張永,發陰謀,逆瑾伏罪。

内監張永發瑾陰謀不軌,時六科十三道,共劾其罪三十餘條,鞫實磔於市。

那江彬,又請調,鎭兵入京。

江彬,宣化人,從副總兵張俊征流賊,得官游擊。入京賂太監錢甯,得寵於帝。欲攘權,盛言邊軍驍悍,勝京師兵,請調大同、宣府、遼東、延綏四鎭兵入京,號外四家,彬統之。上又與羣閹善射者為一軍,晨夕馳逐,羣臣屢諫不聽。

好遊獵,喜廵邊,受人播弄。

江彬欲攘權,數導帝廵幸宣府。

設豹房,厭大内,屢次微行。

時江彬、許泰、劉暉、錢寧皆有寵,賜姓朱氏,與優人臧賢表裏為奸,時導上出禁。上厭居大内,於西華門作豹房,朝夕處其中,與江彬等同卧起。

就宣府,起行宮,名為家裏。

江彬勸上於宣府起行宮,靡費不可勝計,復輦豹房所貯珍玩,及廵游所收婦女實其中。上甚樂之,每稱曰:家裏所稱豹房為家,今更以宗府為家矣。

議北廵,降尊號,自稱將軍。

上議北廵,自稱威武大將軍太師鎭國公,命内閣草勅,楊廷和、梁儲等不奉命。

樂極後,必生悲,乃是天理。

有宸濠,謀篡逆,江右興兵。

寧王宸濠封於江西,以帝廵幸不時,日夕覬覦。聞帝將南廵,陰遣樂人張設勾欄雜戲,欲邀帝幸。會朝廷遣官戒諭,遂反。

不有那,王守仁,起兵南贛。

鄱陽湖,那能彀,逆首就擒。

王守仁以名進士,任兵部主事,抗疏乞誅劉瑾,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遷官,至是廵撫南贛。時方勘事福建,至豐城,聞宸濠陷南康、九江,進圍安慶,守仁遂還,與吉安知府伍文定合議集兵,定計入南昌,宸濠急解安慶圍還救,至鄱陽大破之,宸濠就擒。

旣奏捷,又親征,江彬嫉妬。

演舟師,遭覆溺,始悔南廵。

初,宸濠反狀聞,帝欲親征,未幾王守仁捷音已至,江彬嫉王守仁功,仍奉帝南征。帝至南京受俘,宸濠及逆黨皆伏誅,帝遂無歸志,久駐南京。會操演舟師,帝遭覆溺,始回鑾,寢疾豹房,始知前此皆朕之誤。

疾垂革,崩豹房,皇儲未立。

那世宗,受遺詔,繼統為君。

武宗無子,遺詔立憲宗三子,興獻王厚熜繼統,是為世宗,係武宗之從弟。卽位後,改元嘉靖。

叔興獻,考孝宗,毛澄議是。

詔議崇奉興獻王禮,禮部尚書毛澄,請於大學士楊廷和,廷和出漢定陶王、宋濮王事授之,曰:是足為證。澄乃會廷臣議,謂宜稱孝宗曰皇考,興獻王曰皇叔父。議上,帝大愠曰:父母若是互易耶,其再議。夫世宗以孝宗之姪,武宗從弟,因武宗乏嗣,而承其位,則考孝宗,固以延其嗣。若考興獻王,則是亂其統矣。

有張璁,進邪說,大獄叢興。

張璁上疏言漢哀、宋英,皆預立為皇嗣,今皇上以倫序當立,非漢哀、宋英可比,故謂入繼祖統,則可。謂為孝宗之後,而自絶其親,則不可。帝從其說,遂尊興獻王為興獻皇帝。修撰楊愼、侍郎何孟春等二百二十人,伏左順門諫哭,聲震闕廷。帝大怒,盡逮下獄,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奪俸,五品以下予杖。杖死編修王相等十八人。

議大禮,滿朝堂,半逆上意。

卽議崇奉興獻王禮。

楊廷和,坐罪首,削職為民。

官内閣大學士。

自甯夏,至石澇,邊牆增築。

正德初,楊一淸總制陝西,欲將延綏定邉營,迤東石澇池至寧夏橫城三百里内,邊牆增築髙厚。後因去任中止,至是給事中陸粲言陝西河套本吾地,後棄為虜巢,其寍夏花馬池至靈州一帶,最為虜衝,地勢平衍,非增築邉城,不足以恃險。上命如一淸初議,速發帑儲佐之,勿靳費。

