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三

作者:杨慎 字数:18744 更新:2025-06-10 14:27:15

第三段 說秦漢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壶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詩曰

成敗興亡古至今,飛雲去鳥入銷沈。荒郊廢塚傷心處,不待田文聽鼓琴。

記得東周并入秦,回頭楚漢鬧乾坤。時來驟雨推潢潦,勢敗狂風捲片雲。富貴一場鴛枕夢,是非千載馬蹄塵。殘山剩水年年在,不見謀王圖霸人。

剪雪裁冰詩有味,降龍伏虎事曾闻。夜來說到降龍處,今日還尋伏虎人。伏虎降龍輸好汉,談今說古看書人。休嫌短話成長話,要把新文接舊文。打虎金槌休换柄,斬蛟寶劍再磨新。斬蛟寶劍長三尺,打虎金槌重九斤。故典尋來知往事,新詞說動長精神。死灰撥火重生焰,枯樹開花再遇春。春去春來人易老,花開花落可憐人。不如忙裏偷閒好,再把新詞聽一巡。

昨序說夏商周三代,到周赧王,被秦昭襄王逼献國邑,旋滅東西周而周亡。如今說到秦漢兩朝事迹。

秦始皇帝政者,始祖伯益(史记作柏翳),唐虞時為虞官,賜姓嬴氏。其後裔蜚廉事殷紂,六世至非子(蜚廉生惡來革,革生女防,女防生旁臯,旁臯生太凡,太凡生大駱,大駱生非子)。周孝王時,為主馬之官,王封為附庸,邑之秦,號曰秦嬴。二世至秦仲(秦嬴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其國始大。傳莊公、襄公(庄公弟),平王始封為諸侯。再傳文公、寧公(文公孫)、武公、德公(武公弟)、宣公、成公(宣公弟)、穆公任好(成公弟)、康公罃、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哀公孫)、悼公、厲公、躁公、懷公(躁公弟)、靈公(懷公孫)、簡公(懷公子)、獻公(靈公子)。孝公用商鞅之術,富國强兵,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稷(武王弟),滅周。傳孝文王柱、莊襄王楚,納呂不韋之妾,生子政。王薨,政冒嬴氏之姓襲位。二十余年間,并吞六國,天下歸一。自稱始皇帝,傳二世皇帝胡亥,三世秦王子嬰。沛公入關,子嬰降,隨為楚項籍所殺。凡六主,共四十九年(起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終二世三年甲午。混一止一十五年,起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終甲午)。又五年,漢滅楚,天下歸漢。

漢高祖劉邦者,平秦滅楚,即皇帝位,傳惠帝盈、呂后雉、文帝恒、景帝啟、武帝徹、昭帝弗陵、宣帝詢、元帝奭、成帝驁、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嬰。凡一十三主,共二百一十一年(起高帝元年乙未,終平帝元始五年乙丑),是為西漢。被外戚王莽所篡,僭位一十七年(起莽居攝元年丙寅,終地皇三年壬午)。四方兵起,奉漢宗室劉玄為帝,號曰更始,誅滅王莽(起更始元年癸未,終二年甲申)。三年,光武即位,玄降封淮陽王,尋為赤眉所殺。

後漢光武帝劉秀者,景帝七世孫(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林節侯買,買生欝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帝)。起兵誅莽,削平僭偽,神武中興。傳明帝莊、章帝烜、和帝肇、殤帝隆、安帝祜、顺帝保、冲帝炳、質帝纉、桓帝志、靈帝宏、獻帝恊。凡一十二主,共一百九十五年(起光武建武元年乙酉,終獻帝建安二十四年乙亥),是為東漢。曹丕篡之,天下魏吳蜀三分。

自秦始皇一统,至漢獻帝禪位,通共四百四十年,中間賢愚興廢,不能細說,略將大概品題。

七戰國,秦昭王,英雄獨霸。

奪周朝,取世界,遷徙周民。

昭王死,子孝文,繼登三日。

奄然间,無疾病,做了亡人。

秦昭襄王薨,子孝文王柱立。三日薨,子莊襄王楚立。

莊襄王,恰三年,龍牀未暖。

棄羣臣,亡化了,結末嬴秦。

秦始皇,呂家兒,根源不正。

呂不韋,稱仲父,於國何親。

楚本名異人,孝文王仲子。孝文王為太子時,異人質于趙。陽翟大贾呂不韋見之,說曰:請以千金,為子西遊,立子為嗣。乃買奇物玩好,獻于太子妃,因譽異人之賢。妃无子,乃言于太子,約以為嗣。不韋取邯鄲姬絶美者與居,知其有娠,而獻于異人。期年生子政。其後異人自趙亡歸得立,以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號曰仲父。三年王薨,政立,是為始皇帝。後嫪毐事發,王賜之書曰:君何功於秦,號稱仲父。徙處蜀,飲鴆死。○陽翟,今開封府禹州。

咸陽市,懸千金,誇張呂覽。

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大陰人,一塲亂,出醜難聞。

王即位時年少,太后時與呂不韋私通。王益壯,不韋恐事覺,乃求得大陰人嫪毐以為宦者,進于太后。王左右有與嫪毐爭言者,告嫪毐實非宦者,遂誅毐。

承累世,大威風,消磨六國。

絷韓王,削趙壤,魏楚難存。

滅燕國,并遼東,如同刈草。

入臨淄,蠢王建,松柏飄零。

王十七年辛未,滅韓。十九年癸酉,滅趙,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二十二年丙子,滅魏。二十四年戊寅,滅楚。二十五年己卯,滅燕滅代。二十六年庚辰,攻齊,齊王建降,秦遷之共,處之松柏之間,餓而死。齊人怒建聽奸人賓客以亡其國,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詳也。○共,地名,今衞輝府輝縣。

