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位奇妙的大名。
名曰真田昌幸。
信州上田城的城主。当时他就以英勇善战而远近闻名。昌幸还是后来大坂之阵的智将真田幸村(信繁)的父亲,故而名声远扬。
当时,真田昌幸五十四岁。
他个头矮小,却长了一个大脑袋,脸面铁青浮肿,一眼看去像个乡下老和尚,只是双眼闪着犀利的光。
眼前这个男人,不可小觑。
真田昌幸生于信州的小豪族家庭,在战国的动乱里成长,具备了人类的所有狡黠。昌幸将此作为唯一的生存智慧,爽飒度世,是具有战国乱世特色的人物。
昌幸的人物形象,就像他的出生地、活动舞台——信州的地形一样。信州山河状貌复杂,领国分隔成若干狭隘天地。若在这世界里反覆发动战争,玩弄谋略,琢磨出的计策自然而然会像工艺品般小巧精致,不会宏大。
谋略家真田昌幸,其思考与手法已臻艺术之境。而身为战术家的他,指挥操纵区域性战斗的高妙之处,亦可谓当代 “好,就这样定下来了。”
老昌幸表态。
“伊豆守跟随东军,我和幸村跟随西军吧。无论哪方胜或败了,真田的家名都不会断绝的。”
兄弟俩用惊骇的眼神看着老父。这是老人昌幸从乱世中多年积累的经验智慧中产生的结论。
“明白了?不久咱们战场相逢吧。那时,信幸你殊死奋战吧!我让你在飞矢和枪弹中看到我的麾令旗如何模样。”
老人发出了摩擦青草的声响,站立起来。他似乎对这个巧妙严密的结论十分满意。
少刻,三人走下山丘,分别骑上战马。率领先头部队的哥哥真田信幸继续东进,率领中军以下的父亲昌幸和弟弟幸村,立即改变部署,引军折回,向出发点信州上田行进。
途中经过信幸的居城上州沼田城下。
(干脆将城池夺过来吧。)
昌幸老人好像这样思谋。他派人给留守城池的大儿媳小松送信说道:
“我想看看孙子。和孙子轻轻松松玩一晚上。将城门打开!”
小松一看队伍里没有夫君,疑惑不解,便传回话来:
“尽管是父亲大人的命令,但只要不是夫君伊豆守大人的命令,就不能开城门。要想强行开城,这里只好弓箭伺候了。”
听此回言,老人发出苦笑,说道:
“真不愧是本多平八郎的女儿!”
昌幸在城外住了一夜。翌晨,整军迳直撤回信州。途中下起了细雨。
下野小山也下着同样的雨。昌幸此举,发生在家康于小山召开军事会议稍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