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囑累人天品第十叁

作者:吴立民 字数:13495 更新:2025-06-10 13:32:24

今天是我們這個法會的最後一天、圓滿的一天,又是我們講以圓滿的一天。現在我們叁稱名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地藏菩薩”,“南無虛空藏菩薩”(各叁遍)。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诃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辨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贊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衆生等未出叁界、在火宅中者付囑于汝,無令是諸衆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以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衆,于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衆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衆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現在無邊身,爲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現在未來末人衆,吾今殷勤付囑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爲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無上道永不退轉。

這是最後一品,釋迦佛把現在、未來天人衆度脫之事付囑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承擔佛的囑托。這一品的大意是兩大段,第一段是講佛的付囑;第二大段是虛空藏當機請問禮頌、瞻仰地藏等福利。因爲這本經快講完了,忉利天宮的大法會也將完了,釋迦佛將天人大衆傳囑地藏之後,他也將入涅槃了。佛在忉利天說法不久就涅槃了,所以佛涅槃之前,把任務交給地藏,以其救護衆生的不可思議神通願力的緣故,佛以諸人天衆生囑咐他,所以這一品叫“囑累人天品”。

當時世尊摩地藏頂,世尊的摩頂跟一般的偉法授記不同,這個摩頂是囑累摩頂,摩頂時交待 了話:吾今日在忉利天中,在百千萬億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在火宅中者,在餓鬼、在畜生、在地獄,以至于更落五無地獄者,全部交付給你了。可見佛的悲願和地藏的悲願相應之力、付托之重。佛爲地藏摩頂就是佛的悲願與地藏的悲願相交流、相交印。所以說悲感相應,付囑承囑。一方面是傳囑,一方面是接受付囑、承擔付囑。釋迦佛還說,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基遇惡緣,念念增長。正是因爲閻浮提衆生這個特點,剛強難調,所以佛告地藏菩薩,吾分是形,百千萬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佛又講,吾今以天人衆付囑于汝,若有天人男女,于佛法中,種少善根,乃至于一毛一塵,你都應以道力來擁護,漸修無上,勿令退失。若天若人,隨業受報,落在惡趣,假使能夠念一佛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你都應該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現列邊身,粉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釋迦佛不但將人天大衆付囑與地藏,而且作了具體的囑咐、具體的交待。就是說閻浮衆生,哪怕很少的善根,只要有一毛一塵,都要擁護他,漸修無上,勿令退轉。天也好,人也好。天是天人,在天上隨業受報。墮惡趣時,只要能念一佛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都應粉碎他的地獄,牽引他生天受勝妙樂。釋迦佛做了這些交待以後,又總括做了一個偈子。這個偈子我們應該記得,也應常念,這是佛的囑托,也是地藏本願的體現。在地藏的法會中,書寫這個偈子同樣有不可思議功德,因爲這是佛說的,佛交托地藏承受的。世尊叮咛付囑,所以地藏白佛言:唯願世尊放心,不要以此爲慮,若有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也以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何況能夠聞諸善事,念念修行,于無上道,永不退轉。地藏說我一定要度諸天人共成佛道,不單使他們在天上受勝妙樂,而且要使他們成佛。世尊囑托之重,地藏菩薩回答之切、願力之深,在經文中都體現無余了。這是第一大段,世尊的囑托,最後虛空藏菩薩當機,作爲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結束。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天如來贊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象,得幾種福利?唯願世尊,爲未來現在一切衆等,略而說之。

佛告虛空藏菩薩:谛聽谛聽,吾當爲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形象,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贊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叁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爲王臣女,十叁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爲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光,二十叁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贊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複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贊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者,二者、惡業消滅,叁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華,于衣珠璎,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衆會,俱複瞻禮,合掌而退。

贊:地藏本誓校量經因癃殘喑啞是前生今世諷大乘福利無空決定寶蓮生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诃薩(叁稱)

虛空藏菩薩當機問佛瞻禮供養地藏的種種利益,佛講了二十八種和七種利益。二十八種利益就是經上講的,從一者二才到最後第二十八種“畢竟成佛”。七種就是“速超聖地……畢竟成佛”。這些利益展開來講是二十八種,合攏來講是七種。廣說是利益無邊、不可陳簡說,簡單講又歸結爲七種。

