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主人,登录可以同步各端数据
去登录>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立即登录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下载APP
Mccms内容管理系统APP
随时随地畅读小说
登录/注册
游客
退出
会员到期
购买>
续费>
金币
0
月票
0
分类
全部
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玄幻科幻
都市言情
历史军事
佛学宝典
佛学宝典
官场小说
儒理哲学
历史传记
诗词戏曲
文学艺术
玄学五术
学术杂记
天文地理
类书文集
外国名著
世界名著
男频
女频
题材
全部
玄幻
奇幻
武侠
仙侠
都市
言情
历史
军事
游戏
悬疑
科幻
灵异
二次元
短篇
进度
全部
连载
完结
资费
全部
免费
收费
VIP专属
字数
全部
30万字以上
30-50万字
50-100万字
100-200万字
200万字以上
筛选
最具人气
最新更新
最多收藏
共
11689
个筛选结果
少帅春秋
历史传记 · 佚名
本书是十余位亲历者对中国现代史传奇人物张学良沉浮一生的集体回忆,涉及东北易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众多历史事件,以及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演变、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情感纠葛,为读者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众多崭新视角和鲜见资料。这些亲历者,既有张学良的侍卫、女佣、英文教师,也有与其有过密切交往的外国记者、东北大学老校长,还有顾维钧、唐德刚等政、学界闻人,资料新颖全面,史料价值重大
3人气
问学谏往录
历史传记 · 萧公权
本书是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学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全书内容,无论是抒发人生感悟,还是阐述民主宪政,都言之凿凿,情致绵绵,充分体现了一代学人的思想情怀。
3人气
亦云回忆
历史传记 · 沈亦云
出版于1968年。沈亦云原名性真,后改署景英,字亦云,她是蒋介石的把兄、曾任北洋内阁总理的黄郛的夫人。该书书名由胡适题写,卷首依次收有蒋中正的《为黄膺白先生家传作序》、张群的《亦云回忆序》、胡适的《函代序》、张公权的《函代序》的墨迹影印件。很多人推崇这本书,一方面固然与这些名人作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沈亦云在书中所述历史,插入大量当时的函电加以佐证,并非某些信口开河的所谓史书可比。上世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推出一系列历史人物口述传记,当时已移居美国的沈亦云也在此行列。不过沈亦云已自行完成一部回忆录,于是哥大派唐德刚协助她整理,最终呈现出我们如今看到的《亦云回忆》。书中,沈亦云以自身经历为线索,生动展现了民初政坛风起云涌的局势,能让读者深入了解黄郛的性格与应世处事之道,见证其欲将辛亥革命未竟事业继续完成的理想。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对蒋介石施政影响极大的黄郛所处的艰难处境,进而为探究蒋介石最终失败的原因提供别样视角。它是研究民初政坛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值得细细品味。j
3人气
冯玉祥传
历史传记 · 简又文
冯玉祥由一个不识不知的贫寒小子,艰苦奋斗,屡著勋劳,而成为功业煊赫、权势重大、拥数十万大兵之军事领袖,其中年为国民革命努力以完成北伐之殊功伟迹,与晚年团结戮力以达到抗战胜利之苦心孤诣,耿耿精忠,自无可非议。但也因其间及晚年与国民党中央时合时分,屡有不协之言论与行动,不免受人指摘。 作者简又文曾任冯玉祥军中政治部主任,与冯半生结患难之交,以第一手资料,站在客观的历史立场作此传记,再现冯玉祥沉浮一生。
3人气
义和团研究
历史传记 · 戴玄之
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专著。戴玄之著。1963年和1967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初版并再版。戴玄之,中国河南新蔡人。西北大学文学士,历史学教授。先后在台湾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秘密会社秘密宗教研究。另有《红枪会》等著作。本书由2篇序言、8章正文和2篇附录组成,约13万字。书末附有英文提要。研究内容涉及义和团运动的源流、性质、大规模兴起的原因、仇外排外、清政府的态度、东南互保、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诸方面。附录对“许袁三疏”和“董福祥上荣中堂禀”进行辨伪。本书最精华的部分是对义和团源流的探讨——提出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而是来自团练的论点。它向沿袭劳乃宣“义和拳乃白莲教之支流”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是发展斯泰戈《中国与西方——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观点的力作。本书是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参考书。
3人气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历史传记 · 吴晗
