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三百三十七 妊娠诸疾门

作者:朱橚 字数:26352 更新:2025-01-24 16:42:08

  养胎胎教

  (附论)夫至精才化。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净室。多听美言。令人读诵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浓。忠孝贤明。不然。则男女既生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昔太姒妊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谈恶言。世传胎教之道。

  是谓此也。前论亦略叙之矣。然则妇人有终身无子者何也。按巢氏病源云。妇人无子者。盖有三焉。一者坟墓不嗣。二者夫妇年命相克。三者夫疹妇病。皆令无子。若夫疹妇病。可以服药而后能有子。余皆不可致也。今观是说。亦未尽善。有人以妇人无子问西京常器之者。

  乃曰。女人自少多病。服燥药无节。使天癸耗动且早。故终身无子。又有问襄阳宋大亨者。

  亦然。然则妇人妊娠有两胎者何也。余按古今方书并无论及。此者惟巢氏论云。阳施阴化。

  精气有余。故生二胎。且谓成一胎之理其精有几耶。今观妇人有两胎者。其精神气宇。略无小异。至于数有两胎或间成两胎者。有俱男俱女者。有一男一女者。道藏经云。有求子法。

  云妇人月信初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阳日阳时交合。有子多男。若男女禀受皆壮。则多子。一有怯弱则少子。以此推之。理可概见焉。又妇人妊娠男女之别何也。按颅囟经云。阳盛发阴。当孕成男。六腑诸经皆举其阳。阴盛发阳。当孕成女。六腑诸经皆举其阴。巢氏病源云。三阳所会则生男。三阴所会则生女。葛洪肘后方云。男从父气。女从母气。圣济经云。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之至和相为流薄于一体。因气而左动。则属阳。阳资之。则成男。因气而右动。则属阴。阴资之而成女。易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此男女之别也。凡妊娠有疾。投以汤药有伤胎破血者之忌何也。内经云。妇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答曰。有故无殒衰其大半而已也。盖妊娠有疾。不可不投药也。必在医者审度疾势轻重。量度药性高下。处以中庸。不必多品。视其疾势已衰。药宜便止。则病去母安。子亦无损。复何惧于攻治哉。

  凡妇人妊娠十月。其说见于古书有不同者多矣。按巢氏病源论。妇人妊娠一月。名始胚。

  足未有定仪。见物而变。欲子端正庄严。可常令见贵人。不可见状貌丑恶人也。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马。欲生女。宜着珥。施环佩。欲子美好。玩白璧。观孔雀。欲子贤能。

  诗书。务和雅。手心主养之。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阳明脉养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手阳明脉养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

  足少阴脉养之。十月五脏六腑关节人神皆备。此其大略也。又五脏论有称耆婆者论。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游其魂儿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儿能动右手。九月三转身。十月受气足。更有称张仲景者亦然。又颅囟经云。一月为胎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成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四月阴灵为七魄。

  五月五行分五脏也。六月六律定六腑也。七月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元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气足。万象成也。今推究数说之理。如五脏论者。类皆浅陋不经。往往妄托其名。至于三藏佛书。且语涉怪诞。漫不可考。今按颅囟经三卷云。中古巫方所撰。隋人巢氏亦尝序之。今巢氏论妇人妊娠。乃不见言之。圣济经源化篇亦独取颅囟经。更不言巢氏论者何哉。婴童宝鉴集云。小儿方论。起自巫方。黄帝云。吾不能察幼小。

  赖国有巫方能知小儿之寿夭耳。及观巢氏论小儿候亦云。中古有巫方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寿夭世所相传者。有少小方焉。巢氏论小儿则取于颅囟经。则是未尽其理。故不言之。若圣济经者。但取其文句不若巢氏之论。其间有胎教之法。为可取。所以巢氏论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时。欲令见贵人庄严。若操弓矢、施环佩、观孔雀、读诗书之类。岂非胎教之理乎。尝试推巢氏所论妊娠脉养之理。若足厥阴肝脉也。足少阳胆脉也。为一脏腑之经。余皆如此。且四时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经之养始于肝也。所以一月、二月。手心主心胞络脉也。手少阳三焦脉也。属火而夏旺。所以胎养在三月四月也。属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者。以君主之官。无为而尊也。足太阴脾脉也。足阳明胃脉也。属土而旺长夏。所以胎养而五月、六月。手太阴肺脉也。手阳明大肠脉也。属金而旺秋。所以养胎在七月、八月。足少阴肾脉也。属水而旺冬。所以养胎在九月。又况母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至十月儿于母腹之中。受足诸脏气脉所养。然后待时而生。此论奥微而有至理。余书所论。皆不能及也。

  观此则知巢氏之论。世更有明之者。亦未有过于巢氏之论矣。余因述其说。

  又曰。王氏脉经云。产育人伦。莫不爱重。今世希见论者。且谓夫妇配合。阴阳奇偶。

  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天元一气。既已妊娠。自可将护胎息。无犯禁忌。生子必贤明寿考。

  今人嗜欲为乐。轻弃性命。反又房劳。如鸟兽御之亦有时。盖房劳。络脉满而经脉虚。运动之间。胎气亦随经络所损。难产、伤胎、堕子。皆从此得。然间有一降生。悖恶寿夭。则患胎惊。变生诸病难救疗。岂不痛哉。

  又曰。妊娠脏腑筋脉濡滞。关节壅塞。切忌昼寝。不可等闲服药针灸。思虑、悲忧、惊恐。胎孕须要频频行步。宽缓日行三千步。用温水濯足。澡浴不可盆。防水气冲胎。可保无危。八九个月食葵菜。临产日饮粥饭。或烂煮雌鸡取汁。煮温饱食。则气顺下。必易分娩。

  自然无病。饥渴气乏。大冷太热物损。

  又云。孙真人大率妊娠唯在抑阴助阳。素问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盖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尺中之脉。按之搏手而不绝也。妊子也。妇人平居。阳气微盛无害。及其妊子。则方闭经隧养胎气。若阳盛搏之。则经血旺行。胎乃不固。素问阴虚阳搏。谓之崩。其抑阳助阴之方甚多。然胎前药唯恶群队。若阴阳交杂。别生他病。唯是内补丸佐之。使阳不至强。阴不至弱。阴阳调匀。有益胎嗣。此前人未尝论及。二味。熟干地黄四两酒浸。当归二两酒浸。