這時十方一切不可說諸佛如來及人天大衆聽到佛稱歎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歎未曾有。佛在忉利天說完地藏法時,忉利天又雨無量香花、天衣、珍珠、璎珞,供養釋迦佛及地藏菩薩。這時,忉利天的說法盛會就圓滿成就,一切大衆就祝福圓滿而退。

我們過去講過很多種菩薩,日藏、月藏、虛空藏,各有當機,各顯不同的神通。日藏來了現太陽,月藏來了現月亮,虛空藏來了,一切都看不到了,大地如虛空。地藏來了,大地重得很,大家會感到身體舉不起來。爲什麼佛說《地藏經》,最後當機的是虛空藏呢?這是最後告訴我們衆生,禮虛空藏于地藏六道之中,禮虛空藏,不忘地藏,說明了地藏與虛空藏之間相融的關系,這是很深的表法。禮虛空藏于地藏六道中,這個空就不斷滅;觀六道衆生于虛空無邊無際,自然就地獄解脫。把地藏融在虛空藏裏,把虛空藏融在地藏裏。我們要看到,業力著重講的不是空,般若是講空。在這部經中,地藏表示業力,表示是不空的,虛空藏表示般若,表示空。修業力最後還需要要得解脫,要證入空。由不空證入空,由有相證入無相,由有住證入無住,證入空、無相、無住叁解脫門。不但是地藏跟虛空藏相互融納是這樣,其他菩薩修法的相互關系也是這樣。所以我們讀《地藏經》讀到最後,要讀空,不要抓住有一個地藏菩薩,真的有地獄,真的有一個輪回生死。最後是虛空藏,地獄沒有,輪回沒有,地藏菩薩也沒有,這才是圓滿,才是究竟,才是釋迦佛的最後的囑托。我們閻浮提的衆生都證入般若,證入空性。整個的閻浮提的衆生個個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常樂我淨,萬德莊嚴,每一個人都成佛了,那還有什麼地獄?還有什麼生死輪回?個個都是地藏菩薩,連地藏菩薩都不成爲地藏菩薩,成了佛了,衆生度盡了。要看到這樣的一個境界。前面談了業力,我們要在業力上謹慎又謹慎,要從那裏入手,否則就泛濫無邊。最後要解脫,要進入虛空藏,所以最後來當機的是虛空藏菩薩。

這部經是很精微的。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如果將地藏與佛融合:融地藏于佛佛,佛佛都有地藏;融佛佛于地藏,地藏就將成爲佛佛。桌上有一條子問修淨土法門與修地藏法門如何結合,就是怎樣把地藏菩薩與阿彌陀佛相融合。比如拿今天當機來講,融彙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是引生西方得樂,地藏化度六則一聲阿彌陀可以帶業往生。修淨土的人念阿彌陀,但是一生中的罪還沒了,報不報呢?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大願力允許帶業住生,你未了的業帶到我西方來往生,在我西方淨土慢慢把你的業消掉。所以淨土經中也有地藏。但是沒有既得樂而仍存苦的,所以阿彌陀在地藏當中,欲出六道,必願淨土。所以經中贊歎念佛,專門有一品稱贊念佛名號。但是不能想:反正能往生淨土,不管地獄怎麼樣。以爲念了阿彌陀佛就有了保護傘了,可以帶業往生就不懼地獄子,這不行的。你看,釋迦佛報他母親之恩,升忉利天還請地藏說法,還贊歎地藏。佛母摩耶夫人北慈悲,說地獄苦,也是請地藏出來說法。所以我們曉得可說不可說久遠劫來,諸佛世尊,都不違背地藏的悲願,而且諸佛菩薩都要幫助護持地藏來行大願。諸佛都不違背地藏的悲願,我們這些衆筆又豈可缺地藏之修啊?地藏經講了,閻浮提衆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西方極樂世界縱許你帶業往生,你所帶之業終需消了。所以到西方後,特別是九品往生西方,若是下品下生,在蓮花層裏還要去修,還要求覺悟 ,不一定馬上能見阿彌陀佛,因爲你不是上品上生,你帶的來重,在西方極樂世界裏還是要消業,西方縱許往生,帶業終需消了。何況你念佛的心不誠,到臨終時把握不住,神識一亂,記不得阿彌陀佛,在中陰階段的極度恐懼中就難得把握,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念“地藏”。當然不是說不要念阿彌陀佛,念時一定要融地藏,把地藏法融入淨土法門。念佛不忘業力,念佛不忘地藏,在地中修行。這樣就把淨土法門融入地藏示門中去了。把地藏示門融入藥師、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中去也是這樣。地藏法門跟佛佛的法門都相通,佛佛的法門與地藏也相通,地藏融佛佛,佛佛不離地藏,這樣我們就真正把地藏法門學到手,學到底了。

