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作者:朱橚 字数:10434 更新:2025-01-24 16:20:46

  总论

  夫积有五。而聚有六。积者生于五脏之阴气也。聚者成于六腑之阳气也。此皆阴阳不和。

  脏太阳利清气。阳明泄浊气。少阳化精气。有如都会之府。主转输以为常也。若夫六腑失常。

  则邪气聚而不散。始发既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亦无常处。故在上则格。在下则胀。

  傍攻两胁。如有坯块。易于转动。故非五积之比也。凡诊其脉而紧者。积聚也。脉浮而牢者。积聚也。脉横者。胁下有积聚也。脉来小沉实者。胃中有积聚也。大抵病各有证。治各有方。如诊心腹积聚。其脉牢强急者生。弱急者死。又诸脉实强者生。沉小者死。此又不可不察也。外台秘要云。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肋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如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旺。旺者不受邪。肝欲复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肝之积。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也。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当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旺。旺者不受邪。心欲复还肾。肾不肯受。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也。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管。覆如大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当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旺。旺者不受邪。脾欲复还肝。肝不肯受。故留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也。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

  覆如大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逆发肺痈。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

  肺春令人呃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当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旺。

  旺者不受邪。肾欲复还脾。脾不肯受。故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也。此为五积。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时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日暄皮肤寒。秋愈夏剧。主皮中时痛。如虱缘状。甚如针刺之状。时痒。白色也。诊得心积。脉沉而芤。时上下无常处。病少腹中热。面赤咽干。心烦掌热。甚即吐血。主身螈。主血。夏瘥冬剧。色赤也。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复起与谷争。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手足劲寒。胁痛引小腹。男子得疝也。女人病淋也。身无膏泽。善肿厥。不能卧。主肌肉损。色黄也。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胫转筋。爪甲枯黑。春瘥秋剧。色青也。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饥则见。饱则减。

  病腰痛。小腹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盲。胫骨中寒。主髓厥善忘。色黑也。六腑者。大小肠、胃、胆、膀胱、三焦、者也。属于三阳。太阳利清气。阳明泄浊气。少阳化精气。如都会之府。主转输以为常也。六腑失常。则壅聚不通。故实而不转。虚而不输。随气往来。痛无定处。在上则格。在下则胀。傍攻两胁。有如坯块。易于转变。非五脏比也。夫喜伤心者。自汗。不可疾行。不可久立。故经曰。喜则气散。怒伤肝者。上气不可忍。热则来荡。心短气绝不得息。故经曰。怒则气击。(一作上)忧伤肺者。心系急。上焦闭。营卫不通。夜卧不安。故经曰。忧则气聚。思伤脾者。气留不行。积聚在中脘。不得饮食。腹胀满。四肢怠惰。故经曰思则气结。悲伤心者。善忘不识人。置物在处。还取不得。筋挛四肢浮肿。故经曰。悲则气急。恐伤肾者。上焦气闭不行。下焦回还不散。犹豫不快。呕逆心恶。故经曰。

  恐则精却。惊伤胆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说物不竟而迫。故经曰。惊则气乱。七者虽不同。本乎一气。脏气不行。郁而生涎。随气聚积。坚大如块。在心腹中吐不出。咽不下。时去时来。每发欲死。状如神灵所作。逆害饮食。皆方也。夫积者伤滞也。伤滞之久。停留不化。则成积矣。其于脏腑。皆脾胃最易受触。盖日用饮酒。积或过多。停滞难化。或吐或呕。或泄或推荡。然后助养脾胃。所推荡者。便宜酌量人之虚实。伤滞之轻重。而则不成积。若不早治。久之必成积聚症瘕矣。所谓积者。有积气。积肉积痰。更有妇女月经不通。遂成血积。积者、五脏所生。气之所积其痛不离其部。由阴气所生也。聚者、六腑所成。气之所聚名曰聚。其始发常处。由阳气所生也。然又症瘕癖结者。积聚之但从其所得。或诊其证状。以立名尔。且或隐或推之流移不定也。癖者、僻侧在于胁肋。结者有得之于忧思。有得之于风寒。凡使血气沉则病可愈矣。夫卫气留于腹中。蓄积不行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莞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