念前功,新建伯,封王守仁。

追封平濠功,加王守仁為新建伯。

尊孔聖,為先師,易象為主。

重農桑,無逸殿,豳風亭成。

邵元節,號眞人,四字賜諡。

邵元節卒,贈少師,諡為文康榮靜眞人。

崇方士,段朝用,並陶典眞。

以方士段朝用為紫府宣忠髙士,陶典眞為神霄保國宣教髙士。

信燒煉,求長生,專事調攝。

帝迷信長生術,日事齋醮,自號長生聖智帝君。

這行為,是又一,大宋道君。

道君,宋徽宗自號也。

捨國事,任嚴嵩,父子竊弄。

嚴嵩為武英殿大學士,與其子世蕃竊柄弄權,奸惡異常,朝野側目。

斬夏言,並曾銑,鬼泣神驚。

先是虜入延安等處三邉,總制曾銑遣將夜刧其營,斬虜百十一人,生擒一人,虜遁去。因請復河套,大學士夏言狀其勇敢,有為下兵部議,梗於嵩不決。銑又劾嵩黨仇鸞科斂士卒,阻撓軍機,詔奪俸。至是嵩論曾銑開邉啟釁,禍不可言,夏言和同附會,致誤國是。遂逮銑詣京卽訊。仇鸞因訐銑尅取軍粮,倖免重罪,倡復河套,以謀自解。法司會擬銑罪斬於市,妻子流三千里。夏言亦坐與銑交通律斬。天下寃之。

苦沈鍊,徐學詩,楊君繼盛。

劾嚴嵩,反遭害,分裂受刑。

郎中徐學詩劾嚴嵩奸貪異常,縱子世蕃,及趙文華等,擅權納賄,誅鋤善類。疏上,下學詩獄。又錦衣經歷沈鍊劾嵩父子奸貪十大罪,繫鍊拷訊,流入邉地為氓。兵部員外楊繼盛因諫阻仇鸞請開馬市,杖謫狄道典史。後嚴嵩欲收為己用,陞遷南户部主事,三日遷刑部員外,尋改武選司。卽疏嚴嵩專政誤國十罪,又有五奸以濟之。疏上,杖責下獄。後讞京城大辟囚,嚴嵩以楊繼盛與焉。繼盛詣朝,審口吟云:風吹枷鎖滿城香,簇簇爭看員外郎。豈願同聲稱義士,可憐長板見君王。聖明德厚如天地,廷尉稱平過漢唐。性僻生來歸視死,此身原是不垂楊。又臨刑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平生未報恩,留作忠魂補。其妻張氏上疏鳴寃,抑於嵩不得達。

二御史,除鉅奸,天下稱快。

御史鄒應龍,劾嚴嵩父子憑執專利,私擅爵賞。詔嵩致仕,其子世蕃卽訊,坐烟瘴充軍。御史林潤又劾世蕃自罪謫後,乘軒衣蟒(衤莽),負險不臣,乞正典刑,以絶禍本。詔卽付林潤逮捕至京,刑部勘其交通倭虜,謀叛顯證,坐斬。

戚繼光,平倭冦,浙兵著名。

倭陷興化府,副總兵戚繼光督浙兵至福建,大破倭冦於平海衛,海道悉平。

居西内,專修玄,海瑞直諫。

主事海瑞上疏有曰:夫修玄以求長生也,然堯舜禹湯,下歷漢唐,未有至今存者。今陛下師事陶仲文,而仲文已死,彼旣不能保其身,陛下何獨神其術乎?上怒甚,投疏於地,詔下海瑞獄。已而取再讀之,嘆息自悔,疏竟留中。

服靈丹,性燥熱,火發疾崩。

方士所進長生等藥,大約以健陽為主,性極燥熱。上服之,遂大發疾甚而崩。

裕王立,諡穆宗,改元隆慶。

名載垕,世宗子,在位六年。

初登臺,第一幕,恤録忠臣。

穆宗卽位,出海瑞等於獄,賜楊繼盛諡忠愍。凡先朝建言執事諸臣,生者錄用,死者恤贈。

正南面,六年間,垂拱而治。

上不驕,下不悖,善政足稱。

張居正,與二髙,同受顧命。

上至大漸之時,召閣臣髙拱、張居正、髙儀受顧命,遂崩。

明神宗,繼父統,年甫十齡。

神宗名翊鈞,穆宗太子,在位四十八年,改元萬曆。

仍舊制,尊主權,綜覈名實。

神宗初政,张居正當國,大要在尊主權,綜覈名實,嘗言於上曰:今國家要務,惟在遵守舊制,不必紛更。至於講學親賢,愛民節用,尤君道所先,乞聖明留意。上曰善。居正為相,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焉。