取百越,却匈奴,鞭笞天下。

王翦悉定江南地,降百越之君,置會稽郡。使盧生入海求仙人,羡門子高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乃遣將軍蒙恬北伐匈奴。

罷諸侯,置郡守,撐達為君。

廷尉言置諸侯不便,于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内史郡、雲中郡、九原郡、上郡、北地郡、隴西郡、上谷郡、鉅鹿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齊郡、瑯琊郡、河東郡、上黨郡、太原郡、代郡、雁門郡、三川郡、穎川郡、南郡、長沙郡、巴郡、蜀郡、漢中郡、南陽郡、邯鄲郡、東郡、泗水郡、九江郡、鄣郡、會稽郡、薛郡、碭郡、黔中郡。郡置守尉監。

自稱為,始皇帝,革除谥法。

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制曰:死而以行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乃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登泰山,大封禪,立石銘勳。

帝東巡封泰山,立石頌功業,下禪梁父。增土之高曰封,除地曰墠,後改為禪。

造鐘鐻,鑄金人,銷除兵器。

收天下兵聚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宮庭中。

坑儒生,焚聖典,殄滅斯文。

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始皇大怒,坑諸生四百六十餘人于咸陽。長子扶蘇諫不聽,使監蒙恬軍于上郡。燒詩書百家語,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填大海,建阿房,蓬萊求藥。

除直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千八百里,數年不就。營朝宮,作前殿阿房隱宮,徒刑作者七十萬人。遣方士徐市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求諸仙人,及不死藥。

築長城,修五嶺,苦害生民。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略取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又置閩中郡,以讁徙民五十萬,戍五嶺。

博浪沙,飛金鎚,副車誤中。

十日索,無踪影,未免擔驚。

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韓人张良,令力士操鐵鎚狙擊始皇,誤中副車。始皇驚,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因巡狩,至沙邱,鑾輿晏駕。

鮑魚車,同載輼,厮混尸靈。

始皇東巡,少子胡亥從。至沙丘崩,秘不發喪,棺載輼涼車中。會暑,輼車臭,乃載一石鮑魚以亂之。

奸臣計,暗圖謀,扶蘇太子。

可憐哉,同恬毅,賜死長城。

中車府令趙高,與丞相李斯,矯詔立胡亥為太子。賜扶蘇書,數以不能立功,又上書誹謗怨望。而恬不矯正,皆賜死,并誅恬弟毅。胡亥即位,是為二世皇帝。

秦二世,用趙高,指鹿為馬。

中丞相趙高欲專權,恐群臣不聽,乃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問左右,或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由是群臣莫敢言其過。

獃李斯,阿督責,黄犬東門。

陳勝吴廣等兵起,二世以讓丞相斯,斯懼,乃阿二世意,勸以督責之術。二世悦,行督責益嚴。趙高譖斯與子由謀反,論斬咸陽市。斯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黄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望夷宮,求王侯,至於黔首。

丞相命,槩不許,刀下亡身。

趙高數言關東盜無能為。及沛公屠武關,二世讓高。高乃使其婿閻樂,將兵至望夷宮。樂數二世曰:足下無道,今天下皆畔,其自為計。二世曰:吾願得一郡為王。弗許。願為萬户侯。又弗許。願為黔首。樂曰:受命丞相誅足下。二世乃自殺。

子嬰起,誅趙高,力扶宗社。

王氣銷,天命改,换了乾坤。

高立二世兄子子嬰,降號為三世秦王。子嬰刺殺高,遣兵與沛公戰,大敗。明年亡。

都只為,二世君,窮奢極欲。

視蒼生,如草芥,重法嚴刑。

發戍卒,動人心,罾魚變亂。

假狐鳴,煽惑起,廣勝張陳。

二世時,發閭左戍漁陽,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吴廣為屯長。會天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法皆斬。勝廣乃谋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念欲先威眾,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書,怪之。又間廣之叢祠中,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興,陳勝王。旦日卒中往往指目勝廣。勝廣遂起兵于蘄,勝自為楚王。大梁人張耳陳餘,詣門上謁,以為校尉。

趙武臣,魏王咎,人人舉事。

楚將武臣,自為趙王。周市立魏公子咎為魏王。

齊田儋,燕韓廣,處處紛爭。

故齊王族田儋自為齊王。趙將韓廣自為燕王。

劉沛公,項重瞳,興兵輔楚。

子房公,能趁勢,復立韓成。

沛人劉邦起兵于沛,自為沛公。楚人項梁起兵于吴,以兄子羽為禆將,羽目重瞳子。梁求得楚懷王孫心于民間,立以為楚義帝。張良說梁立韓公子成為王。子房,良字。

六戰國,惡狠狠,重興舊業。

笑談間,齊響應,變了民心。

劉沛公,入關陝,秦降軹道。

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降軹道旁。○軹道亭,在霸水旁。

楚項羽,過驪宮,一火而焚。

殺子嬰,屠咸陽,冰消瓦解。

項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屠咸陽,殺降王子嬰。

老亞夫,撞玉斗,賭鬬鴻門。

樊骖乘,啗彘肩,沐猴奪氣。

護眞龍,四猛士,彊信侯嬰。

沛公與項羽會于鴻門。亞父范增,勸羽殺沛公。張良至軍門,見沛公驂乘樊噲,告以事急。噲直入,瞋目視羽。羽賜之彘肩,噲立啗之。因讓羽曰:沛公先破秦入關,勞苦功高。而將軍欲誅有功之人,竊為不取也。羽無以應。沛公因起,脫身獨騎。噲與靳彊、紀信、夏侯嬰步從,間行歸霸上。留張良謝羽,以白璧獻羽,玉斗與亞父。亞父拔劍撞破之曰: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韓生說羽都關中,羽思東歸,曰:富贵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生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封漢王,用賢才,築壇拜將。