  其气积于胸中者。上何。伯高曰。积于上取之于季胁之下。深当从阴引阳。取之绝也。三则腹皮当从阴引阳。取穴阴。取穴于背。五脏病取五脏。六腑病取六腑。元气病取六腑于募。筋骨有形病者。

  取五脏募。其病不在天之阳。不在地之阴。在腹中者。两仪之间。人事也。故取季胁下一寸。元气病取之右。筋病取之左。故曰在中者傍取之。此其理也。灸者燔取之。

  儒门事亲书论云。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适巫梗皆知。

  肥气享寿花神丸九十余粒。是夜泻二十余行。脓水相兼。燥粪瘀血。杂然而下。明日以除湿之剂。

  使服心胶至不通车失顽石所在。

  素问曰。积聚留饮。痞膈中满。湿积霍乱。吐下瘕症。坚硬腹满。皆大阴湿土。乃脾胃之气满下化与衰谓人常腹而忽聚忽散无其常。故其病未及症也。经曰。血不行而滞。故血肉凝而为瘕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乃为虚瘕。大肠移热于小肠。谓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伏瘕。血涩不利。月事复滞而不行。故云为疝瘕。为状与伏同。瘕与疝。同为传写误也。世传冷病亦有热。或阳气郁结。

  怫热壅滞。而坚硬不消者。世传为寒症瘕也。或坚痞腹满急痛。寒主筋缩。故急主痛。寒极血凝。柔而反坚。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满。或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不可忍者。皆可为寒误矣。何不以脉证辨之。凡诸疾病。皆有阴阳寒热。宜以详之。

  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硼砂、水银、治肉积。神曲、麦、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若群队之药。分其势则难取效反损。所谓譬犹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谬矣。须是认得分明是积聚。然后增减用药。

  不尔反有所损。广五行记永徽中。有僧维则。病噎不能食。语弟子曰。吾死之后。便可开吾胸中。视有何物。言绝而卒。弟子果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皆肉鳞。弟子置器中。跳跃不止。戏以诸味。皆随化尽。时夏中蓝盛。适有一僧以蓝贮器中。其虫绕逐器中走。须臾化为水。此乃五症五噎证。后人因此蓝治噎候矣。

  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积聚(附论)

  经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生。积之为病。其始发有常处。

  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之为病。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

  其病无常处。此积聚之别也。

  方

  秘方三棱煎丸

  三棱陈皮五灵脂(各三两)萝卜子白芍药槟榔香附子草豆黑牵牛(各二两)糖球(四两)木香枳壳枳实缩砂干漆神曲麦荜澄茄白术片姜益智砂草果延胡索菖蒲干姜乌药红豆(各一两)蓬莪术(二两醋炙)白豆仁(五钱炒)官桂(一两)上为细末。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姜汤送下。秘传掌中金丸真气衰弱。饮酒多伤。停于胸膈。往往用感应丸、如圣膏、理中丸之类。又不能克化。任意取服。转致伤真元、脏腑。别生他疾。惟此药能消化酒食。消痰饮。

  宽中利膈。久服永无胸膈不快之疾。不动脏腑。不损真元。加槟榔木香各一两。名槟榔丸。

  又调和气。

  陈皮(一斤去白湿秤生姜净洗与陈皮对下切片如伏中二味晒炒)甘草(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三两姜汁和饼伏中晒炒)神曲麦(各二两)砂仁白豆蔻(各一两)上为末。

  姜糊

  效方主心腹积聚。四肢痹。举体风残。疗百病。

  虎骨野葛(各三两)附子(一十五枚)甘草细辛(各一两)杏仁巴豆(去皮心)芎取附子视之或洗即

  破块丸

  (一名阴阳丸)

  治受瘴结成气块。腹中不能消散。服之即效。

  (出危氏方)荜茇(一两)大黄(一两一生用)上为细末。入生麝香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

