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之四·诸血门

作者:戴思恭 字数:3546 更新:2025-02-06 16:33:22

  鼻衄

  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凡鼻衄。并茅花汤调止衄散。时进折二泔。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萝卜汁滴入亦可。茅花白芍药对半。尤稳。

  诸失血而发热甚者难治。十仅可一二全者。

  有头风才发。则自衄不止。宜芎附饮。间进一字散。

  有因虚致衄。此为下虚上盛。不宜过用凉剂。宜养正丹。及紫霞丹。仍佐以四物汤。芎归汤。磨沉香服。

  伤湿而衄。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

  伤胃致衄者。名为酒食衄。 扑致衄者。名为折伤衄。外喜怒忧思诸气。皆能动血。以此致衄者。名五脏衄。上膈极热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或用黄芩芍药汤。加茅花一撮。虚极者。茯苓补心汤。

  饮酒过多。及食热物而衄。先用茅花汤。衄愈甚。则理中汤加干葛川芎各半钱。或止川芎。不必干葛。或于理中汤去干姜。用干葛。或只根据本方。并芎不必加。或止用干姜甘草二味。

  而衄不止。苏合香丸一丸。或以小乌沉汤一钱。白汤调下。或煎浓苏汤。独调小乌沉汤。或添入黑神散一钱。盐汤调下。亦得仍蓦然以水喷其面。使载惊则止。小乌沉浓苏汤调。非特而衄。而五窍出血皆治。不因 而衄者亦治。诸窍血。皆可以水沃 。惊则血止。

  曾病衄愈后。血因旧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为常。此即水不通借路之意。

  并宜止衄散。茅花煎汤调下。或四物汤。加石菖蒲阿胶蒲黄各半钱。煎熟。调火 石膏末一匙头许。兼进养正丹。前诸证、服不效。大衄不止者。养正丹多服。仍佐以苏子降气汤。使血随气下。

  衄后头晕。四物汤。或芎归汤。十全大补汤。

  伏暑而衄者。茅花汤调五苓散。伏暑吐血者。亦治。有先因衄血。衄止而变生诸证。或寒热间作。或喘急无寐。病状不一。渐成劳惫。当于虚损诸证详之。后吐血同上治法。

  

  舌衄

  舌衄槐花为末掺之。或麦门冬煎汤。调妙香散。

  

  肌衄

  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以男胎发。烧灰 之。

  

  牙宣

  (即齿衄)

  牙宣有二证。有风壅牙宣。有肾虚牙宣。风壅牙宣。消风散擦之。仍服。肾虚牙宣。以肾主丸。间黑锡丹。仍用姜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揩擦。其妙不可言也。

  

  吐血

  吐血者。血溢入浊道。留聚膈间。满则吐血。名曰内衄。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半钱。

  下养正丹。湿溢血伤。能令吐血。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此乃湿毒郁于经络。血溢妄行从鼻则衄衄行清道。吐行浊道。流入胃脘。令人吐。血妄行于上。或吐。或咯。或嗽。用琥珀效者。固多有之。宜择末药中。入此一味。或煎药去滓。可调服。

  一吐血咯血。炒绿豆粉。和小乌沉汤。白汤点服。吐血不止者。菜头捣汁呷之。咯血者每日空心进一二呷。入侧柏一两。沙参一两。焙研末。入飞面二钱。调如稀糊啜服。

  上膈壅热吐血、四物汤、加荆芥、阿胶、各半钱。更不止。于本方中。加大黄滑石各半钱。或降气汤。吞木香槟榔丸。从大便导之。(此实热则可。虚劳则不可)

  吐甚头晕发为寒热者。降气汤。加四物汤各半帖。加阿胶一钱。若单单发热者。茯苓补心汤。

  胃伤吐血。宜理中汤。加川芎干葛。俱各半钱。或只根据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干葛。若渴甚。用葛打损恶血。渗入胃中。以致吐血。宜先进苏合香丸。仍以黑神散。和小乌沉汤。童便调治。夏月伏暑吐血。茅花汤调五苓散。有因劳力太过。吐血不止。苏子降气汤加人参半钱煎。

  有时或吐血两口。随即无事。数日又发。经年累月不愈者。宜黑神散。和小乌沉汤常服吐血。人多发渴。名为血渴。四物汤。十全大补汤。量胃气虚实用之。吐血后、血止而变生诸证者。见衄血证。

  

  咯血

  咯血不嗽而咯出血也。初得病。且宜白扁豆散。加入生地黄藕节各半钱。尤佳。及浓磨京墨调黑神散。小乌沉汤各一钱。或新掘生地黄。净洗。生姜少许。捣汁去滓温进。又有以生姜一片。四面蘸百草霜含咽。如百草霜已淡。吐出再蘸。如姜已无味。则吐出易之。嗽血亦治。

