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主人,登录可以同步各端数据
去登录>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立即登录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下载APP
Mccms内容管理系统APP
随时随地畅读小说
登录/注册
游客
退出
会员到期
购买>
续费>
金币
0
月票
0
分类
全部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佛学宝典
佛学宝典
官场小说
儒理哲学
历史传记
诗词戏曲
文学艺术
玄学五术
学术杂记
天文地理
类书文集
外国名著
世界名著
男频
女频
题材
全部
玄幻
奇幻
武侠
仙侠
都市
言情
历史
军事
游戏
悬疑
科幻
灵异
二次元
短篇
进度
全部
连载
完结
资费
全部
免费
收费
VIP专属
字数
全部
30万字以上
30-50万字
50-100万字
100-200万字
200万字以上
筛选
最具人气
最新更新
最多收藏
共
11689
个筛选结果
诗经译注
诗词戏曲 · 程俊英
诗经全译全注本。程俊英撰。前言略述《诗经》来源、编订和分类、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本书写作宗旨和体例。正文除原诗外,包括题解、注释和译文三部分,各有特色。译作诗意浓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如《小雅·斯干》第八章“乃生男子”一节,第九章“乃生女子”一节以及《鄘风·柏舟》、《小雅·巷伯》、《大雅·江汉》等,都译得非常出色。格律整齐,朗朗上口,达意传神。本书的题解,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基本上都能够概括诗篇的主题。如《郑风·风雨》题解云:“这是一首写妻子和丈夫久别重逢的诗歌。《毛诗序》说此诗写‘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虽属臆测,却使后来很多气节之士,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以‘鸡鸣不已’自励。”作者就诗论诗,确定了本诗的主题,同时又介绍了旧说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本书的注解,以准确简明为特色,即使某些比较复杂的词语,释义也力求简洁,不搞烦琐考证。而且每条注释都分行排列,清楚醒目。这部《诗经译注》应是众多译本中的佼佼者。《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3人气
白毛女
诗词戏曲 · 佚名
歌剧剧本。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延安新华书店1946年出版,后曾多次修改再版。作品根据晋察冀边区民间传说“白毛仙姑”写成。地主黄世仁除夕讨债,逼死佃户杨白劳,抢走其独生女喜儿。喜儿未婚夫大春离家投奔八路军。喜儿落入黄家后不久即逃进深山,受尽苦难,头发渐渐变白。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开展反霸斗争,村民们清算了黄世仁。大春进入深山,找到喜儿,两人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剧本表现的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创造了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歌剧”。
3人气
雷雨
诗词戏曲 · 曹禺
话剧剧本。曹禺作。载《文学季刊》1934年1卷3期。资本家周朴园为结婚而赶走被他引诱并生下两个儿子的女佣之女梅侍萍。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女四凤。多年以后,周朴园丧妻又续娶繁漪,生子周冲。繁漪婚后处于极度苦闷压抑中,与周之长子周萍发生乱伦关系。后鲁贵、四凤进周府帮佣,周萍则移情四凤。远在他乡帮佣的侍萍前来探亲,巧遇周朴园,并惊悉周萍、四凤兄妹乱伦,痛不欲生。周萍被迫决定携带已怀身孕的四凤出走。繁漪极力阻止无效,绝望中当众公布与周萍之乱伦关系,周朴园亦被迫公开了侍萍的身分。四凤无法承受这种沉重的打击,意外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亦遭电击,周萍开枪自杀,繁漪、侍萍先后发疯。剧作情节曲折生动,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自然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简练精确,富有动作性,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3人气
学词百法
诗词戏曲 · 刘坡公
词学读物。刘坡公著。上海世界书局1928年版,上海古籍书店1982影印。本书主要为初学填词者而作,从音韵、字句、规则、源流、派别、格调五个方面指明学词、作词的具体方法,每法都举例分析,详细具体,极便于入门初学,对每一词调叶韵的法则,凡可平可仄及需换韵处,书中皆一一指明,类似简略词谱。读此书,既可初步掌握填词的一般技巧与方法,也可了解有关词学名词、派别、风格等常识。
3人气
唐诗鉴赏辞典
诗词戏曲 · 佚名