項羽立沛公為漢王。用蕭何薦,設壇具禮,拜韓信為大將。

蕭丞相,書六律,約法安民。

漢以蕭何為相國。王初滅秦,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後以不足禦奸,命蕭何次律令。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

韓元帥,使機謀,明修棧道。

度陳倉,逞手段,席捲三秦。

初,漢王之國漢中。張良說王燒絶所過棧道,以未項羽無東意。後用韓信言,引兵從故道襲雍。雍王章邯迎擊漢,陳倉敗走,漢遂定雍地。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皆降。三秦,謂雍、塞、翟也。

虜魏豹,斬陳餘,生擒夏說。

韓信擊魏,虜魏王豹。擊趙代,斬成安君陳餘,禽代相國夏說。

嚇燕書,囊沙計,四海馳名。

信用李左車計,發書使燕,燕從風而靡。楚將龍且救齊,與漢夾濰水而陣。信令人囊沙壅水上流,旦渡擊且,佯敗還走。且追之,信使決壅囊,水大至,且軍大半不得渡,遂殺且。

追霸王,至烏江,奇謀妙算。

初,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至是與漢約,中分天下,引兵東歸。漢王欲西歸,用張良、陳平計,乃追羽。羽渡淮漢,追及之,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楼檥船待。羽曰:天之亡我,何渡為。遂自殺。

趕田横,歸海島,許大功勳。

韓信滅齊,田横自立為齊王。漢定天下,横懼,與其徒入海居島中,遂自殺。

扶助起,漢高皇,獨為赤帝。

初,高祖微時,嘗被酒,夜經豐西澤中。有大蛇當道,拔劍斬之。有老嫗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赤帝子斬之。

仗三傑,鋤暴楚,嫚語分羹。

帝曰:張良、蕭何、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者也。○帝之敗彭城,父太公為項羽所得,置軍中為質。及漢取成臯,羽患之,使告于帝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帝曰:吾與羽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桮羹。

印銷鑄,霎時間,轉環借箸。

酈食其勸帝復立六國後,帝曰:善。趣刻印。方食,張良來謁,以告。良曰: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因具言立六國後有不可者八。帝駡曰:豎儒幾敗而公事。趣銷印。

斬丁公,赦季布,賞罰分明。

季布為項羽將,數窘辱帝。羽滅,帝購布千金。滕公曰:布何罪?臣各為其主用耳。乃赦布,召拜郎中。布母弟丁公,亦為羽將,逐窘帝,帝急謂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還。及羽滅,丁公謁見,帝曰:丁公為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遂斬之。

太疑心,老相國,自污田宅。

上自將擊黔布,數使使問相國何為。客說蕭何曰:上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君何不多買田宅,賤貰貸以自污。何從之,上乃悅。

因乘勝,擊冒頓,幾困平城。

匈奴入寇,漢擊之,輒敗走。于是帝自將至平城。單于冒頓,縱精兵圍帝于白登七日。用陳平秘計,使使厚遺閼氏,乃解圍去。

用陳平,出奇計,偽遊雲夢。

信呂后,誅大將,葅醢功臣。

人有告楚王韓信反者,帝用陳平計,偽出遊雲夢,會諸侯于陳。信迎謁,械繫以歸,赦為淮陰侯。平從帝征伐,凡六出奇計。後陳豨反,信與通謀。事覺,呂后紿信入斬之。或告梁王彭越謀反,赦為庶人徙蜀。呂后白帝曰:彭王壯士,今徙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乃夷越三族,醢其肉賜諸侯。

未央宮,萬歲呼,賈陳新語。

大中大夫陆賈,時時帝前稱說詩書。帝曰:試為著秦所以亡,吾所以得之者,及古今成敗之國。賈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稱善,左右呼萬嵗。號其書曰《新語》。

商雒間,四老出,黄綺功成。

戚夫人有寵,生趙王如意。帝欲廢太子立趙王,呂后恐。張良為畫策,招東園公、綺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至,為太子客。四人年皆八十餘,避秦亂隱于商山者也。四人從太子入朝,上怪问之,四人各言名姓。上曰:吾求公數嵗,今何自從吾兒遊乎?對曰:陛下輕士善罵,故臣等亡匿。今聞太子恭敬愛士,是以來耳。帝由是竟不易太子。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大風歌,思故鄉,欷歔悲慨。

帝破英布還,過沛,置酒,悉召故人父老佐酒。酒酣,上慷慨泣下,自為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謂沛父老曰: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嵗後,魂魄猶樂思沛。

鴻鵠飛,羽翼成,愛子傷心。

張良旣招四皓至,上指示戚夫人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戚夫人泣,上乃為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横絶四海;横絶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皇帝貴,都長安,叔孫婁敬。

帝悉去秦苛儀法。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帝厭之。叔孫通請起朝儀,諸侯朝賀,皆震恐肅敬,置酒無敢諠譁失禮者。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帝初都洛陽,納婁敬言,都長安。

去賓天,付社稷,平勃王陵。

帝疾甚,呂后問蕭何死,谁可代之。曰:曹參。問其次,曰:王陵。然少戅,陳平可以助之。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帝崩,太子盈立,是為惠帝。

漢惠帝,相曹參,七年垂拱。

恰昇平,遭母后,柔輭寬仁。

曹參代蕭何為相,遵何約束,無所變更。帝怪其不治事,以讓參。參曰: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旣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不亦可乎?帝曰:善。在位七年崩。班固曰:孝惠内修親親,外禮宰相,可謂宽仁之主。遭呂太后虧損至德,悲夫。

