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之八·大小腑门

作者:戴思恭 字数:8730 更新:2025-02-06 16:33:31

  小便多

  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宜菟丝子丸八味丸。玄兔丹。生料鹿茸丸。

  有人每日从早至午前。定尿四次。一日之间。又自无事。此肾虚所致。亦由脾肾泄。早泄而晚愈。次日又复然者也。

  若小便常急。遍数虽多。而所出常少。放了复急。不涩痛。却非淋证。亦有小便毕。少顷忽再出些小者。多因自忍尿。或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散。减泽泻之半。加阿胶一钱。

  吞八味丸。此丸须用五味子者。

  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无禁而然。宜大菟丝子丸。猪胞炙碎煎汤下。(凡遗尿皆属虚。古书云。实则失气虚则遗尿。)

  有盛喜致小便多。日夜无度。乃喜极伤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宜厘清饮。四七汤。各半帖。和煎。仍以辰砂妙香散。吞小菟丝子丸。或玄兔丹。

  

  淋闭

  古名曰癃者。罢也。不通为癃。不约为遗。小便滴沥。涩痛者。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者。

  谓之闭。宜五苓散。灯心汤调服。暑月多有此患。止宜本药。闭而不通。脐下胀为癃起。以灯心汤。五苓散。或洗慈汤。调独味琥珀末。仍令其以盐填脐下。更滴之以水。

  若服凉药不效。审是冷秘。宜炒盐熨其小腹。或洗慈汤熏洗。有腹急而小便若不通。用剂愈甚。宜以盐实脐中。就盐上灼艾。十来壮。

  有淋病。下诸通便剂愈。不通。用木香流气饮。或别用通气香剂才愈者。此乃气淋。出于冷热淋之外。

  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尿俱出。精塞窍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宜大丝子丸。鹿茸丸之类。然此即膏淋。谓其非淋。亦不可。血淋一证。须看血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虚冷。血色瘀者。并宜汉椒根。锉碎。不拘多少。白水煎候冷进。

  小便涩痛。常急欲溺。及去点滴。茎中痛不可忍者。此五淋病。生料五苓散。加阿胶七分。

  或五苓散。加车前子末少许。或五苓散和益元散等分。或五苓散。并可吞火府丹。佐以导赤散。

  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心瞿麦各少许。仍令其研麦门冬草。连根车前草。白龙草蜜水调下。

  若淋沥有血者。宜加五苓散。或生料五苓饮。和五淋饮。或导赤散。仍研地锦草水解服进冷剂愈甚者。此是冷淋。宜地髓汤。下附子八味丸。有因服五苓散等药不效者。用生料鹿茸丸却愈。此证病。于下元虚冷之故。有小便艰涩如淋。不痛而痒者。此亦属虚。宜八味丸。

  生料鹿茸丸之类。若因思虑用心过度。致淋。辰砂妙香散。吞威喜丸。或妙香散。和五苓散。

  汗多而小便赤涩。暑月多有此证。盛暑所饮既多。小便反涩少而赤。缘上停为饮。外发于汗津道不通。小肠涩闭。则水不运。下五苓散。一名导逆。内有术桂收汗。猪苓泽泻茯苓分水道。收在其外者。使之内。又从而利导焉。发者敛之。壅者通之。义取于此。然有虚劳汗多。而小便赤涩者。却是五内枯燥。滋腴既去。不能生津。故溺涩而赤。不宜过用通小便之剂。竭其肾水。惟当温养润肺。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自足选用汗者。心液。心主血。

  养血则心得所养。汗止津生。不待通溺。而自清矣。诸失精血。及患痈毒人。忽有小便赤涩之证。此亦是枯竭不润之故。

  

  尿血

  (见诸血门本证)

  或有气闭。而小便不通。至脐下气瘕结痛。以五香散。间服独味琥珀末。以灯心汤下。

  甚效。女人多有此证。

  

  白浊

  有白浊人。服玄兔丹不愈。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

  有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淀浊。有小便出即如泔。若小儿泔病者。并宜厘清饮。加白茯苓半钱。

  如服药未效。宜四七汤。吞青州白丸子。及辰砂妙香散。吞玄兔丹及小菟丝子丸。山药丸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粘。如胶。频逆。而涩痛异常。此非是热淋。此是精浊窒塞窍道而结。宜五苓妙香散。吞八味丸。小菟丝子丸。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也。何以知之。有人天癸未至。强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若溺不赤。无他热证。纵虽赤浊。不可以赤为热。只宜以治白浊施之。

