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周南 召南

作者:程俊英 字数:24997 更新:2025-06-10 14:21:05

《周南》、《召南》是《国风》中编次在最先的。《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二南合计二十五篇。

关于二南产生的年代,《毛诗》说它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郑玄的《诗笺》和后来崇毛派多这么说。但经后人考证,认为它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的制作。崔述《读风偶识》说:“此(《汝坟》)乃东迁后诗,‘王室如毁’,指骊山乱亡之事。”《何彼秾矣》中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二句,《毛传》和《郑笺》以文王释平王。魏源《诗古微》认为这是指周室东迁后的平王宜臼。章潢《诗经原体》提出文王时候吕尚还没有封齐,诗的“齐侯之子”不是指他。冯沅君《诗史》说《甘棠》诗中的“召伯”,指的是宣王末年征伐淮夷有功的召穆公虎,和《大雅·召旻》中称召公奭为“召公”的不同。《甘棠》是歌颂召虎的诗,与召公奭无关。《野有死麇》据《旧唐书·礼仪志》,说它是平王东迁后的诗。而且二南的写作技巧远胜于《周颂》,周初不可能产生这样成熟的作品。因此,今人多认为二南可能是东迁前后的诗。

旧说二南的产生地在陕西岐山一带地方。后人据诗的内容去分析,如《关雎》说“在河之洲”,指的是黄河。《汉广》说“江之永矣”,指的是长江。黄河和长江之间有汉水、汝水,这就是《汉广》所说的“汉有游女”,《汝坟》所说的“遵彼汝坟”。在黄河和长江地区,二南诗中简称为“南”,即《樛木》所说的“南有樛木”,《汉广》所说的“南有乔木”。《草虫》的“陟彼南山”,《殷其靁》的“在南山之阳”,南山指的是它北面的终南山。这和《韩诗序》(郦道元《水经注》引)所说的“二南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相同。按南阳即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南郡即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地方。由此可见,二南的产生地,包括河南的临汝、南阳,湖北的襄阳、宜昌、江陵等一带地方。它是国风中最南的地区。

据马瑞辰《毛氏传笺通释》考证,南是古代国名,在今陕西。周王把这些地分给周公旦和召公奭作采邑。采邑不得名为国风,编诗的人称之为周南、召南。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周是地名,在雍州岐山之阳。南是周以南之地。召也是地名,召以南的诗叫做召南。周的西边是犬戎,北边是豳,东为列国,唯南最广,而及乎江汉之间。方说似较正确。

二南的作者有好些可能是妇女,诗的内容反映了她们的劳动、恋爱、归宁、思夫等生活与思想感情。还有一些礼俗诗,如贺婚、祝多子诗等。

周 南

关 雎

【题解】

这是一个青年热恋采集荇菜女子的诗。诗中所说的“君子”,是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称呼;琴瑟、钟鼓是当时贵族用的乐器:可见诗的原作者可能是一位贵族青年。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这是正确的。全诗集中描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只能在想象中和她亲近、结婚。

关关雎鸠 〔1〕 , 雎鸠关关相对唱,

在河之洲 〔2〕 ; 双栖河里小岛上;

窈窕淑女 〔3〕 , 纯洁美丽好姑娘,

君子好逑 〔4〕 。 真是我的好对象。

参差荇菜 〔5〕 , 长长短短鲜荇菜,

左右流之 〔6〕 ; 顺着水流左右采;

窈窕淑女, 纯洁美丽好姑娘,

寤寐求之 〔7〕 。 白天想她梦里爱。

求之不得, 追求姑娘难实现,

寤寐思服 〔8〕 ; 醒来梦里意常牵;

悠哉悠哉 〔9〕 , 相思深情无限长,

辗转反侧 〔10〕 。 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 长长短短荇菜鲜,

左右采之; 采了左边采右边;

窈窕淑女, 纯洁美丽好姑娘,

琴瑟友之 〔11〕 。 弹琴奏瑟亲无间。

参差荇菜, 长长短短鲜荇菜,

左右芼之 〔12〕 ; 左采右采拣拣开;

窈窕淑女, 纯洁美丽好姑娘,

钟鼓乐之。 敲钟打鼓娶过来。

【注释】

〔1〕 关关:水鸟相和的叫声。《玉篇》、《广韵》作口官,是后起字。雎(jū)鸠:水鸟。《尔雅·释鸟》:“雎鸠,王 。”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按鸠在国风中见过四次,都是比喻女性的。相传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和常鸟不同。《淮南子·泰族训》:“《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王先谦:“不乖居,言不乱耦。”《毛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

〔2〕 河:黄河。洲:水里的陆地。《说文》作州,洲是俗字。

〔3〕 窈窕(yǎotiǎo):纯洁美丽。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是窈窕一词,古人兼指内心与外貌两方面而言。淑:善,好。

〔4〕 君子:当时贵族男子的通称。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配偶。

〔5〕 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荇(xìng)菜: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形状很像莼菜,可以吃。李时珍《本草纲目》:“叶径一二寸,有一缺口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叶似莼而稍锐长者,荇也。”

〔6〕 流:顺着水势去采。朱熹:“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按《毛传》训流为“求”,《鲁诗》训流为“择”,亦可通。

〔7〕 寤寐:寤,睡醒;寐,睡着。

〔8〕 思服:二字同义,思念。胡承珙《毛诗后笺》:“《康诰》曰:‘要囚,服念五六日’。服念连文,服即念也,念即思也。”

〔9〕 悠哉:形容思念深长的样子。

〔10〕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指在床上不能安眠。

〔11〕 琴瑟:古代弦乐器。琴有五弦或七弦,瑟有二十五弦。友:亲爱。《广雅·释诂》:“友,亲也。”

〔12〕 芼(mào):选择。

葛 覃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准备回家探望爹娘的诗。诗人叙述在采葛制衣的时候,看见黄雀聚鸣,引起了她和父母团聚的希望。她得到公婆、丈夫的应允,就告诉了家里的保姆,开始洗衣,整理行装,准备回娘家。

葛之覃兮 〔1〕 , 葛藤枝儿长又长,

施于中谷 〔2〕 ; 蔓延到,谷中央;

维叶萋萋 〔3〕 。 叶子青青盛又旺。

黄鸟于飞 〔4〕 , 黄雀飞,来回忙,

集于灌木; 歇在丛生小树上;