投鴆酒,暗傷殘,趙王如意。

逞淫刑,人彘了,戚氏夫人。

呂太后鴆殺趙王,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厠中,命曰人彘。

雌太歲,自臨朝,鋤劉王呂。

賴北軍,齊左袒,撥轉人心。

太后臨朝稱制,殺趙王友、梁王恢,立兄子呂產、呂禄為王,使將南北軍。太后尋崩,諸呂欲為亂。太尉周勃矯節入北軍,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中皆左袒。于是擊殺產、禄,悉誅諸呂。迎立高帝中子代王恒,是為文帝。

漢文帝,德化民,受言止輦。

帝專務以德化民。每朝郎從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

禦匈奴,軍細柳,按轡徐行。

匈奴入雲中,帝分遣將軍以備之。周亞夫次細柳,帝自勞軍至壁門。壁門士請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馳驅。于是帝乃按轡徐行,至營成禮而去。

惜露臺,除肉刑,痌瘝百姓。

帝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帝曰: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遂止不作。○齊太史令淳于意石罪當刑,其女緹縈上書曰:死者不可以復生,刑者不可以復屬。雖欲自新,其道無由。帝悲其意,詔除肉刑。

賜几杖,却獻馬,貫朽因陳。

吳王濞詐病不朝,賜以几杖。○有獻千里馬者,帝曰:鸞旂在前,屬車在後,朕乘千里馬,獨先安之。乃還其馬。帝在位二十三年,海内安寧,家給人足。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至腐敗不可食。崩,太子啟立,是為景帝。

漢景帝,賴條侯,剗平七國。

服朝衣,斬東市,晁錯寃魂。

帝用晁錯策,削弱諸侯,于是吳、楚、膠東、膠西、菑川、濟南、趙七國反,條侯周亞夫討平之。吳相袁盎,素與錯不善,說上曰:吳、楚言賊臣晁錯,削諸侯地,故反。欲共誅錯復故地,今獨斬錯,則兵可罷。于是上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服,斬東市。

貶中宮,廢太子,存心刻薄。

皇后薄氏以無寵廢。長公主嫖,欲以女嫁太子榮,其母栗姬不許。由是公主日讒姬,帝衔之。會后廢,大行請立姬為后,帝怒,誅大行,廢太子。《史斷》云:帝天資刻薄,以無寵廢正后,而夫婦之義乖;以無罪廢太子,而父子之恩虧。

置大胾,顧尚席,終害功臣。

帝召周亞夫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亞夫心不平,顧謂尚席取箸。亞夫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後亞夫子為人所告,事連亞夫,召詣廷尉,不食嘔血死。帝崩,太子徹立,是為武帝。

漢武帝,仗雄材,改元建號。

史稱武帝雄材大畧。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帝始號建元元年。

喜功名,務廣地,黷武窮兵。

通西域,置酒泉、武威、張掖、燉煌等四郡。平南越,置南海、蒼梧、欎林、合浦、交趾、九眞、日南、珠崖、儋耳等九郡。平西南夷,置牂牁、嶲、沈黎、汶山、犍為等五郡。平朝鮮,置樂浪、玄菟、臨屯、眞番等四郡。擊滇,置益州郡。

興禮樂,舉孝廉,明經策士。

詔曰:禮壞樂崩,朕甚閔焉。其令禮官勸學興禮,以為天下先。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置五經博士。徵吏民有習先聖之術者,令與計偕。上親策之。

任衞霍,奪天山,空了王庭。

遣衞青、霍去病擊匈奴,凡八出。去病深入二十餘里,至祁連山而還。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祁連本名天山,匈奴呼天為祁連。

求善馬,任貳師,遠征大宛。

漢使入西域者,言大宛有善馬在贰師城,匿不肯與漢。帝乃使將軍李廣利伐宛取馬。

泛樓船,破南越,下瀨將軍。

遣樓船將軍楊僕等,擊南越平之。

只可惜,不封侯,數奇李廣。

孫李陵,陷虜域,太史宮刑。

將軍李廣從衞青擊匈奴,帝陰誡青以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廣軍失道,後期自殺。廣结髪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卒無功,不得封侯。廣孫陵,以步卒五千擊匈奴,殺數千人。軍無後救,虜騎追之,陵遂降。群臣皆罪陵,惟太史令司馬遷言陵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陵遊說,下遷腐刑。

蘇子卿,牧羝羊,上林雁帛。

遣中郎將蘇武使匈奴,單于欲迫降之,武不從,乃使武牧羝北海上曰:羝乳乃得歸。至昭帝時,漢使至匈奴求武等,匈奴詭言武已死。有教漢使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單于驚,乃歸武。子卿,武字。

汲長孺,臥淮陽,戆直難容。

汲黯字長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帝拜為淮陽太守,黯不肯拜。帝曰: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尊異起,李少君,文成五利。

李少君以祠竈却,老方見,上尊之。于是迂怪之士,多言神仙。拜齊人少翁為文成將軍,欒大為五利將軍。

樂巡遊,慕封禪,耗費殃民。

帝巡遊無度,百姓疲敝。封泰山禪,肅然東北至碣石而還。凡周行万八千里。

遣方士,求神仙,法行沈命。

齊人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于是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藥。○帝尊用酷吏,吏民益輕犯法,盗賊滋起,乃作沈命法,曰:盗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皆死。

巫蠱興,輪臺悔,堯母名門。

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惑眾變幻。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埋木人祭祀之。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有疾,都尉江充言上疾祟在巫蠱。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充言宮中有蠱氣,乃入宮掘地,云于太子宮得木人尤多。時上在甘泉,太子欲往謝。而充持之急,太子不知所出,乃收斬充。上聞,發兵與太子戰,太子兵敗出奔,尋自殺。○桑弘羊言輪臺東有溉田五千頃,可募民墾田築亭,以威西國。上以其擾勞天下,乃下詔深陳旣往之悔。○河間趙媫妤,任身十四月,生子弗陵。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乃命其門曰堯母之門。帝崩,太子弗陵立,是為昭帝。