唐诗选析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并出版。自1983年12月初版后,曾多次再版。该书编者认为,对于唐诗艺术,前人虽有不少评论,但大都湮没在浩如烟海的诗话中,不易检索今人也写了不少鉴赏唐诗的文章,但大都集中在读者熟知的二三百首名篇之内,未能反映唐诗艺术的全貌。该书则将文学赏析读物和工具书融为一体,意在为向往神游唐诗艺术宫殿的人们作“导游”。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该书共收唐代196位诗人的诗作1105篇,约180余万字。二是门庭宽。著名大诗人的诗篇占有较大比重,各种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所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都尽可能地囊括进来,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唐诗的风貌。三是作者多。编者约请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振甫、周汝昌、霍松林等120余位全国各地的学者撰稿,写法多样,风格各异,是全国唐诗专家们的集体创作。 该书正文中作家的排列,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同一诗人的作品,一般依《全唐诗》篇目次序排列,个别地方按作品编年顺序作了调整。对所收作品,原则上采用1首诗1篇赏析文章,某些难以分割的组诗或唱和酬赠之作,则几首诗合在一起分析。对诗的理解、分析力求正确。对
3人气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历史传记 · 王伯祥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是开明众多课本和讲义中的重要一种,是文史研究大家王伯祥、宋云彬写给大众的历史读本。该书初版于1934年,内容大体以时间、朝代为序,将中国历史分为78个主题,每个主题为一讲,把朝廷递嬗、民族融合、疆土开拓、文化演进、社会状况、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变迁、外交局势转移等,作扼要叙述,浓缩了自史前传说时代直至1932年一·二八抗战时的上下五千年中国史。
3人气
戊戌变法
历史传记 · 邵循正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全面深入论述了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意义和教训。尤其对其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作者独特的见解。
3人气
民国政制史
历史传记 · 钱端升
《民国政制史》由著名政治学家钱端升所著,初版于 1939 年。彼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民国已走过二十余载历程,钱端升出于对国家政制发展的深刻洞察与学术责任感,撰写了这部著作。 钱端升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政治学、法学领域造诣深厚。在《民国政制史》中,他以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梳理了从辛亥革命后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书中详细阐述了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架构、选举制度、政党政治等内容。例如,对北洋政府时期复杂多变的内阁更迭、国会运作进行了细致剖析,展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在传统与现代间的挣扎与摸索;也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其本质特征。 这部著作不仅是对民国政制发展的忠实记录,更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为后人研究民国政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其研究方法与视角,为后续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帮助学界更好地理解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逻辑,以及这种演变背后的政治、社会因素,对深入探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轨迹意义深远。
3人气
梁启超
历史传记 · 郑振铎
郑振铎著,全书以精炼笔触勾勒梁启超(1873—1929)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早年科举中举、师从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到流亡海外推动思想启蒙,再到晚年投身学术,书中串联梁启超的人生关键节点,揭示其从政治家向学者转型的深层动因,尤其侧重变法失败后“以著述启民智”的抉择。解析梁启超作为维新派领袖的改良主义主张,如君主立宪、护国战争等实践,批判性探讨其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中的矛盾角色——既突破传统又囿于时代局限,展现知识分子在剧变中的理想与困境。全书仅两万余字,以短小篇幅提炼梁启超思想精髓,脉络清晰,被读者誉为“近代史入门佳作”。
3人气
元史讲座
历史传记 · 韩儒林
本书作者韩儒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元史研究专家,《元史讲座》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作者系统地讲述了自蒙古部落的兴起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再到元朝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过程,从经济、对外交往、文化传播、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介绍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作者还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史学家、汉学家的元史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元史》及续修文献。作者注重对史料的研究,提出史学研究要避免闭门造车,要关注世界学术同行的研究动态,而且只能由证据而推结论,反对用教条主义式的研究方法。这些意见至今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书虽名为“讲座”,但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3人气