其鸣喈喈 〔5〕 。 叫喳喳,在歌唱。

葛之覃兮, 葛藤枝儿长又长,

施于中谷; 蔓延到,谷中央;

维叶莫莫 〔6〕 。 叶子青青密又旺。

是刈是濩 〔7〕 , 割了煮,自家纺,

为 为绤 〔8〕 ; 细布粗布制新装;

服之无斁 〔9〕 。 穿不厌,旧衣裳。

言告师氏 〔10〕 , 告诉我的老保姆,

言告言归 〔11〕 。 回娘家,去望望。

薄污我私 〔12〕 , 搓呀揉呀洗衣裳,

薄澣我衣 〔13〕 。 脏衣衫,洗清爽。

害澣害否 〔14〕 , 别把衣服全泡上,

归宁父母 〔15〕 。 要回家,看爹娘。

【注释】

〔1〕 葛:葛藤。是一种蔓生纤维科植物,其皮可以制成纤维织布,现在叫做夏布。覃:延长。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2〕 施(yì):蔓延。中谷:就是谷中。

〔3〕 维:句首语气词,含有“其”义。萋萋:茂盛的样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诗以葛之生此而延彼,兴女之自母家而适夫家。”

〔4〕 黄鸟:黄雀。于:助词,也有人认为是动词词头。有时含有“往”的意思。

〔5〕 喈喈(jiē):黄鸟相和的叫声。摹声词。

〔6〕 莫莫:茂密的样子。

〔7〕 刈(yì):割。濩(huò):煮。将葛煮后取其纤维,用来织布。

〔8〕 (chī):细夏布。绤(xì):粗夏布。

〔9〕 斁(yì):厌弃。朱熹《诗集传》:“盖亲执其劳,而知其成之不易,所以心诚爱之,虽极垢弊而不忍厌弃也。”

〔10〕 言:助词,无义。下同。师氏:保姆。闻一多《诗经通义》:“姆,即师氏。……论其性质,直今佣妇之事耳。”

〔11〕 告:告诉公婆和丈夫。归:回父母家。

〔12〕 薄:语首助词,有时含有勉力的意思。污:搓揉着洗。私:内衣。《释名》:“私,近身衣。”

〔13〕 澣(huǎn):洗。衣:罩衫。姚际恒《诗经通论》:“衣,蒙服。”

〔14〕 害:音义同“曷”,何,哪些。否:不要。

〔15〕 归宁:古代称女子回娘家探亲叫做归宁。这句是全诗的主旨。

卷 耳

【题解】

这是一位妇女想念她远行的丈夫的诗。她想象他登山喝酒,马疲仆病,思家忧伤的情景。

采采卷耳 〔1〕 , 采呀采呀卷耳菜,

不盈顷筐 〔2〕 。 不满小小一浅筐。

嗟我怀人 〔3〕 , 心中想念我丈夫,

寘彼周行 〔4〕 : 浅筐丢在大道旁:

陟彼崔嵬 〔5〕 , 登上高高土石山,

我马虺 〔6〕 。 我马跑得腿发软。

我姑酌彼金罍 〔7〕 , 且把金杯斟满酒,

维以不永怀 〔8〕 ! 好浇心中长思恋!

陟彼高冈, 登上高高山脊梁,

我马玄黄 〔9〕 。 我马病得眼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 〔10〕 , 且把大杯斟满酒,

维以不永伤! 不让心里老悲伤!

陟彼砠矣 〔11〕 , 登上那个乱石冈,

我马瘏矣 〔12〕 , 马儿病倒躺一旁,

我仆痡矣 〔13〕 , 仆人累得走不动,

云何吁矣 〔14〕 ! 怎么解脱这忧伤!

【注释】

〔1〕 采采:采了又采。卷耳:植物名,今名苍耳,嫩苗可吃,也可作药用。

〔2〕 盈:满。顷筐:浅的筐子,前低后高,犹今之畚箕。

〔3〕 嗟:语助词,不是叹词。马瑞辰:“嗟,为语词。嗟我怀人,犹言我怀人。”

〔4〕 寘:同置,放下。彼:指示代词,那。周行(háng):大道。

〔5〕 陟(zhì):登。崔嵬:高而不平的土石山。

〔6〕 虺 (huītuí):腿软的病。虺,瘣的假借字。《说文》:“瘣,病也。” 与颓通,蔡邕《述行赋》:“我马虺颓以玄黄。”

〔7〕 姑:姑且、只好。酌:斟酒喝。金罍:当时贵族用的酒器。金,指青铜。

〔8〕 维:发语词。以:藉此。永:长。怀:思念。

〔9〕 玄黄:马病的样子。

〔10〕 兕觥(sìgōng):用犀牛角制的大型酒杯。

〔11〕 砠(qū):多石的山。

〔12〕 瘏(tú):《孔疏》引孙炎曰:“瘏,马疲不能前进之病。”

〔13〕 痡(pū):人疲病不能前进。

〔14〕 云:语助词,无义。何:多么。吁: 的假借字,忧愁。

樛 木

【题解】

这是一首祝贺新郎的诗。诗中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

南有樛木 〔1〕 , 南边弯弯树枝桠,

葛藟累之 〔2〕 。 野葡萄藤攀缘它。

乐只君子 〔3〕 , 先生结婚真快乐,

福履绥之 〔4〕 ! 上天降福赐给他!

南有樛木, 南边弯弯树枝桠,

葛藟荒之 〔5〕 。 野葡萄藤掩盖它。

乐只君子, 先生结婚真快乐,

福履将之 〔6〕 ! 上天降福保佑他!

南有樛木, 南边弯弯树枝桠,

葛藟萦之 〔7〕 。 野葡萄藤旋绕它。

乐只君子, 先生结婚真快乐,

福履成之 〔8〕 ! 上天降福成全他!