漢昭帝,儘聰明,堪憐命夭。

昌邑王,無德行,不似人君。

霍光、上官桀同受遗詔輔政。桀與光爭權,詐令人為燕王旦上書,言光專權自恣,帝曰:朕知是書詐也。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壽二十三嵗崩,無嗣,立武帝孫昌邑王賀。旣立,昏亂,霍光白太后癈之。立武帝曾孫病已,更名詢,是為宣帝。

漢宣帝,尚刑名,兼王雜霸。

帝所用多文法吏。太子柔仁好儒,嘗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乎。

立中宮,求故劍,忠厚存心。

帝微時,娶許廣漢女,及即位,公卿議立后。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乃白立許氏為后。

霍禹雲,覆家門,禍基驂乘。

霍光子禹,及兄去病之孫雲山,并諸親黨,根據朝廷。帝在民間,聞其尊盛日久,内不能善。光卒,帝以漸損奪其權。禹等自見日侵削,又聞光夫人顯毒弑許后,恐事發誅罰,遂謀反。事覺,皆伏誅。帝初立,光驂乘,帝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及光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霍氏之禍,萌于驂乘。

楊惲誅,寬饒刎,太刻威刑。

光禄勳楊惲失位,家居以財自娛。其友人孫會宗以書諫戒之,惲報書語意怨望。後有人告惲驕奢不悔過,帝見所予書惡之,惲坐誅。司隸蓋寛饒,剛直公清。時上方用刑法,任中書官寛饒上書,言方今儒术不行,以刑餘為周召,以法律為詩書。上以為怨謗,下之吏,寛饒自刎。

增戶口,集鳳凰,循良奏效。

膠東相王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頴川太守黄霸,得吏民心,户口嵗增。○鳳凰集京師杜陵新蔡。

致中興,思輔佐,圖像麒麟。

帝以戎狄賓服,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凡十一人。明著中興輔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帝崩,太子奭立,是為元帝。

漢元帝,重名儒,優柔不斷。

帝少而好儒,及即位,徵用儒生,委之以政。然優柔不斷,孝宣之業衰焉。

遣王嬙,嫁胡虜,短見和親。

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自言願婿漢氏,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賜之。○帝崩,太子驁立,嗣為成帝。

漢成帝,志荒淫,溺情飛燕。

忽天災,躭禍水,委棄宗臣。

上自為太子時,以好色聞。過陽阿主家,悦歌舞者趙飛燕,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尤醲粹,復召入,左右皆嗟賞。有宣帝時披香博士淖方成,在帝後唾曰:此禍水也,滅火必矣。光禄大夫劉向,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及孽嬖為亂亡者,序次為列女傳奏之,帝不能用。

憂外戚,勢逼君,上書梅福。

外戚王氏權勢日盛,南昌尉梅福上書切諫,帝不納。

請上方,斬馬劍,折檻朱雲。

安昌侯張禹,以特進為天子師。時吏民多上書言災異之應,為王氏專政所致。上以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弱,恐為王氏所怨,乃曰:災變深遠难見,惟宜脩政事以應之,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上由此不疑王氏。槐里令朱雲見上曰:臣願賜上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頭,以厲其餘。上問誰也,對曰:張禹。上大怒,御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折。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上無嗣,立元帝孫定陶王欣為太子。上崩,欣立,是為哀帝。

漢哀帝,建平初,天星屢隕。

帝建平元年正月,隕石于北地十六。九月,隕石于虞二。

嬖斷袖,疎正言,漢德頹傾。

侍中董賢為人美麗,自喜常與上卧起,常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帝寵信讒諂,憎疾忠直,漢業由是遂衰。帝崩,無嗣,立元帝孫中山王箕子,更名衎,是為平帝。

漢平帝,莽專權,三綱絕矣。

王莽恐平帝外家衞氏分其權,白太后,使不得至京師。莽長子宇非之,與師吳章,謀欲以變怪驚懼莽,夜使人持血灑莽門第。事發,莽殺宇,連引元帝妹敬武公主,莽叔父红陽侯立皆迫令自殺,漢忠直臣何武、鮑宣皆坐死。北海逢萌謂友人曰:三綱绝矣,不去,祸將及人。遂掛冠去。

酒杯中,置毒藥,矯假金縢。

帝以衞氏故怨莽。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請命于泰畤,願以身代,藏策金縢。帝崩。

擁立著,漢嬰孩,名為孺子。

攝皇帝,陳符命,篡了龍庭。

莽貪立孩幼,立宣帝玄孫嬰為太子,號曰孺子。莽居攝踐祚,民臣謂之攝皇帝。于是劉京、扈雲、哀章等,詐為符命,莽遂篡漢,即眞天子位。

王莽亂,十八年,落頭威斗。

莽以五石銅鑄威斗若北斗,司命負之,出在前,入在旁,凡篡位十八年。更始,諸將入長安,莽在宣室前殿,天文郎按式于前,莽席隨斗柄坐,眾兵殺莽,校尉公賓就斬其首。

淮陽王,號更始,委柄庸人。

劉玄,光武族兄,號更始將軍,諸將立以為帝,改元更始。後敗降赤眉,光武封為淮陽王。玄納趙萌女為夫人,委政于萌。萌生殺自恣,群小膳夫,皆濫授官爵。

漢光武,起南陽,二十八宿。

光武家南陽之白水鄉,與兄縯起兵討莽。鄧禹、吳漢、賈復、耿弇、寇恂、岑彭、馮異、朱祜、祭遵、景丹、蓋延、姚期、耿純、臧宮、馬武、劉龍、馬成、王梁、陳俊、杜茂、傅俊、堅鐔、王霸、任光、李忠、萬脩、邳彤、劉植等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宿。