  将息以全人命。更得明医喻于人。幸莫大焉。

  气质生成章云。具天地之性。集万物之灵。阴阳平均。气质完备。咸其自尔。然而奇偶异数。有衍有耗。刚柔异用。或强或羸。血营气卫。不能逃于消息盈虚之理。则禀质之初。

  讵可一概论耶。是以附赘垂疣。骈拇枝指。侏儒跛蹩。形气所赋有如此者。疮疡痈肿。聋盲喑哑。瘦瘠疲瘵。气形之病有如此者。然则胚胎造化之始。精遗气变之后。保卫辅翼。固有道矣。天有五气。各有所凑。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凑有节适。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

  悉知戒慎。资物为养者。理固然也。故寝兴以时。出处以节。可以高明。可以周密。使雾露湿邪。不得乘间而入。因时为养者。理宜然也。故必调喜怒。寡嗜欲。作劳不妄。而气血从之。皆所以保摄妊娠。使诸邪不得干焉。苟为不然。方授受之时。一失调养。则内不足以为中之守。外不足以为身之强。气形弗克。而疾疚困之。若食兔缺唇。食犬无声。食杂鱼而生疮癣之属。皆以食物不戒之过也。心气大惊而癫疾。肾气不足而解颅。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气虚乏而神不足之属。皆以气血不调之故也。诚能食饮知所戒。推而达之。五味无所伤。诚能于气血知所调。推而达之。邪气无所乘。兹乃生育相待而成者。故曰天不人。不因人。

  妊娠之人有宿挟瘵。而后有娠。或有娠时。节适乖理。致生疾病。并令腑脏衰损。气力虚羸。令胎不长。故须服药去其疾病。盖其气血以扶养胎者也。妊娠将理无方。脾胃不足。

  饮母病疗母。则胎安是也。若使脾胃和而能饮食。水谷化而运气血。则何虑胎气不长也。又云人由受气至于有生。十二经脉迭相滋养。犹之物也。得寒温之正。土地之宜。无物不长。凡胎处胞中。或有萎燥者。盖由妊妇所禀怯弱。不足自周。阴阳血气偏系。非冷即热。胞胎失于滋利。所以萎燥而不长也。日月虽过。不能生育。亦有后时致失者。惟宜资母血气。俾阴阳调通。本末相应。则胎从而有养矣。又云。妊娠一月。谓之始形。二月谓之始膏。三月谓之始胎。当是之时。血脉不流。形象始化。男女于此。仪则未分。缘感而应。所以孕妇欲令见荣贵端正之人。不欲见伛偻侏儒之辈。及猿猴犬马。怪禽异兽。夜卧宜息心静虑。慎勿乱思。恐形异梦而感不祥也。妊妇所以择食者。盖假五气五味生成五脏。气味各随所喜而归之。

  阴阳应象论曰。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此五脏假五味以生也。六节藏象论曰。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此五脏假五气以成形也。

  若形藏未备。则随其不足。而孕妇必欲其气味食之。盖阳为气。阴为味。气化则精生。味化则形长。诚以人之生也。气本于天。形本于地。内经谓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正此之谓。若夫天地既分。形质不完者。皆孕妇择食之时。不得其气味。故视斜觑短。偏瞽双盲。手挛足跛。腰伛背偻。此肝形之不备也。言迟语吃。或哑或聩。神气昏塞。此心形之不备也。胸背凸凹。舌短唇缺。此脾形之不备也。毫毛疏薄。发鬓秃落。或毫毛通白。皮肤偏赤。此肺形之不备也。毛发焦黄。形体黑小。五硬五软。数岁不能行。此肾形之不备也。由是孕妇择食。假其气味。生成五脏。一有不备。病辄随之。譬犹陶冶成器。一或苦窳。是水火之济不调。岂曰工之良哉。

  方

  乌雌鸡汤治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毋食腥辛。是谓

  才正。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

  时。血行痞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

  痛。热多卒惊。举重腰乌雌鸡(一只制如食法)茯苓阿胶(各二两)甘草生姜(各一两)吴茱萸(一升)麦门冬(五合)人参芍药白术(各三两)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去鸡下药。煎取三升。内酒三升。并胶烊尽。取三升。放温。每服一升。日三。

  补胎汤

  (大全良方)

  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此方。

  细辛(一两)防风(二两)干地黄白术(各三两)生姜(四两)吴茱萸大麦(各五合)乌梅(一升)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寒多者。倍细辛、茱萸。热多渴者。去之。加栝蒌根二两。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参一两。忌生菜、芜荑、桃、李、雀肉等物。

  艾叶汤

  (一名鸡艾汤出千金方)

  治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燥。居必静处。

  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为胎始结。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少阳内

  属于胆。主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慎护惊动也。妊娠二月。始阴阳踞经。有

  寒多坏不成。有热即萎悴。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

  寒乍热。

  艾叶丹参当归麻黄(各二两)人参阿胶(各三两)甘草(六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减半去滓。内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宿肥者。治如食法。割头取血。内三升酒中相和。鸡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汁。

  去鸡内药。煎取三升。内血酒并胶煎。取三升。分温三服。忌海藻、菘菜。

  黄连汤

  (出千金方)

  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此。

  黄连人参

  (各一两)

  吴茱萸

  (五合)

  生地黄

  (五两一方用阿胶)上咀。以酢浆七升。生姜三两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每十日一修合。若颇觉不安。加乌梅一升。加乌梅者。不用浆。直用水。一方用当归半两。忌猪肉、冷水、芜荑。

  雄鸡汤

  (出千金方)

  妊娠三月名始胎。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欲

  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为

  外象而内感者也。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思

  虑惊动。妊娠三月。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热小便难。不赤即黄。卒惊恐忧愁嗔怒喜

  顿仆。动于经脉。腹满绕脐苦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

  雄鸡(一只制如食法)黄芩白术生姜(各一两)麦门冬(五合)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人参茯苓阿胶(各二两)上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减半。

  出鸡内药。煮取半。内清酒三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尽。当温卧。一方用当归、芎

  茯神汤

  (出千金方)

  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此。

  茯神丹参龙骨(各一两)阿胶当归甘草人参(各二两)大枣(二十一枚)赤小豆(二十一粒)上咀。以酢浆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食服。七日后服一剂。

  腰痛者。加桑寄生二两。一方有薤白二两。麻子一升。忌同前。一方用水煎服。

  菊花汤

  (一名麻黄雌鸡汤出千金方)