明代援朝抗倭战争
历史传记 · 周一良
中华书局1962年初版,抓住了1592—1598年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抗击倭寇这一事件的核心,充分利用中国、朝鲜、日本的历史资料,将古文、外文转换成让人易懂的语体文,整个事件的叙述又要而不烦,特别是战事发展的曲折多变,而作者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脉络清晰,李如柏兄弟、朱舜臣等中朝抗倭中坚人物形象鲜活。至于对攻城陆战及海上决战的描述,更是声情并茂,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3人气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历史传记 · 周一良
周一良撰。中华书局1963年初版。本书收入了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论文,基本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顺序编排,上编多写于1949年之前,下编大都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论诸葛亮》《论梁武帝及其时代》等一组论文,以及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的考证文字,均可见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贡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3人气
清初僧诤记
历史传记 · 陈垣
陈垣撰。三卷。1941年成稿,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共分十章,详细阐述清初东南佛教各派纷争的历史。一、临济与曹洞之诤;二、天童派之诤;三、新旧势力之诤。主要叙述法门中故国派与新朝派之争,虽为宗派争执,却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卷首冠以派系年表,卷末附有“记馀”。
3人气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历史传记 · 吴晗
吴晗著,初版于 1962 年。该书主要讲述了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这几个特殊机构的发展历程、职权范围、行事手段及其在明代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作者吴晗通过丰富的史料,详细剖析了这些机构如何从最初维护皇权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为权力斗争的利器,其特务统治如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深刻地揭示了明代专制统治的特点和本质。
3人气
义和团研究
历史传记 · 戴玄之
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专著。戴玄之著。1963年和1967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初版并再版。戴玄之,中国河南新蔡人。西北大学文学士,历史学教授。先后在台湾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秘密会社秘密宗教研究。另有《红枪会》等著作。本书由2篇序言、8章正文和2篇附录组成,约13万字。书末附有英文提要。研究内容涉及义和团运动的源流、性质、大规模兴起的原因、仇外排外、清政府的态度、东南互保、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诸方面。附录对“许袁三疏”和“董福祥上荣中堂禀”进行辨伪。本书最精华的部分是对义和团源流的探讨——提出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而是来自团练的论点。它向沿袭劳乃宣“义和拳乃白莲教之支流”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是发展斯泰戈《中国与西方——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观点的力作。本书是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参考书。
3人气
冯玉祥传
历史传记 · 简又文
冯玉祥由一个不识不知的贫寒小子,艰苦奋斗,屡著勋劳,而成为功业煊赫、权势重大、拥数十万大兵之军事领袖,其中年为国民革命努力以完成北伐之殊功伟迹,与晚年团结戮力以达到抗战胜利之苦心孤诣,耿耿精忠,自无可非议。但也因其间及晚年与国民党中央时合时分,屡有不协之言论与行动,不免受人指摘。 作者简又文曾任冯玉祥军中政治部主任,与冯半生结患难之交,以第一手资料,站在客观的历史立场作此传记,再现冯玉祥沉浮一生。
3人气
亦云回忆
历史传记 · 沈亦云