【注释】

〔1〕 樛(jiū)木:弯曲的树枝。

〔2〕 葛藟(lěi):野葡萄,蔓生植物,枝形似葛,故称葛藟(从马瑞辰《通释》说)。有人说,葛和藟是两种草名,亦通。 累:攀缘。

〔3〕 只:语助词。

〔4〕 福履:福禄、幸福。《尔雅·释诂》:“履,福也。”绥:与妥通,下降的意思。《礼记·曲礼》:“大夫则绥之。”《疏》:“绥,下也。”《毛传》:“绥,安也。”亦通。

〔5〕 荒:掩盖。《说文》:“荒,草掩地也。”

〔6〕 将:扶助。《郑笺》:“将,犹扶助也。”

〔7〕 萦,旋绕。

〔8〕 成:成就。陈奂:“《尔雅》:‘就,成也。’成、就二字互训。”

螽 斯

【题解】

这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孙的诗。诗人用蝗虫多子,比人的多子,表示对多子者的祝贺。

螽斯羽 〔1〕 , 蝗虫展翅膀,

诜诜兮 〔2〕 。 群集在一方。

宜尔子孙 〔3〕 , 你们多子又多孙,

振振兮 〔4〕 。 繁茂兴盛聚一堂。

螽斯羽, 蝗虫展翅膀,

薨薨兮 〔5〕 。 嗡嗡飞得忙。

宜尔子孙, 你们多子又多孙,

绳绳兮 〔6〕 。 谨慎群处在一堂。

螽斯羽, 蝗虫展翅膀,

揖揖兮 〔7〕 。 紧聚在一方。

宜尔子孙, 你们多子又多孙,

蛰蛰兮 〔8〕 。 安静和睦在一堂。

【注释】

〔1〕 螽(zhōng)斯:蝗一类的虫。亦名蚣蝑、斯螽,是多子的虫。有人说,“斯”为语词,亦通。羽:指翼。

〔2〕 诜诜(xīn):形容众多群集的样子。

〔3〕 宜:多。马瑞辰《通释》:“古文宜作 ,宜从多声,即有多义。宜尔子孙,犹云多尔子孙也。”尔:指诗人所祝的人。有人以为指蝗虫,恐非诗意。

〔4〕 振振:繁盛振奋的样子。《毛传》训为“仁厚”或“信厚”,恐非诗意。

〔5〕 薨薨(hōng):昆虫群飞的声音。

〔6〕 绳绳:多而谨慎的样子。

〔7〕 揖揖:音义同“集”,《鲁诗》、《韩诗》均作“集”,群聚的样子。

〔8〕 蛰蛰(zhé):和集安静的样子。

桃 夭

【题解】

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看见农村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青貌美。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断。

桃之夭夭 〔1〕 , 茂盛桃树嫩枝丫,

灼灼其华 〔2〕 。 开着鲜艳粉红花。

之子于归 〔3〕 ,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室家 〔4〕 。 和顺对待您夫家。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丫,

有 其实 〔5〕 。 桃子结得肥又大。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室 〔6〕 。 和顺对待您夫家。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丫,

其叶蓁蓁 〔7〕 。 叶子浓密有光华。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人。 和顺对待您全家。

【注释】

〔1〕 夭夭:茂盛的样子。

〔2〕 灼灼:花鲜艳盛开的样子。华:同花。

〔3〕 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古代称女子出嫁叫“于归”,或单称“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毛传》:“于,往也。”有人认为“于”和“曰”、“聿”通,是语助词。亦通。

〔4〕 宜:善。马瑞辰《通释》:“宜与仪通。《尔雅》:‘仪,善也。’凡诗言宜其室家,宜其家人者,皆谓善处其室家与家人耳。”朱熹《诗集传》:“宜者,和顺之意。”

〔5〕 (fén):肥大。有:用于形容词之前的语助词,和叠词的作用相似。有 :即 。实:果实,指桃子。

〔6〕 家室:即室家;倒文协韵。

〔7〕 蓁蓁(zhēn):叶子茂盛的样子。

兔 罝

【题解】

这是赞美猎人的诗。诗人在路上看见英姿威武的猎人,正在打桩张网捕兔,联想这些猎人的才力,是可以选拔为保卫国家的武士的。

肃肃兔罝 〔1〕 , 繁密整齐大兔网,

椓之丁丁 〔2〕 。 丁丁打桩张地上。

赳赳武夫 〔3〕 , 武士英姿雄赳赳,

公侯干城 〔4〕 。 公侯卫国好屏障。

肃肃兔罝, 繁密整齐大兔网,

施于中逵 〔5〕 。 四通八达道上放。

赳赳武夫, 武士英姿雄赳赳,

公侯好仇 〔6〕 。 公侯助手真好样。

肃肃兔罝, 繁密整齐大兔网,

施于中林 〔7〕 。 郊野林中多布放。

赳赳武夫, 武士英姿雄赳赳,

公侯腹心 〔8〕 。 公侯心腹保国防。

【注释】

〔1〕 肃肃:兔网繁密整齐的样子。兔罝(jiē):兔网。有人说“兔”同“ ”,是捕老虎的网,亦通。

〔2〕 椓(zhuó):打。《说文》:“椓,击也。”丁丁(zhēng):伐木声。

〔3〕 赳赳:威武有才力的样子。《说文》:“赳,轻劲有才力也。赳赳,武也。”

〔4〕 公侯:周代统治阶级的爵位,周天子下面,有公、侯、伯、子、男(子、男同等)四等爵位。干城:干,盾;盾和城都作防卫用。这里借喻能御外卫内的人才。

〔5〕 中逵(kuí):即逵中,多叉路口。逵同“馗”,《韩诗》作“中馗”。《说文》:“馗,九达道也。”

〔6〕 好仇:好助手。仇,同“逑”,匹偶的意思。

〔7〕 中林:即林中。马瑞辰《通释》:“林,犹野也。”

〔8〕 腹心:即心腹,能尽忠的亲信。

芣 苢

【题解】

这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焉。”

采采芣苢 〔1〕 , 车前子哟采呀采,

薄言采之 〔2〕 。 快点把它采些来。

采采芣苢, 车前子哟采呀采,

薄言有之 〔3〕 。 快点把它采得来。

采采芣苢, 车前子哟采呀采,

薄言掇之 〔4〕 。 快点把它拾起来。

采采芣苢, 车前子哟采呀采,

薄言捋之 〔5〕 。 快点把它抹下来。

采采芣苢, 车前子哟采呀采,

薄言袺之 〔6〕 。 快点把它揣起来。

采采芣苢, 车前子哟采呀采,

薄言 之 〔7〕 。 快点把它兜回来。

【注释】

〔1〕 芣苢(fúyǐ):车前草,药名。所结之子古人以为可治妇人不孕和难产。

〔2〕 薄:发语词,亦有勉力之意。

〔3〕 有:采得。朱熹《诗集传》:“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

〔4〕 掇(duó):拾。《说文》:掇,“拾取也。拾,掇也”。胡承珙《毛诗后笺》:“掇是拾其子之既落者。捋是捋其子之未落者。”