  治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脉。食

  宜稻粳。羹宜鱼雁是谓盛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妊娠四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

  灸其经。手少阳内输三焦。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妊娠

  四月。有寒心下愠愠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脐下苦急。卒中

  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

  卒有所下。

  菊花(鸡子大一枚)麦门冬(一升)大枣(十二枚)人参(一两半)甘草当归(各二两)麻黄(去节)阿胶(各三两)半夏(四两)生姜(五两)上咀。

  以水八升。煮减半。

  内清酒三升并阿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温卧。当汗。以粉扑之。护风寒四五日。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煎药。忌羊肉、海藻、菘菜、饧等。

  调中汤

  (出千金方)

  若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此。

  白芍药生姜(各四两)浓朴生李根白皮枳实白术柴胡(各三两)续断芎甘草(各一两)当归(一两半)乌梅(一升)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

  阿胶汤

  (一名旋复花汤出千金方)

  治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

  起。沐浴浣衣。深其居处。浓其衣服。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

  以茱萸。调以五味。是为养气。以定五脏。妊娠五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

  太阴内输于脾。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无大饥。无甚饱。无食干燥。无自灸热。无劳

  倦。妊娠五月。有热苦头眩。心乱呕吐。有寒苦腹满痛。小便数。卒有恐怖。四肢疼

  痛。寒热。胎动无常处。腹痛闷烦欲仆。卒有所下。

  旋复花(二合)人参(一两)生姜(六两)当归芍药甘草黄芩(各二两)吴茱萸(七合)阿胶(四两)麦门冬(一升)上咀。以水九升。煮药减半。内清酒三升并胶。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服。便愈。不瘥再服。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割取咽血内酒中。以水煮鸡以煎药减半。内酒并胶煎。取三升半。分四服。忌海藻、菘菜。

  安中汤

  (出千金方)

  曾伤五月胎者。当预服此。

  黄芩(一两)当归芎干地黄人参(各二两)甘草芍药(各三两)生姜(六两)麦水七升。清酒五升。

  麦门冬汤

  (一名人参雌鸡汤出千金方)

  治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

  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宜食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

  纽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阳明内属于

  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无太饱。妊娠六月。卒有所

  动不安。寒热往来。腹内胀满。身体肿。惊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

  麦门冬(一升)人参甘草黄芩(各二两)干地黄(三两)阿胶(四两)生姜(六两)枣(十五枚)上以水七升。煮减半。内清酒二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

  每如人行三四里中间。进糜粥。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以煎药。忌海藻、菘菜、芜荑。

  柴胡汤

  (出千金方)

  若曾伤六月胎者。当预服此。

  柴胡(四两)苁蓉(一两)白术芍药(一作紫葳)甘草麦门冬芎(各二两)生姜(六两)干地黄(五两)大枣(三十枚)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糜粥。勿食生冷及坚硬之物。七日。更服一剂。大全方用黄芩二两。忌海藻、菘菜、芜荑、桃、李、雀肉等。

  葱白汤

  (出千金方)

  治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劳身摇肢。无使定

  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为养骨而坚

  齿。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太阴内属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

  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

  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宜服。

  葱白(长三四寸十四茎)半夏麦门冬(各一升)旋复花(一合)黄芩(一两)人参(一两半)甘草当归黄(各三两)阿胶(四两)生姜(八两)上咀。以水八升。煮减半。内清酒三升及胶煎。取四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温卧。当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黄二两。煮服如前法。若秋后勿强责汗。一方以黄雌鸡一只。割咽取血。内酒中煮鸡。取汁以煎药。大全方。忌羊肉、饧、海藻及菘菜等。

  杏仁汤

  (出千金方)

  若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此。

  杏仁甘草(各二两)紫菀(一两)钟乳干姜(各二两)麦门冬(去心)吴茱萸(各一升)粳米(五合)五味子(五合)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中间进食。七日服一剂。一方用白鸡一只。煮汁。黄雌鸡亦可。用酒二升煎药。大全方。忌海藻、菘菜。

  芍药汤

  (出千金方)

  治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

  极。是谓密腠理而光泽颜色。妊娠八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阳明内属于大

  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物。无辄失食。无忍大起。妊娠八月。中

  风寒有所犯触。身体尽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常苦头眩痛。绕脐下寒。时时小便。

  白如米汁。或青或黄。或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

  芍药生姜(各四两)浓朴(二两)甘草当归白术人参(各三两)薤白(切一升)上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一方。用乌雌鸡煮汁以煎药。大全方。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葵子汤

  (出千金方)

  若曾伤八月胎者。当预服此。

  葵子(二升)甘草浓朴(各二两)白术柴胡(各三两)芍药(四两)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上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凡十日一剂。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以煎药。大全方。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半夏汤

  (出千金方)

  治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

  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致才力。妊娠九月。足少阴脉养。不可

  针灸其经。足少阴内属于肾。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无处湿冷。无着炙

  衣。妊娠九月。若卒得下痢。腹满悬急。胎上冲心。腰背痛不可转侧。短气。

  半夏麦门冬(各五两)吴茱萸当归阿胶(各三两)干姜(一两)大枣(十二枚)上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白蜜八合。微火上温。分四服。痢即止。

  一方。用雌鸡一只。煮汁以煎药。大全方。忌生血、饧物等。

  猪肾汤

  (出千金方)

  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预服此。

  猪肾(一具)茯苓桑寄生干姜干地黄芎(各三两)白术(四两)附子(中者一枚)大豆(三合)麦门冬(一升)上咀。以水一斗。煮肾令熟。去肾内诸药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凡十日更一剂。大全。忌猪肉、芜荑、桃、李、雀肉、酢等物。一方有人参。无附子、大豆。

  丹参膏

  (出千金方一名滑胎丹参膏)

  治养胎临月。服令滑而易产妊娠十月。

  五脏具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皆备。但候时而生。妊娠一月始

  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

  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宜服滑胎药。八月即服此药。

  丹参(半斤)芎当归(各三两)蜀椒(五合有热者以大麻仁五合代)上咀。

  以清酒KT湿停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每日取如枣许。纳

  甘草散

  (出千金方)

  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一月。日预服。过三十日。行

  步动作如故。儿甘草(二两)黄芩(一用茯苓)干姜吴茱萸大豆黄卷麻子仁桂心大麦(各三两一方用粳米)上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暖水服亦得。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一两个月。恶食。手足烦闷。