出版于1968年。沈亦云原名性真,后改署景英,字亦云,她是蒋介石的把兄、曾任北洋内阁总理的黄郛的夫人。该书书名由胡适题写,卷首依次收有蒋中正的《为黄膺白先生家传作序》、张群的《亦云回忆序》、胡适的《函代序》、张公权的《函代序》的墨迹影印件。很多人推崇这本书,一方面固然与这些名人作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沈亦云在书中所述历史,插入大量当时的函电加以佐证,并非某些信口开河的所谓史书可比。上世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推出一系列历史人物口述传记,当时已移居美国的沈亦云也在此行列。不过沈亦云已自行完成一部回忆录,于是哥大派唐德刚协助她整理,最终呈现出我们如今看到的《亦云回忆》。书中,沈亦云以自身经历为线索,生动展现了民初政坛风起云涌的局势,能让读者深入了解黄郛的性格与应世处事之道,见证其欲将辛亥革命未竟事业继续完成的理想。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对蒋介石施政影响极大的黄郛所处的艰难处境,进而为探究蒋介石最终失败的原因提供别样视角。它是研究民初政坛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值得细细品味。j
3人气
问学谏往录
历史传记 · 萧公权
本书是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学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全书内容,无论是抒发人生感悟,还是阐述民主宪政,都言之凿凿,情致绵绵,充分体现了一代学人的思想情怀。
3人气
少帅春秋
历史传记 · 佚名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3人气
一个女人的自传
历史传记 · 杨步伟
本书是杨步伟前半生的回忆录,记录了一位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激荡变革的年代,勇于追求自由、知识、事业的经历。杨步伟出身南京望族,自幼性格果敢,勇于任事。她敢于反抗俗世成见,顶住压力辞退婚约,追求婚姻自由;二十岁左右担任女子学校的校长,有原则,有担当,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医,留学归来后,她在北京开设医院,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遇到年轻有为的学者赵元任,也由此开启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2人气
杂记赵家
历史传记 · 杨步伟
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近现代史料。由于作者交往的人员大都是现代中国学术界的名流,所以,她能够给我们讲述她个人对这些重要学人的印象。如,书中对胡适、钱玄同、梁启超、蔡元培、刘半农、蒋梦麟、金岳霖、陈寅恪、傅斯年、罗家伦、李方桂、徐志摩的描写,无论是肯定,还是臧否,都让人感到平实,毫无借别人之重来抬高自己,故这样的回忆读者读来放心,当然,作者自己写来也是自如。譬如,在回忆二十年代她与赵元任旅行到德国时,记录了当时在德留学的中国学生风行与原来包办结婚的妻子离婚之事,这原本是留学生们的一种生活,但作者在这里插入一句:在这些留学生中,只有陈寅恪、傅斯年埋头学习,不涉这类事,他们是(《红楼梦》)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最干净。
3人气
自由的人
历史传记 · 佚名
本书是以梁实秋、林语堂为代表的众多亲历者,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位极具争议性的文人——徐志摩、郁达夫、闻一多、林语堂生平片段的追忆。在众人多角度的回顾中,四位文人的人生轨迹、思想流变、人际交往等细节,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均为与这四位大家有过直接接触和生活的人,因此读起来真实可信,读者宛如进入历史现场一般。 本书的众多史料均为大陆所鲜见,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王庚、翁瑞午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的真相,闻一多早年在美国留学的传奇经历,林语堂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等等。
3人气
王映霞自传
历史传记 · 王映霞
本书再现了左翼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传奇一生,她的人生跌宕起伏,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感情生活上,她先是与郁达夫结婚,后因两人的误会又离婚,数年后又与钟贤道结婚,两次婚姻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其情感历程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还与胡适、鲁迅、丁玲、徐志摩、陆小曼等文化名人多有来往,对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述。全书语言流畅简洁,情感细腻真实,不失为一幅生动的民国生活图卷。
3人气
高宗武回忆录
历史传记 · 高宗武
这本《高宗武回忆录》是他离开香港赴美国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是高宗武对自身经历的回溯,以独特视角揭开了民国时期外交风云的隐秘面纱。书中,高宗武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细致描绘了1934年至1939年间中国对日外交的复杂局势。作为民国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他深度参与多场重要外交谈判,书中如实记录与日本高层的周旋交锋,将当时外交官员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艰难抉择与博弈,生动呈现于读者眼前。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书中对“高陶事件”有详尽叙述,他与陶希圣冒死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行径,这一情节不仅展现出他的民族大义,更让读者得以窥见抗日战争时期暗流涌动的政治斗争。《高宗武回忆录》语言平实,却充满历史厚重感,是研究民国时期外交史、中日关系史及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历史的珍贵一手资料,为后人了解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视角。