有的人把整個第十叁品做爲江流通分。有的把最後幾句作爲流通分,這也頗有道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地藏經就大致這樣分了。

爲了使我們更了解地藏經的法要,我再補充講一下生的問題。昨天我們講了死和中陰的問題,就是對死後的中陰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但生的情況怎樣呢?恐怕很多人還是茫然的。孔夫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很有道理。不曉得怎樣生,如何知道怎樣死?要真正知道怎樣生了,才可以知道怎麼死。當然,真正知道怎麼死了,也才會知道怎麼生。下面我簡要講講生的問題。

人的一身,是貪、瞋、癡之一聚,這是形容根本煩惱之于人身的。我們人是五蘊之一聚,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訓蘊。蘊就是聚集的意思,類別的意思。佛教用叁科來說明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一個是講蘊,五蘊。一個是講處,十二處。十二處加六識叫十八界。蘊、處、界合攏來叫叁科。

這個世界形成的時候,我們人跟天是一樣的。經中講少淨天、少光天、無量光天,等等。人跟梵天是一樣的。天部是很快樂的,但是慢慢轉變、發展,我們人産生了無明,當然無明無始,那是在天上産生的無明。現在的地明相對天上的無明就更愚癡,更無明了。本來在色界天以上是沒有男女的,色界天以下的六欲天才有男女。在無男女的時候怎麼分別出男女的呢?這個男女之性欲是從食欲而來。本來色界天上已經沒有食欲了,知道了五味,由食欲産生了男女之事。所以我們講食色性也。食欲、性欲是本,是我們從天疲乏墮落爲人道的一個原因。原來我們是天人同步的,我們人與天上的人一樣。但是我們變了,變成了我們這個世界。變的原因,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佛家講這物質和精神是相聯系的,分不開的。物質方面,我們講了,地水火風四大種,再加空和識就是六大種。我們講過四空、四大、四相、六因、五果。在生的問題上,最初是六大,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種。六大借四緣,即因緣,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借這四緣來活動。最開始我就講了,身爲界分,身體是人界、天界的界分。五蘊實際上是五大種所成,色是地大,受是火大,想是水大,行是風大,識是空大。色受想行識就是地水火風空。肉體是重量方面的問題,就是地大;各種感受都是火大;各種想都是水大,是流動的;各種行都是風大;各種識都是空大。所以色、受想、行、識構成的種子,還是色、受、想、行、識。