  麦门冬(去心)大腹皮(锉各一两)知母人参(去芦头)黄芩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葱一两。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黄芩散

  (出圣惠方)

  治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此。

  黄芩人参(去芦头)阿胶(捣碎炒令黄燥各一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如觉大改不安。加乌梅一两。

  苎根饮子

  (出圣惠方)

  治妊娠二三月胎动。

  生苎根(二两)甘草(炙微赤锉)黄芩白芍药当归(锉微炒各一两)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右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竹茹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三四月。胎动不安。手足烦热。面色萎黄。

  竹茹麦门冬(去心)白茯苓栀子仁黄芩(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柴胡散治妊娠三四月。气壅恶食。呕哕。肢节烦疼。或脚膝虚肿。

  柴胡(去苗)人参(去芦头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紫苏茎叶大腹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瓤微炒各半两)木通(三分锉)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四五月。头重耳鸣。时时腹痛。

  赤茯苓桑寄生蔓荆子(各一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防风(去芦头)刺蓟(各三分)上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四五月。胎不安。或有所下。

  人参(去芦头)当归(锉微炒)芎黄芩艾叶(微炒)桑寄生干熟地黄(以上各二两)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炙微赤半两)吴茱萸(汤浸七遍焙炒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干地黄散

  (出圣惠方)

  治曾伤五月胎者。预服此。

  熟干地黄甘草(炙令微赤)麦门冬(去心)五味子黄芩桑寄生(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煎。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三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桑寄生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五个月。胎不安。腹内刺痛。日夜不止。不

  欲言语。四肢昏沉。宜服安胎。

  桑寄生木通(锉)赤茯苓当归(锉微炒)知母(各一两)甘草(炙微赤)白芷远志(去心)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熟干地黄(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

  败蒲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五六月。忽患腹内刺痛。兼有恶血下。日夜不

  止。

  败蒲白术诃黎勒(煨用皮)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当归(锉微炒)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黄熟各一两)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白芷赤芍药艾叶(微炒各半两)上为散

  桑寄生饮子

  (出圣惠方)

  治妊娠五六月。患心腹胀满。口干。腹中刺疼痛

  不止。

  桑寄生木通生干地黄诃黎勒皮白术赤茯苓当归(锉微炒)芎(各三分)上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七寸。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

  温服。

  柴胡散治曾伤六月胎者预服此。

  柴胡(去苗)紫葳白术麦门冬(去心)熟干地黄芎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令干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入枣三枚。

  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茯神散治妊娠六七月。忽觉四肢烦疼。心闷口干。头痛。

  茯神黄芩麦门冬(去心)石膏(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微赤锉)秦艽(去苗各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三两沸。

  不拘时候。放温服之。

  紫菀饮子

  (出圣惠方)

  治妊娠六七月。伤寒咳嗽气急。

  紫菀(洗去苗土)桑根白皮(各半两)干枣(七枚)灯心(二十茎)生姜(一分)陈橘皮(一两焙汤浸去白瓤)上细锉和匀。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后食。分为四服。

  日

  葱白雌鸡汤

  (出圣惠方)治妊娠七月。忽惊恐动摇。腹痛。卒有所下。足厥冷

  。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悉主之。

  葱白(十四茎)半夏(汤浸七遍去滑)黄黄芩人参(去芦头各一两)生姜阿胶(捣碎炒令黄燥各二两)甘草(炙微赤)旋复花(各半两)上细锉。先取黄雌鸡一只。

  理如食法。先以水一斗煮鸡。取汁五升。去鸡下药。煎至三升。入酒二升。更煎四升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一小盏。

  半夏饮子

  (出圣惠方)

  治妊娠七八月。或因惊恐。或者伤寒烦热。腹肚满

  胀。气促腰重。

  半夏(汤浸七遍去滑)黄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各一两)黄芩(锉)甘草(炙微赤各半两)上细锉。和匀。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七寸。煎至五分去滓。

  当归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八九月。因误损胎。或胎不安。腹内痛。下血

  不止。胎死活未知。但妊娠腹内痛。或漏胞。

  当归(锉微炒)芎桑寄生艾叶(微炒各一两)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酒一合。更煎三两沸。不拘时候。放温服之。

  赤石脂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八九月。胎动。时有所下。腹内刺疼痛。头

  面

  壮热。口干。手足逆冷。兼气上妨闷。

  赤石脂白术当归(锉微炒)干姜(炮裂锉)芦根桑寄生(各半两)地龙(一分)艾叶(三分微炒)钟乳粉芎鹿茸(去毛涂酥炙黄)熟干地黄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二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甘草汤

  (出圣惠方)

  治妊娠十月满足。八月预服。

  甘草(炙微赤锉)黑豆(炒熟)糯米大麻子(各一两)干姜(炮裂锉)白茯苓吴茱萸(

  地黄芎丸

  (出圣惠方)

  治妊娠气血虚弱。令胎不长。和气养胎。

  熟干地黄(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两)芎当归(切焙)龙骨阿胶(炒燥)白石脂(以上各三分)白茯苓(去黑皮)柴胡(去苗)刺蓟桑寄生(焙干)黄(锉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人参(三分)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候。粥饮下。日三。

  人参丸

  (出圣惠方)

  治妊娠胎不长。宜服养胎。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当归(切焙)柴胡(去苗各一两)枳壳(三分)浓朴刺蓟桑寄生(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水吞下。一方。加阿胶一两。

  熟干地黄汤治妊娠胎萎燥。羸瘦不长。

  熟干地黄(焙)甘草(炙锉)白术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阿胶(炙燥)木香(各一两)细辛(去苗叶)人参防风(去皮)白芷(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

  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蒸大黄丸

  (出千金方)

  治妊娠养胎。令易产。

  大黄(三十铢蒸)枳实芎白术杏仁(各十八铢)芍药干姜浓朴(各十二铢)吴茱萸(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酒下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黄汤

  (出圣惠方)

  治妊娠胎不长。安胎和气。思饮食。利四肢。

  黄(锉)白术人参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芎甘草(炙锉各半两)陈橘皮(汤去白焙)前胡(去芦头各三分)白茯苓(去黑皮一分)上咀。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三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白术汤治妊娠胎萎燥。渐觉羸疼。面色黄黑。腹脏虚冷。

  白术(锉炒二两)芎芍药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当归(切焙)人参甘草(炙锉)诃黎勒(炮去核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一分。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干地黄汤治妊娠气血不足。胎瘦不长。

