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沈跋

作者:沈亦云 字数:3403 更新:2025-06-10 14:09:13

大姊《亦云回忆》自序第一语即言:“我写这个稿子,立愿甚早。”又言:“写膺白的事,起因于一句戏言,见拙作《膺白家传》,心许在假定我为后死,见本稿《分手与身后》章。”这只是说立愿之早。但就我所知,这个稿子的写成,前后当在十年以上,而且可以分成几个段落。首先为《故旧感忆录》的编印,《家传》于此有云:

先生丧后百日,朋旧有纪念之文,各述公私相与经过,事虽片段,语皆可征,第一辑六十四篇,名“黄膺白先生故旧感忆录”。

姊给我的信中提到《感忆录》,有如此的看法:

《感忆录》为材料和评论所凭借,诸作者至今我感在心头,即《家传》亦因有《录》为证,易于取信,弟首在促成之列,故拙稿并亦拜托,以当年对坐整稿经验,信弟所见者与姊不远也。(一九五九、十一、五)

一位为姊丈写年谱而在过去并不相识的沈耘农(云龙)先生说他写稿的动机,完全因读了《感忆录》而起,此外吴相湘先生在所编“中国现代史料丛书”中,对《感忆录》亦有如下的介绍:

这一《感忆录》是黄氏故旧为悼惜这一代伟人逝世而撰写的。发凡创例之初,即提出“为国家备史乘之资料,不但感逝述旧抒哀思而已”一原则,故各篇内容均甚翔实,并且还有许多直接文献的影片,尤具史料价值。(见丛书“前言”)

《感忆录》出版不久,抗战即起,其时姊居上海,初则致力于莫干山农村事业的维持,继则以身说教。三十二年(一九四三)春开始写其一《半生杂记》,此为第二阶段。《家传》有云:

三十二年春,始自草《半生杂记》,其间《二十五年》一篇,往往涉及先生出处大节,然断简零篇,仅后死者以为追思缅想而已。

何以当时尚不能作长篇叙述?亦自有故,语亦见《家传》:

先生逝世未周年,而中日战起,遗稿谨藏密处,知交散在他乡,征信难全,长篇之作不可期。

由《半生杂记》进一步而撰《家传》,此为第三阶段。三十四年(一九四五)七月,距姊丈之殁已十载,姊撰《家传》成,同年九月日本投降。战事既停,“谨藏密处”的材料均得起出利用,更由于胡適之先生的不断鼓励,姊乃继《家传》之后,开始写作《回忆》。“自序”说:

一九五一年,我由香港到美,在纽约晤见胡適之先生。胡先生是常劝人写自传的,他叫我把膺白和我几十年经过写出来……我数因烦难诉苦。胡先生说:“国如此,家如此,不寄情于工作,要发疯的。”我就如此一天天,一个字一个字写下去,断断续续,不觉写成卅五章。

胡先生在致姊长函中亦说:

我在这三四十年里,到处劝朋友写自传,人人都愿意,但很少人有这闲暇,有这文学修养,更少人能保存这许多难得的第一手史料,所以很少人能够写出像您这样有历史价值的回忆录。(一九六〇、十、九)

《回忆》写成的经过已如上述,由《故旧感忆录》而《半生杂记》而《家传》——这一连串皆在一九五一年以前。及至一九五一年以后,姊已到了美国,开始写“回忆”即自此时起,但不久又放下,至一九五八年才继续,是为“初稿”;从姊历次来信中可略见其斟酌至再的情况:

今有与弟商者,拙稿现已整理过半,除老年精神不济,最近始认真不间断,修改未必比前好,有时愈看愈不满意,故现在已整之稿决心放手不再看。(一九五九、十、三)

幼时几章此次实未改,改的几章等于重做,并不见好,只材料换了方向,故不能再动。(一九五九、十、十九)

此次仍无暇注意文字,只动了结构,放松材料,然已等于翻造,未必比先好而甚吃力。(一九五九、十一、五)