我們講過中陰的情況,中陰的第一個階段是法身的淨光。碰不上,失去機遇,再遇第二個階段,報身佛、五方佛的五色光。失去了再遇到化身的階段,如果不是極惡或極善,一般的人在第叁階段要往生。死後,經過中陰的前兩個階段,往生之前都有一個極大的恐怖狀態。這是業所生的,就好象在大火裏,或在大海裏,就是他的業識的依附的水大、火大所起的作用。這個時候,他就急于找一個避風港,就是神識想找到一個身體。他恐懼,這個般若性空,不能跟法界契合,不能返樸歸真,歸于法界,所以急于找一個身體。這時由于業力的牽引,就看到各種不同的光。這時神識因爲有根本性的東西,抓著我不放,哪怕經過中陰階段都不放我識,都是“我的、我的”。他找避風港或庇護所也是“我的、我的執迷不悟的牽引驅使他去找。這是就人道而說的,當然還有地獄道、餓鬼道。神識種子有兩種,一種是名言種子,就是人所接受的知識、概念等等;還有一種是身體行爲所形成的習氣種子。種子識所藏的能量主要是這兩種。特別是習氣能量,一生身口意叁業形成的能量。當下一世的父母合和的時候,他的習氣就很快接上去了,就是父母合和時他感覺到自己在色受想行識,因此,他的神識就引發了他父母身上的地水火風空。我剛才講了色受想行識和地水火風空之間的關系,就是父母合和時産生了物質力量,地水火風空就形成了他的胎身。父精母血是地水火風空的精華。父母合行晨,他的神識就進去了,是他習氣的種子所牽引的。父母合和時有許多動作,使他能夠感到堅硬、柔軟、溫暖、流動,這個東西就形成了這個時辰的未來的地水火風空的種子。這就投生了。他父母和合時的各種動作使他接受了五大種子,本來他的神識裏有這個種子,業力引進去,父母的合和又觸發他,這樣主具形安胎,在父精母血中形成了一個小團,就是胎了。父精母血的五大和他神識的六大相作用,一牽一引結果形成了他這個胎。就是這樣,這不一定壞事,一牽一引結果形成了他這個胎。下地獄也是這個種子。他進入時,就是父母合和時,如果對父親起憎恨之心,對母親起貪愛之心,那麼下來就是男。對母親起憎心對父親起貪愛之心就生女。父母合和時,他感到自己神識的勾引,感到自己是其中的一方,“我的、我的”嘛,神識主是這樣起作用。當然,不能拿現在的倫理學來考慮,那就說不清了。這是生死輪回呀。我爲了說《地藏經》,才概略地說一下這個情況。他入進去時是如醉如癡,是無明的。進去以後,也經過四十九天。第一、二、叁天,特別是在第一相七天裏,有很大的變化,然後每個月都不同。從第一到第七天,胎在母體裏反覆蕩漾,這時形成了人的命根氣,這就不詳細說了。第一個七形成了“命根氣”,還有二七、叁七、四七、五七……,到了第五七,胎慢收地硬了,是相對初入胎時而言漸漸硬了。這時形成了命脈,以後每一個的情況都有不一樣。從命根氣裏生出了各種氣、各種脈,這跟現在醫學生理學講的完全不同,這是佛教、密教裏的生理學、生物學。命根氣生出:往上走的上行氣,往下走的下行氣,來行走的平行氣,遍行走的遍行氣,這五個氣很重要,其中命根氣最重要。上、下、平、遍氣又産生了五個分支氣:龍氣、海馬氣、提婆氣等等。由五根本氣産生五支分氣,由五支分氣又産生了各種氣,人是氣血而成的。

脈,從命脈來講,命脈實際上就是中脈之所系。命脈還不能說完全就是中脈,在胎裏時可說是中脈搏住在裏頭,由命脈産生左脈右脈,由左脈右脈又産生大大小小各種不同的支脈。由這個氣、這個脈才産生了人的五髒六腑以及骨頭、手腳等等。在由命根氣、命根脈産生這些氣、這些脈的時候,就形成了我們的受想行識,我們的蘊。這個蘊是真實的,不是空的。在胎裏就能夠領受了,開始想了,開始行了。五蘊存于胎中,由這裏,由氣脈産生五髒六腑,産生了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這都是五大的變化。比如眼睛是從水生色,耳朵是從空生聲,鼻子從生香,舌從火生味,身從風生觸,都是從命根氣和命脈來的,這要細講就太多了。由此叁個脈在人體內形成大大小小各種支分脈,其數量如經微細血管來講,形成的脈大大小小交錯縱橫。 人體的重要部位結成脈輪, 個個輪子似的。從人的縱剖面來看,每一個重要部位都形成八條重要的主脈,由主脈再分成細脈。比如臍輪裏就有六十四條脈;密輪(即生殖部位)有叁十二條脈;心輪有八脈,所以用語八葉蓮花來表示心輪。喉輪十六條脈,頂輪叁十二條脈,頂上肉髻輪部位有四條脈,兩眉之間的眉心有十六條脈,總共合起來有七萬二千條脈。主要的脈都有名稱,因時間關系,就不多講了,概括介紹是七萬二千條脈。主要的是中左右叁條脈。脈結的輪,有的講四輪,就是密輪,即生殖部位的輪,臍輪、心輪、頂輪;有的講五輪,加一個喉輪;有的講六輪,加眉心輪;講開輪,加海底輪。主要的脈在輪,輪與脈交叉,脈連結脈。但是不要忘了氣,“脈之所在,氣之所行”。氣之所行主是脈之所在,氣行就是脈行,脈行氣亦行。脈輪和氣的關系很密切,所以我們講肪輪,有這個肪的時候,同時氣也在這裏流,可以說,脈輪也是氣輪。