  熟干地黄(焙)阿胶(米炒燥)芎当归(切米炒各二两)赤芍药甘草(炙锉)人参(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粳米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白术散治妊娠胎不长养。

  白术(二两)芎芍药人参阿胶(炙令燥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匕。以葱粥饮调下。日三。一方。如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吐唾不能食

  白术当归汤治妊娠胎萎燥。胎漏。腹痛不可忍。

  白术当归(切焙)芎人参阿胶(炙燥各二两)艾叶(焙干一两)上咀。

  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酒半盏。入枣三枚。拍碎。同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一服。午食前一服。

  橘皮汤治妊娠虚冷。胎萎燥不长。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三分)当归(切焙)人参阿胶(炙燥各一两)白术(二两)上咀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一分。切枣三枚。擘破。

  同煎

  熟干地黄汤治妊娠胎萎燥。过时未产。滋气血。益胞脏。

  熟干地黄(炒)当归(切焙)熟艾(炒干)芎(各一两)阿胶(炙燥)甘草(炙锉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匕。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艾叶汤治妊娠胞中虚冷。致胎萎燥不长。

  艾叶(炒)芎当归(炙锉)干姜(炮)白术(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一方有甘草。无干姜。

  桑寄生汤治妊娠胎萎燥。不能转动。心中急痛。

  桑寄生(锉)白茯苓(去黑皮)人参葳蕤(各一两)白术(二两)上咀。

  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粳米半合。生姜一分。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当归汤治妊娠胞中虚。胎不荣长。致令萎燥。

  当归(切焙)甘草(炙锉)干姜(炮)芎(各一两)白术(二两)上咀。

  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白术散调补冲任。扶养胎气。治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或失于将息调理。动

  伤胎气。多致损坠。怀孕常服。壮气益血。保护胎脏。

  白术川芎(各四分)川椒(炒出汗三分)牡蛎(二分)上为细末。酒调一钱。

  日三夜一。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吐唾不能饮食。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复有浆水服之。若呕。亦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以后其人若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尽服之勿置。忌雀肉、桃、李。

  当归饮治妊娠胎萎燥。

  当归(切焙一两)芎阿胶(炙燥各三分)白术(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阿胶汤治妊娠胎萎燥。全不转动。

  阿胶(炙燥一两半)当归(切焙一两)甘草(炙锉三分)白术(二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枳壳散常服养胎益气。安和子脏。治胎中一切恶疾。

  地黄丸治妇人血衰不足经候悭涩。致子宫不荣。妊娠多病。胎不长成。

  用熟干地黄不拘多少。上切焙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煎当归酒嚼下。

  温

  治妇人怀胎不长。

  用鲤鱼长一尺者去肠肚鳞。以水渍没。内盐及枣。煮令熟取汁。稍稍饮之。当胎所腹上当汗出如牛鼻状虽有所见。胎虽不安者。十余日辄一服。此令胎长大。甚平安。

  卷三百三十七 妊娠诸疾门

  转女为男

  (附论)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惟形与气。相资而立。未始偏废。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之形气寓焉。语七八之数。七、少阳也。八、少阴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则以阴阳交合而兆始故也。语九十之数。九、老阳也。十、老阴也。相包而赋形。故阴穷于十。男能围之。阳穷于九。女能方之。则以阴阳相生而成终故也。元气孕毓。皆始于子。自子推之。男左旋。积岁三十而至巳。女右旋。积岁二十而至巳。巳为正阳。阴实从之。自巳怀壬。男左旋。十月而生于寅。女右旋。十月而生于申。申为三阴。寅为三阳。而生育之时着矣。其禀赋也。体有刚柔。脉有强弱。气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以至分野异域。则所产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则所梦各应其类。是故荆杨薄壤多女。雍冀浓壤多男。熊罴为男子之祥。蛇虺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胎化之法。有所谓转女为男者。亦皆理之自然。如食牡鸡。取阳精之全于天产者。带雄黄。取阳精之全于地产者。操弓矢。藉斧斤。取刚物之见于人事者。气类潜通。造化密移。必于三月兆形之先。盖方仪则未具。阳可以胜阴。变女为男。理固然也。

  又云。张华博物志曰。妊娠必谨所感。感于善者。生子必善。感于恶者。生子必恶。故不欲令见恶物、异禽、毒兽。切忌驴马、犬兔、龟鳖、鹅鸭、无鳞鱼、粘腻难消化物。蕈、姜、乳饼等属。用酱和藿食。损胎难产。惟务简静。动止有节。三个月之后。听诵经典、诗书、讽咏。静处养心。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如此生子。必贤明端正。忠孝寿考也。

  方

  丹参丸

  (出千金方)

  治妇人始觉有娠。养胎。并转女为男。

  丹参续断芍药白胶白术柏子仁甘草(各二两)人参芎干姜(各三两)吴茱萸橘皮当归(各十八铢)白芷冠缨(烧灰各一两)干地黄(一两半)芜荑(十八铢)犬卵(一具干)东门上雄鸡头(一枚)上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十丸。日再。稍

  又方

  (出千金方)用原蚕屎一枚。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

  转女为男者。盖阳施阴化。所以有娠。遇三阴所会。多生女子。但怀娠二月。名曰始膏。

  精气成于胞里。至于三月。谓之始胎。血脉不流。象形而变。是时男女未定。故令于未满三月间。服药方术转令生男也。(出千金方)以斧置妊娠床下。系刃向下。勿令人知。恐不信者。

  令待鸡抱卵时。根据此置于窝下。一窝尽出雄鸡。神效如此。虽未试。亦不可不知者。一法。

  觉三月。尿雄鸡浴处。

  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故古人立胎教。能令生子良善、长寿、忠孝、仁义、聪明、无疾。盖须十月之内。常见好景象。毋近邪僻。真良教也。如有触忤伤胎。治各有法。

  又自初觉有娠。

  (出千金方)取弓弩弦一枚。缚妇人腰下。满百日去之。一法绛囊盛带妇人左臂。

  紫宫玉女秘法妊娠三月以前。

  取雄鸡尾尖上长毛三茎。潜安妇人卧席下。勿令知之。验。

  又法

  取夫发及手足甲。潜安卧席下。勿令知之。

  妊娠才满三月。要男法(出千金方)