  劳瘵。吐咯血。七珍散。加阿胶当归各半钱。恶甜人。更加百药煎半钱。仍调钟乳粉尤佳。

  一味钟乳粉。用糯米饮调。吐血嗽血亦治。因饱屈身。伤肺吐血者。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莲须散。

  

  嗽血

  (附肺痈)

  热壅于肺能嗽血。久嗽损肺。亦能嗽血。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损于肺者难治已久成劳也。热嗽有血者。宜金沸草散。加阿胶半钱。劳嗽有血者。宜补肺汤。加阿胶白芨各半钱。嗽血而气急者。补肺汤加阿胶杏仁桑白皮各半钱。吞养正丹。或灵砂丹。或三砂丹。

  间进百花膏。嗽血肺损。薏苡仁十两。杵碎。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许。分二三次服或以薏苡仁研细末。煮猪肺。白蘸食之。猪心一个。竹刀切开。勿令相杂。以沉香末一钱重。半夏七个。入在缝中。纸裹、蘸小便内。令湿。煨熟取出。去半夏。只吃猪心。此方嗽血吐血均治。热嗽咽疼。痰带血丝。或痰中多血。其色鲜者。并宜金沸草散。若服凉剂。不愈。其色瘀者。此非热证。宜杏子汤。肺痈为病。胸痛喘满。咯嗽浓血。腥臭异常。久则唾出如粥。或口燥咽干。皆由肺气不通。以致热血凝滞蓄结。宜千金内补散。去官桂、和补肺汤半帖。煎服。或金沸草散。去麻黄、加桔梗如数。或更加桑白皮。枇杷叶。仍用杏仁、去皮尖生研成膏。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含化四和膏。亦可。

  

  小便血

  (见大小腑门本证。)

  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血淋别见后大小腑门。淋闭证。尿血。先与生料五苓散。

  和四物汤。若服药不效。其人素病于色者。此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吞鹿茸丸。或附子八味丸。或辰砂妙香散。加五苓散。吞二项丸子。若小便自清。后有数点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药一钱。亦有如砂石。色红。却无石淋之痛亦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玉jing肿痛。其证不一。有通身水气。 茎俱肿者。此当求之诸气门、水肿气证。以治水之法。肾风痒。抓搔过伤以致肿疼此当求之疮毒门 风证。 风愈则肿自消。有妒精蚀疮。用干疮之药太紧。毒瓦斯未散。蕴结成肿。有服金石秘涩之剂。精气壅遏。不能宣扬。或试紧炉之方。取一时之快。不知热毒反着自身。俱能为肿。有血气凝滞阴间窍道闭塞。致使茎肿。近俗戏名吹大。或缘忍溺而得。下三证。并宜灯心汤。调五苓散。服饵以涤其内。荆芥甘草木通。煎汤淋洗。以宣其外。

  淋痛。五淋者。血石气膏劳是也。血淋。溺中有血。石淋。溺中有砂石之状。其溺于盆也有声。此即是精气结成砂石以溺俱出气淋。气郁所致。小腹有若膀胱气之状。膏淋。溺与精混或沉在漩。下如糊状。或浮在漩。上如脂膏状。劳淋病在多色。下元虚惫。清浊不分。肾气不行。郁结而为淋。或劳心过度。火不得其养。小肠为心之腑。脏病而腑与俱病。或心肾不交。肾之不温。津道闭塞。或出汗大过。或失血太多。津道欲枯竭。皆成劳淋五者得名。

  而不及热与冷。何哉。盖五者。皆有冷有热。血有热血。有瘀血。气有热气。有冷气。劳有虚冷。有虚热。若与汤药过差。精不由其道妄行。不禁与溺俱出。此乃热剂之伤。未可概以为冷也。

  治淋之法。除的然虚冷之外。其余诸证。若用本题药不效。便宜施以调气之剂。盖津道之逆顺皆一气之通塞为之也。如木香流气饮。却为的当。其中自有木通麦门冬腹皮辈。比如不效但宜投以益血之方盖小便者。血之余也。血苟充满。则滋腴下润。自然流通。如火府丹自却为的当。其中有地黄辈。然此非特言血淋气淋。一应淋。皆可用。独不可用之虚冷耳。淋病。小便之色。多是见赤。未可便以赤为热。气道蕴结。故如此尔。

  便血不止者。用松杨柿一个。烧存性。研末。米饮调下即愈。

  

  破伤血

  (见疮毒 扑证)

  

  大便血

  (见大小腑门本证)

  

  疮毒血

  (见疮门本证)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