氣也是由五大而形成,比如下行氣屬地界,上行氣屬火界,平行氣屬風界,遍行氣屬水界,命根氣屬空界。現在的生物學、胚胎學已經證明了一個事實,就是人,也許還有包括動物,在母胎是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把人從無生物變到單細胞,一直到脊椎動物,整個的發展過程重演一遍。這是胚胎學、生物學已經證明了的。人在母胎中把人從無生物到原生物、到細胞一直到脊椎動物的整個發展過程重演一遍。同樣,我們的五大,在母胎中一樣把我們的輪回從頭到尾重演了一遍。你看這個速度,由無生物發展到脊椎動物有多少年?那是有限的,何況衆生的生死流轉現象。所以古人講,人身是一個小天地,是一個小宇宙,這個話一點也不假。人體血脈組成的各種情況就是一個小宇宙,一樣的有黃道、有十二宮,有各種天部。所以實際上十法界聚于我們一身,我們身體主有佛界、菩薩界、聲聞界、緣覺界、天界、人界、地獄界、餓鬼界。所以真正講地獄界不在別處,就在我們人身上,就在我們的氣和脈的組成上,五大的組成上。不然的話《地藏經》中怎麼講那麼多的鬼王。人身有七萬二千條脈,氣也一樣,不只七十二種氣,中醫講七十二種氣,由七十二種氣支分出來的氣就更多。所以人身是小宇宙。同時人身也是一個“大幻化網”,我們講過業力之網,人身本身就是“在幻化網”。我們講這種菩薩那種菩薩,每一種菩薩在人體裏都有部位。除了氣、脈以外,還有“明點”。明就是能起作用、能顯現各種境界的明,點就是物質的精華。明點是氣和脈的精華交織産生的東西。明點有很多,有汙濁的、不清淨的,叫濁明點。還有淨明點。例如眼淚

鼻涕、唾液、大小便等濁明點;身體産生的各種內分泌激素、體內各種不可思議的凝結物,就是淨明點。特別是在胎在父精母血凝集的東西是最珍貴的。道家不是講胎氣、胎脈嗎,我們講命根氣、命脈。那個物質的東西就是明點。什麼覺悟不覺悟啊?明點是清淨智慧的,他就覺悟了;明點不清淨,不覺悟,就是無明。儒家講飲食、呼吸、]睡眠,道家講精、氣、神,佛家講色法、心法、息法,佛教的密宗講氣、脈、明點。脈屬于精的方面,現代醫學證明,物質的血化成精。氣屬氣,明點屬神,八識的各識,眼依眼根,耳依耳根,根有形狀,是微細的。這個根不 現代解剖學顯微鏡可以見到的。活著就有,一解剖就沒有了。例如胃疼針足叁裏穴,馬上就好,證明確實有那個經絡。