戰昆陽,誅王尋,際會風雲。

莽兵圍昆陽,光武自將為前鋒而進,諸部共乘之,莽兵大潰。

痛親兄,被傷殘,獨居涕泣。

帝兄縯為更始所殺,每獨居枕席,有涕泣處。

漢官儀,驚再覩,三輔巡行。

更始以帝行司隷校尉,帝乃置僚屬,一如舊章。時三輔見更始諸將,皆冠幘而衣婦人衣,莫不笑之。及見司隷僚屬,皆喜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三輔,京兆、馮翊、扶風。

滹沱河,險些兒,乘冰得渡。

蕪蔞亭,麥豆粥,患難君臣。

邯鄲卜者王郎,自稱天子。帝在薊,薊中起兵應郎。帝趣駕出馳,至蕪蔞亭,馮異上豆粥。至滹沱河,無船不可濟,使王霸視之。霸還,詭言冰堅可渡,遂前。比至河,冰亦合,未畢數騎而解。遇大風雨,帝入道旁空舍,馮異抱薪,鄧禹爇火。帝對竈燎衣,異復進麥飯。

擊銅馬,推赤心,關西投死。

帝擊銅馬賊,悉破降之。降者不自安,帝乃自乘輕騎,按行部陣。降者相謂曰: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斬王郎,燒文牒,反側安心。

帝攻斬王郎,得吏民與郎交關文書,皆不省,會諸將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豁達度,重循良,褒封卓茂。

隗囂使馬援詣洛陽,援入,帝在宣德殿南廡下,袒幘坐。援曰:臣遠來,陛下安知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眞也。○宛陵人卓茂,哀平間為密令,吏民親愛之。帝即位,先訪求茂,以為太傅,封侯。

嚴子陵,同夜臥,警動星文。

嚴光字子陵,少與帝同遊學。帝即位,光隱身不見。帝求得之,引入論道舊故。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三十萬,青銅錢,賞旌强項。

湖陽公主蒼頭殺人,匿主家,吏不能得。主出行,以奴驂乘。洛陽令董宣候得格殺之。主訴帝,帝怒,欲殺宣。宣曰:陛下縱奴殺人,何以治天下乎?帝使謝主,宣不從,强頓之,終不肯俯。帝因勅强項令出,賜錢三十萬。

百束匹,郅惲布,加貶東門。

帝夜出還,上東門,候郅惲拒關不開。帝乃從東中門入。明日,賜惲布百疋,貶東中門候為尉。

只可惜,薏苡讒,伏波藁葬。

伏波將軍馬援卒。梁松素恨援,因搆陷以罪。初,援征交趾,嘗飲薏苡實,能勝瘴氣。軍還,載之一車。及卒後,有上書譖援所載皆明珠文犀。帝益怒。援妻孥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藁葬城西。

談時政,太激切,枉殺韓歆。

大司徒韓歆好直言,于上前證嵗將飢凶,言甚剛切。帝免歆歸田里,復遣使責之。歆自殺。

廢郭后,寵麗華,皇儲易位。

初,帝聞新野陰氏女麗華色美,納之。後欲立為后,以郭貴人有子,立之。郭后寵衰怨懟,乃廢之,而立陰氏。太子彊不自安,願備藩國。于是立陰后之子陽,更名莊。

易妻諷,事不諧,調笑朝廷。

帝姊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大司空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公主曰:事不谐矣。

信圖讖,謫桓譚,不無遺議。

帝以赤伏符即位,由是信用讖文。會議靈臺所處,帝謂桓譚曰:吾欲以讖決之。对曰:臣不讀讖。帝怒,出為郡丞。

保功臣,謝西域,終是賢君。

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故皆保其福禄,無誅譴者。○西域十八國遣子入侍,帝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帝崩,太子莊立,是為明帝。

漢明帝,念勳勞,雲臺圖畫。

帝思中與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雲臺。益以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幸橋門,拜更老,偃武脩文。

初行餋老禮,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禮畢,引諸儒執經問難。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者億萬計。

佛法像,入中原,金仙托夢。

帝夢見金人長大,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書,及沙門以歸。

取哀牢,懷鄯善,率土歸心。

班虎頭,通西域,三十六國。

哀牢王柳貌,率其民内附。前此未嘗通中國也。○班超使西域,鄯善王廣,納子為質。復使于寘,降其王廣德,于是諸國皆遣子入侍。武帝所通西域三十六國,與漢絶六十五載,至是復通。○初,超詣相者曰:生燕頷虎頭,飛而食肉,當封侯萬里之外。果以定西域功,封定遠侯。

耿校尉,困疏勒,拜井泉生。

以耿恭為校尉,屯車師後王部。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引兵據之。匈奴來攻,擁絶澗水。吏士渴乏,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乃向井拜祝,有泉涌出,揚水示虜。虜以為神,遂引去。○帝崩,太子炟立,是為章帝。

漢章帝,尚寬仁,慈祥長者。

帝事從寛厚,平徭簡賦。魏文帝稱明帝察察,章帝長者。

命曹褒,修漢禮,獎諭儒臣。

博士曹褒,請著成漢禮。帝拜為侍中,授以叔孫通漢儀,令以禮條正。褒撰制度百五十篇奏之。

馬太后,慎滿盈,停封諸舅。

大旱,言事者以為不封外戚之故。太后詔以外戚貴盛,鮮不傾覆,固不許。

除誹謗,納正諫,赦罪崔駰。

孔僖、崔駰同遊太學,相與論武帝始為天子,崇信聖道,及後恣己,忘其前善。鄰房生上書告僖、駰誹謗先帝,僖自訟曰:凡言誹謗,謂實無此事,而虚加誣之也。至如武帝政之美惡,顯在漢史,非虚謗也。詔勿問。○帝崩,太子肇立,是為和帝。