〔5〕 捋(luō):从茎上成把的抹下来。《说文》:“捋,取易也。寽,五指捋也。”

〔6〕 袺(jié):用手捏着衣襟。《说文》:“执衽谓之袺。”衽即衣襟。

〔7〕 (xié):用衣襟兜起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兜而扱于带间曰 ,手执之曰袺。”

汉 广

【题解】

这是一位男子爱慕女子不能如愿以偿的民间情歌。

南有乔木 〔1〕 , 南方有树高又长,

不可休思 〔2〕 。 不可歇息少荫凉。

汉有游女 〔3〕 , 汉水有位游泳女,

不可求思。 我要追求没希望。

汉之广矣, 好比汉水宽又宽,

不可泳思。 不能游过登那方。

江之永矣 〔4〕 , 好比江水长又长,

不可方思 〔5〕 。 划着筏子难来往。

翘翘错薪 〔6〕 , 杂柴乱草长得高,

言刈其楚 〔7〕 。 砍下荆条当烛烧。

之子于归, 有朝这人要嫁我,

言秣其马 〔8〕 。 接她把马喂喂饱。

汉之广矣, 好比汉水宽又宽,

不可泳思。 不能游过登那方。

江之永矣, 好比江水长又长,

不可方思。 划着筏子难来往。

翘翘错薪, 杂柴乱草长得高,

言刈其蒌 〔9〕 。 割下蒌蒿当烛烧。

之子于归, 有朝这人要嫁我,

言秣其驹 〔10〕 。 先把骏马喂喂饱。

汉之广矣, 好比汉水宽又宽,

不可泳思。 不能游过登那方。

江之永矣, 好比江水长又长,

不可方思。 划着筏子难来往。

【注释】

〔1〕 乔木:高耸的树。《毛传》:“南方之木美,乔,上竦也。”上竦则下少枝叶。所以《淮南子·原道训》说:“乔木上竦,少阴之木。”

〔2〕 休思:《毛诗》作“休息”,据《韩诗》改。思,语助词。下同。

〔3〕 汉:水名。源出陕西省西南宁羌县,东流至湖北省汉阳入长江。游女:潜行水中的女子。鲁、韩二家释游女,都说是指汉水的女神(见刘向《列女传》及昭明太子《文选·嵇康〈琴赋〉》注引薛君说)。

〔4〕 江:长江。永:亦作羕或漾,长。

〔5〕 方:同“舫”,用竹或木编成的筏子,这里作动词用。

〔6〕 翘翘:高高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错,杂乱。

〔7〕 刈:割。楚:植物名,又名荆。魏源《诗古微》说:“《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舝》之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刈楚同兴。”

〔8〕 秣马:喂马。

〔9〕 蒌:生在水中的草,叶像艾,青白色,今名蒌蒿。

〔10〕 驹:少壮的骏马。

汝 坟

【题解】

这是一首思妇的诗。她在汝水旁边砍柴的时候,思念她远役的丈夫。她想象已经见到他,预想相见后的愉快和对丈夫亲昵的埋怨。这是反映当时人们乱离的诗。

遵彼汝坟 〔1〕 , 沿着汝堤走一遭,

伐其条枚 〔2〕 。 砍下树枝当柴烧。

未见君子 〔3〕 , 好久没见我丈夫,

惄如调饥 〔4〕 。 就像早饥心里焦。

遵彼汝坟, 沿着汝堤走一遭,

伐其条肄 〔5〕 。 砍下嫩枝当柴烧。

既见君子, 好像已见我丈夫,

不我遐弃 〔6〕 。 幸而没有把我抛。

鲂鱼赪尾 〔7〕 , 鳊鱼红尾为疲劳,

王室如毁 〔8〕 。 官家虐政像火烧。

虽则如毁, 虽然虐政像火烧,

父母孔迩 〔9〕 。 爹娘很近莫忘掉。

【注释】

〔1〕 遵:沿着。汝:汝水,源出河南天息山,东南流入淮河。坟: 的假借字,堤岸。《说文》:“ ,水厓也。”《毛传》:“坟,大防也。”

〔2〕 条:树枝。枚:树干。《毛传》:“枝曰条,干曰枚。”

〔3〕 君子:这里指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4〕 惄(nì):《韩诗》作“愵”,思念发愁。《说文》:“愵,忧貌。”《郑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调饥:早上饥饿。调,同“朝”,《鲁诗》作“朝”。

〔5〕 肄(yì):砍而又生的小树枝。

〔6〕 遐弃:疏远遗弃。这句是倒文,即“不遐弃我”。《孔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古之人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这二句是诗人设想相见后的愉快。

〔7〕 鲂(fáng):鳊鱼。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鲂一名 ,江东呼为鳊。”赪(chēng):红。《孔疏》:“鲂鱼之尾不赤,故知劳则尾赤。”用鲂鱼劳则尾赤,形容服役者的劳累。

〔8〕 毁:亦作 ,烈火。形容王政暴虐。

〔9〕 孔:甚、很。迩:近。马瑞辰《通释》:“言虽畏王室而远从行役,独不念父母之甚迩乎?”

麟之趾

【题解】

这是一首阿谀统治者子孙繁盛多贤的诗。

麟之趾 〔1〕 。 麒麟的蹄儿不踢人。

振振公子 〔2〕 , 振奋有为的公子,

于嗟麟兮 〔3〕 ! 哎呀你们是麒麟啊!

麟之定 〔4〕 。 麒麟的额头不撞人。

振振公姓 〔5〕 , 振奋有为的公孙,

于嗟麟兮! 哎呀你们是麒麟啊!

麟之角。 麒麟的角儿不触人。

振振公族 〔6〕 , 振奋有为的公族,

于嗟麟兮! 哎呀你们是麒麟啊!