吴晗著,初版于 1962 年。该书主要讲述了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这几个特殊机构的发展历程、职权范围、行事手段及其在明代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作者吴晗通过丰富的史料,详细剖析了这些机构如何从最初维护皇权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为权力斗争的利器,其特务统治如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深刻地揭示了明代专制统治的特点和本质。
3人气
清初僧诤记
历史传记 · 陈垣
陈垣撰。三卷。1941年成稿,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共分十章,详细阐述清初东南佛教各派纷争的历史。一、临济与曹洞之诤;二、天童派之诤;三、新旧势力之诤。主要叙述法门中故国派与新朝派之争,虽为宗派争执,却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卷首冠以派系年表,卷末附有“记馀”。
3人气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历史传记 · 周一良
周一良撰。中华书局1963年初版。本书收入了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论文,基本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顺序编排,上编多写于1949年之前,下编大都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论诸葛亮》《论梁武帝及其时代》等一组论文,以及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的考证文字,均可见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贡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3人气
明代援朝抗倭战争
历史传记 · 周一良
中华书局1962年初版,抓住了1592—1598年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抗击倭寇这一事件的核心,充分利用中国、朝鲜、日本的历史资料,将古文、外文转换成让人易懂的语体文,整个事件的叙述又要而不烦,特别是战事发展的曲折多变,而作者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脉络清晰,李如柏兄弟、朱舜臣等中朝抗倭中坚人物形象鲜活。至于对攻城陆战及海上决战的描述,更是声情并茂,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3人气
元史讲座
历史传记 · 韩儒林
本书作者韩儒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元史研究专家,《元史讲座》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作者系统地讲述了自蒙古部落的兴起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再到元朝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过程,从经济、对外交往、文化传播、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介绍了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作者还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史学家、汉学家的元史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元史》及续修文献。作者注重对史料的研究,提出史学研究要避免闭门造车,要关注世界学术同行的研究动态,而且只能由证据而推结论,反对用教条主义式的研究方法。这些意见至今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书虽名为“讲座”,但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3人气
梁启超
历史传记 · 郑振铎
郑振铎著,全书以精炼笔触勾勒梁启超(1873—1929)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早年科举中举、师从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到流亡海外推动思想启蒙,再到晚年投身学术,书中串联梁启超的人生关键节点,揭示其从政治家向学者转型的深层动因,尤其侧重变法失败后“以著述启民智”的抉择。解析梁启超作为维新派领袖的改良主义主张,如君主立宪、护国战争等实践,批判性探讨其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中的矛盾角色——既突破传统又囿于时代局限,展现知识分子在剧变中的理想与困境。全书仅两万余字,以短小篇幅提炼梁启超思想精髓,脉络清晰,被读者誉为“近代史入门佳作”。
3人气
民国政制史
历史传记 · 钱端升