漢和帝,禮賢才,承家柔善。

《史斷》云:帝優禮賢者,以袁安為三公。丁鴻、魯恭、韓稜之徒,皆一世名德,相繼擢用。

用中官,尊外戚,消長因循。

帝十歲即位,竇太后臨朝。太后兄憲,弟篤、景、瓌,並處親要專權。

任竇憲,擊匈奴,燕然勒石。

宗室都鄉侯暢,得幸太后。竇憲恐暢分其權,遣客刺殺之。太后怒,憲求擊北匈奴以贖罪。與單于戰,大破走之,出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紀漢威德而還。

倚鄭眾,芟大憝,虎殪狼興。

朝臣皆附竇憲,獨中常侍鄭眾不附豪黨。帝遂與眾定議誅憲,憲、篤、景皆自殺,惟瓌以未嘗犯法得全。遷眾大長秋。宦官用權自此始。○《史斷》云:和帝年纔十四,乃能收捕竇氏,足繼都和之烈。惜其與宦官議之,以啟中常侍亡漢之階。语曰“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此之谓也。

班孟堅,人物志,縱横九等。

著漢書,尚未就,女弟嗣成。

班固字孟堅,作古今人表。上上聖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凡九等。著漢書未就,以竇氏賓客收捕死獄中。詔固女弟曹壽妻昭,踵而成之。○帝崩,少子隆立,是为殤帝。

漢殤帝,襁褓中,權歸鄧后。

坐龍牀,八個月,葬入康陵。

帝即位,始生百餘日,鄧太后臨朝。明年八月,帝崩,葬康陵。立章帝孫、清河王慶之子祐,是為安帝。

漢安帝,邸第時,頗多祥瑞。

即位後,母臨朝,長統昌言。

帝在邸第,數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盤床第間。年十三即位,太后猶臨朝。時以災異策免三公。仲長統以為災異皆外戚宦官所致,乃作昌言。

楊伯起,慎四知,却金暮夜。

楊震字伯起,為東萊太守。昌邑令王密,夜懷金遗震,震却之。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者。密媿而止。

虞武都,破西羌,增竈行兵。

虞詡為武都太守。羌眾數千,遮詡于崤谷,詡留不進,宣言请兵須到而發,羌聞乃分鈔旁縣。詡因其兵散,日夜兼行,令吏士各作两竈,日增倍之。或曰:孫臏减竈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過三十里,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詡曰:虜眾多,我兵少,徐行則易為所及,速進則彼所不測。見吾竈日增,必謂郡兵來迎。孫臏見弱,吾今示强,勢有不同故也。旣到郡,擊羌,大破之。

親政事,奉和熹,尊崇乳媼。

和熹,鄧太后諡。帝賜乳母王聖野王君。

東南巡,至葉縣,不得回京。

帝南廵至葉,崩于乘輿。

閻太后,戀垂簾,北鄉侯繼。

襁褓中,未七月,遘疾而薨。

閻太后臨朝,欲久專政,貪立幼年。立章帝曾孫北鄉侯懿為嗣,以三月即位,十月薨。

漢順帝,十九侯,迎來即位。

初,閻太后與王聖及中黄門江京等,譖太子保于安帝,廢為濟陰王。北鄉侯薨,中常侍孫程等迎保即位,是為順帝。封程等十九人為列侯。

抑忠良,尊后黨,地坼山崩。

以后兄梁冀為大將軍,弟不疑為河南尹,杜喬等分行郡縣。所劾奏多冀及宦官親黨,互為請救,事皆寢遏。〇洛陽宣德亭地坼八十五丈,隴西金城山崩。

枉却了,能直言,埋輪風節。

遣張綱等分行州郡。綱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道,安問狐狸?遂劾奏冀、不疑無君十五事。帝不能用。

聽中官,養子襲,爵賞何輕。

初,聽中官得以養子襲爵。〇帝崩,太子炳立,年二嵗,是為冲帝。

冲一載,質半年,皇親跋扈。

主威移,君壽促,敗在桓靈。

冲帝以八月即位,明年正月崩。立章帝曾孫渤海王鴻之子纉,年八嵗,是為質帝。帝少而聰慧,嘗因朝會目梁冀曰:此跋扈將軍也。冀聞,遂進毒弑帝。即位之明年六月崩,立章帝曾孫蠡吾侯志,是為桓帝。在位二十一年崩,立章帝玄孫觧瀆亭侯宏,是為靈帝。

處士議,秀才風,搆成黨禍。

八顧廚,八俊及,復有三君。

誰得似,申屠蟠,超然評論。

桓帝時,河南張成以方伎交通宦官。成子殺人,司隷李膺按殺之。宦官教成弟子牢脩上書,告膺等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帝班下郡國逮捕黨人。下膺等于獄,辭連、陳寔、范滂之徒二百餘人,皆禁錮終身。應等雖廢錮,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更相標榜,為之稱號。以竇武、陳蕃、劉淑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劉祐、魏朗、趙典、朱㝢等八人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泰、范滂、尹勳、巴肅、宗慈、夏馥、蔡衍、羊陟等八人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張儉、翟超、岑晊、范康、劉表、陳翔、孔昱、檀敷等八人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度尚、張邈、王孝、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等八人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靈帝立,宦官侯覽怨張儉,覽鄉人朱並,告儉等共為部黨,圖危社稷。于是李膺等皆考死詔獄,凡黨人死者百餘人,其濫及死徙廢禁者,又六七百人。初,范滂等非訐朝政,太學生爭慕其風,申屠蟠獨歎曰:戰國之世,處士横議,卒有坑儒燒書之禍,今之謂矣。乃絶迹于梁碭之間。後滂等果罹黨禍,惟蟠超然免于評論。