  以雄黄半两。衣中带之。要女者以雌黄带之。一方绛囊盛带之。

  卷三百三十七 妊娠诸疾门

  恶阻

  (附论)夫妊娠恶阻病者。产宝谓之子病。巢氏病源谓之恶阻。若妇人禀受怯弱。或有风气。或有痰饮。既妊娠。便有是病。其状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

  恶闻食气。好食酸咸。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胸膈烦满。恍惚不能支持。

  不拘初娠皆然。但疾有轻重耳。轻者不服药亦不妨。重者须以药疗之。宜服半夏茯苓汤、茯苓丸。二方专治阻病。然此二药比来少有服者。半夏有动胎之性。盖胎初结。虑易致寒热发作。不可不谨也。张仲景伤寒论云。妇人伤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此为热入血室。有用黄龙汤、小柴胡汤去半夏。此盖为妊妇而设焉。宜以白术散。或人参丁香散、人参橘皮汤、醒脾饮子。试之亦效。皆不用半夏动胎等药。服者知之。

  水饮停积。结聚为痰。人皆有之。少者不能为害。多则成病。妨害饮食。乃至呕逆。妊娠之病。若呕逆甚者。伤胎也。原疾之由。皆胃气不调。或风冷乘之。冷搏于胃。故成斯病也。亦恶阻之一也。又曰妇人所食谷味。化为血气。下为月水。凡妊娠之初。月水乍聚。一月为。二月为胚。三月为胎。胎成则男女分。方食于母。而口以焉。则胚之时。血气未用。五味不化。中气壅实。所以脾胃不思谷味。闻见于物。故恶心有所阻也。其病心中愦闷。

  头重妊娠之初。经隧内闭。以气养血。当是之时。肠胃茹沮洳。散入焦膈。若素有痰饮。则饮与血搏。食饮辄吐。头目旋晕。憎闻食气。喜啖酸咸。四肢倦怠。不胜持。多卧少起。厌厌困懒。名曰恶阻。已产之后。胞外余血。败瘀流利。名曰恶露。盖恶者。不善不净之义。

  阻者。阻节之义。血搏痰饮。伏于胞络难除也。当渐消之。露者。露水之露。内裹于胞脏。

  随胎而至。不可迟也。当急逐之。由是之故。胎前曰恶阻。产后曰恶露。古人命名。深有意也。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多睡少起。世云恶食是也。乃至满三月、四月。日巳上。大剧吐逆者。不能自胜举也。此由妇人本虚羸。血气不足。气力又弱。兼当风取冷太过。心下有痰水挟之。而有娠。血既已闭。

  水积于脏。气不宜。故心烦愦。气逆则呕吐。血既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眩。故有胎而病恶阻也。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而颜色肌肉如常。但加沉重愦闷。

  不欲食饮。不知患所在。脉理顺续。四时平和。即是欲有胎也。如此已经二月日也。

  方

  半夏茯苓汤

  (出千金方)

  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

  眩

  体重。四肢百节疼痛。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渐极黄瘦。

  半夏生姜(各三十铢)干地黄茯苓(各十八铢)橘皮旋复花细辛人参芍药芎桔梗甘草(各十二铢)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积月日不得治。及服药冷热失候。病变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铢。

  若变冷下痢者。去干地黄。入桂心十二铢。若食少胃中虚生热。大便闭塞。小便赤少者。加大黄十八铢去地黄加黄芩六铢。余根据方服一剂。得下。后消息看气力冷热增损方调定。更服一剂汤。便急服茯苓丸。令能食便强健也。忌生冷、醋、滑油腻菘菜、海藻。一方加枣二枚。

  名半夏汤。卫生宝鉴。无细辛。三因方无旋复花。有紫苏叶。

  茯苓丸

  (出千金方)

  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饮食气。便呕

  逆

  吐闷。颠倒。四肢垂弱。不自胜持。服之即效。要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可服此。常

  服此药。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

  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桂心(熬)甘姜(炮)半夏(一方泡洗七次炒黄)橘皮(各一两)白术葛根甘草(炙)枳实(各二两)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三。肘后不用干姜、半夏、橘皮、白术、葛根。只五味。又云妊娠忌桂。一方。有麦门冬。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糖、桃、李、雀肉、酢。

  陈橘皮丸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恶闻食气。闻便呕吐闷乱。颠倒。四肢

  怠惰。不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干)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干姜(炮)半夏(温水洗去滑七遍)枳实(去瓤麸炒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和涂酥为剂。捣令匀熟。

  丸如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无效者。用此药理血归原则愈。

  (出大全良方)人参甘草川芎当归京芍药丁香(各半两)白茯苓白术陈皮(各一两半)苦梗(炒)枳壳(去瓤炒各一分)半夏(泡洗七次切炒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重。

  生姜五片。枣一枚煎。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心烦。愦闷虚燥。吐逆。恶闻食气。头眩四肢

  沉

  重。百节疼痛。多卧少起。

  麦门冬子芩赤茯苓(各一两)柴胡赤芍药陈皮人参苦梗桑寄生甘草旋复花(各半两)生地黄(二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

  无时温服。

  安胎饮

  (出永类钤方)

  治怀胎三月四月至九月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重目

  眩

  。四肢沉重。懈怠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多卧少起。呕逆不食。或胎动不安

  。非时转动。腰腹疼痛。或时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并皆治之。

  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熟地黄(酒蒸焙)芎白术黄(去苗)白芍药半夏(泡洗七次切炒)阿胶(切粉炒)地榆(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

  生姜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无时候。如或恶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与之。必愈。按妊娠禁忌。勿食鸡子、鲤鱼、脍、兔、犬、驴、骡、山羊肉、鱼、鳖菹、鸡、雀肉、桃、李、桑椹。又按胎教论云。令母常居静室。多听美言。听人讲论诗书。陈说礼乐。耳不听非言。

  目不视恶事。心不起邪念。能令生子敦浓。福寿忠孝。仁义聪明。无疾。斯乃圣人所留胎教论。故随方论备书。一方无半夏、地榆。有人参、桑寄生。一方。无白术、黄、半夏、地榆。有艾叶。只是胶艾汤加白茯苓。

  枳壳丸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闻食气即呕逆。四肢无力。不自胜举。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去芦头)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白术葛根(锉)白茯苓(各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干姜(炮裂锉)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时候。