【注释】

〔1〕 麟:麒麟,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被描写为鹿身、牛尾、马蹄、头上一角,古人认为是一种仁兽。后人或以为即长颈鹿。所谓“仁兽”,即严粲《诗缉》所说:“有足者宜踶(踢),唯麟之足,可以踶而不踶。有额者宜抵,唯麟之额,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触,唯麟之角,可以触而不触。”

〔2〕 振振:振奋的样子。

〔3〕 于嗟:感叹词,有时用作伤叹,这里是赞美的叹词。

〔4〕 定:顶的假借字,额。

〔5〕 公姓:指诸侯的孙子。《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郑玄注:“所祭者之子孙。言子姓者,子之所生。”贾公彦疏:“姓之言生也,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

〔6〕 公族:诸侯曾孙以下称公族。公孙之子,支系旁生,各自成族,总括名之公族。

召 南

鹊 巢

【题解】

这是一首颂新娘的诗。诗人看见鸠居鹊巢,联想到女子出嫁、住进男家,就拿来作比。

维鹊有巢 〔1〕 , 喜鹊树上把窝搭,

维鸠居之 〔2〕 。 八哥来住它的家。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百两御之 〔3〕 。 百辆车子来接她。

维鹊有巢, 喜鹊树上把窝搭,

维鸠方之 〔4〕 。 八哥同住这个家。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百两将之 〔5〕 。 百辆车子保卫她。

维鹊有巢, 喜鹊树上窝搭成,

维鸠盈之 〔6〕 。 住满八哥喜盈门。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百两成之 〔7〕 。 车队迎来好成婚。

【注释】

〔1〕 维:语首助词。鹊:喜鹊。

〔2〕 鸠:鸤鸠,今名八哥。有人说鸠即布谷,王先谦谓布谷不居鹊巢,只有八哥住鹊巢。李时珍《本草纲目》:“八哥居鹊巢。”可证。

〔3〕 百:虚数,即“许多”的意思。两:今作“辆”,一辆车。御:音义同“迓”,迎接。

〔4〕 方:占有。《毛传》:“方,有之也。”

〔5〕 将:保卫。马瑞辰《通释》:“诗百两皆指迎者而言,将者,奉也,卫也。首章往迎,则曰御之。二章在途,则曰将之。三章既至,则曰成之。此诗之次也。”

〔6〕 盈:满,指陪嫁的人非常多。

〔7〕 成:指结婚礼成。

采 蘩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蚕妇为公侯养蚕的诗。

于以采蘩 〔1〕 ? 要采白蒿到哪方?

于沼于沚 〔2〕 。 在那池里在那塘。

于以用之? 什么地方要用它?

公侯之事 〔3〕 。 为替公侯养蚕忙。

于以采蘩? 要采白蒿到哪里?

于涧之中。 山间潺潺溪流里。

于以用之? 什么地方要用它?

公侯之宫 〔4〕 。 送到公侯蚕室里。

被之僮僮 〔5〕 , 蚕妇发髻高高耸,

夙夜在公 〔6〕 。 日夜养蚕无闲空。

被之祁祁 〔7〕 , 蚕妇发髻像云霞,

薄言还归 〔8〕 。 蚕事完毕快回家。

【注释】

〔1〕 于以:在何、在什么地方。蘩:白蒿,用来制养蚕的工具“箔”。朱熹:“蘩所以生蚕。”

〔2〕 沼:池。沚:水塘。

〔3〕 事:指蚕事。

〔4〕 宫:蚕室。朱熹《诗集传》:“或曰:即《记》所谓公桑蚕室也。”

〔5〕 被:当时妇女的一种首饰,用头发编成的假髻。僮僮(tóng):形容蚕妇假髻高耸的样子。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三家僮僮作童童,鲁韩说曰,童童,盛也。”

〔6〕 夙夜:早晚。公:指公桑。即为公侯采蒿养蚕。朱熹《诗集传》:“或曰:公,即所谓公桑也。”

〔7〕 祁祁(qí):本义是形容云多的样子,这里用它形容蚕妇回去,簇拥如云的样子。马瑞辰《通释》:“《大雅》‘祁祁如云’,祁祁,盛貌。僮僮、祁祁,皆状首饰之盛。”

〔8〕 薄言:有急迫之意。

草 虫

【题解】

这是一首思妇的诗。诗中的主人是一位采菜的劳动妇女。诗通过物候的变易和内心变化的描写,衬托出别离之苦。

喓喓草虫 〔1〕 , 秋来蝈蝈喓喓叫,

趯趯阜螽 〔2〕 。 蚱蜢蹦蹦又跳跳。

未见君子, 长久不见夫君面,

忧心忡忡 〔3〕 。 忧思愁绪心头搅。

亦既见止, 我们已经相见了,

亦既觏止 〔4〕 , 我们已经相聚了,

我心则降 〔5〕 。 心儿放下再不焦。

陟彼南山, 登到那座南山上,

言采其蕨 〔6〕 。 采集蕨菜春日长。

未见君子, 长久不见夫君面,

忧心惙惙 〔7〕 。 忧思愁绪心发慌。

亦既见止, 我们已经相见了,

亦既觏止, 我们已经相聚了,

我心则说 〔8〕 。 心儿欢欣又舒畅。

陟彼南山, 登到那座南山上,

言采其薇 〔9〕 。 采集薇菜春日长。

未见君子, 长久不见夫君面,

我心伤悲。 忧思愁绪心悲伤。

亦既见止, 我们已经相见了,

亦既觏止, 我们已经相聚了,

我心则夷 〔10〕 。 心儿平静又安详。

【注释】

〔1〕 喓喓(yāo):虫叫声。草虫:指蝈蝈。

〔2〕 趯趯(tì):虫跳的样子。阜螽:蚱蜢。

〔3〕 忡忡(chōng):心神不安的样子。

〔4〕 觏(gòu):与遘、媾通用,是夫妇相聚的意思。止:语尾助词,作用与“矣”、“了”相同。

〔5〕 降:放下。

〔6〕 蕨:山菜,初生像蒜,可食。

〔7〕 惙惙(chuò):心慌气短的样子。《众经音义》:“惙,短气貌也。”

〔8〕 说:即悦,欢喜。

〔9〕 薇:山菜,亦名野豌豆苗。

〔10〕 夷:平,这里指心安。

【题解】

这是一首叙述女子祭祖的诗。诗里描写了当时的风俗习尚。

于以采 〔1〕 ? 哪儿采 菜?

南涧之滨。 南山溪水边。

于以采藻 〔2〕 ? 哪儿采水藻?

于彼行潦 〔3〕 。 沟水、积水间。

于以盛之? 盛它用什么?