急親賢,務講學,節用愛人。

蠲積逋,蘇松民,皇仁共戴。

蘇松大水,積逋七十餘萬,張居正請蠲之,以安民生,上從之。

捍水災,發金帑,漕河工成。

淮揚諸郡苦於水,數十年來為棄地。自漕河工成,轉為耕桑之區矣。

張相國,持法嚴,起衰振惰。

張居正當國,起衰振惰,幾於富强。然持法嚴,諸不便者多怨之。

葉向髙,繼其後,信任不深。

向髙繼張居正而為相,匡救得力,事有裁斷,帝心重之。因多格不用,因求去。至熹宗時復入相,尋請歸。

喜讒諂,斥忠直,元氣日喪。

雖有人,也難救,四好成心。

都御史張養蒙疏,言陛下之成心有四:一曰好逸,二曰好勝,三曰好疑,四曰好貨云。

禁庭内,出奇聞,妖書梃擊。

時有投匿名書者,大約言鄭貴妃欲危太子事,帝大怒,敕下嚴捕。廷臣挾私誣累者無算,後駕其罪於順天,黜生皦,生光磔於市,事得解。嗣有中書舍人趙士禎疾篤,自言為此,肉碎落如磔。○挺擊者,有男子持挺入太子宮,擊傷守門監。被執犯名張差,下法司訊,定為瘋癲。提牢主事王之宷疑之,再鞫問,語涉鄭貴妃弟國泰謀危太子。科臣何士晉請窮其事,帝大怒。帝不見羣臣,二十五年矣,至是幸慈寧宮,召百官入見。太子因諭廷臣曰:張差宜速決,餘無株連。乃磔張差於市,事遂寢。

名鎭中,徵雜稅,開礦抽金。

時内璫開礦之使四出,由是天津店租、廣東珠監、兩淮餘鹽、浙閩市舶、成都茶鹽、重慶名木、湖口船稅、荆州店稅、寳坻魚尾,以及門攤商稅等,中使棋布,民不聊生。

殺稅使,並委官,擾逼民變。

臨淸民變,毆殺稅使馬堂。武昌民變,圍稅使陳奉,奉逃匿楚王府,遂執委官六人投之江。蘇州飢民倡義,毆殺稅使委官臣人。

河南饑,人相食,圖進東明。

河南飢,饑人相食。給事楊東明進饑民圖說。

野穴處,食禾苗,江南鼠異。

碩鼠千萬成羣,啣尾渡江而南,穴處食苗。

滿淸兵,萬曆季,屢犯邊庭。

萬曆之季,淸兵克撫順城,又克淸河堡。

晏駕後,那光宗,承上起下。

名常洛,神宗子,改元泰昌,在位一月。

坐龍庭,甫匝月,大病臨身。

李可灼,進红丸,如鬼催命。

崔文昇,用利藥,紫微星沈。

上不豫,内侍崔文昇用利藥,上一夜數十起。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鉛丸藥,俄帝崩。南北科道,交章劾之。

熹宗立,國脈傷,元氣喪盡。

名由校,光宗長子,在位七年,改元天啟。

任逆閹,亂朝政,全失聰明。

逆閹魏忠賢,初名進忠,幼黠慧無賴,遂自宮由太監魏朝以進。有寵於帝,内私客氏,外擅朝政。

熊廷弼,治遼陽,稍有生氣。

先是熊廷弼入遼陽,相度各險要,就所宜請置兵將,決策守遼陽,挑濠築垣,借水為防,於是遼陽稍有生氣。

先聽勘,後起用,終罹典刑。

御史馮三元等,劾熊廷弼擁兵十萬,不能成功。於是熊廷弼上疏求勘,詔廷弼回籍聽勘。朱童蒙勘遼事回奏,言廷弼遼力保危城,功不可冺,詔仍起用。○撫臣王化貞,不從廷弼主守議,以致廣寧失守。有旨王化貞逮問,熊廷弼回籍聽勘。後三法司會審,俱坐斬。