人的明點,白色的氣、本體的東西,從父親明點處得的,大約象油菜介子那麼大,蓋在上面。父親處得的是本體。第八識阿賴耶識不在父精母血的中間。第七識呢?在肚臍下、密輪上正中間生殖部位,正好是命根氣、命脈的起點。它在那裏使命根氣、命脈、中脈不通,本來就是“我的、我的”,不通就更加“我的、我的”,業由此而造,身體的各種毛病由此而起,所以修行人無論如何要想辦法通中脈。解剖前列腺不能見到末那識。它象一團黑氣,一圈圈象蛇一樣盤在那裏,是賴皮蛇,賴著不走,沒辦法,只有修“拙火定”,就是用父精母血給予你的本能的五大的力量,特別是火大的力量,在臍部燃燒,形成一股很熱的熱量。熱量滲透到賴皮蛇身上,它就受不住,慢慢爬起來動了,越熱越受不了,一下從頂門出去了。業劫氣出去了。業劫氣出去了,你的中脈就通了,業劫氣變變智慧了。中脈通,所有的脈就不是業劫脈,是智慧脈了。智慧脈是佛身的基本,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基本。

所以人命終時不可草率從事,往太平間一送,火化了就完了,我們不是提倡厚葬、提倡花費,而是在懂得了中陰的情況以後,提倡多做佛事。這是清淨的,不是花費。與死一樣,生也要注意在母胎中的教育和愛護,古人講胎教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母胎中對胎兒未來人格的形成甚至命運的決定都很重要。因爲胎兒在不斷地變化,如果母親懂得修行,生出來的小孩具有根基,這都是科學的。至于怎樣在胎中産生地、水、火、風、空、包、受、想、行、識的配合、協調情況,我就不講了,這個胚胎和種子,就是成佛的種子。

氣在體內的運行與天道的循環運行是一樣的、同步的,但人往往做不到,所以逆天而行,就得病。我講數息法時講過。一呼一吸爲一息,一分鍾平均約十五息。一小時六十分鍾,60*15,一小時900息。一天24小時,900*24,一天21600息。氣在體內運行21600次。氣在體內有內行道、外行道。不要小看一口氣,人的心、肝、脾、肺、腎五髒之氣都由此一口氣出來,外邊的氧氣通過這口氣進去。人的兩個鼻孔是兩個風火輪,每一個鼻孔也是一個五輪,東西南北中,地水火風空。每一口氣進來都分類爲地水火風空,進入各個的行道,清清楚楚。中脈依附在命根氣上,血和脈緊密結合。中脈是不是我們的背脊骨?是不是督脈?是不是道家講的黃中?都不是。生時中脈叫俱脈,修行時中脈就叫修脈。所以真正的修行是在肉體上修,所謂即身成佛,就是肉體成佛,這是真實的。即身在佛就是把人的氣、脈、時點修成智慧氣、智慧脈、智慧明點。氣修好了就變成光,五大的敢身就變成光身。西藏修大圓滿,最後將自己的身體修成光身,一旦成功,就和法界、宇宙光結合了。所以西藏修行人最後就虹化了,一道虹化光去了,什麼都沒有了,差一點的留點指甲頭發,再次一點的留下肉體,但肉體也縮小了,縮至尺把長,甚至幾寸長。這都是氣脈明點之所以變化。以上是概括地講講人身的氣脈明點。但這修行氣脈明點,跟地藏法門有什麼關系呢?

下面講講修行、戒定慧、發菩提心與氣脈明點的關系,這就真實不虛了。我們講菩提心時講過,行菩提心、願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叁摩菩提心,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各代表一個菩提心。講菩提心與氣脈明點的關系,這就把氣脈學修到身上來了,修到氣脈明點上來了。真正將地藏法修到自己身上來,那就真實不虛了。