  以生姜粥饮下三十丸。

  茯苓汤治妊娠恶阻。呕逆恶心。四肢痛疼。恶闻食气。怔忡烦闷。多损坠。宜安

  胎。调匀血脉。

  白茯苓(去皮)旋复花(各二两)陈橘皮(一两半)芎人参(去芦)桔梗(去芦头炒)甘草(炒令赤色)芍药(各一两半)生姜地黄(二两半)细辛(去苗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旋复半夏汤治妊娠阻病。心下愦闷。吐逆不食。恶闻食气。头晕。四肢百节烦痛

  。多卧少起。

  旋复花(去枝萼)芎细辛(洗去土)人参甘草(炙以上各半两)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当归(去芦头酒浸)干生姜陈皮(去白以上各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桔梗汤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虚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体重。四肢疼痛。烦

  热。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羸瘦。

  桔梗(锉炒)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白茯苓(去黑皮)细辛(去苗叶)芎人参甘草(炙锉各二两)芍药(各一两)熟干地黄(微炒三两)上咀。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生

  半夏饮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闻食气即吐逆。肢节酸疼。多汗黄瘦。

  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过)白茯苓(去黑皮各三分)细辛(去苗叶)旋复花桔梗赤芍药陈橘皮(去白焙)甘草(炙各半两)熟干地黄(焙一两一分)上咀。每服三钱。

  水一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茯苓汤治忧怒并气攻血溢。停留胃脘。嗳闻血腥。呕吐食饮。及妊娠中脘宿冷。

  冷血侵脾。恶闻食气。病名恶阻。

  半夏(一两汤洗七次)茯苓熟地黄(各二两)橘皮细辛人参芍药川芎(各一两二钱)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有客热烦渴口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腹冷下痢者。去地黄。入桂心炒。胃中虚热。大便秘。

  小

  人参散治妊娠一两月。恶闻食气。手足烦闷。

  人参(去芦头)知母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三分)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锉)麦门冬(去心)黄芩大腹皮(锉以上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

  以水一中盏

  白术散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头昏目眩。四肢沉重。恶闻食气。好吃酸咸、果

  实。多卧少起。三月四月。皆多呕逆。百节酸痛。不得自举。

  白术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葛根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头)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两)白茯苓(一两半)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

  浓朴丸治妊娠阻病。头疼。肩背烦闷。往往气胀。不思饮食。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前胡(去芦各一两)赤茯苓(一两半)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头)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三分)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时候。以生姜粥饮下二十丸。

  陈橘皮丸治妊娠阻病。心胸气满。腹胁痛。腰重。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当归(锉微炒各一两)赤芍药干姜(炮裂锉)艾叶(炒微过各半两)芎(三分)甘草(炙微赤锉)吴茱萸(汤浸七次焙干微炒各一分)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

  人参橘皮汤治阻病。呕吐痰水。妊娠三月以来。恶阻吐逆。或初妊择食。头痛。

  寒热间作。四肢不和。心虚烦闷者。服之。一名八味竹茹汤。

  人参(去芦)陈橘红白术麦门冬(去心各一两)甘草(三钱)浓朴(制)白茯苓(去皮各半两用赤茯苓亦可)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淡竹茹一块如鸡子大。

  生姜三片

  柴胡散治妊娠心闷。头目昏重。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或呕吐。

  柴胡(一两半)赤茯苓麦门冬(各一两)枇杷叶(去毛)人参(去芦)橘红甘草(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柴胡饮

  (出圣惠方)

  治妊娠阻病。头疼。四肢羸弱。不思饮食。惟思眠睡。

  柴胡(去苗)赤芍药麦门冬(去心焙)人参黄(微炒锉)甘草(炙各半两)生地黄(一两半研绞取汁)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地黄汁一分。同煎至六分去滓。温

  人参饮

  (出大全良方)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呕哕吐逆。恶闻食气。头眩

  重

  。四肢百节疼酸。嗜卧汗出。疲极黄瘦。

  人参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黑皮)生姜(各三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各半两)大枣(五枚)上锉如麻豆大。分为二剂。每剂以水五盏。煎取二盏去滓。

  食前。

  分三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一方。凡妊娠恶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忌菘菜、醋等物。

  桑寄生饮

  (出圣惠方)

  治妊娠恶阻。头旋呕吐。腰腹痛。胎动不安。

  桑寄生阿胶(炒燥)柴胡麦门冬(去心焙)人参刺蓟(各一两)郁李仁(去皮炒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一方。治妊娠阻病。

  气攻

  保生汤

  (出大全良方)

  治妇人经候不行。身无病而似病。脉滑大而六部俱匀

  。乃是孕妇之脉也。精神如故。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此名恶阻

  。切勿作寒病治之。宜服此药。如觉恶心呕吐。加母丁香、生姜煎服。

  人参甘草(各一分)白术香附子乌药橘红(各半两)上咀。每服三大钱。

  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或为末。调服亦可。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心烦愦闷。虚躁。吐逆。恶闻食气。头眩。四肢

  沉

  重。百节疼痛。多卧少起。

  麦门冬苎根(各二两)黄芩茯神(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犀角屑(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地黄一分。淡竹叶二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参术饮

  (出便产须知)

  专治阻病。

  橘红(四钱去白)藿香叶(三钱)浙术(一两)粉草(炙半两)人参(半两)丁香(二钱半去花)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恶心加干姜。

  胃

  人参饮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头目眩。四肢沉重。懈怠。恶闻食气。好吃酸咸

  果实。多人参(二两)白茯苓(去黑皮)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七遍)白术(各一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葛根(锉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六分

  白术丸治妊娠阻病。头疼。肩背烦闷。气胀。不思饮食。

  白术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七遍)当归(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白茯苓(去黑皮)熟干地黄(微炒各一两半)上为末。炼蜜捣和涂酥为剂。捣令匀熟。丸如梧桐子

  茯苓饮

  (一名茯苓汤)

  治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食气。闻食气

  便

  呕逆。四肢垂不自持。

  陈橘皮散

  (出圣惠方)

  治妊娠二月三月恶阻病。吐呕不能食。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白茯苓半夏(汤洗七遍去滑)麦门冬(去心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三分去芦头)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淡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麦门冬丸

  (出圣惠方)

  治妊娠阻病。头重不思饮食。四肢羸弱。多卧少起。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柴胡(去苗)枳壳(麸炒微黄去瓤)桑寄生刺蓟(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时候。煎淡竹茹汤下二十丸。

  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出大全良方)人参丁香柿蒂(各一两)甘草良姜(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点下。无时。