李選侍,纔移宮,以正名位。

李選侍,光宗寵妃,帝嘗受其撫養。光宗崩後,選侍猶居乾淸宮。御史左光斗上言選侍非嫡母,又非生母,不宜居正宮以淸名分,給事中楊漣復力爭,乃移居别宮。

又詔封,那客氏,奉聖夫人。

客氏,上乳母也,與魏忠賢通,擾亂朝政。

翻三案,諸名流,一網打盡。

三案,卽梃擊、紅丸、移宮是也。御史楊維垣希忠賢旨,首翻三案。忠賢私作三朝要典,矯宸翰弁之誣,陷楊漣、左光斗、王之宷等十餘人,先後誅謫。淸流之禍,遂不可解。

廢講壇,毁書院,黨禁東林。

東林黨天下之才藪也,當時目為邪黨,李邦華、周順昌、林枝喬等,都削籍為民,鄒元標、孫愼行、馮從吾、余懋衡亦俱削籍。一切書院俱拆毁,廢罷天下講壇。

建生祠,秩上公,配享孔聖。

李之才等,請建魏忠賢生祠,得旨允行,於是天下皆效之。

七年間,魏璫罪,擢髮難淸。

權閹肆,冦如林,刀兵四起。

四川藺賊奢崇明倡亂,同時貴州土酋安邦彥,與山東妖賊徐鴻,亦舉兵反。

那牛妖,和豕怪,災異並興。

湖廣沅陵縣民家,㹀牛生犢,一目、二頭、三尾,剖殺之,一心、三腎。又民家猪生四子,最後一子,長嘴、猪身、人脮、隻眼。又陝西有巤,狀若捕雞之狸,長一尺八寸,闊一尺,兩旁肉翅,腹下無足,足在肉翅之四角,前爪趾四,後爪趾五,毛細長,色若鹿,尾甚豐大。人逐之,其去如飛,專食穀豆,剖腹約有升黍。

若不是,先天機,早已排定。

又何能,至莊烈,始喪大明。

莊烈帝,弟承兄,盡反故轍。

卽懷宗,名由檢,光宗次子,熹宗弟也,卽位後,改元崇禎。

旣英明,復剛健,的是賢君。

誅客氏,磔忠賢,並斬呈秀。

初魏忠賢肆惡,皆客氏成之也。客氏在宮中,侍從之盛,不減聖駕。熹宗崩,上命歸私第,至是籍其家,命太監王文政嚴訊之,得宮人任身者八人,皆其家侍媵,冀如呂不韋李園事也。上大怒,立命赴浣花局掠死,其子侯國興等俱伏誅。○吏部主事錢元慤疏劾魏忠賢種種罪惡,嘉興縣貢生錢嘉徵疏參魏忠賢十大罪,上命内侍讀疏使忠賢跪聽之,乃謫看守皇陵。忠賢旣行,擁徒繁衆,上聞之大怒,着擒赴治罪。忠賢行至阜城,聞旨自經死,詔磔分其屍。○崔呈秀自結為忠賢義子,官至尚書加少傅。忠賢旣敗,并斬之。

一兵權,罷各鎭,宦官監軍。

諭曰:先朝於宣大薊遼東之地,俱分内臣協鎭,一柄兩操,甚無謂也。况宦官觀兵,古來有戒,其槪罷之。一切相度機宜,俱聽經督節制。

杜亂本,戒廷臣,毋交近侍。

上命内臣俱入直,非受命不許出宮門,且戒廷臣毋結交此輩。

燬要典,拆生祠,焚去非刑。

上因編修倪元璐疏請,遂毁忠賢所作三朝要典。詔各處媚璫生祠,盡行拆毁。諭曰:非法非刑,慘毒異常,允非盛世所宜有。着遵髙皇帝勅旨,槪從焚燬。

承末葉,國祚危,求治太急。

諸閣臣,虛有表,内乏經綸。

溫體仁、楊嗣昌、周延儒等,先後入閣,茫無建白,眞所謂亡國之臣也。

蹇碩士,如二周,均被擯斥。

劉宗周初以論魏賢削籍,崇禎初起官,敷陳時政,帝心重之,欲大用,竟為溫體仁輩所阻,未幾罷去,講學田間。後明亡不食死,學者稱為念臺先生。○黃道周性剛直,不諧流俗,為楊嗣昌等所忌,遂戍邉。明亡被執不屈死。道周嘗講學於銅山之石室,學者稱為石齋先生。

