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四篇 非风证论

作者:廖诚庵 字数:1432 更新:2025-01-24 15:27:48

夫非风证者,世之谓中风也。此证多卒倒,不知人事。总属三阴,乃阳虚也。其症与痿证同,而治法不同。非风证,四时皆有,而痿证独秋天方有,发于燥金,由肺气弱,主一身痿软,四肢无力,不能行动,如秋天草木叶落之象,宜清凉补气之药主之,清燥汤、独参汤之类治之。然而非风证,四时皆有,乃脾肾二经之气弱,太少二阴合病,是阳虚火弱之证,宜四味回阳饮、桂附理中汤之类治之。凡厥逆证,亦属非风之类,亦宜回阳之剂投之,无不应效。世医见此,皆谓中风、中痰,以消风化痰之药治之,是无益于病也。医者不可不察焉。

按: 所谓“非风证”,即今西医所谓脑血管意外的一类疾病。起初,中医学将外感风邪、肝风内动和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病症都称为“中风”,其原因是这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有“风证”或者“类风证”的表现,故而以“中风”统称。经过大量临床的检验才发现,这些“类风证”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与普通的“风证”相差极大,如果不进行区别,会导致失治、误治,因此才有了后世的“类风证”“非风证”的论述。“非风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亦较为复杂,中医的辨证分型也较多,而廖氏仅将之归纳为阳虚火弱之证,则极为局限,与临床相差甚远。这也许就是中医弱于辨病的问题。脑梗死与脑溢血,起病急骤,其症多相类,发作期急则救其标,以醒脑开窍为主,缓解期的辨证,证型亦较为多样,不可以一证概之。

按世医谓肥人多痰、预防中风之说,殊不知肥人多属气虚,何也?盖人骨为阳,肉为阴,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也。肉以血成,总属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若忽然卒倒,手足不仁者,非中风证,乃阳虚也,急宜回阳。古有赵吉者,见苏辙曰:当君好道,而不知其要,阴不降,阳不升 ,故肉多而浮,面赤而病。遂教以汲水溉体,经数月宿病尽矣。

按1: 关于非风之证,世医所谓,亦极为是。脑梗之类病症,以西医之理,患者多高血脂、高血黏度,这个基本属于中医学“痰湿”的范畴,确实为非风证之主要病机之一。“肥人多气虚”,但非风证患者是否均为阳虚,则不可一概而论。但是危急之际,发病之时,其状如阳虚者,以回阳之法救急,则可为中医急救中风之法之选;在恢复期、后遗症期,根据辨证或者加减使用温阳之法,以取其温通之利。但不辨证而一以贯之,似不可取。

按2: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辙“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高安古称)盐酒税,五年不得调”,于高安遇乞者赵吉,有如上一段对话。关于赵吉,《栾城集》中有《乞者赵生传》,曰:“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据传苏辙曾因病服某道士之偏方而愈,由此习金丹术,并自行炼丹,但是否服丹则不得而知。这段文字所载内容,则有可能是服丹的后遗症,文中所述“当君好道,而不知其要”,可能就是提醒苏辙方法不当,致成宿疾,故教之此法以退之。此案似与本段文字所述无非,廖氏录于此,可能认为苏辙所患者,不治而可能成非风之证。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9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