首先講願與氣脈明點的關系。凡是真心發大願的人,他的脈容易張開。你試試看,真心發願,脈就張開了。發心發得越大,脈就越容易張開。越是抓住我不放,私見很重,越是“我的、我的”,脈就越堅而不松,松不開。脈打結,一個個在疙瘩打不開。脈結打不開,讓展開就更不容易了。什麼道理呢?萬法唯識,都是八識所造。五方佛配五輪,八大菩薩配心論的八個脈,所有的羅漢,所有的地獄就配在大大小小的支脈上。我們有很多脈,有很多微細脈,微細脈的血流量變化的程度有千千萬萬。所謂地獄無盡,就是我們氣脈重重無盡,地獄就看在身上的肪中找。願菩提心發得越大,脈開得越快。昨天講第十二品時我特地講了回向法界。我們發願的人,哪怕願再大,功德再高,都把功德回向衆生,就是把功德發到身體的各各脈搏上,這是願菩提心的作用。實際上七萬二千條脈都通過中脈遍及全身,遍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毛孔,遍及全法界。每一個細胞、毛孔都與法界宇宙相契相合。七萬叁千條脈是代名詞,實際指每個細胞、毛孔、無量細胞、無量毛孔。就象我們說七世父母之七,不是六加一的七,而是無量劫的父母一樣。七萬叁千條脈通了,中脈才能真正通,如果七萬二千條脈不通,中脈也通不了。這意味著衆生不成佛,地藏也成不了佛。所以地藏要成佛,非得度盡衆生,非得七萬二千條脈明點的關系,這個懂了,就懂得他的本行了。這麼講氣脈明點就容易懂了。發願不僅通中脈,而且通微細脈。“衆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這兩句話在教理上講是慈悲,在脈來說,因爲脈是衆生所在地,脈、微細脈不通達,中脈通難,佛道不難成。所以“衆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我們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藥師佛十二大願,普度衆生,就是此理。當然衆生也有叁種:一是衆生業報所成的衆生;一個是成佛轉智的,像由第八識裏帶相分的衆生;也有成佛以後感化應教得道的衆生。這是講願菩提心。

再講叁摩地菩提心。叁摩地就是梵地、淨地。修定時的一收一放,與脈的收張關系很大。修叁摩地很容易使大小脈都開化。脈分叁脈五輪,報身佛是智慧脈,凡夫是業劫脈。脈又可分爲粗身脈、細身脈、最細身脈。身有叁層,粗身、粗心,細身、細心,微細身、微細心。粗身、粗心就是凡夫的業劫脈;細身、細心,色界以上的脈叫天仙脈。脈和智慧關系很大,一般來講五輪中頂輪脈表示大圓鏡智,喉輪脈表示妙觀察智,心輪脈表示法界體性智,臍輪脈是平等性智,密輪脈是成所作智。願菩提心和叁摩地菩提心與脈的關系最大;勝義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與氣的關系最大、最密切,行菩提心可說完全建立在氣上。《華嚴經》講普賢菩薩大行,淨得品在每一個願、每一行都和菩提心配合,願一步,行一步,氣就調合一步,所以行菩提心與氣關系密切。氣修成以後就是光,上通諸佛,下通衆生,上供下施,通上攝下,都是氣的作用。但一定得地、水、火、風、空五大業劫氣變爲五大智慧氣。在修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方面多下功夫才可以做到。

明點與菩提心修行的關系更微妙。明點是智慧與物質的精華,說透一點,明點是即物質與精神的精華的結合。明是物質的,從五大而來;點即智,從五智而來。五大五智結合的東西是明點,是在肉體中從父精母血、命脈命根氣得來的,是基本,不能立即成佛,要修煉。特別是以虛空藏爲代表的滾打菩提心。在地藏經中文殊代表勝義菩提心,普賢代表大行菩提心,地藏代表大願菩提心,觀音代表叁摩地菩提心,虛空藏代表滾打菩提心。滾打即五大五智的精華能夠振奮大地增長,最後我們肉體的地藏要變成法體的虛空藏。以地藏起,以虛空藏落,即這個道理。滾打菩提心一般到密法時才講,才常見。一般講叁至四種菩提心,實際上有五種。滾打與勝義菩提心都有增長明點的作用。學佛修菩提心不是與身體毫無關系,而是關系很大。願菩提心使脈張開,行菩提心使脈柔軟,勝義菩提心一科研成果有關,在摩地菩提心與脈的擴張收縮有關。滾打菩提心與明點有關,以虛空藏或彌勒來代表,兩種說法都可以用的地方不盡相同。用于未來成佛,以彌勒得當;用來歸于空性,當然是虛空藏菩薩。