生殺權,憑宦寺,鬬起黃巾。

鉅鹿張角,自稱將軍,旬月之間,天下響應,皆著黄巾以為標幟,時人謂之黄巾賊。〇鉅鹿郡,今屬直隸。

何國舅,召外兵,草來千里。

廢弘農,扶獻帝,逼劫咸秦。

靈帝崩,皇子辨立。宦官蹇碩忌何太后兄大將軍進,進殺之。袁紹因勸進悉誅宦官,進白太后,不聽。紹為進畫策,召四方猛將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董卓聞召,即時就道,至澠池。而進更狐疑,宣詔止之。進謀池,中官張讓等殺進,進部將引兵燒南宮門。袁紹捕誅宦官二千餘人。讓等困廹,將帝步出穀門,讓投河死。卓遠見火起,知有變,急進兵,迎見帝于北芒阪下。是日還宮,卓廢帝為弘農王,而立帝弟協,是為獻帝。于是關東州郡皆起兵討卓,卓畏其兵盛,遷都長安以避之。是時童謡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董卓亂亡之讖也。

袁本初,抗虎威,關東亡命。

董卓將廢立。袁紹曰:今上未有不善,公欲廢嫡立庶,恐眾不從。卓叱之曰:竪子敢然,爾謂董公刀不利乎?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引佩刀横揖徑出,逃奔冀州。本初,紹字。

曹孟德,散家財,起義連盟。

十八路,眾諸侯,無能討賊。

驍騎校尉曹操,字孟德,間行至陳留,散家財,與關東州郡合兵討卓。眾各數萬,推袁紹為盟主。諸軍畏卓强,莫敢先進。操引兵擊之,不克。

王司徒,誅董卓,膏火臍燈。

司徒王允,與卓將呂布密謀討卓,誅之,暴尸于市。卓素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為大炷,置卓臍中燃之,光明達曙。

董卓死,汜傕來,長安再亂。

卓已死,百姓訛言當悉誅涼州人。卓部將李傕、郭汜等,轉相恐動,遂舉兵犯闕,入長安城,殺王允。

兩猜疑,私戰鬬,劫質公卿。

傕汜矜功爭權,治兵相攻。傕刦帝至營,帝使公卿和傕汜,汜留太尉楊彪等為質。

操救駕,效桓文,移都入許。

自加官,自進爵,亂世奸雄。

董昭謂曹操曰:將軍入朝天子,輔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操遂移駕遷都許,自為大將軍,封侯。復自為丞相,進爵魏公。初,汝南許邵好覈論人物,操往問之,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挾天子,令諸侯,垂涎漢鼎。

弒中宮,殺皇子,側目無君。

帝自都許以來,守位而已,左右莫非曹氏之人。董承謀誅操,操殺承。承女為貴人,并殺之。伏后懼,與父完書,令密圖之。事泄,操廢后以憂死,所生二皇子,皆酖殺之。

擒呂布,破張超,横行四海。

呂布與袁術通,操擊布擒之。往征陶謙,陳留太守張邈,與弟超叛操。操攻圍之,超自殺。

走袁術,定劉表,叱咤風雲。

操征袁術,破走之。擊劉表,表卒,其子琮舉荆州降。

戰河北,斬尚譚,旋梟蹋頓。

袁紹為操所敗,慙發憤病死。操復攻其子譚、尚,斬譚。尚奔烏桓,操征之,斬其王蹋頓。尚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斬送之。

爭漢中,降張魯,兵不留行。

張魯據漢中,操擊降之。

任武勇,有能人,夏侯張許。

謂夏侯惇、惇弟淵、張遼、許褚。

用文才,多智士,賈董荀程。

謂賈詡、董昭、荀彧、彧從子攸、程昱。

好發塚,巧立名,摸金郎將。

袁紹檄文曰:操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偽尊劉,教後代,篡竊留心。

西邊有,漢中王,擁兵蜀郡。

劉備據蜀,稱漢中王。

東敗與,孫討虜,赤壁鏖兵。

操旣定荆州,將順江東下。討虜將軍孫權,迎擊于赤壁,大破之。操引還。

想兼併,力難加,徘徊顧望。

覷山河,不得已,鼎足三分。

臨死向,銅雀臺,分香賣履。

初,操築銅雀臺于鄴。及將死,遺令曰:吾媫妤伎人輩,皆著銅雀臺,時時登臺,望吾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

假慈悲,將惡擔,推與兒孫。

陳群言于操曰:漢祚已終,殿下宜正大位。操曰: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史斷》云:操意欲身受漢臣之榮,而嫁篡逆之惡于子孫,其用心亦甚不仁矣。

漢献帝,可憐生,一絲殘喘。

沒巴鼻,無倚靠,寄命他人。

恰回首,魏曹丕,稱王刦禪。

貶山陽,流落做,小可藩臣。

操卒,子丕嗣為魏王。尋受漢禪,廢帝為山陽公。

四百載,漢家邦,龍樓鳳閣。

一場空,單剩下,兔跡狐塵。

漢高祖,怎生般,五年滅楚。

楚重瞳,齊出力,三載亡秦。

秦楚滅,漢龍興,二十四帝。

轉回頭,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創業非容易,後代無賢總是空。

回首漢陵和楚廟,一般瀟灑月明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鬬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明朝整頓調絃手,再有新文接舊文。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卷第三終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