  紫菀丸

  紫菀(去苗细刮净)苁蓉(酒浸)人参槟榔茯苓(去皮)官桂(去皮)干姜(炮)白术芦)羌活鳖萸(汤浸上各等分为治疾癖气消。时行夜不安。

  食频吐。

  赵京先患即愈。河初。蔡太子大。今甘草汤下荷叶汤下下。喘嗽面汤下。因毒伤寒。温

  金露丸

  (出和剂方)

  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

  积年冷气。

  虫咬不可忍。诸

  行。手足烦热。夜卧

  。昏昏如梦。不晓人事。

  莫辨其状。但服此药。万不失草乌头(炮)黄连(各二两)桂心(不见火)干姜(炮)桔梗吴茱萸(汤浸七次)茯苓(芦)菖蒲(泔浸心)甘遂(炮一两不去油用)榴皮汤下香港脚水甘草风酒食所伤。酒疸。黄胆。气结痞塞。鹤膝风。并用盐酒下。治三十六种十二症。无不医治。

  此药前人用之效者。马遂临老。浑身楚痛。不思饮食。每夜五丸。至七日。下血如鸡肝者。

  二百余片。臭脓二升。以此遂愈。三原主簿陈胜妻。有病十五年。羸瘦。腹中楚痛不可忍。

  服药至旬日。下青虫六十四条。如箸头。身赤色。及药水五升遂愈。京兆府工曹柳行余。着床经年。服至十日。下肉蜣螂百有余个。青黄水一升许。遂愈。王元吃食转吐。服之下肉虾蟆七个。青水一升。遂愈。兴国寺僧澄清。

  下肉蛇二条。遂愈。后来又患风疾。眉毛尽落。服至百日。出五色虫复。此元览进方时所陈也。后代郑教授云。此方于杜相公府子弟处。

  与小儿吃时。一丸分作四丸。量儿大小。可三五丸。合此药。如煮巴十沸。便倾出焙干。若沸过。药即无力。服此药别无所忌。只验定病效不速也。

  松烟饼子治积气块。消食快气。

  细墨(五分烧研)陈皮(五钱去白)牵牛(五钱别研取头末五钱)牡蛎(火煨)神曲(炒)黄(一两)北枣礞石(花(醋浸一面汤又月心闭惊恐。口苦恶心。小便淋涩。大便不通。伤寒余毒。妇人胎前产后。

  块。饮食平常。遍身疼痛。腰强腿硬。手足冷厥。九种心痛。十般积热。

  泻。久病瘦弱。但有此证。并皆治之。一方用陈皮汤下。

  温白丸治脏腑积聚。症癖气块。腹多疼痛。按或有形。肢节烦热。腰脚酸痛。及

  妇人血癖柴胡(去苗)紫菀(去苗土)吴茱萸(汤浸焙干炒)菖蒲桔梗(锉炒)荆三棱(煨锉)赤口者炒出汗)(炮裂去皮炼蜜和

  化气丸治男子妇人。远年日久。茶酒气食。过度成积。一切气候。服之如神。

  官桂陈皮青皮丁香木香缩砂(各一两)三棱莪术(各二两)茯苓(一两半)人槟榔用二分仍验老弱盛衰。加减用之。

  法制槟榔

  (传信适用方)

  治酒食过度。胸膈膨满。口吐清水。一切积滞。

  鸡心槟榔(一两切作细块)白豆蔻(取仁一两)缩砂(取仁一两)盐(二两)拣丁香(一两切作细条)细嚼

  乌头丸治男子女人寒冷。腹内积聚。邪气往来。厥逆抢心。心痛痹闷。吐下不止

  。妇人产乌头(十五枚)吴茱萸蜀椒干姜桂心(各二两半)干地黄(一两半)前胡细辛人丸如梧

  丁香丸

  (出圣惠方)