  若溺赤下浊亦赤。口渴时发热者。唇砂妙香散。吞灵砂丹。或清心莲子饮。发热不退。

  口燥舌干之甚者。此乃精亏内燥。肾枯不润。四物汤。吞玄兔丹。和八味丸久服。乃效。

  

  遗精

  (附遗沥梦遗)

  遗精。得之有四。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色失位。

  输泻而出者。有欲太过滑泄不禁者。有年壮气盛。久无色欲。精气满泄者。然其状不一。或小便后去多不可禁者。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茎中出而痒痛。常如欲小便者。并宜先用辰砂妙香散吞玉华白丹。佐以威喜丸。或厘清饮。别以绵裹龙骨同煎。或厘清饮。半帖。加五倍牡蛎粉白茯苓五味子各半钱。

  失精梦泄。亦有经络热而得者。若以虚冷。用热剂则精愈失。本事方清心丸。用黄皮脑子者。最良然亦必恍惚膈热。乃验其热证也。以此见赤浊。亦有自热而得。亦可用此。

  若是用心过度。得之。宜远志丸用交感汤。加莲子肉。五味子吞下。仍佐以灵砂丹。

  若审是思色欲不遂得之。且以四七汤。吞白丸子。甚者耳闻目见。其精即出。名曰白淫妙香散。吞玉华白丹。

  若审是色欲过度。下元虚惫。泄滑无禁。宜正元饮。加牡蛎粉。肉苁蓉各半钱。吞养气丹。或灵砂丹。仍佐以鹿茸丸。山药丸。大菟丝子丸。固阳丸之类。

  审是壮盛满溢者。本事方清心丸。仍服黄 六一汤。便虽非对。缘精髓满溢。姑以白燥之。

  遗沥。比之遗精稍少。小便有数点稠粘。茎头微痛。或小便已停。原时方有一二滴沾 。

  其病不出前所因。宜审用前药。

  梦遗。俗谓之夜梦鬼交。宜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远志。莲肉。酸枣仁炒。茯神各半钱。吞玉华白丹。固阳丸。梦遗亦备前肆证。宜审其所惑。用前药。

  治小便注杆甘疮。用脑子二钱半。雁爪黄莲一钱半。炉甘石一钱。葱头七个。陈荷叶一片。

  花椒一撮。先以葱头荷叶花椒煎汤二碗。待温时留瓶内。浸洗。小便干净。将前炉甘石。用火红。于煎至黄莲水内。浸湿又烧又浸。烧烊为度。安于冷地上。以碗盖之。候冷。研末入脑子和匀。将前汤洗净。用药末之。妙不过二三度。即愈。

  

  三消

  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尽虚则无能为力矣。有一僧专用黄 饮加减。

  其论盖详之。益血为主。三消。小便去多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中消消脾。脾气热燥。饮食倍常。皆消为小便。下消消肾。肾衰不能摄水。故小便虽多而渴。然小便既多。津液必竭。久而未有不渴者。谓之全不渴。未有的论。诸消不宜用燥烈峻补之剂。惟当滋养。除消脾外。心肾二消。宜用黄 饮。吞八味丸。或玄兔丹。或小菟丝子丸。又竹龙散皆可。又用六神饮亦治肾消。惟脾消则加当归。去黄 。三消小便既多。大便必秘宜常服四物汤。润其大肠。如加人参木瓜花粉在人。仍煮四皓粥食之。糯米泔。折二。亦可冷进。

  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桶中滚涌。其病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溅在桶边如 烛泪。此精不禁。真元竭矣。

  上消中消。心脾既如此热。小便涩少而反无禁。盖燥热在上。虚冷在下。阴阳不交。所以成消渴。

  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然此证消肾得之为多。消心之病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饮引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

  宜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加栝蒌干葛如其数。吞猪肚丸。或酒连丸。仍佐独味黄连汤。多煎候冷。遇渴恣饮。久而自愈。或自糯米煮稀粥。然同颖汤。梅花汤二药。于三消有渴者。皆可用。若因用心过度。致心火炎上。渴而消者。宜黄 饮。加莲肉远志各半钱。吞玄兔丹。

