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二战后最著名的一位作家。他一生辛勤耕耘,写了二十多部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意大利和世界文学中影响颇大。一九八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他于同年九月因脑溢血突然逝世而未果(诺贝尔文学奖仅授予活着的作家)。
卡尔维诺从二十四岁起开始文学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派几个不同的阶段,但他的作品,不论是哪个时期的,都深刻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现实。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字:无限追求,追求无限。
一九四七年卡尔维诺发表的 《寒冬夜行人》的结构,就是由男女读者的爱情故事,穿插着这毫无联系的十篇故事开头而构成的。表面上这十篇故事互不相关,情节上也互不相连,但作者把他们镶嵌在男女读者为寻求《寒冬夜行入》的和他们恋爱的故事中,使每一篇故事的开局与上一篇故事的结尾连接起来,让读者始终保持着要知道下文那种悬念,真有点不读完全书不甘罢休的味道。
《寒冬夜行人》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结构独特而新颖,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在于它体现了卡尔维诺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创作手法的努力。在这篇关于小说的小说中,卡尔维诺不仅涉及到了小说的形式、内容、语言和作用,而且涉及到了作者的创作态度和读者对小说的要求,甚至分析了小说的印刷和装订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真可以说,这是本关于小说的百科全书。例如小说的形式,什么样的形式最能吸引读者呢?卡尔维诺在这本书中写道:“我真想写一本小说,它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它在故事展开的全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头时的那种魅力,维持住读者尚无具体内容的期望。这样一本小说在结构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写完第一段后就中止吗?把开场白无休止地拉长吗?或者像《一千零一夜》那样,把一篇故事的开头插到另一篇故事中去呢?”很明显这就是他探索小说形式得出的结论,在《寒冬夜行人》中他运用的正是这种结构。
因此我相信,本书的翻译出版,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意大利当代文学大师,而且可以使我国作家也有可能借鉴现代外国文学中的一些宝贵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作。
最后希望我的译文,对我国读者和作家满足自己的上述愿望,多少会有所帮助。译文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萧天佑二○○○年五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