维筐及筥 〔4〕 。 方筐和圆箩。

于以湘之 〔5〕 ? 煮它用什么?

维锜及釜 〔6〕 。 没脚、三脚锅。

于以奠之 〔7〕 ? 祭品放哪儿?

宗室牖下 〔8〕 。 宗庙天窗下。

谁其尸之 〔9〕 ? 是谁在主祭?

有齐季女 〔10〕 。 虔诚女娇娃。

【注释】

〔1〕 :浮萍,生在水上,形似莼菜,可食。

〔2〕 藻:聚藻,生水底,叶像蒿,可食。

〔3〕 行:洐的假借字,沟水。潦(lǎo):雨后的积水。马瑞辰《通释》:“沟水之流曰洐,雨水之大曰潦。行与潦为二。”

〔4〕 筐、筥:都是竹器,方的叫筐,圆的叫筥。

〔5〕 湘:《韩诗》作“ ”,湘是 的假借字,煮。

〔6〕 锜(qí):三脚的锅。釜(fǔ):没脚的锅。

〔7〕 奠:置,放;指置放祭物。

〔8〕 宗室:宗庙。牖(yǒu):天窗。

〔9〕 尸:主持祭祀。

〔10〕 齐:亦作 。《玉篇》引《诗》作 ,美而恭敬的样子。《广雅》:“ ,好也。”《毛传》:“齐,敬。”是齐含有美好与恭敬二义。季女:少女。《毛传》:“季,少也。”

甘 棠

【题解】

周宣王时的召虎,辅助宣王征伐南方的淮夷,颇有功劳。人民作《甘棠》一诗怀念他。

蔽芾甘棠 〔1〕 , 棠梨茂密又高大,

勿翦勿伐 〔2〕 , 不要剪它别砍它,

召伯所茇 〔3〕 。 召伯曾住这树下。

蔽芾甘棠, 棠梨茂密又高大,

勿翦勿败 〔4〕 , 不要剪它别毁它,

召伯所憩 〔5〕 。 召伯曾息这树下。

蔽芾甘棠, 棠梨茂密又高大,

勿翦勿拜 〔6〕 , 不要剪它别拔它,

召伯所说 〔7〕 。 召伯曾歇这树下。

【注释】

〔1〕 蔽芾(fèi):形容树高大茂密的样子。《韩诗》作“蔽茀”。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其本字当为蔽茀,借作蔽芾。茀之为言蔽也。《说文》:‘茀,道多草不可行。’《国语》韦注:‘茀,草秽塞路也。’是茀有蔽义。”

〔2〕 翦:同剪。伐:砍。

〔3〕 召伯:名虎,姬姓,周宣王时封在“召”的地方,伯爵。茇(bá): 的借字,本义是草房,这里作动词用,住。《说文》:“ ,舍也。”引《诗》作“召伯所 ”。《郑笺》:“茇,草舍也。……止舍小棠之下。”

〔4〕 败:毁坏。《说文》:“败,毁也。”

〔5〕 憩(qì):休息。

〔6〕 拜:扒的假借字(《广韵》引《诗》作“勿翦勿扒”),拔掉。《郑笺》:“拜之言拔也。”

〔7〕 说:音义同“税”,歇下。王质《诗总闻》:“说或为税,止。《诗》‘税’意多通用‘说’字。”

行 露

【题解】

这是一首女子拒婚的诗。一个已有妻室、曾经欺骗她的强暴男子,以打官司要挟她成婚。她严词拒绝。

厌浥行露 〔1〕 , 道上露水湿漉漉,

岂不夙夜 〔2〕 ? 难道不愿赶夜路?

谓行多露 〔3〕 ! 实怕道上沾满露!

谁谓雀无角 〔4〕 , 谁说麻雀没有嘴,

何以穿我屋? 凭啥啄穿我的堂?

谁谓女无家 〔5〕 , 谁说你家没婆娘,

何以速我狱 〔6〕 ? 凭啥逼我坐牢房?

虽速我狱, 即使真的坐牢房,

室家不足 〔7〕 ! 逼婚理由太荒唐!

谁谓鼠无牙, 谁说老鼠没有牙,

何以穿我墉 〔8〕 ? 凭啥打洞穿我墙?

谁谓女无家, 谁说你家没婆娘,

何以速我讼? 凭啥逼我上公堂?

虽速我讼, 即使真的上公堂,

亦不女从 〔9〕 ! 也不嫁你黑心狼!

【注释】

〔1〕 厌:湆(qì)的假借字,《韩诗》作“湆”。厌浥(yì),形容露水潮湿的样子。《广雅》:“湆浥,湿也。”行:道路。

〔2〕 夙夜:夙和“早”同义,在这里夙夜指早夜,即天未明时。含有早起的意思。

〔3〕 谓:同畏,与下文的“谁谓”的“谓”意义不同。马瑞辰《通释》:“谓,疑‘畏’之假借。凡诗上言‘岂不’、‘岂敢’者,下句多言‘畏’。《大车》诗:‘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小明》诗:‘岂不怀归?畏此谴怒。’‘岂不怀归?畏此反覆。’……僖二十年《左传》引此诗,杜注:‘言岂不欲早暮而行,惧多露之濡己。’以惧释‘谓’,似亦训谓为‘畏’。”

〔4〕 角:鸟嘴。本作“噣”或“咮”,亦作“角”。

〔5〕 女:《韩诗》作“尔”。女与尔古通,今作汝。家:成家;无家,没有妻子。屈原《离骚》:“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未家,未娶妻。

〔6〕 速:招致。速我狱,使我吃官司。

〔7〕 室家不足:要求结婚的理由不够充足。古代男子有妻叫作有室,女子有夫叫作有家。混言室家,男女可以通用,故以室家代表结婚。

〔8〕 墉(yōng):墙。

〔9〕 女从:即从汝,嫁你。

羔 羊

【题解】

统治阶级的官吏们过着衣裘公食,吸吮人民血汗的奢侈生活,诗人写了此诗予以讽刺。

羔羊之皮, 穿了一身羔皮袍,

素丝五 〔1〕 。 白丝交叉缝又绕。

退食自公 〔2〕 , 吃饱喝足下朝来,

委蛇委蛇 〔3〕 。 摇摇摆摆多逍遥。

羔羊之革 〔4〕 , 穿了一身羔皮袍,

素丝五 。 白丝交叉缝又绕。

委蛇委蛇, 大摇大摆下朝来,

自公退食。 吃饱喝足往家跑。

羔羊之缝, 穿了一身羔皮袍,

素丝五总。 白丝交叉缝又绕。

委蛇委蛇, 吃饱喝足摇又摆,

退食自公。 下得朝来往家跑。

【注释】

〔1〕 素丝:白丝。五:古文作 ,象交叉之义,不是数名。  (tuó):缝。下文的“ ”(yù)和“总”(zōng),都是缝的意思。

〔2〕 公:公门。退食自公,从公家吃饱饭回家。《左传》:“公膳日双鸡。”杜预注:“卿大夫之膳食。”