  治积聚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醋吞酸。胁肋刺痛

  。胸膈痞闷。

  。全不思食。并皆猪牙皂角(去皮炙焦黄为细末)好墨(烧醋淬)肉桂(去粗皮)干姜(炮)丁香木香(各莪术(炮捣碎各二两)巴豆(先丸。

  如绿豆大。每服一二丸。茶酒任下。如要取化症瘕癖块。用生姜汤下七丸。并食后

  流气丸

  (出御药院方)

  治五积六聚。症瘕癖块留饮。以上此积。皆系寒气。客

  搏于肠胃之间

  高气弱。皆可服之木香川茴香(微炒)菖蒲青皮(去瓤)蓬莪术(炮锉)红橘皮(去瓤)槟榔萝卜子二两)牵牛白汤

  缠金丹

  (出本事方)

  治五种积气。及五噎。胸膈不快。留痰宿食。

  丁香木香沉香槟榔官桂胡椒砂(研)白丁香(各一分)肉豆蔻飞矾(各一为衣)上为卜下

  和中丸治脾气。益肾水。消肠胃中积滞。调三焦气。开胸膈痞满。上攻心腹闷痛

  。筋脉拘木香沉香白豆蔻砂仁槟榔枳实(去瓤)蓬术(去皮)当归(酒浸)木通(去皮)角(半两)上为

  荆三棱煎丸

  (出王氏博济方)

  治五积六聚。血气块聚散不定。及一切气积不

  和。

  荆三棱(煨锉)蓬莪术(煨锉)芫花(醋炒焦)半夏(汤洗七次焙)青橘皮(去白炒各一两)粉调酒炙)干入二药停。

  散聚汤

  (出三因方)

  治久气积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

  。攻刺腰胁。

  精白浊。状若虚劳半夏(汤洗七次)槟榔当归(各三分)橘皮杏仁(麸炒去皮尖)桂心(各二两)茯苓(汤洗各一

  木香槟榔丸

  (出瑞竹堂方)木香槟榔黄连(去须)当归枳壳(去瓤火煨)青皮(去瓤)陈皮(各一两去白)大黄细末)香附五七十丸

  诃子丸

  (出本事方)

  治伏积注气。发为喘闷。

  诃子白茯苓桃仁枳壳桂心槟榔桔梗白芍药鳖甲川芎川乌橘红(以上得。

  枳壳散

  (出本事方)

  治五种积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

  。胁肋刺疼。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常服顺气

  宽中。消癖积聚枳壳荆三棱橘皮益智仁蓬莪术槟榔肉桂(各一两)干姜浓朴甘草青皮分。

  热

  卢氏异方感应丸与和剂方大不同。但修制必须如法。分两最要停匀。只是缓化。

  不可偏胜

  食。永无寒热

  可尽述。

  黄蜡(真者十两)乳香丁香木香(不见火)巴豆(百粒去皮研为粉用纸数层裹捶油透再(面裹煨仁、乳香重绵滤去滓。以无灰老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溶数沸候冷。其蜡自浮于酒上。去酒不用。春夏修合用清麻油一两。秋冬用油一两半。于大银器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蜡。同化作汁。乘热拌和前项末药。十分均匀了后。稍凝。分作剂子。用罐子盛之。半月后方可服。任意服之二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无碍。此药以蜡多虽难丸。然丸子愈细。其功愈博。临眠须常服之。若欲白芥子一撮

  消积丸

  (出圣济总录)

  治积滞。宽利膈脘。思饮食。

  牵牛(半两一半取末)青橘皮(去白焙一两)丁香木香砂(研)沉香(锉各一两)槟丸至三丸

  木香丸

  (出圣济总录)

  治五种积聚成块。

  木香诃黎勒(炮用皮)人参槟榔(锉)大黄(锉炒)郁李仁(生研各三两)赤茯苓(去为末。

  炼蜜

  砂丸

  (出卫生家宝)

  治一切积聚有形。心痛气块食积。面黄肌瘦。

  砂荆三棱(用末)干姜丁香白芷巴豆(去油各半两)大黄(别末)干漆(各一两)巴豆五七沸深气块

  朱砂守病丸

  (一名太上老君守病丸)朱砂(三钱)硼砂(一钱)橘红(三钱)粉霜(一钱)轻粉(一钱)龙骨(一钱)白胶香(入药水中浸用匀。用铜匙子不住炒雄黄。干黑色成用大铜匙将药末入热汤内丸即放入千口土。水碗内次日服五积丸。一方无龙