《民国政制史》由著名政治学家钱端升所著,初版于 1939 年。彼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民国已走过二十余载历程,钱端升出于对国家政制发展的深刻洞察与学术责任感,撰写了这部著作。 钱端升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政治学、法学领域造诣深厚。在《民国政制史》中,他以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梳理了从辛亥革命后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书中详细阐述了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架构、选举制度、政党政治等内容。例如,对北洋政府时期复杂多变的内阁更迭、国会运作进行了细致剖析,展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在传统与现代间的挣扎与摸索;也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其本质特征。 这部著作不仅是对民国政制发展的忠实记录,更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为后人研究民国政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其研究方法与视角,为后续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帮助学界更好地理解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逻辑,以及这种演变背后的政治、社会因素,对深入探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轨迹意义深远。
3人气
戊戌变法
历史传记 · 邵循正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全面深入论述了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意义和教训。尤其对其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作者独特的见解。
3人气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历史传记 · 王伯祥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是开明众多课本和讲义中的重要一种,是文史研究大家王伯祥、宋云彬写给大众的历史读本。该书初版于1934年,内容大体以时间、朝代为序,将中国历史分为78个主题,每个主题为一讲,把朝廷递嬗、民族融合、疆土开拓、文化演进、社会状况、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变迁、外交局势转移等,作扼要叙述,浓缩了自史前传说时代直至1932年一·二八抗战时的上下五千年中国史。
3人气
唐诗鉴赏辞典
诗词戏曲 · 佚名
唐诗选析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并出版。自1983年12月初版后,曾多次再版。该书编者认为,对于唐诗艺术,前人虽有不少评论,但大都湮没在浩如烟海的诗话中,不易检索今人也写了不少鉴赏唐诗的文章,但大都集中在读者熟知的二三百首名篇之内,未能反映唐诗艺术的全貌。该书则将文学赏析读物和工具书融为一体,意在为向往神游唐诗艺术宫殿的人们作“导游”。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该书共收唐代196位诗人的诗作1105篇,约180余万字。二是门庭宽。著名大诗人的诗篇占有较大比重,各种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所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都尽可能地囊括进来,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唐诗的风貌。三是作者多。编者约请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振甫、周汝昌、霍松林等120余位全国各地的学者撰稿,写法多样,风格各异,是全国唐诗专家们的集体创作。 该书正文中作家的排列,大致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的,则按在世年代先后为序。同一诗人的作品,一般依《全唐诗》篇目次序排列,个别地方按作品编年顺序作了调整。对所收作品,原则上采用1首诗1篇赏析文章,某些难以分割的组诗或唱和酬赠之作,则几首诗合在一起分析。对诗的理解、分析力求正确。对
3人气
学词百法
诗词戏曲 · 刘坡公
词学读物。刘坡公著。上海世界书局1928年版,上海古籍书店1982影印。本书主要为初学填词者而作,从音韵、字句、规则、源流、派别、格调五个方面指明学词、作词的具体方法,每法都举例分析,详细具体,极便于入门初学,对每一词调叶韵的法则,凡可平可仄及需换韵处,书中皆一一指明,类似简略词谱。读此书,既可初步掌握填词的一般技巧与方法,也可了解有关词学名词、派别、风格等常识。
3人气
雷雨
诗词戏曲 · 曹禺
话剧剧本。曹禺作。载《文学季刊》1934年1卷3期。资本家周朴园为结婚而赶走被他引诱并生下两个儿子的女佣之女梅侍萍。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女四凤。多年以后,周朴园丧妻又续娶繁漪,生子周冲。繁漪婚后处于极度苦闷压抑中,与周之长子周萍发生乱伦关系。后鲁贵、四凤进周府帮佣,周萍则移情四凤。远在他乡帮佣的侍萍前来探亲,巧遇周朴园,并惊悉周萍、四凤兄妹乱伦,痛不欲生。周萍被迫决定携带已怀身孕的四凤出走。繁漪极力阻止无效,绝望中当众公布与周萍之乱伦关系,周朴园亦被迫公开了侍萍的身分。四凤无法承受这种沉重的打击,意外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亦遭电击,周萍开枪自杀,繁漪、侍萍先后发疯。剧作情节曲折生动,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自然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简练精确,富有动作性,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3人气