〔3〕 委蛇(wēiyí):亦作逶迤,形容悠闲得意、摇摆慢步的样子。《郑笺》:“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4〕 革:皮袍里。马瑞辰《通释》:“古者裘皆表其毛而为之里以附于革。”

殷其靁

【题解】

这是一位妇女思夫的诗。

殷其靁 〔1〕 , 雷声雷声响轰轰,

在南山之阳 〔2〕 。 响在南山向阳峰。

何斯违斯 〔3〕 ? 为啥这时离开家?

莫敢或遑 〔4〕 。 忙得不敢有些空。

振振君子 〔5〕 , 我的丈夫真勤奋,

归哉归哉! 快快回来乐相逢。

殷其靁, 雷声轰轰震四方,

在南山之侧。 响在南边大山旁。

何斯违斯? 为啥这时离家走?

莫敢遑息 〔6〕 。 不敢稍停实在忙。

振振君子, 我的丈夫真勤奋,

归哉归哉! 快快回来聚一堂。

殷其靁, 雷声轰轰震耳响,

在南山之下。 响在南山山下方。

何斯违斯? 为啥这时离家门?

莫或遑处 〔7〕 。 不敢稍住那样忙。

振振君子, 我的丈夫真勤奋,

归哉归哉! 快快回来乐而康。

【注释】

〔1〕 殷:雷声。殷其,等于叠字殷殷。靁:古雷字。

〔2〕 阳:山的南边。

〔3〕 斯:这;上斯字指时间,下斯字指地点。违:《说文》:“违,离也。”

〔4〕 或:《广雅·释诂》:“或,有也。”遑:《韩诗》作“皇”,闲暇。

〔5〕 振振:勤奋的样子。《毛传》训振振为“信厚”,亦通。君子:这里指她的丈夫。

〔6〕 息:喘息。《说文》:“息,喘也。”

〔7〕 处:读上声,居住。

摽有梅

【题解】

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诗。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有人来求婚。

摽有梅 〔1〕 , 梅子渐渐落了地,

其实七兮 〔2〕 。 树上十成还有七。

求我庶士 〔3〕 , 追求我吧年青人,

迨其吉兮 〔4〕 。 趁着吉日快来娶。

摽有梅, 梅子纷纷落了地,

其实三兮。 树上只有三成稀。

求我庶士, 追求我吧年青人,

迨其今兮 〔5〕 。 趁着今儿定婚期。

摽有梅, 梅子完全落了地,

顷筐塈之 〔6〕 。 拿着浅筐来拾取。

求我庶士, 追求我吧年青人,

迨其谓之 〔7〕 。 趁着仲春好同居。

【注释】

〔1〕 摽(biào):《鲁诗》、《韩诗》作“ ”,《齐诗》作“蔈”,《毛传》:“摽,落也。”有:词头。

〔2〕 实:指梅的果实。七:七成。《左传》杜注:“梅盛极则落,诗人以兴女色盛则有衰,众士求之,宜及其时。”

〔3〕 庶:众。士:未结婚的男子。《荀子·非相篇》:“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杨注:“士者,未娶妻之称。”

〔4〕 迨(dài):《毛传》:“迨,及。”即“趁”的意思。《韩诗》解作“愿”,亦通。吉:好日子。

〔5〕 今:现在。朱熹《诗集传》:“今,今日也。盖不待吉矣。”《毛传》:“今,急辞也。”

〔6〕 顷筐:犹今之畚箕。塈(xì):摡的借字,取。《玉篇》引这句诗作“顷筐摡之”。

〔7〕 谓:会的借字(从马瑞辰《通释》说)。当时有在仲春之月会男女的规定,凡男到三十岁未娶,女到二十岁未嫁的,都可借这机会选择对象,不必举行正式婚礼,就可同居。见《周礼·媒氏》。

小 星

【题解】

这是一个小官吏出差赶路,怨恨自己不幸的诗。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韩诗外传》、洪迈《容斋随笔》、程大昌《考古编》等均持此说。《毛序》从“衾裯”二字出发,认为这是贱妾进御于君的诗,朱熹《诗集传》亦沿其说。因此,后世竟将“小星”一词,作为小老婆的代称。

嘒彼小星 〔1〕 , 小小星星闪微光,

三五在东。 三三五五在东方。

肃肃宵征 〔2〕 , 急急匆匆赶夜路,

夙夜在公 〔3〕 。 早早晚晚为公忙。

寔命不同 〔4〕 ! 命运不同徒自伤!

嘒彼小星, 小小星星闪微光,

维参与昴 〔5〕 。 参星昴星挂天上。

肃肃宵征, 急急匆匆赶夜路,

抱衾与裯 〔6〕 。 抱着棉被和床帐。

寔命不犹 〔7〕 ! 人家命运比我强!