地藏法最後歸于空性,所以最後虛空藏來當機。一切法門最後歸于空性,歸于般若。前面講了那麼多業力、生死、輪回,最後提高歸于般若。不然就偏執于有的一邊,抓住業、抓住生死輪回,抓住有不放。我們既不同意抓住空不放,講空話、發空願,講玄而又玄、大而又在的大道理,而不落實身體的修行;但又不執著身體的修行,那樣就真正地變成小乘了。所以一定要把業力融于般若,地藏融于虛空藏。當然修行時也把虛空藏納入地藏,地藏和虛空藏相輔相融,法門才相通。修一法門,既可專一,雙可會通,單獨專一完全不會通不行,反之也不行。法門從根本上會通了,就一能進通了。修行法門,不外兩個方向,一個是由一及萬,一個是由萬會一。

學佛的人一定要持戒、修定、證慧,一定要以戒定慧叁學爲綱,一定要堅持這個綱。因爲不有戒定慧就消除不了貪瞋癡。戒定慧與人身體氣脈明點關系很大。冷靜地想一想,身業是脈的作用,口業是氣的作用,意業是明點的作用。身口意也可以說是氣脈明點。

脈與戒的關系是:造業時、守戒時都通過心,心的造作憑借于脈,先有脈然後有身,一有身必然有所憑藉,就容易造罪。所以戒守得好脈就暢通柔軟。戒體雖是無表色,但對血脈關系很大。戒有戒體、戒法、戒行、戒相。守戒好的人,相貌與普通人不一樣。一般出家人守戒好的,現童子相或老婆婆的慈悲相。爲什麼現戒相?就是脈此較通,比較柔軟。剛強難化就是脈粗、脈硬,氣粗、氣蠻,不柔軟、不調和。就是所謂剛強難化的衆生。

脈與定的關系。修禅定的人,脈容易通,因爲禅定本身就是要氣通、脈通、明點通。修禅定的人一般脈容易調整,不修禅定的人脈不易調整。

脈與慧的關系。脈有兩系統:一是無明系統,凡夫脈,與凡夫氣一樣;一是明行系統,智慧脈。智慧脈是細身脈,凡夫脈是粗身脈。通過脈可以修智慧,通過智慧可以調整脈,所以修戒定慧就是修氣脈明點,通過色法、息法、心法來調整身體,才能談得上即身成佛,才能使身口意叁業變成身口意叁密,我們的世界才能變成莊嚴的華嚴世界。

學習這些,最後一定要歸于空性,因爲所有這一切沒有空性不能成。一切有爲法,沒有空性不得成,一切有法爲會因空性才得成。最後都歸于空。包括戒定慧,氣脈、明點,身語意業,甚至于身口意叁密,最後都歸于虛空寶藏。但不是斷滅空,是從六道輪回、業力上證入的。這是真正的空性之空,這才是把“我的、我的”的“業我”轉變成無我的“有我”。無我之後的有我,而非生死輪回的小我。行菩薩道的人也講“我的事業”,“我的佛法”,但這個“我”不是渺小的小我,而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我”,是佛涅槃後的四德“常、樂、我、淨”的“我”,真正的我,是了脫生死輪回的永恒的真我。

希望我們在學習了地藏法之後,發地藏之願,行地藏之行,接受釋迦佛的囑托,度六道衆生。衆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以地藏大願來行願修行,最後彙入虛空藏,完成釋迦佛的囑托。報答釋迦佛、佛母摩耶夫人,報答當機說法的忉利天宮諸菩薩、天神的慈悲加護。

這次法會因淨慧法師慈悲要我來講,我也請求加持,依仗大家的功德力量,今天得以圓滿了。還是佛教講的: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養而住。如果說有什麼成就的話,都是大家的力量、法界的力量。如果有功德,以此回向在座的各位,回向大家的父母,回向柏林寺的住持上淨下慧大和尚,回向十方叁世一切法界。最後一起念誦釋迦佛付囑地藏菩薩的偈子來了結這一次講座。這也是付囑我們大家的偈子。我們要同地藏菩薩一樣,接受釋迦佛的偈子,願地藏之願,行地藏之行,契入虛空,圓成法界,圓成種智。

現在未來天人衆,吾今殷勤付囑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惡趣。

謝謝大家。

                                                           一九九四年八月

                                   講于河北柏林禅寺盂蘭盆節報恩法會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