  仍以大麦煎汤。间下灵砂丹。

  消脾。缘脾经燥热。食物易化。皆为小便。转食转饥。然脾消又自有三。曰消中。曰寒中。曰热中。宜用莲茗饮加生地黄干葛各半钱。或乌金散。或止用莲茗饮。

  若因色欲过度。水火不受。肾水下泄。心火自炎。以致渴浊。不宜备用凉心冷剂宜坚肾水以济心火。当用黄 饮加苁蓉五味各半钱。吞八味丸及小菟丝子丸。玄兔丹。鹿茸丸。加减安肾丸。皆可选用。或灵砂丹。消肾为病。比诸为重。古方谓之强中。又谓之内消。多因恣意色欲。或饵金石。肾气既衰。石气独在精水无取养。故常发虚阳。不交精出。

  小便无度。唇口干焦。黄 饮、吞玄兔丹。八味丸。鹿茸丸。加减肾气丸。小菟丝子丸。灵砂丹皆可选用。或未效。黄 饮加苁蓉北五味山茱萸各四分。荠笼丸。苁蓉丸。

  又有果木渴。因多食果子所致。宜麝香之药。

  

  大便秘

  有风秘。冷秘。气秘热秘。又有老人津液干燥。是名虚证。妇人分产亡血。及发汗利小便。

  病后血气未复。皆能作秘。俱宜麻仁丸。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故传化难。或其人素有风病者。亦多有秘。宜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实者。吞脾约麻仁丸。虚者吞养正丹。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寒。宜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各半钱。吞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暖而通。冷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泄。气秘而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矣。宜四顺清凉饮。吞顺肠丸。或木香槟榔丸。有气作疼。大便秘结。用通剂而便愈不通。便有秘气。强饮通之。虽通复闭。或迫之使通。因时下血者。此惟当顺气。气顺便自通。顺气之法。又当求温暖之剂。

  曾有下巴豆等药不通。进丹附却通。不可不知。老人虚秘。及出汗利小便过多。一切病后血气未复而秘者。宜苏子降气汤。倍加当归。吞威灵仙丸。或肉黄饮苁蓉顺肠丸尤宜。

  如妇人下血而秘者。见妇人门。

  伤寒阳明经热实而闭。见诸伤门伤寒证。

  宿食留滞。结而不通。腹胀气急。胸中痞满。宜感应丸加巴豆。

  凡诸秘服药不通。或兼他证不受药者。用蜜皂角兑。冷秘生姜兑亦佳。

  

  溏泄

  冷泄不言而喻。热亦能泻者。盖冷泻譬之盐见火热则凝。冷则复消。热泻譬之水寒则结凝热则复化为水。此外证状不一。疑似之间。并用先见分水丸一二服。惟伤食泻不可用。

  寒泻。寒气在腹。攻刺作痛。洞下清水。腹内雷鸣。米饮不化者。理中汤或附子补中汤吞大已寒丸。宜附子桂香丸。畏食者。八味汤。

  五虚者。死。脉细脾寒。少气。前后泄痢。饮食不入。元是冷泻。因泻而烦躁。饮水转饮转泻者。参附汤。理中汤。加茯苓黄连。名连理汤。用之多有奇功。且如今当暑月。若的知暑泻。自合用暑药。的知冷泻。自合热药。中间有一等盛暑。又复内伤生冷。非连理汤不可。

  下泄无度。泄后却弹过响。肛门热。小便赤涩。心下烦渴。且又喜冷。此药为宜。若元是暑泻。经久下元虚甚。日夜频并。暑毒之势已然。而泻不已。后用暑药。则决不能取效。便用姜附辈。又以难施。疑似之间。尤宜用此。余生治伤寒协然自利。有用白姜黄连对半。名金银汤。即此意也。然不若连理汤为稳。如寒泻服上药未效。宜木香汤。或姜附汤。六柱汤。

  吞震灵丹养气丹。手足厥逆者。兼进朱砂丹。药食方入口而即下者名曰直肠。难治。如泻已愈而精神未复旧者。宜十补汤。寒泻腹中大疼。于服前药外。间进乳豆丸。服诸热药以温中。