  五积丸

  巴豆(面裹烧去壳取肉一两)黄柏末(五钱)使君子肉(五钱)蛤粉(五钱)苦楝根末(五汤下。

  固肠散

  白术滑石甘草寒水石(煨)牡丹皮人参白茯苓绿豆粉(各五钱)上为末。

  空心

  挝脾丸

  南星(四两)半夏(二两)舶上硫黄(二两)轻粉(三钱)锡胶(三钱)雷丸(一两)干胭下。

  日进

  快活丸消酒食。去积滞。散冷气。

  枳壳青皮陈皮丁香砂仁乌药(各一两)三棱蓬术香附萝卜子栗楔麦

  砂煎丸

  (出圣惠方)

  治积聚气久不消散。腹胁胀痛。面无颜色。四肢不和。

  砂(二两不夹石者细研醋一升半与芫花末同煎如膏)芫花(一两炒令黄色捣罗为末)川乌甲(一两涂上分捣碎炒令烟丸如桐

  槟榔汤治积聚结实。腹满刺痛。泄利不止。

  透膜丸

  (出圣济总录)

  取积聚。

  砂(一钱)乳香(一钱)粉霜(一钱)硝石礞石(各一分二味同研匀细溶作汁用皂角子(各一服七丸至

  麝香宽中丸

  (出简易方)

  理中脘不快。胸膈痞闷。呕吐恶心。腹胁刺痛。饮食

  不思。

  麝香(二钱别研)沉香(四钱细锉)木香(半两)甘草(炙一两)白檀香(别末一两)甘松钱)上为末。

  恒山丸

  (出千金方)

  治胁下邪气积聚。寒热往来。如温疟。

  恒山蜀漆白薇桂心甲附子白术鳖甲虫贝齿(各一两)蜚虻(六铢)

  三棱煎丸

  三棱(八两)杏仁萝卜子大硼砂(各一两五钱)神曲麦青皮干漆(各二两)缩下。

  如圣丸治积聚癖块。一切所伤。吃食减少。日渐黄瘦。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一两)丁香(三钱)乌梅(去核一两半)干漆(捣碎炒烟出一两)滑服二

  太乙神明再造感应丹

  (出危氏方)

  治因虚滞冷。内积阴寒。形羸气弱。因虚有

  伤。停积胃脘

  不可忍。或大便频

  。又治久病。荏苒岁月

  病。并皆治之。不过三服。

  气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

  人不中酒。又治小儿脾胃虚弱。累有

  病即有神效。此药近世盛行。有数方。唯肉豆蔻(二两)荆三棱(一两炮锉)拣丁香(一两)荜澄茄(一两)川面姜(二两炮)木香仁(一百粒去皮百草霜。

  剂。旋伤滞粪

  五积散治五积六聚。并酒积蛊气所伤。

  石榴皮荆三棱巴豆五灵脂甜葶苈大戟芫花甘遂杏仁大黄乌梅盐豉(香、瞿麦、豆蔻、砂仁、六味在内。一处相和。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调下。病重二钱。如为丸。以醋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十五丸。至三十丸。伤酒葛根汤下。伤食盐汤下。气蛊木香汤下。水蛊樟柳根汤下。

  顺逆丸主久寒积聚。气逆不能食。

  大黄(一钱)黄芩浓朴(炙)干地黄桂心滑石杏仁(去皮尖熬)黄连麦门冬(去增。

  黄药针砂丸

  针砂青皮陈皮干漆黑牵牛白矾青矾绿矾(各四两)苍术(半斤米泔浸一两)如桐子

  积气丸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积滞。痰逆恶心。霍乱吐泻。膈气痞满。胁肋

  积块。胸膈膨代赭石(醋碎研)礞石(研各一两)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硼砂(研)青橘皮(四味研者