现所写者材料太多,无法平衡,何处用望远镜,何处用显微镜,本是写事要点,亦文章诀巧,姊今已顾不周到矣。(一九五九、十二、一)

最近姊等于供弟材料,姊自己的话亦是一种材料。文未看第二遍,看了即不满要改,耽误后来的事也。(一九五九、十二、十八)

此次姊只安排材料,文字不暇顾及,白话更难写好,一切依赖信托吾弟,屡次说明,弟已接受我托,不胜高兴满意,由弟大裁而姊可作顾问,我想我们一定能做好。(一九五九、十二、廿二)

姊写文言,用心处在简明,亦偶能作凸出点,但此非长篇可以顾到。写白话,常觉无安排处,又性急,故次序易颠倒,不中不西,弟在次序排列间着眼,已得了巧。(一九六〇、一、九)

今日高兴之至,写完初稿末章,小真晚间为印出,明日付邮。(一九六〇、二、廿九)

我是第一个得读《回忆》全稿的人,时为一九五九年十月,我正旅居泰国曼谷,姊则在美国纽约作客。一日接姊来信,有这样的话:

姊今买了一只柯达复影机,初意为照证件,现知可以照我草稿……今问弟近时有否功夫替我一看?我要请弟先看,为稿尚未定,弟可不客气告诉我修正……去年弟叫我请胡先生看,我曾将弟意当面提及,附以鄙意“几年来为家事烦他神处太多,今务省其精力”,他亦说:“也许君怡的判断更好。”……傅沅师与胡先生是鼓励我写的人,总想成了局气再请他看。(一九五九、十、三)

虽则姊和適之先生都是这般客气,但对我来说,能先睹为快,当然是再高兴也没有了。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三日就收到姊由航空寄来第一批稿子,共十五章,我于次日回信说:

昨收到一大包稿子,真是兴奋极了……傍晚一口气读完,已是夜半,很过瘾。(一九五九、十一、四)

自此以后,每批寄来的稿子,少则二三章,多则四五章,均由航空,邮费相当贵,自美金四五元至八九元不等。一九六〇年三月初收到最后一批,以上皆为“初稿”。嗣又陆续收到修正稿。似并不全,是为“二稿”。一九六一年春全稿完成,决定付印,已有成议,临时因故中止。迨至一九六三年九月姊由美访台,行装中携有亲笔抄写全稿,为保存方便计,曾打字油印壹百本,原拟以之分赠好友而未果。此书无疑如適之先生所言,是一部“有历史价值的回忆录”,胡先生在致姊信中还说:

我看了您的几卷稿本之后,我的感想是……亦云夫人这部回忆的第一贡献在于显示保存史料的重要,第二贡献在于建立一种有勇气发表真实的现代史料的精神。(一九六〇、十、九)

这是適之先生对此书的评价,但姊亦有其自己的说法,此处借用姊的话:

我所记者,偏于我一家的事,沧海一粟。区区之心,向现代史家交卷,拥护研究现代史的风气。(见“自序”)

吴相湘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丛刊”第四册(一九六二年三月台北中正书局出版)于刊出姊这篇“自序”时,用的标题即为“向现代史家交卷”。这一切果然都各有其看法和说法,但姊写此书的真正用意,我以为尚另有所在;而最能道出姊这点心事的,莫过于蒋公在卅四年(一九四五)十一月二十八日为《黄膺白先生家传》所作序文中的几句话:

亦云夫人撰此《家传》,其于逝者心事,实能推见至隐。

这几句话同样可以适用于《回忆》,“于逝者心事能推见至隐”一语,实道出作者与逝者无限辛酸惊险的经历。今姊于悠长的岁月中,以坚忍的精神,卒成此书,可告慰姊丈在天之灵者,无过于此。某日我曾对姊说:“姊丈对得起国家,阿姊对得起姊丈”,意思即在此。今即用此二语,以为本跋的结束。

弟怡敬跋

一九六四年二月廿二日

(原载《传记文学》第十二卷第四期)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