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茨威格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三大中短篇小说家之一。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便已经享誉全球。法西斯上台后,由于他的犹太血统,他的著作被禁被焚,可是在五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各国作家的著作及各种文字译本的销售量时,名列榜首却是这位当时在德语国家几乎被人遗忘的作家斯-茨威格。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一九八一年为了纪念斯-茨威格百岁诞辰,联邦德国S-费歇尔出版社重新出版斯-茨威格的著作之后,在德语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斯-茨威格热。在中国,斯-茨威格的翻译介绍与我们的开放改革同步。从二十年前《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四篇优秀小说的译文面世以来,中国作家和读者对斯-茨威格的热情便经久不衰。到九十年代,读者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更多地了解斯-茨威格,希望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成长过程,创作道路,感情生活,心路历程,他多方面的成就和他悲剧结局的原因。因此我们决定邀请德语界的前辈翻译家和近年来脱颖而出的新秀,在三年之内,译出斯-茨威格的诗集、剧本、传记、论文、日记、书信,向读者全面介绍这位心地善良、纯朴谦逊、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优秀作家。他憎恶强权,同情弱小,鞭挞兽性的残暴,赞美人性的美奂。他和我们一起经历了本世纪的浩劫。他已匆匆离去,却给迎来旭日东升的人们和沐浴明媚阳光的一代留下一笔极为可观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我们呈献给诸位的《斯-茨威格集》中的各卷。
斯-茨威格一向谦虚谨慎,总说自己才力不济,只能写作中短篇小说,无法驾驭长篇小说,直到一九三八年才正式发表他生前完成的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爱与同情》(原名:《心灵的焦灼》),可是实际上,他在七年前便已经开始写作长篇。
一九三一年七月五日,斯-茨威格写信给他的妻子弗里德里克,他正在写一篇小说。写作起先很顺利,后来突然搁置起来,这便是我们现在收集在本卷中的长篇小说《变形的陶醉》。使他未能完成这部小说的原因可能是以下事件:一九三一年夏天,他的朋友和传记作者埃尔文-里格尔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在断头台上丧命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多纳德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信件,激起了斯-茨威格浓厚的兴趣,使他产生撰写玛丽-安多纳德传的计划。大量的研究工作就此开始。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斯-茨威格的作品被禁,他的寓所遭到搜查,斯-茨威格立即决定离家去国,流亡英国。接着一个流亡英国的犹太少女闯入他的生活,充当他的秘书,在他的个人生活中便发生婚变,这时斯-茨威格创作了他的 在斯-茨威格辞世之后四十年,人们从他的遗稿中找到的这部《变形的陶醉》。这是作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他为世界文学宝藏创造的一块珍奇瑰宝。
张玉书
1999.11.11
畅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