  并不见效。登圊不迭。秽物而出。此属下焦。宜桃花丸二五粒诃梨勒丸以涩之。

  热泻。粪色赤黄。弹响作痛。粪门焦痛。粪出谷道。犹如汤热。烦渴小便不利。宜五苓饮。吞香连丸。

  暑泻。由胃感暑气。或饮啖日中之所晒物。坐日中热处。证状与热泻略同。宜胃苓饮。

  或五苓散。加车前子少许。兼进来复丹。丹泻。津液既去。口必渴。小便多是赤涩。未可便作热论。的知热泻。方用冷剂。不然。勿妄投以致增剧。泻止渴自止。小便赤能如常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

  此由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所致。宜大七香丸。入米煎服。久而不愈者。宽中散。吞震灵丹。仍佐以米饮调香附末。

  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吞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其人本不甚泻。每日两三次鸭溏。此脾家不燥。常服平胃散自愈。缘内有苍术。可以燥脾。

  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泻泄。俗呼为伤败腹。其人必噫气如败卵臭。宜治中汤加砂仁半钱。或七香丸红丸子杂服。

  食积腹痛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吞酒煮黄连丸。于泻中求之。

  有脾气久虚不受饮食者。食毕即肠鸣腹急。尽下所食物。才方宽快。不食则无事。俗名录食泻。经年累月。宜快脾丸下二五粒。因伤于酒。每晨起必泻。宜理中汤加干葛。吞酒煮黄连丸或重而泻泄频数者。宜冲和汤。

  因伤面而泻者。养胃汤加萝卜子。炒研破一钱。痛者。更加木香半钱。泻甚者。去藿香加炮姜如其数。泻已愈隔年。及后期复泻。古论云。病有期年而发者。有积故也。宜感应丸。

  有每日五更初洞泻。服止泻药并无效。米饮下五味丸。或专以杜五味煎饮。宜治脾肾泄虽省节饮食。大段忌口。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脾肾泄。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椒附汤。

  

  交肠

  交肠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盖因气不循故道。清浊混淆。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加阿胶末半钱。汤调服。或研黄连阿胶丸为末。加木香末少许。再以煎汤送下。

  

  泻血

  泻血。当辨其色。色鲜为热。色瘀为寒。热血连蒲饮。寒血理物汤。血色鲜红者。多因内蕴热毒。毒瓦斯入肠胃。或因饮酒过多。及啖糟藏炙爆。引血入大肠。故泻鲜血。宜连蒲散。吞黄连阿胶丸及香连丸。或一味黄连煎饮。大泻不止者。四物汤加黄连槐花。仍取血见愁草少许。生姜捣取汁。和米饮服。于血见愁草中加入侧柏叶。与生姜同捣汁尤好。有毒暑入肠胃下血者。一味黄连煎汤饮。

  有肠风下血。以香附末加百草霜。米饮调服。加入麝香少许。其应尤捷。

  泻血色瘀者。为寒血。逐气走。冷气入客肠胃。故下瘀血。理中汤不效。宜黑神散。米饮调下。中用附子者佳。或用胶艾汤。加米煎。吞震灵丹。

  扑内损。恶血入肠胃。下出浊如瘀血者。宜黑神散。加老黄茄为末。酒调下。

  有风入肠胃。纯下清血。或风湿入肠胃。下如豆汁。或下瘀血。并宜胃风汤胶艾汤。

  泻血或淡或浊。或鲜或瘀。亦宜胃风汤。吞驻车丸。或独泻血。或与粪俱出。当辨其色与所感施治。

  有腹痛者。乃是血不循理。故尔作痛。却无里急后重及缠坠等患。不可因痛认为血痢妇人因月事不通。血不循故道。从后分出者。当调其经。见妇人门。

  泻血过多。手足厥冷而眩晕者。当审其寒热施治。不可因眩晕而便用附子热药。寒血犹可。热血为害不少。

  

  肠风脏毒

  (附痔漏肠痈)

  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脓毒。或在粪前。或在粪后。并宜米饮汤调枳壳散。

  下酒煮黄连丸。或枳壳散。或乌梅丸。此乃因登圊粪中有血。却与泻血不同。或用小乌沉汤和黑神散。米饮调下。粪前后有血皆可用。色瘀尤甚捷。

  脏毒者。蕴积毒瓦斯。久而始见。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此三因方五痔脏毒肠风辨之甚详。脏毒肠风之血。出于肠脏间。五痔之血。出于粪门蚀孔处。治各不同。无择翁乌连汤治脉痔外无形。而所下血一线如箭。或点滴下不能已。此由脉窍中来也。其方已录千里镜血色清鲜者。以瓦松烧灰研细。米饮调服。宜减桂五苓饮。加茅花半钱。吞荆梅花丸。仍以侧柏叶同姜烂捣。冷水解下。侵些米饮佳。