白毛女
诗词戏曲 · 佚名
歌剧剧本。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延安新华书店1946年出版,后曾多次修改再版。作品根据晋察冀边区民间传说“白毛仙姑”写成。地主黄世仁除夕讨债,逼死佃户杨白劳,抢走其独生女喜儿。喜儿未婚夫大春离家投奔八路军。喜儿落入黄家后不久即逃进深山,受尽苦难,头发渐渐变白。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开展反霸斗争,村民们清算了黄世仁。大春进入深山,找到喜儿,两人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剧本表现的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创造了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歌剧”。
3人气
诗经译注
诗词戏曲 · 程俊英
诗经全译全注本。程俊英撰。前言略述《诗经》来源、编订和分类、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本书写作宗旨和体例。正文除原诗外,包括题解、注释和译文三部分,各有特色。译作诗意浓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如《小雅·斯干》第八章“乃生男子”一节,第九章“乃生女子”一节以及《鄘风·柏舟》、《小雅·巷伯》、《大雅·江汉》等,都译得非常出色。格律整齐,朗朗上口,达意传神。本书的题解,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基本上都能够概括诗篇的主题。如《郑风·风雨》题解云:“这是一首写妻子和丈夫久别重逢的诗歌。《毛诗序》说此诗写‘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虽属臆测,却使后来很多气节之士,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以‘鸡鸣不已’自励。”作者就诗论诗,确定了本诗的主题,同时又介绍了旧说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本书的注解,以准确简明为特色,即使某些比较复杂的词语,释义也力求简洁,不搞烦琐考证。而且每条注释都分行排列,清楚醒目。这部《诗经译注》应是众多译本中的佼佼者。《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3人气
乐府指迷笺释
诗词戏曲 · 蔡桢
宋沈义父(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今人蔡嵩云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刊行。沈义父,字伯时,吴江人。《乐府指述》29则,第1则为总论。言简意赅,论及造句、韵、虚字、词腔等。对当时的词人有褒贬,认为“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则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则不可太高,高则独怪而失柔婉之意。”
3人气
词源注
诗词戏曲 · 夏承焘
宋张炎撰,今人夏承焘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刊行。《词源》原书二卷,宋末元初张炎撰。炎—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是著名的词人,有《山中白云词》。本书就宋代词人的创作来探讨词的音乐、风格、作法、体制等,此书分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13部分。论述比较全面;故虽然存在因作者的艺术偏好而产生的片面性,仍不失为一部有较高价值的词学概论。校注侧重于词学专用术语和论及的人物,间亦注释典实,又引录了所论词作中不常见者。但删去了一半关于词乐方面的原文,不是完本。
3人气
在山泉诗话
诗词戏曲 · 潘飞声
近代诗话集。4卷。潘飞声著。铅印本(刊刻年月不详),辑入“古今文艺丛书”。卷首有胡寄尘《〈在山泉诗话〉序》。该书评述了近代张维屏、黄香山、彭玉麟、黄遵宪、何绍基、冒鹤亭、朱祖谋、王鹏运、林旭、杨锐、陈衍、蒋万里、胡寄尘等数十人的诗论及诗作,而以粤东诗人为主。如卷1评黄遵宪说:“未几辞归,过香港,枉驾寓楼,论文竟日。京卿(指黄氏)谓后人学艺,事事皆驾前人上,惟文字不然。以胸中笔下均有古人在,步步追摹,遂不能自成一家面目。是以宋不如唐,唐不如六朝,六朝不如汉魏也。京卿岿然大宗,推诗界维新巨子。”又如评招子庸与《粤讴》说:“古人制词,皆当自成一家,如屈子《离骚》、枚乘《七发》等类,依傍一空,独成己之格调,斯为可贵。吾粤招铭山大令(子庸),以土音作歌,制作《粤讴》(俗名解心),无语不香,有愁皆媚,言情处一意一转,一字一泪,于词曲外,别为一家言,真才子之笔也。”再如卷4评陈衍说:“侯官陈石遗孝廉(衍),著作等身,诗文为闽中杰出,近有《全闽诗综》之刻。余将先高伯祖《南雪巢集》及先高祖《常荫堂遗稿》寄去。石遗诗思新意,远非近日墨守宋派、务为
3人气
宋词二十七讲
诗词戏曲 · 胡云翼
有学者认为胡云翼是继王国维与胡逋之后词学研究“现代化”的巩固者。本书在我国现代词学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论证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有的历史地位,盛赞了豪放派,一反婉约派为文学正宗的传统观念。上篇《宋词通论》以宏观的视野探讨了词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规律,还阐述了北宋词的概况和演变,又标举南宋南渡时期的词为英雄的词文学;下篇《宋词人评传》对柳永、张先、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均有专章论述,另综合论述了苏门词人、北宋中期词人、辛派词人、南渡词人、晚宋词人等。