流冦多,共計有,三十六營。

曹文詔擊斬王嘉胤於陽城,其黨復推王自用為首,號曰紫金梁。其黨自相名目,有老回回、八金剛、闖王闖將、八大王、掃地王、闖塌天、破甲錐、刑紅狼、亂世王、混天王、顯道神、鄉里人、活地草、掠地虎、小紅狼、一丈靑、黃虎龍、江水不沾泥、點燈子、獨頭虎豹、五一座城、通天柱、太平王、爬天王等,分為三十六營。

鳳陽陷,皇陵焚,賊梳軍櫛。

賊陷鳳陽,焚皇陵,樓殿俱燼,守官死。○給事常自裕上言鳳陽焚刼四日,而馬爌至歸德。圍解三日,而鄧玘來頴亳。安廬之賊返斾而北,尤世威等,信尚杳然。賀人龍等,各處淫剠,所謂賊梳而軍櫛也。惟皇上嚴懲之,以申軍法。

亂紛紛,内不靖,兼外不寧。

袁崇煥,議收遼,紙上談兵。

先是熊廷弼經營遼陽,布置布方數年間,滿淸兵不敢南下,後毛文龍為島帥,邊備亦甚整飭。袁崇煥督邊,以為不受節制,設計斬之,其部下尚可喜等投降滿淸。崇煥五年,復遼之策,亦莫能展,卒為滿淸反間計所害。

洪承疇,為督帥,改節降淸。

滿淸兵圍錦州,經略大臣洪承疇督兵十三萬赴援之,兵敗被擄,訛傳承疇已死,帝慟之,築壇賜祭。初不料其降淸也。

獻闖賊,擾中原,大肆殺戮。

張獻忠陝西膚施人,初為流賊,號黃虎,據蜀稱西王,性嗜殺,一日不見流血,悒悒不樂。詭開科取士,集靑羊宮,以兵擊之,凡二萬二千餘人,皆挾策而死。淸兵至漢中,始伏誅。○李自成陝西米脂人,初為流賊,繼其舅髙迎祥為闖王,性嗜殺,甚於獻忠。據西安,僭國號曰大順,尋攻陷都城。淸兵入關西走死。

盈廷中,常聚訟,禦敵無人。

李自成兵薄寧武關,總兵周遇吉死之。又進犯大同,諸大臣屢議南遷,帝曰:諸臣平日盈廷聚訟,今國家至此,無一忠臣義士,為朕分憂,而謀乃若此。夫國君死社稷,古今通理,朕志已定,無復多言。繼又問守戰之策,羣臣默然不能對,上嘆曰:朕非亡國之君,諸臣乃亡國之臣也。

皇城破,莊烈徇,痛心千古。

去冠冕,髮覆面,任賊分裂。

李自成入彰門,上召閣臣謂曰:事急矣,出何策?俱曰:陛下洪福齊天,自當無虞。及内城陷,鋒火燭天,上御前殿,鳴鐘集百官,無一至者。遂回南宮,登萬嵗山之壽皇亭自經,太監王承恩對縊。上衣前書曰: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謀臣悞朕,朕死無顏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朕身,但勿傷百姓一人。

諸廷臣,不死節,迫令獻金。

京城旣陷,大學士范景文等,死節者三十七人。其降者均被拘,廹令獻金,稍不滿意,極刑拷掠。

吳三桂,未入關,京師已降。

誓復仇,借淸兵,開門揖盜。

吳三桂奉檄率五十萬兵入關,未至而京城已破,乃頓兵山海關走。向淸廷乞師,長驅以入,大敗闖賊於一片石。賊還悉眾西行,淸兵遂據北京,因而定鼎焉。

殲流冦,據神州,滿淸定鼎。

變衣冠,令薙髮,雷厲風行。

大明國,十六君,至此結果。

南北京,都變為,泡影浮雲。

古往今來分世代,争雄鬬智弄刀兵。

早知胡馬常南下,安用防邊萬里城。

西江月

不盡滄桑興廢,紛争富貴榮華。夕陽依舊泛紅霞,誰見漢宮銅馬。 月夜風淒露冷,聽殘徧地胡笳。回思故國淚如麻,慷慨悲歌泣下。

錦繡河山誰是主, 一朝甫滅一朝興。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卷第十一終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