【注释】

〔1〕 嘒(huì):亦作“暳”,小星微光的样子。嘒彼,等于叠字嘒嘒。

〔2〕 肃肃:走路很快的样子。《尔雅·释诂》:“肃,疾也。”宵:夜。征:行。

〔3〕 夙夜:早晚。

〔4〕 寔:《韩诗》作“实”,是,这。命:命运。

〔5〕 参(shēn)、昴(mǎo):都是星名,即指上章“三五在东”的星。王引之《经义述闻》:“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

〔6〕 衾:被。裯(chóu):床帐。《郑笺》:“裯,床帐也。”

〔7〕 不犹:不如。

江有汜

【题解】

这是一位弃妇哀怨自慰的诗。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她用长江尚有支流原谅丈夫另有新欢,幻想将来他会回心转意。

江有汜 〔1〕 , 江水长长有支流,

之子归 〔2〕 , 新人嫁来分两头,

不我以 〔3〕 。 你不要我使人愁。

不我以, 今日虽然不要我,

其后也悔。 将来后悔又来求。

江有渚 〔4〕 , 江水宽宽有沙洲,

之子归, 新人嫁来分两头,

不我与 〔5〕 。 你不爱我使人愁。

不我与, 今日虽然不爱我,

其后也处 〔6〕 。 将来想聚又来求。

江有沱 〔7〕 , 江水长长有沱流,

之子归, 新人嫁来分两头,

不我过 〔8〕 。 你不找我使人愁。

不我过, 不找我呀心烦闷,

其啸也歌 〔9〕 。 唱着哭着消我忧。

【注释】

〔1〕 汜(sì):长江的支流。方玉润:“江决复入为汜。”

〔2〕 之子:指丈夫的新欢。归:嫁来。

〔3〕 以:用。“不我以”是倒文,即不用我,不需要我了。

〔4〕 渚:江水分而又合,江心中出现的小洲叫渚。《毛传》:“水枝成渚。”

〔5〕 与:同。不我与,不和我同居。

〔6〕 处:居住。

〔7〕 沱:长江的支流。《说文》:“沱,江别流也。出 山,东别为沱。”

〔8〕 过:到。不我过,不到我这里来。《汉书·陆贾传》注:“过,至也。”

〔9〕 啸歌:号哭。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

野有死麇

【题解】

这是描写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的诗。男的是一位猎人,他在郊外丛林里遇见了一位似花如玉的少女,即以小鹿为赠,终于获得爱情。

野有死麇 〔1〕 , 打死小鹿撂荒郊,

白茅包之。 洁白茅草把它包。

有女怀春, 有位姑娘春心动,

吉士诱之 〔2〕 。 小伙上前把话挑。

林有朴樕 〔3〕 , 砍下小木当烛烧,

野有死鹿。 拾起死鹿在荒郊。

白茅纯束 〔4〕 , 白茅捆扎当礼物,

有女如玉。 如玉姑娘接受了。

“舒而脱脱兮 〔5〕 ! “轻轻慢慢别着忙!

无感我帨兮 〔6〕 ! 别动围裙别鲁莽!

无使尨也吠 〔7〕 !” 别惹狗儿叫汪汪!”

【注释】

〔1〕 麇(jūn):小獐,鹿一类的兽。《说文》:“麇,麞也。籀文作麇。”《文选》李善注:“今江东人呼鹿为麇。”按古代多以鹿皮作为送女的礼物。

〔2〕 吉士:好青年,指打鹿的那位猎人。王先谦:“吉士,犹言善士,男子之美称。”

〔3〕 朴樕(sù):小木。古代人结婚时用为烛。

〔4〕 纯(tún)束:捆绑。马瑞辰《通释》:“纯、屯古通用。……纯束二字同义。……纯屯皆‘稇’之假借。”稇同“捆”。

〔5〕 舒而:舒然,慢慢地。古“而”、“如”、“然”三字通用。脱脱(tuì):舒缓的样子。《毛传》:“脱脱,舒迟也。”

〔6〕 感(hàn):同“撼”,动。帨(shuì):佩巾,女子系在腹前的一块巾,又名蔽膝,犹如今之围裙。

〔7〕 尨(máng):多毛而凶猛的狗,现在叫做狮子狗。《说文》:“尨,犬之多毛者。”《穆天子传》郭注:“尨,尨茸,谓猛狗。”

何彼秾矣

【题解】

齐侯的女儿出嫁,车辆服饰侈丽。这首诗隐约地讽刺了贵族王姬德色的不相称。

何彼秾矣 〔1〕 ? 怎么那样地秾艳漂亮?

唐棣之华 〔2〕 。 像唐棣花儿一样。

曷不肃雝 〔3〕 ? 怎么气氛欠肃穆安详?

王姬之车 〔4〕 。 王姬出嫁的车辆。

何彼秾矣? 怎么那样地秾艳漂亮?

华如桃李。 像桃李花开一样。

平王之孙 〔5〕 , 天子平王的外孙,

齐侯之子 〔6〕 。 齐侯的女儿做新娘。

其钓维何 〔7〕 ? 钓鱼是用什么绳?

维丝伊缗 〔8〕 。 是用丝线来做成。

齐侯之子, 她是齐侯的女儿,

平王之孙。 天子平王的外孙。

【注释】

〔1〕 秾(nóng):艳盛的样子。

〔2〕 唐棣:植物名,结实形如李,可食。华:古花字。

〔3〕 曷不:何不,怎么没有。肃雝(yōng):严肃和睦的气象。《毛传》:“肃,敬。雝,和。”

〔4〕 王姬:周王姓姬,他的女儿或孙女称王姬。

〔5〕 平王之孙:东周平王宜臼的外孙女。

〔6〕 齐侯之子:齐侯的女儿。

〔7〕 维:古与“惟”通。《玉篇》:“惟,为也。”“做”的意思。

〔8〕 维:语助词,含有“是”意。伊:同“维”。缗(mín):钓鱼的绳,亦称为“纶”。

驺 虞

【题解】

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

彼茁者葭 〔1〕 , 密密一片芦苇丛,

壹发五豝 〔2〕 。 一群母猪被射中。

于嗟乎驺虞 〔3〕 ! 哎呀这位猎手真神勇!

彼茁者蓬 〔4〕 , 密密一片蓬蒿草,

壹发五 〔5〕 。 一群小猪被射倒。

于嗟乎驺虞! 哎呀这位猎手本领高!

【注释】

〔1〕 茁:草初生出地的样子。葭(jiā):芦苇。

〔2〕 壹:发语词,无义。马瑞辰《通释》:“壹发五豝,壹发五 ,二壹字,皆发语词。”发:发箭,指发箭射中。五:虚数,这里指多。如三、九,都不是实数。豝(bā):母猪。小猪也叫豝。《说文》:“豝,牝豕也。一曰二岁。”

〔3〕 于嗟乎:赞美的叹词。于,同“吁”。陈奂:“于嗟乎,美叹也。”驺(zōu)虞:当时兽官名,指猎手(用《鲁诗》《韩诗》之说)。

〔4〕 蓬:草名,形状很像白蒿。

〔5〕 (zōng):小猪。《广雅》:“兽一岁为 ,二岁为豝,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