3人气
谥法备考
历史传记 · 杨应琚
杨应琚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编纂的谥法研究专著,为古代谥法制度的集大成文献。全书共六卷,分为三大部分:卷一《谥法》系统阐释谥号的定义与分类;卷二《谥法总论》梳理谥法源流与理论框架;卷三至六《谥法指实》按朝代辑录周代至明末的谥号实例,涵盖帝王、臣僚及特殊群体(如隐士、宦官),并附作者考辨按语。 杨应琚时任西宁道官员,以考据精审著称。此书首次系统整合上古至明代的谥法资料,被陈弘谋誉为“自有谥法以来,未有如此书之提要钩玄者”。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文献集成性,补全了历代谥法案例的缺漏;二是理论创新性,结合史实分析谥号授予逻辑;三是影响深远,成为清代谥法制度研究的基础,直接启发鲍康《皇朝谥法考》等后续著作。
3人气
秦汉史
历史传记 · 李源澄
本书为原西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源澄先生代表作,前有国学大师钱穆序。全书二十三章,首述始皇二世,次述楚汉之际,三述高祖,四述孝惠吕后,五述文帝景帝,六述武帝,七述霍光,八述昭帝,九述元成哀平,十述王莽,十一十二述光武,十三述明帝章帝,十四述和殇安顺,十五述冲质桓灵献,十六论政治思想,十七论法吏与法律,十八论选举与学校,十九论社会经济与国用,二十论地方政治,二十一述社会风俗,二十二述官制,二十三论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人气
丰子恺自述
历史传记 · 丰子恺
精心撷取了丰子恺的自述性文章数十篇,分为“童年记忆”“苦学经验”“居缘缘堂”“艺术逃难”“日月楼中”“艺术年表”等六个部分,内容涉及作者的童年回忆、求学之路、笔墨生涯、历史流光和生活随感等,可借以系统了解这位艺术大师颠沛而赤诚的一生。
3人气
忘山庐日记
历史传记 · 孙宝瑄
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清末孙宝瑄著。宝瑄~1924)字仲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任邮传部庶务司主稿。曾与维新派有来往,是一个比较开朗的知识分子。孙宝瑄日记初名《梧竹山房日记》,后改名《忘山庐日记》,取释家“见道忘山”之意。日记始于1893年,大部分毁于兵燹,今仅存1893、1894、1897、1898、1901—1903、1906—1908诸年的日记。作者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戊戌变法、辛丑和约、日俄战争等,此外还有不少社会新闻、地方风情等,均就其目见耳闻记录于日记之中,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人气
唐朝历史的教训
历史传记 · 岑仲勉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其经济发达,疆域辽阔,科学技术领先,是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国。它开创了“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繁荣景象。然而,也是这样一个辉煌的大唐王朝,在开元盛世之后以不可挽回的趋势逐步走向衰落。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局面的愈演愈烈,吐蕃、契丹之侵略扩张,王仙芝、黄巢之农民起义…… 本书会告诉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盛世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本书作者作为唐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对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和重要史实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深度还原了大唐王朝被人忽略的历史真相。
3人气
理学纲要
儒理哲学 · 吕思勉
现代学者吕思勉编著。原系民国十五年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后略加修改,以成此书。分为绪论、理学之原、理学源流派别、濂溪之学、康节之学、横渠之学、明道伊川之学、晦庵之学、象山之学、浙学、宋儒术数之学、阳明之学、王门诸子、有明诸儒、总论,共计15篇。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思想之关联,对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以确有见地、不与众同者10余家为主,其无甚特见者,总为一编。认为 “理学之特色,在其精微 彻底” (《理学纲要·总论》) ,“躬行实践”。理学家之学“於理求其至明,於行求其无歉” (《理学纲要·总论》) 。以此推之政治,“则不肯作一苟且事”。此书卷帙虽少,纲领略具,可以略知理学,是简明扼要论述理学大要的著作。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3人气
上一页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390
末页
下一页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