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商飞快走过大坂城的京桥,脚下生风。各城门门卫的眼睛都紧跟其行踪。
(他是何人?)
众人都这样怀疑,因为那人的行动异常敏捷,不像普通商人。须臾,那人戴着斗笠站在石田宅邸前,要向门里走去。
“你是何人?”
门卫喊他站住。他还是飕飕快步往里走。一个门卫咻地投去一根木棒,想绊住他双腿。那人一跳,躲了过去,利索地掀起斗笠,龇牙笑道:
“是我!”
观其步态,像个年轻小伙。但斗笠下的脸庞已初入老境了。
“啊,岛大人!”
门卫一喊之际,这位石田家家老岛左近的身影已经进了宅邸。他洗了手脚,令家臣拿来衣服,换上了。左近的家臣谁也不知主人去了何处。左近在小书院拜谒了三成。
“一路平安否?”
三成的表情轻松下来。左近潜入京都和伏见调查情况。亲眼侦察之后返回了大坂。
“情况如何?”
“闹腾着要发动战争。”
左近回答。
左近看到的确是大战前夜的紧张态势。原因是这样的,家康夸大宣传道:“大坂的大老前田利家和奉行们正在备战。”并派急使至江户搬兵,命令率大军驰援。
——呀,伏见要开战了!
整个江户沸腾起来了。家康之子秀忠的部将榊原康政,立即率轻兵七千经东海道,一路疾行,奔向伏见。榊原康政时年五十二岁,长着一张土包子脸,没甚么文化素养,仅会写自己名字。他生于三河榊原村,少年时代就侍奉家康身边,一贯机敏,转战各地,有著名副其实的身经百战军功履历。
榊原康政精明机智。大军抵达近江膳所,伏见的同僚井伊直政遣来急使慰问:“感谢到来。”并介绍情况:“目前情势尚不需要动用弓箭刀兵。”
康政大喜,说道:
“是吗?没误事吧?但是,若真和大坂方面开战,这点兵力无济于事。大坂方面会蔑视我们。我这里须再略施小计。你回去代问主公安好!”
康政打发来使回去了。大军驻扎在膳所和大津之间,关闭大津与草津间的关卡,旅人大惊。康政让家臣在驿站一带发布命令:
“伏见要发生战争。大津与草津的关卡三日内禁止通行,这是秀赖公的命令。听明白了,三日里,大津方面的人不得进入上方地区!”
驿站一带陷入混乱。经东山道和东海道进入上方地区的旅人,无论士农工商,一律止步,于是这附近的草津、土山、石部、水口各地的旅舍人满为患。 “不着急,迟早要伸张正义,召集兵马。”
“首谋是主公尚可,主将也是主公,那可就没人聚来了。”
“推举利家老人为主将。”
三成说道。借用前田利家的人望和威信,招集人马。前田利家年禄八十一万石。不仅如此。三成还推测上杉和毛利也会站到己方。丰臣家的大名,年禄百万石以上者有德川、毛利、上杉三家。
毛利中纳言辉元一百二十万余石。
上杉中纳言景胜一百二十万余石。
再加上前田家的八十一万石,超过三百万石,足可以与二百五十余万石的家康交战。
“胸有成竹。”
三成说道。左近依然表情不悦。
(那都是别人的俸禄,集中得起来才能交战。将其集中须有人望;而这位主公没有呀。)
——因此,必须搞暗杀!
左近这样强调。
大坂与伏见的对峙依然持续着。
三成每日去可谓大坂方面首领的利家老人家,到病榻边问候。他想,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倘若过世,一切便都付诸流水了。
然而,还有一个人每日前来探望利家老人,那就是细川忠兴。他和加藤清正、浅野幸长是同伙,属于“反三成派”。加藤、浅野、细川这三人都既是“家康党”,又是“利家党”。
某日,三人聚首议事,得出如下结论:
——家康大人与利家大人如果不和,一旦开战,我们靠向哪方为宜?做出选择极其痛苦,莫不如让他俩和解。
于是细川忠兴任代表,去前田家活动。前田家长子名曰前田利长,是久经沙场的人物,官至从三位中纳言,与细川忠兴年龄相仿,二人关系不错。忠兴向利长说了此事,利长表示赞同。利长是儿子,与秀吉关系淡薄,对待丰臣家不像父亲那样感伤。
(不消说,如果老父总是开口不离故太合,会误家的。)
利长当然这样判断。他对老人说:
“人们说,同任丰臣家的大老,父亲与家康大人总是互斗,于秀赖公不利。我也有同感。”
“那么,如何是好?”
“二人会晤一次,如何?”
“已派人送信了。”
利家答道。确实,利家已向家康多次派出使者,送去口信:“恳望莅临大坂,秀赖公也想见家康大人,见面后,话说开了,误解会立刻消除。”
——啊,我去。
家康每次都这样表态,话是这么说,但没有来大坂的迹象。
“现在是家康不来。”
利家好像唾弃似地说道。
“那么,父亲去伏见,如何?”
“傻瓜!罪在对方,该是对方来。”
“若是那样,此事永远不得了结。”
利长苦劝父亲,数日里多方说服老人,利家终于答应拖着病体,前往伏见。
——利家老人为了和解,要去伏见。
对三成来说,没有比这消息引发的事态更具冲击力了。苦苦指望利家出任主将,这希望倏然消失了。三成不能制止利家的行动,他是大老,三成不过是一介奉行。加之,二人的关系原本就没达到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地步。
庆长四年(一五九九)一月末这天,三成相当茫然地熬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