  人参散(出大全良方)疗初妊恶食呕逆。

  人参(四两)浓朴生姜枳壳甘草(各二两)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拘时候。

  疗妊娠恶食。心中烦愦热闷。呕吐。(出大全良方)

  青竹茹麦门冬(各三两)前胡(二两)橘皮(一两)芦根(一握白嫩)上细切。以水一大升。煮取半升。分为二服。去滓。食前一服。一方。无麦门冬。用小麦三合。体热四肢烦热者。加地骨皮。

  半夏茯苓汤

  (出大全良方)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食。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陈皮(各二两半)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甘草(四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片。枣一枚。乌梅半个。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如呕逆甚者。加青竹茹一团弹子大。同熬。空心进。

  疗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出大全良方)青竹茹橘皮(各三两)生姜茯苓(各四两)半夏(五两)上细切。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不瘥频服。恶羊肉。酢饧等物。

  加味二陈汤

  (出危氏方)

  治受胎一月。或两月。呕吐择食。缘中脘宿有痰饮

  。名曰恶阻。

  陈皮白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一两)白术(七钱半)粉草(三钱)上锉散。

  每服四钱。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食前服。未效。加生姜汁。

  小紫苏饮

  (出危氏方)紫苏浓朴白茯苓(各一两半)半夏甘草(各三钱)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

  生姜五片。枣二枚煎。温服。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加知母、前胡。腹冷下痢。加桂心炒。

  胃

  麦门冬汤治妊娠恶阻病。心中愦闷。见食呕吐。恶闻食气。肢节烦疼。身体沉重

  。多卧黄瘦。

  麦门冬(去心焙)人参(各三分)白茯苓(去黑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一分。拍破。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

  温服。食前。

  人参汤治妊娠一两月。恶食。手足烦闷。

  人参知母(焙)枳壳(麸炒去瓤令黄)黄芩(去黑皮各一两)大腹(一枚并皮子用锉碎)上咀。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生姜半分。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日二。

  前胡饮治初妊娠。恶阻。食即吐逆。头痛颠倒。寒热。

  前胡(去芦头)细辛(去苗叶)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烟出七遍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分切。同煎至六分去滓。

  温服。不拘时。日二服。一方。加人参。名前胡汤。

  麦门冬饮

  (出圣惠方)

  治妊娠阻病。胎不安。寒热呕逆。气满。不思饮食。

  麦门冬(去心焙)人参白茯苓(去黑皮亦作赤)阿胶(炙令燥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二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一方。加陈橘皮。

  姜橘汤治妊娠恶阻。呕吐涎痰。不能食。

  生姜(一两一分)陈橘皮(去白焙)青竹茹(各半两)前胡(去苗三分)槟榔(锉二枚)上锉如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茯苓丸

  (出肘后方)

  疗妊娠恶阻。呕吐。颠倒垂死。不自胜持。服之即效。

  茯苓人参(各一两)肉桂(熬)甘草(炙)枳壳(炙各半两)上捣筛。蜜和丸。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古今疗胎病方有类十首。不问虚实冷热。胎死者。活。此方缘妊娠。忌桂所以熬。

  白术散

  (出十便良方)

  治恶阻。吐清水。甚害。十余日粥浆不入者。

  白术(一两)人参(半两)丁香(二钱半)甘草(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

  水一盏。

  姜五片。煎至七分。温服。

  醒脾饮子

  (出永类钤方)

  治妊妇阻病。呕逆不食。甚者。中满。口中无味。

  或

  作寒热。

  草豆蔻(以湿纸裹灰火中煨令纸干取出去皮用)浓朴(制各半两)干姜(三分)甘草(一两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大盏。枣二枚。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呷服。

  病轻者。只一二服便能食。旧有橘红二两。治寒热。疟痢。不食。后人去橘皮。以干生姜代干姜。治老人气虚。大便秘。少津液引饮。别有奇效。一方。用干姜。去橘皮。亦名醒脾饮子。治阻病极为神验。

  四七汤

  (出如宜方)

  治妊娠三月。恶阻为病。气郁生痰。

  半夏(五两洗七次)白茯苓(四两)浓朴(三两姜汁制)紫苏(二两)上咀。

  每服四钱。用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人参丁香散

  (出大全良方)

  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

  痛。

  人参(半两)丁香藿香叶(各一分)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

  温服。无时。

  人参半夏丸

  (出圣惠方)

  治妊娠恶阻病。醋心。胸中冷。腹痛吐逆。不喜饮

  食

  。

  半夏(汤泡七次)人参干生姜(各半两)上为细末。以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小地黄丸

  (出保庆集方)

  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食。

  人参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食前服之。济生方加制半夏等分。

  治妊娠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出豆汁。

  (出大全良方)苎根(切二升去黑皮)银(一斤)上以水九升煎取四升。每服入酒二升。或一升煎药。取一升。分作二服。

  治阻病

  (出仁存方)

  用香附子末热汤调服。

  参橘散

  (出医方集成)

  治妊娠三月。恶阻。吐逆不食。或心虚烦闷。

  赤茯苓橘皮(去白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白术浓朴(姜制)人参甘草(炙各半两)

  赤茯苓散

  (出杨氏家藏方)

  治妊娠恶阻。心胸烦闷。头晕恶心。四肢昏倦。

  呕

  吐痰水。恶闻食气。

  赤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遍)陈橘皮(去白)桔梗(去芦头)干地黄(洗焙各一两)白术川芎人参(去芦头)赤芍药(各三分)旋复花甘草(炙各半两)上咀。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人参调中汤

  (出杨氏家藏方)

  调脾肺气。治胸胁满闷。四肢烦热。及妊娠阻病

  。心胸注闷。呕逆。不思饮食。

  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各半两)枳壳(麸炒去瓤)浓朴(姜汁制)白术白茯苓(去皮各一两)柴胡(去苗)细辛(去叶土)藿香叶(去土)陈橘皮(去白各三分)上件为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李氏家传快气汤

  (出产经)

  自初妊娠。恶阻。便可服此。宽中快气。抑阳辅

  阴

  。入月滑胎易产。

  枳壳(五两)缩砂香附子甘草(各二两)上各净秤。同炒为末。汤调服。

  温真人方

  (出产经)枳壳(五两)川当归木香(各一两)甘草(各一两)上为末。汤调服。

  胶艾汤

  (出指南方)

  治妊娠胞阻。

  阿胶川芎甘草(炙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

  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觉冷痛。加干姜二两。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4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