  如血色淡浊者。胃风汤。吞蒜连丸。或乌荆丸。或棕灰散。仍以米饮调香附末。或三灰散。

  或久而不已。面色痿黄。渐成虚惫。下元衰弱者。宜黄 四君子汤。下断红丸。或十全大补汤或黄 饮。诸般肠风脏毒。并宜生银杏四十九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两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痔漏证状颇多。自属外科。不复繁引。既血自内出。不可全仗外敷。宜只HT 散。吞钓肠丸。痔正发而血多者。亦宜自里托之。宜千金内补散。减桂之半。

  加鳖头血尤妙。

  肠痈即肠中生痈也。腹中 痛。其始发热恶寒。证状难辨。因下脓血。乃觉。或小腹痛满。或小便涩滞。或脓从脐出。宜千金内补散。太乙膏。

  

  痢

  (附痢后风脱肛)

  痢疾古名滞下。以气滞成积。积成痢。治法当以顺气为先。须当开胃。故谓无饱死痢病也。

  痢疾不问赤白而知为冷热之证。若手足和暖。则为阳。先用粟壳饮。调五苓散。进感应丸若觉手足厥冷则为阴。当用暖剂。须常识此。

  凡痢初发。不问赤白。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既起而腹内复急。宜用藿香正气散。加木香半钱。吞感应丸。或苏合香丸。吞感应丸。

  赤痢血色鲜红。或如蛇虫形。而间有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正气散。加黑豆三十粒五苓散加木香半钱。粟米少许。下黄连丸。或黄连阿胶丸。茶梅丸。热甚服上项药未效。宜白头翁汤。

  若赤痢发热者。败毒散加陈仓米一撮煎。

  若血色黯如瘀。服冷药所下愈多。去愈频者。当作冷痢。宜理中汤。或四君子汤。加肉豆蔻木香各半钱。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引饮。腹内攻刺。小便不通。瘀血频并。宜香薷饮加黄连一钱。佐以五苓散。白汤调服。不愈则用蜜水调。感暑成痢。疼甚而食不进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帖。名木香交加散。

  白痢下如冻胶。或如鼻涕。此属冷痢。先宜多饮除湿汤。加木香一钱。吞感应丸。继进理中汤。亦有下如鱿色。或如腊茶色者。亦宜用前白痢药。

  赤白杂者。宜胃苓饮加仓米一撮煎。吞驻车丸。

  凡治痢须先逐去积滞。去已多。三五日后。自可兜涩。不问赤白。俱宜水煮木香丸。或水煮木香饮。真人养脏汤。或断下丸。如白痢久而虚甚者。养脏汤加熟附。赤痢加黑豆一小撮。

  白痢加干姜一钱。赤痢亦可加黄连一钱。新下者不必加此。在人活法。

  禁口痢者。有得病即不能进食者。或因冷药并药过多不食者。却不可拘于赤痢难用热药之说。当以温中进食为先。宜治中汤。加木香半钱。或缩砂一钱。

  休息痢。因兜住太早。积不尽除。或因痢愈而不善调理。以致时止时作。宜四君子汤。

  加陈皮一钱。木香半钱。吞驻车丸。只缘兜住积滞。遂成休息。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劳痢。因痢久不愈。耗损积血。致肠胃虚空。变生他证。或五心发热。如劳之状。宜蓣连饮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痢后调补。宜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半。即异攻散。恶甜者。

  生料平胃散。加人参茯苓各半钱。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或五色杂下。频出无禁。有类于痢。俗名刮肠。此乃脏腑俱虚。脾气欲绝。故肠胃下脱。若投痢药则误矣。六柱饮为稳。或可冀其万一。

  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遂成风痢。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风汤。将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孙姜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外以杜仲牛膝杉木节白芷南星萆 煎汤熏洗。

  脱肛一证。最难为药。热则肛门闭。寒则肛门脱。内用磁石研末。每二钱。食前米饮调下。外用铁锈磨汤温洗。

  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阿胶丸为最。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