  三棱煎丸

  (出和剂方)

  治积。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治中脘气痞。心腹

  坚胀。胁下紧

  调。或泻或秘。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色)硼砂(飞研一两)神曲(碎炒)麦(炒各三两)青皮(去白)熬成膏)上为服。加阿

  蓬莪术丹

  (出御药院方)

  治久患癖瘕积聚。心腹胀闷。饮食减少。四肢困倦。

  欲成痨瘵。常蓬莪术荆三棱木香白芍药鳖甲(各半两)白术人参(各一两)当归(二钱半)上为细末。用浸蒸饼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粥饮下。

  握药宣疾。

  巴豆干姜韭子良姜硫黄甘遂白槟榔(各等分)上为末。研饭为丸。如中指头大水洗

  生姜橘皮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气。消饮去痰。温中散寒。美进饮食。

  陈橘皮(一斤)生姜(一斤薄切)神曲(二两)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

  七香丸通中快气。

  丁香檀香益智仁甘草(各一两)木香蓬莪术(一两半)香附子(一两半)上七味。

  治

  过三颗。当

  聚。邪气痞中。

  渴。用温荸荠临卧啖

  。诸般积滞气多。因茶酒生果肉面所伤。又为悲忧喜怒之气。郁结心怀。积成癖脾症瘕

  。大如杯碗不消。诸种

  症。妇人血瘕淋带。经脉不

  此药不动元阳真气。服后肚腹平槟榔(一斤)大黄(一斤)牵牛末(半斤)杜仲(半斤)芜荑仁(半斤另研)雷丸(半斤)子。净一斤半重。作后。取下恶积之物。如有积

  治诸般积滞神效。

  沉香(一钱)木香(半钱)雷丸(二钱)青皮(半钱)荆三棱(一钱)黑牵牛(头末一钱半)末一钱重)上动。再服生冷物。

  妙香丸

  (出圣济总录)

  治积聚留滞。胸膈痞闷。呕哕吐逆。心腹刺痛。胁肋胀

  满。噫气吞酸槟榔(一钱锉)桂(去粗皮)丹砂(研)麝香〔半钱(分)研〕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和丸如桐

  积气丸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积滞。痰逆恶心。吐泻霍乱。膈气痞满。胁肋积

  块。胸膈膨闷大戟龙胆木香(各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代赭(醋淬)赤石脂(水飞研各一十日方

  感应丸

  (出卫生家宝方)

  治虚中积冷。气若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

  气伤冷。因饥

  并后迟滞。久痢

  唾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日久有积寒。吃

  热药不效者。又治久病形

  秘或涩。不拘久新积冷。并悉

  损胃气。亦不

  大。每服三五粒。

  。又治小儿脾胃虚弱。

  不拘时候。

  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者细研二两)南木香(去芦头二两半)杏仁(百四十枚肥者去膜炒研细细末斤于锅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两半。同煎煮熟作汁。合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锭子。以油单纸裹。旋丸服饵。此高殿前家方也。若腹疼痛不可忍者。当服此药。以大便通利为效。或未通。更宜倍加丸数。

  虽多服无害。以利为期。若利后腹大不调。或泄泻不止。或愈见绞痛。当以家菖蒲煎汤解之。却于咀方中。选药调理。自能平复。或者见服药之后。痛或愈甚。既已流利。而痛未除。便谓前药之讹。殊不知乃阴阳扰乱。脏气未平。久当自定。

  积聚汤

  (一名大攻气汤)

  治积气。或一边。或左右。或不循行上下。或肌肉之

  间。如鸡刀所

  伏郁之气。因气流

  症瘕。攻刺腰胁。上气三棱莪术青皮(去白)陈皮(去白)桂心(不见火)藿香叶桔梗(去芦锉炒益智仁)去滓温

  捶凿丸疗腹中积聚。邪气寒热。消谷。

  甘遂荛花芫花桂心巴豆杏仁桔梗(各一钱)上荛花、芫花。熬令香。巴豆、杏三积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4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