3人气
唐诗宋词常识
诗词戏曲 · 胡云翼
《唐诗宋词常识》精选胡云翼先生的《唐诗研究》和《宋词研究》部分内容,将两本书的经典部分收录在一起。卷上为唐诗,主要内容包括古今对唐诗的误解,唐诗的意义与特质,研究唐诗的基本观念,唐诗起源及其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唐代诗人小传等;卷下为宋词,主要内容包括宋词的起源与兴衰,宋词的先驱人物,宋词发展的因缘、概观、利弊以及宋词的派别与分类。本书阐释了唐诗和宋词的意义与特质,囊括了唐诗和宋词研究的方方面面,是欣赏和研究唐诗宋词的读本。
3人气
说诗晬语笺注
诗词戏曲 · 沈德潜
清沈德潜著。分上下两卷。“命曰‘晬语’,拟之试儿晬盘,遇物杂陈, 略无诠次也”(《自序》)。其诗论观点,是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教育”臣民,代表着诗歌领域里的复古倾向。书中论及诗体的继承演变,以及某种诗体创作的特点等等的条目颇多。如,“秦汉以来,乐府代兴,六代继之, 流衍靡曼”。如,“《康衢》、《击壤》, 肇开声诗。”如,“《离骚》者,《诗之苗裔也。第诗》分正变, 而《离骚》所际独变,故有侘傺噫郁之音,无和平广大之响。”如,“《风》、《骚》既息, 汉人代兴,五言为标准矣。”这些是讲某种诗体的起始衍变和新体的崛兴。在讲到骚体的特点时说:“《骚》体有‘少歌’、有‘倡’、有‘乱歌’。词未申发其意为‘倡’,独倡无和,总编终为‘乱’。”讲到乐府创作的注意点时说:“乐府宁朴毋巧,宁疏毋炼”。“乐府中不宜杂古诗体,恐散朴也作古诗正须得乐府意。”“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往往于迥朔屈折处感人,是即‘依永’‘和声’之遗意也。”这些对我们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不无参考价值。本书以乾隆十八年 ( 一七五三 ) 教忠堂刻 " 沈归愚全集 " 本
3人气
蒲褐山房诗话
诗词戏曲 · 王昶
诗话著作。清王昶撰。王昶—1806),字德甫,号兰泉,又号述庵,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曾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续三通》等书。好金石之学,编有《金石萃编》。又辑《明词综》、《国朝词综》、《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等。著有《春融堂集》。王昶交游甚众,其辑相识者之诗作而成的《湖海诗传》,凡四十六卷,以人立目,所收起康熙末年,迄嘉庆初年,约六百馀家。各家之遗闻轶事,又被缀成诗话,分附于各则之下,称“蒲褐山房诗话”,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体例相同。从所收诗人资料,略可窥乾隆一朝诗坛之概貌。后吴嵩梁《石溪舫诗话》又有续补。有嘉庆八年)刊《湖海诗传》本。
3人气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诗词戏曲 · 顾随
《稼轩词说》《东坡词说》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随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撰著的两本小书。顾先生善于作词,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讲词方式,强调兴会体悟,以禅说词,在当代词学界可谓独树一帜。《稼轩词说》在天津《民国日报》“民园”副刊陆续发表,从1947年9月3日开始,到11月8日结束,共刊25次。《东坡词说》自1948年7月11日《华北日报》“文学”副刊刊载,但其内容并未完全登载,后出版时才完整发表。报纸刊载时,多有误植,且标点未尽得宜,1980年代整理出版《顾随文集》时对原刊多有校正,本书以《顾随文集》本为底本。《稼轩词说》成书在前,《东坡词说》成书在后,二书排序,自当以稼轩在前,东坡居后,如此逻辑思理更为严谨,不宜乱其次序。
3人气
宋词选
诗词戏曲 · 胡云翼
词总集。胡云翼编著。卷首有选注者前言,论及宋词之源流及选注之宗旨、体例。据选注者称,该书据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评选作品,将以苏东坡、辛弃疾为首之豪放派作骨干,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之优秀作品,兼顾其他风格流派之代表作,以展示宋词丰富多采之全貌。对作品原文不作繁琐校勘,所录不主一家,择善而从,重要异文则在注释中注明。注释力求完备,着重词句串讲,有歧说者则两存之。该书共选录两宋词人七十五家(含无名氏五家),选词二百九十余首,编排则以时间为序,首录王禹偁,终于张炎,词人名下各附小传,注释浅显通俗,另有作品简要评析,间或选录有关词话,为建国后较流行之宋词选注本。但对宋词之历史发展、风格流派、作家作品评价有失之偏颇处,如称苏、辛等豪放词为宋词主流,称周邦彦、姜夔等作家之词为“逃避现实、偏重格律的逆流”等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年重印。
3人气
三国演义诗词集
诗词戏曲 · 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本书收录三国演义书中两百余首诗词,品读英雄壮志,重温经典名著的震撼魅力。
3人气
李煜词集
诗词戏曲 · 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3人气
上一页
首页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90
末页
下一页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